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同步测试:阶段检测二(六~十单元)

发布时间:2019-10-18 19:25:36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阶段检测二(~十单元)

(时间:120分钟 满分:120)

一、(21,每小题3)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若是中人之资质,大段著力

大段:仔细。

B.圣贤教人,都提切己说话

切己:切身。

C.知不美之名之可

:厌恶,憎恨。

D.故吾因是而有感于童心者之自文

自文:自己写文章。

解析:D,自文的意思是自然成文

答案:D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语,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A

B

C

D

解析:A,助词,;代词,人心。B,介词,;介词,把。C,动词,;动词,,制造。D,均为连词,表修饰。

答案:D

3下列每组句子中,加点的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有公害而莫或

从至雍棫阳宫,扶辇下,触柱折辕

B.得多少义理

则其好游者不能

C.固有不识经术,古今

因入京师,观太学,五经,贯六艺

D.此等语皆非大词人不能

于是废先王之,焚百家之言

解析:A,动词,清除,革除/名词,台阶;B,动词,推究,追究到底/动词,穷尽,走到尽头;C,均为动词,通晓;D,动词,,/名词,主张,学说。

答案:C

4下列句中加点的词,从词类活用的角度看,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

主若自,臣不匡正 樵者镰 伏以进 而书之 臣亦不能独其家 便即护不纳

道也 自西而

A.①⑤⑦/②④⑧//

B./②③④⑧/⑤⑦/

C./②④⑧//⑤⑦/

D.①⑥/②④⑧//⑤⑦

解析:是形容词的意动用法;②④⑧是名词活用为动词;是名词用作状语;⑤⑦是形容词活用为动词;是形容词活用为名词。

答案:C

5下列语句,从句式特点的角度看,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

此便是无克己工夫 其炎更烈于煤 亦必邻于理想故也 此宋学之所以见讥于大雅也 最迟者后于清明 乃道学之口实,假人之渊薮也 又比见人来奏事者,多有怖慑 恐为晏、欧诸公所不许也 百僚进见者,皆失其举措 而不为古人所束缚

A.①②⑥/③⑤/④⑧⑩/⑦⑨

B.①⑥/②③⑤/④⑧⑩/⑦⑨

C.①⑥/②⑤/④⑧⑩/③⑦⑨

D.①④⑥/②⑤/⑧⑩/③⑦⑨

解析:①⑥是判断句;②③⑤是介词结构后置;④⑧⑩是被动句;⑦⑨是定语后置。

答案:B

6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在全省经济发展座谈会上,李教授的讲话直击时弊,同时又颇具前瞻性,对于当前经济工作而言,可谓空谷足音

B.他对市场发展趋势洞若观火,在市场竞争中游刃有余,这与他曾在国企和外企工作、后来又自己创业的经历有关。

C.张先生在这所大学从事教学和研究工作三十余年,学问炉火纯青,性格外圆内方,所以既受尊重,又有很多朋友。

D.这位书法家书写作品,不管十几个字还是几十个字,倚马可待,一气呵成,并且字里行间显示出令人振奋的豪情。

解析:D,倚马可待:形容文思敏捷,写文章快。此处用错对象。

答案:D

7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受国际经济形势影响,新机制运行一年多来,我国国内成品油零售价格经历了111312次搁浅共计36轮。

B.统计数据显示,在国务院公布的三批1 219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中,少数民族项目占总数的34.9%

C.目前京津冀海关一体化、税收一体化等,都在加速推进,作为基础设施、公路和轨道交通的一体化,也在加速推进。

D.没有一种健康向上的文化氛围,没有好文化的与时俱进,没有正确对待历史和现实关系的观念方法,就会影响到年轻人的人生观。

解析:A,成分残缺,经历缺少宾语;C,并列不当,基础设施包含公路和轨道交通,应为作为基础设施的公路和轨道交通的一体化,也在加速推进;D,语序不当,没有好文化的与时俱进应为没有与时俱进的好文化

