第六届语文报杯全国中青年教师课堂教学大赛金奖课堂实录

发布时间:2019-07-30 11:22:32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第六届语文报杯全国中青年教师课堂教学大赛金奖课堂实录
执教:湖南 李娜  
一、导入新课
师:古往今来,月亮始终受到文人的青睐一缕月光勾起了文人对亲人的思念,一轮月光,更能引起文人的诗情与吟咏之情平凡的月光,牵动着文人的清肠,每每提起月,我们总会想起苏轼的《水调歌头》,有会吟的吗?老师一起吟(师生齐吟)
是啊,这洒满人间的银灰色的月光,勾起了人们多少期盼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苏轼的颂月佳作——记承天寺夜游
板书课题
二、指导朗读
1、教师范读,配乐朗读
师:老师很喜欢这篇文章,也很想很想把这篇文章朗读一遍,可以吗?(生答可以)那好,老师就把这篇文章朗读一遍,请同学们看到课文,注意字音及朗读的节奏和停顿
课件:配乐画面
老师朗读
师:朗读课文,让我们跟随作者一起游览了一次承天寺,老师看到了那清明皎洁的月光,体会到了诗人复杂的心境同学们做好朗读的标记了吗?
生答:做好了
师:嗯,不错,这是一种很好的读书方式
2、接下来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
3、生读课文,教师巡视,指导
4、点名朗读要求读准字音,读出节奏
5、全班齐读
师:读得很流畅,吐词也很清楚,可是总觉得缺少点韵味同学们想不想声情并茂地朗读(生答:想)那得理解课文内容
三、结合注释,译读课文
学生根据注释译读,教师指导
师:同学们有什么疑问吗?
1:欣然起行
生答:高兴地起来走
师:欣然是什么意思?朱自清《春》中有欣欣然张开了眼
生:高兴的样子
师:我们学过
生:……的样子
2:盖竹柏也
生答:遮盖住竹柏
生答:大概是竹柏
师:我们学过《童趣》、《狼》,里面有,大家还记得是什么意思吗?原来
3:最后一句
生答:只是缺少我们这样的闲人罢了
师:注意字还有疑问吗?
4:庭下如积水空明
学生回答
师:这里的的意思是——生答:像,空明意思是——水的澄澈庭院为什么会像水一样呢?谁来翻译一下这个写景句?
生翻译:庭院在月光的照射下像水一样澄澈,水中的藻荇纵横交错,原来是竹柏的影子
师:刚才我们通译了全文,学习文言文重点就是积累文言词汇,刚才我们注意了几个词,老师这里还有几个词出示课件(原文),谁来解释一下这几个字:遂在《孙权劝学》中就有这个词:肃遂拜蒙母
生答:于是
师:对,于是,就的意思,非常不错
师:刚才我们积累了前面我们学过的课文中的三个词,今天这节课老师还要学习三个新词,有几个词我们讲过了,欣然是高兴的意思,是什么意思?谁来说说?生答:想最后一个相与什么意思?生答一起,共同的意思
四、细读课文,品味作者感情的变化
师:初译课文,让我们了解了课文的内容,接下来就让我们再一次跟随作者,走进苏轼当时夜游的情景,去体会作者心情的变化
教师放配乐课件,学生跟随朗读
师:刚才同学们跟随课件,读得很投入接下来我们用一种朴素的读法,去掉这些音响设备,凭借我们自己的感悟,再加上我们的金嗓子,也要能读出这种效果请大家选取自认为感情处理得好的语句,读来听听
1:庭下如积水空明……盖竹柏影也
师:你希望读出什么感觉,或者什么语气?
生:月色美
师:这是一种什么语气?用平静的语气读读一起来试试
生齐读
师:还有吗?
2:我喜欢读后面三句(带感情的读)我最喜欢这一句,因为前面的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形容月色洒满了整个庭院,然后有一种美的感觉,月光照映在竹柏上,就好像在清澈的小溪边漫步一样,给人很美的感觉后一句,只有两个人在庭院散步,感觉有些凄凉,有些孤单
师:他还是觉得非常地平静吗?