答案:B

二、(6,每空1)

8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不以一己之利为利,        ;不以一己之害为害,         (黄宗羲《原君》)

(2)孔子曰:        ,小人喻于利。(朱熹《朱子语类》)

(3)夫童心者,        ,最初一念之本心也。(李贽《童心说》)

(4)衣带渐宽终不悔,        (柳永《凤栖梧》)

(5)绿杨烟外晓寒轻,        (宋祁《玉楼春》)

答案:(1)而使天下受其利 而使天下释其害 (2)君子喻于义 (3)绝假纯真 (4)为伊消得人憔悴 (5)红杏枝头春意闹

三、阅读理解(4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第9~12题。(12,每小题3)

求谏(节选)

 

太宗威容俨肃,百僚进见者,皆失举措。太宗知其若此,每见人奏事,必假颜色,冀闻谏诤,知政教得失。贞观初,尝谓公卿曰:人欲自照,必须明镜;主欲知过,忠臣。主若自贤,臣不匡正,欲不危败,岂可得乎?故君失其国,臣亦不能独全其家。至于隋炀帝暴虐,臣下钳口,卒令不闻其过,遂至灭亡,虞世基等,寻亦诛死。前事不远,公等每看事有不利于人,必须极言规谏。

贞观元年,太宗谓侍臣曰:正主任邪臣,不能致理;正臣事邪主,亦不能致理。惟君臣相遇,有同鱼水,则海内可安。朕虽不明,幸诸公数匡救,凭直言鲠议,致天下太平。谏议大夫王珪对曰:臣闻,木从绳则正,后从谏则圣。是故古者圣主必有争臣七人,言而不用,则相继以死。陛下开圣虑,纳刍荛,愚臣处不讳,实愿其狂瞽。太宗称善,诏令自是宰相入内平章国计,必使谏官随入,预闻政事。有所开说,必虚己纳之。

贞观五年,太宗谓房玄龄等曰:自古帝王多情喜怒,喜则滥赏无功,怒则滥杀无罪。是天下丧乱,莫不由此。朕今夙夜未尝不以此为心,恒欲公等尽情极谏。公等亦须受人谏语,岂得以人言不同己意,便即护短不纳?若不能受谏,安能谏人?

(选自《贞观政要·求谏》)

9对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主欲知过,忠臣    :借助。

B.凭直言鲠议 :希望。

C.实愿其狂瞽 :竭尽。

D.自古帝王多情喜怒 :使用。

解析:D,的意思是由着,听凭

答案:D

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

A

B

C

D

解析:A,代词,他们;语气词,表商量语气,还是。B,偏指一方,;副词,互相。C,都是助词,的。D,介词,;介词,把。

答案:C

11下列语句编成四组,全部表现太宗求谏的一项是 (  )

人欲自照,必须明镜 公等每看事有不利于人,必须极言规谏 冀凭直言鲠议,致天下太平 木从绳则正,后从谏则圣 朕今夙夜未尝不以此为心 公等亦须受人谏语

A.②③④  B.②③⑤  C.①⑤⑥  D.①④⑥

解析:是比喻句,体现不出求谏精神;是大臣王珪的话;是太宗希望大臣们也勇于纳谏。

答案:B

12下列有关文意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唐太宗用比喻的方式,指出就像必须照镜子才能看到自己的面容一样,皇帝要知道自己的过失,也必须依靠忠正之臣的谏诤。

B.唐太宗以隋朝灭亡的史实为例,指出隋朝的灭亡虽然是隋炀帝的暴虐所致,但是臣子不能极言规谏也是一个重要的原因。

C.唐太宗把君臣比之为鱼和水的关系。在他看来,君臣都有正邪两类,正主和邪臣的组合、正臣和邪主的组合,都不能使国家太平。

D.唐太宗认为帝王都有任情喜怒的现象,这种现象的最后结果只能导致天下丧乱。为避免这种情况,大臣们应该尽情极谏

解析:D,帝王都有‘任情喜怒’的现象理解错误,原文是自古帝王多任情喜怒

答案:D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第13~17题。(16)

凌虚台记

 

国于南山之下,宜若起居饮食,与山接也。四方之山,莫高终南,而都邑之丽山者,莫近于扶风。以至近求最高,其势必得。而太守之居,未尝知有山焉。虽非事之所以损益,而物理有不当然者,此凌虚之所为筑也。

其未筑也,太守陈公杖屦逍遥于其下,见山之出于林木之上者,累累如人之旅行于墙外而见其髻也,:是必有异。使工凿其前为方池,其土筑台,高出于屋之危而止。然后人之至于其上者,恍然不知台之高,而以为山之踊跃奋迅而出也。公曰:是宜名凌虚。以告其从事苏轼,而求文以为记。

轼复于公曰:物之废兴成毁,不可得而知也。昔者荒草野田,霜露之所蒙翳,狐虺之所窜伏。方是时,岂知有凌虚台耶?废兴成毁,相寻于无穷,则台之复为荒草野田,皆不可知也。尝试与公登台而望:其东则秦穆之祈年、橐泉也,其南则汉武之长杨、五柞,而其北则隋之仁寿、唐之九成也。计其一时之盛,宏杰诡丽,坚固不可动者,岂特百倍于台而已哉?然而数世之后,欲求其仿佛,而破瓦颓垣,无复存者,既已化为禾黍荆棘丘墟陇亩矣,而况于此台欤?夫台犹不足以长久,而况于人事之得丧,忽往而忽来者欤?而或者欲以夸世而自足,则过矣。盖世有足恃者,而不在乎台存亡也。

既已言于公,退而为之记。

1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

A.岂特百倍于台而已哉   岂特:岂止。

B.台犹不足以长久 :依靠。

C.退而为之记 退:后退。

D.其未筑也 :,在。

解析:C,退:回来。

答案:C

1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3)

A

B

C

D

解析:A,都是介词,B,介词,;动词,认为C,都是并列连词。D,都是助词,

答案:B

15下列各句直接说明凌虚台命名原因的一项是(  )(3)

A.虽非事之所以损益,而物理有不当然者。

B.见山之出于林木之上者,累累如人之旅行于墙外而见其髻也。

C.然后人之至于其上者,恍然不知台之高,而以为山之踊跃奋迅而出也。

D.废兴成毁,相寻于无穷,则台之复为荒草野田,皆不可知也。

解析:由后文公曰:‘是宜名凌虚。’可知C项是凌虚台命名的直接原因。

答案:C

16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

A.苏轼在本文中认为一个人的为人处世自有其安身立命的凭借,并不在修建什么工程上面。

B.太守把自己建造凌虚台的想法告诉了自己的从事,从事又把这事告诉了苏轼,并请苏轼来为凌虚台作记。

C.苏轼对太守陈公想通过建凌虚台来居功扬名的做法提出了反对意见,表现了他正直敢言的性格。

D.本文通过写祈年宫、橐泉宫、五柞宫、仁寿宫等数世后,即使破瓦颓垣也无复存者,指出凌虚台将来也定会化为破瓦颓垣,表明了自己的态度。

解析:B,从文中可知从事即苏轼。

答案:B

1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

(1)见山之出于林木之上者,累累如人之旅行于墙外而见其髻也,:是必有异。(2)

(2)夫台犹不足恃以长久,而况于人事之得丧,忽往而忽来者欤?(2)

参考答案:(1)(陈太守)见到山峰高出树林之上,(山峰)重重叠叠的样子正如有人在墙外行走而看见那人的发髻形状一样,(陈太守):这必然有不同之处。

(2)一座高台尚且不足以依靠坚固而长久存在,何况人世之间的得失,来去匆匆又如何呢?