生:不是
师:高扬的还是深沉的?
生:深沉的
师:你再读这一句
生读
师:读得深沉含蓄这位同学她不但理解准确,而且还能够准确的把自己的理解传达出来,非常不错还有同学要试一试吗?
3:我也喜欢这一句但与她的理解不一样我觉得既有喜悦又有落寞、孤寂之情,作者和他朋友都是被贬之人,同时在庭院散步,虽然他们有雄心壮志但却不能实现,所以有喜悦之情又有落寞之情
师:这位同学读得非常细致,她抓住了他的朋友张怀民跟他是相同的情形,在这种境况下来欣赏月色,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确实有些孤寂,我们更应该读得深沉一点
还有同学来试试吗?有没有其他语句
老师来说一说,我对第一句感受很深(老师读)
大家有没有注意到老师朗读时的情绪变化?谁来说一说
师:开始是平静的,后来是高兴的
师:她为什么高兴?
生:他出去找朋友
师:他被什么所吸引?
生:月色
师:所以应该读得欣喜,愉悦,你能够试一下吗?
生读
师引导: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再试一下好吗?
生读
师:一点就通,有进步还有其他同学想来试试吗?后一句
生沉默
师读:念无与为乐者,作者想去欣赏月光,可是,念无与为乐者,面对如此朗月良宵,可谓形单影只,要读出——孤单请你来读一读,好不好?
生读
师:在此孤单情况下,他想到去寻张怀民与他一起赏月,后面一句说怀民亦未寝,这体现了他当时的什么心情?(生:高兴)谁来读?读出这种高兴,大喜过望的语气
生读
师:全文只有短短的八十余字,,可是作者的款款情思却经历了很多转折大家的朗读也勾起了老师的朗读兴趣,老师能够和大家合作朗读一次吗?(生答可以),男生读叙事部分,女生读写景的句子,老师读后面发表感慨,议论的语句
师生读
五、品味佳句,理解写景
师:动情的朗读让我们更加走进了苏轼,了解了苏轼当时情绪的变化一篇好的文章就犹如一杯香茶,光读是不行的,还要细细品味,才会发现它韵味无穷接下来我们就来进行小组合作学习
课件:品味下面不同句子的表达效果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庭下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竹柏影如水中藻、荇交横
师:老师把文章的几处作了适当的修改,我们用这样的方法来品味文章写景的语句,你觉得这样改行吗?为什么?请大家进行小组讨论
学生讨论老师到组指导
师:同学们有答案了吗?有!非常自信我们来看看第一句,字能不能删去呢?
1是好像的意思,不是真实的,是作者的想象把字去掉,就与事实不符,表达不出作者的感情
师:庭下有没有水?
生:没有
师:去掉字就是什么了?
生:有水
师:用表达了作者的一种什么?
生:想象
师:作者为什么会想到水呢?我们知道是在什么的照射下?(生:月色)所以是把什么比作什么?月光照射下的庭院,静静的月色比作水,用了什么修辞?(比喻)以此体现月色之美、清明、空明
这一句分析完没有?我们刚才抓住了比喻的修辞,分析完了吗?他还联想到什么?
生:水中的水草
师:可是没有水啊!
生:月光照射下的竹柏成了水草
师:月光照射下的竹柏的影子像水草多么清晰的画面,多么清理淡雅的景象,以此来体现月色,所以我们说这个字是不能删去的作者用了比喻的修辞,贴切生动这句我们通过删一删,品味了修辞
师:第二个问题,能不能调换位置?师读原句这是一种什么感觉?
生:首先是疑问,因为没有水,却有藻荇,后面带出了不是水藻而是松柏的影子改了后首先说出是松柏的影子,没有了前一句的韵味
师:没有了韵味庭院中没有水,怎么会有藻荇交横呢?实际是把月色比作水,让我们有一种如临池水的感觉,水里有纵横交错的水草,原来是竹柏的影子,让我们有一种恍然大悟、豁然开朗的感觉,出人意料的画面,使文章意趣横生,妙趣横生,所以这能不能调换位置呢?(生答:不能)作者以虚的藻荇来写竹影,来写月色,我们又通过调一调的方式来品味了虚实的写景手法作者笔下承天寺的夜景,实在是一个冰清玉洁、如诗如画的境界,我们闭上眼睛去想,你能不能用自己的语言把这个美景描述一下展开丰富的想象,加上个人的感受,你会看到一个怎样的夜景?谁来说说?