参考译文在终南山脚下建城,饮食起居等应该都与山接触多一些。四面的山,没有比终南山更高的,而城郭靠近山的,没有比扶风城更近的了。以距离最近的地方,寻求山的最高处,这种机会一定有的。但太守住在这,(开始)还不知道(附近)有山。虽然不与做事的好坏有关,但是按事物的道理却不该这样的,这就是凌虚台修筑的原因。

在它还没有修建之前,陈太守拄着拐杖穿着麻鞋在山下闲游,见到山峰高出树林之上,(山峰)重重叠叠的样子正如有人在墙外行走而看见那人的发髻形状一样,(陈太守):这必然有不同之处。(于是)派工匠在山前开凿出一个方池,用挖出的土建造一个高台,(台子)修到高出屋檐才停。这之后有到了台上的人,都恍恍惚惚不知道台子高,而以为是山突然活动起伏冒出来的。陈公说:()叫凌虚台很合适。把这件事告诉了他的下属苏轼,并请他写文章来记叙(这件事)

苏轼回复陈公说:事物的兴盛和衰败,是无法预料的。(这里)从前是长满荒草的野地,被霜露覆盖的地方,狐狸和毒蛇出没的场所。在那时,哪里知道(今天这里)会有凌虚台呢?兴盛和衰败交替无穷无尽,那么高台(会不会)又变成长满荒草的野地,都是不能预料的。我曾和您一起登台而望,其东面就是当年秦穆公的祈年、橐泉两座宫殿(遗址),其南面就是汉武帝的长杨、五柞两座宫殿(遗址),其北面就是隋朝的仁寿宫、唐朝的九成宫(遗址)。回想它们当时的兴盛,宏伟奇丽,坚固而不可动摇,何止百倍于区区一座高台呢?然而几世之后,想要寻找它们的样子,却连破瓦断墙都不复存在,已经变成了种庄稼的田亩和长满荆棘的废墟了,更何况这座高台呢?一座高台尚且不足以依靠坚固而长久存在,何况人世之间的得失,来去匆匆又如何呢?如果有人想要以(高台)夸耀于世而自我满足,那就错了。世上是有足以依靠的东西的,但并不在于台的存在或消失。

我将这些话对陈公说了后,回来便为他写了这篇记文。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8~21题。(15)

浣花草堂

 

到四川来以前,在行箧里放进了几册旧书,其中清初朱鹤龄的《杜诗辑注》是部头最大的。虽然觉得有些累赘,可是终于还是放进去了。半月以来,枕上灯前,有时间就拿来翻翻,真也给旅途平添了无限趣味。尽管已经是平日熟读了的,可是在蜀道上重读,就会给你带来更为新鲜的感受。诗人的写景抒情、用字遣词,有时候也只有面对真实的山川风物才体会得出那严肃的创作态度和可贵的才华。

杜甫在成都住过一段不短的时间,在集子里留下了四五卷诗,约占他全部留下来的作品的六分之一。人们就从他的诗里追寻他当日居住的草堂的遗址。从宋代开始,人们就在成都西郊为他建了一座祠堂,这就是浣花草堂。历代经过十次以上大小的修缮,直到今天,更修整得焕然一新,成为游赏的登临胜地。

走出西郊,经过青羊宫、百花潭,沿着公路走去,二三里后更左折走上一条田间小径,就可以远远望见一丛浓绿,那就是草堂的所在了。

这里有好大的一座庭院,四面是连绵不断的围墙,远远绕过去,才看得见那山门。走进去又是照例的几重佛殿,伽蓝,天王,佛像,这些都给迫切想要看到工部祠的人们增添了焦急的心情。一直走到最后的一层大殿,才在一块石碑上看到,这原来是草堂寺,还不是草堂。

从大殿里出来,向和尚问了路,才又从右面的一道侧门里穿出去,来到真正要拜谒的地方。从侧门出,迎面就可以看到用青花碎瓷片叠起来的草堂两个大字,再转过去,就是一条曲折的、为两堵矮矮的红墙围起来的夹道。那暗红色的夹墙,碎石的泥径,墙外的翠竹幽篁,幽静极了。古建筑里经常使用的这种暗红颜色,不知怎的,自然会产生那样庄严宁静的气韵。

从夹墙里穿出去,眼前展开了一个新的天地,几十棵参天的翠柏、香楠矗立在绿草如茵的庭院里。一套四座厅堂,由石径小桥连接起来,这就是草堂的一系列主要建筑了。

穿过花径,走到工部祠去。这是草堂几组厅堂的最后一座。小小的殿宇,前面的院子里散布着几株用石坛围起的大树。洁净无尘。这时候,云影微破,秋天金黄色的太阳洒了下来,穿过翠柏的枝叶,留下了满庭稀疏的日影。

走进祠里去看,厅内一排三龛,当中塑着杜甫的像。虽然是一般化的塑像,却也还清疏,没有怎样的仙气,不能不说是难得的了。旁边两座龛里是陆游和黄庭坚两位宋代诗人的塑像。好像是怕他独居寂寞,所以才陪了一起在这里排排坐的。黄、陆都有石刻像,都比泥塑高明得多。在这间厅堂背后的墙上,还嵌着两块更旧的杜甫石刻画像碑。

草堂后身是一座小小的土山,一道溪水从草堂的右侧绕了出去。前面有回廊曲槛,可以凭栏欣赏池里的圆荷。草堂简朴却也不失规模,给人一种清疏而幽峭的感觉,和杜甫当年居处的风格是近似的。这个新修缮的草堂,和几百年前重修的原样相去不远,在最外面一进过厅墙上有一块石刻旧图,看那里勾勒出来的轮廓,和今天是十分相近的。像这种地方,不用说,大红大绿的建筑,大屋顶之类的铺陈,都是完全不合适的。

这里还新修了一个文物陈列室。在外面的柱子上,看到郭沫若先生所题的一副对联:

世上疮痍,诗中圣哲

民间疾苦,笔底波澜

这是一副出色的对联,它概括了诗人伟大成就的主要方面。人们一直非常喜欢杜甫,说他的作品是诗史,在中国文学史上留给他一个最光辉的席位——诗圣。

坐在水槛上休息。默默地在心里复诵一下杜甫的草堂诗,会使你像一个梦游者似的走入四时不同、风光各异的如许境界。仿佛看到了在晓雾里沾湿了露水的笼竹,呢喃的定巢燕子,冉冉发出幽香的红蕖,往还追逐的蝴蝶,相并相亲的白鸥,随风的柳絮,逐水的桃花,袅袅有如少女腰肢的垂柳,轻得只禁受得起两三个人的野渡,柴门月色,江路梅香……

老杜是一个多么勤恳的诗人!他从不放过一切刻画现实的机会。他的诗里有丰富的人民生活的写照,可是也不缺乏自然风物的描写。因为这一切都出现在祖国的土地上,也都是诗人所挚爱的。杜甫写出了多么美好的自然景色,多么可爱的和平环境!可有人提到杜甫描写自然的草堂诗,总不免有些惴惴然,仿佛这些诗里的人民性总看不大清楚,这恰恰把诗人的伟大处缩小了。

一九五六年十月十五日,成都

(选自《黄裳散文选集》,有删改)

18这篇游记为什么从杜诗写起?(3)

解析:内容方面要注意杜甫的身份和下文描写的内容;结构方面要注意这篇游记所写杜诗位于开头部分,而文章起始句段的作用一般为统摄全篇或引出下文。

参考答案:符合浣花草堂主人杜甫的诗人身份。杜诗中那些描写山川风物的诗,引发了作者更为新鲜的感受,以此统领全文。引出浣花草堂。

19理解文中画线句子的含义。(4)

(1)虽然是一般化的塑像,却也还清疏,没有怎样的仙气,不能不说是难得的了。(2)