生:月光照射下的竹柏,像有许多水草在水中游一样
师:哦,月光照射下的如溪水一般透明,还有水草在水中荡漾的那种情景
生:我仿佛看到了月光照射在庭院里,仿佛是水,而竹柏的影子映入,仿佛是水藻
六、品味闲人,明确主旨
师:这是一幅清幽淡雅、宁静悠闲的夜景确实,苏轼在写夜景方面是一个咏月的丹青妙手这一幅月夜小景,确实是美妙绝伦,但是,何处无月?何处无竹柏?这样的景色在生活中处处可见,可是为什么只有苏轼才能领略到呢?同学们找找看
生: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师:哪个词?
生:闲人
师:也就是说只有闲人才能发现这样的美景,欣赏到这样的景色老师就有疑问了,闲人是什么意思?
生:清闲的人
师:对,清闲的人苏轼当时是不是一个清闲的人?你能从文中找出证据来吗?
生:苏轼当时被朝廷贬官
师:被朝廷贬官就能体现他的清闲?
生: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师:看到了美丽的月色就欣然起行,他的生活是怎样的清闲呢?对不对?还有没有?看到月色还怎么样呢?(生沉默)还与怀民步于中庭苏轼这种清闲的生活是有背景的他二十岁就中了进士,可以说是名震朝野,到他三十八岁就当了宜州太守,可不幸的是,五年以后他就因为政局的变化被贬黄州,而且身居闲职,可见苏轼在政治方面他的生活是清闲的老师又有疑问了,是不是所有清闲的人就能欣赏到这样的美景,发现生活中无处不在的美呢?大家都摇头,那么这个还应当怎样理解?它仅仅是清闲的意思吗?除了要有闲适的时间,更要有……
生:心境
师:对,也就是闲趣,闲情雅致苏轼就有闲情雅致,在冬天他居然要去赏月,这是他闲趣的一种体现有这种闲情雅致的人才能欣赏到这样的美景可是这样的人多不多?
生:不多
师: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说明闲人难做啊!怎么才能做个闲人呢?苏轼有没有告诉我们方法?我看到了有人摇头不是没有,一切景语皆情语,苏轼笔下的景语透露出他怎样的内心世界?我们来读一下写景的句子好不好?
生齐读
师:他当时的情感是怎样的?抓住里面的哪个词?
生:如积水空明
师:对他的内心就像水一般,如积水,非常地宁静空明是什么意思?是单单形容水的清澈吗?他的心就如水一般的空明,非常的安静、澄明,也就是心无杂念只有这样的人才能体会做一个闲人
苏轼一生坚持自己的政治主张,从不改变自己的看法,从不随波逐流为此,他一生历经八州,可他一直能笑然相对,出示课件:
贬官杭州:我本无家更安住,故乡无此好湖山
贬官黄州:长江绕郭知鱼美,好竹连山觉笋香
贬官惠州: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
从上面的这些经历你看到一个怎样的苏轼,有着怎样心境的苏轼?
生:乐观
师:对,乐观,豁达确实,在苏轼的文章中,我们难以看到像刘禹锡笔下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的哀叹,也没有白居易: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的哀鸣,他用达观、豁达的心境去年面对
今天,我们学习了苏轼苏轼之所以名垂青史,家喻户晓,不仅仅在于他的政见,不仅仅在于他的诗词散文,更在于他的达观,他的人生观,留给我们莫大的一笔精神财富最后,让我们记住:何处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让我们用豁达的心境去面对生活,让我们用闲适的心情去发现生活中的美,创造诗意的人生大家课后可以去看看这几本书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8b9e01dab8f67c1cfad6b8a2.html

《第六届语文报杯全国中青年教师课堂教学大赛金奖课堂实录.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