(2)默默地在心里复诵一下杜甫的草堂诗,会使你像一个梦游者似的走入四时不同、风光各异的如许境界。(2)

解析:理解文中重要语句的含义,要结合上下文,抓住关键词语来分析。(1)句中清疏”“仙气是塑像的特点,一般”“难得是对塑像的评价。(2)解答本题要抓住作者此时的感受。面对美丽的浣花草堂,作者完全沉浸在杜诗的境界中,从这里领略到杜诗优美的意境。回答时要结合原文进行理解分析,特别注意理解梦游如许境界的含义。

参考答案:(1)塑像虽然艺术水平一般,但还是清疏的,没有把杜甫仙化。能够表现诗人本色,这是值得肯定的。(2)作者将自己复诵草堂诗比喻成梦游,写出了作者沉迷于草堂诗意境中的情态;凸显了杜诗中描写自然风物诗歌的意境之美,表现了作者对杜诗的新感受。

20文中作者对杜甫有哪些新的认识?请加以概括。(4)

解析:本题考查作者的观点态度。答案区间为第一、八、九段和最后一段,回答时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诗人的写景抒情、用字遣词,有时候也只有面对真实的山川风物才体会得出那严肃的创作态度和可贵的才华可以归纳杜甫的才华和创作态度;从杜甫的塑像可以看出他的清疏与朴实;作者肯定杜甫是一个勤恳的诗人;杜甫的诗歌描写自然风物和和平环境,说明他热爱自然、追求和平安静的生活。

参考答案:杜甫有惊人的才华和严肃的创作态度。杜甫具有清疏、朴实的精神气质。杜甫是一个勤恳的诗人。杜甫热爱美好的大自然与安宁和平的生活。杜甫描写自然风物的诗歌同样具有巨大成就。(答出其中任意4点即可)

21要全面地认识一个诗人,作者的做法给了我们哪些启示?(4)

解析:从文本中概括作者的做法,如反复诵读诗人作品,到诗人生活的居所深入了解诗人的生活环境等。完成题目时应做到角度恰当,内容全面,术语准确,结合文本,表述清楚。

参考答案:反复研读诗人的作品。深入了解诗人生活的环境和诗歌所描写的对象。不盲从,有自己独到的见解。不片面理解诗人作品,不凭主观随意取舍。(答出其中任意3点即可)

四、作文(50)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一样的眼睛有不一样的看法,一样的耳朵有不一样的听法,一样的嘴巴有不一样的说法,一样的心有不一样的想法。

读了上述材料,你有什么所思所感?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自拟题目;不得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明确文体,但不得写成诗歌;不得抄袭、套作。

写作提示(1)在现代社会里,我们需要不同,我们需要异类,我们需要多元化,世界才能因不同而更加精彩。

我们要坚守以一样的心去拥抱不同的想法,以筑成我们姹紫嫣红的大千世界。

世界因与众不同而更加精彩,不同为世界增添绚丽。

以上立意能够在整体理解材料,把握个体的不一样的同时,提出多元化或独特性能够使整体、社会、世界更加美好的观点。

(2)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

既要张扬自己的个性,同时也要尊重他人的个性。

以上立意属于较深刻的立意,能抓住材料中的关键不一样,强调应同时彰显自己和他者的个性。此类文章如能论证充分,则为佳作。

(3)活出不一样的精彩。

每个人都是不一样的个体,与其唯他人是从,隐没自己的个性,不如勇敢地做自己,活出自己的一片天。

我们不能永远随波逐流,不能永远泯于众人,我们要绽放自己,张扬个性。

以上立意为大多数同学所选择,抓住关键词不一样,强调应张扬自我与众不同的个性。

例文

摘下面具,活出不同

泰戈尔曾言:一个人走到喧哗的群众中去,是为了淹没他沉默的呼号。社会的长流裹挟着千千万万个你我,是混杂其中,平平庸庸,还是活出独一无二的自己?摘下面具,别让你的思想为人群淹没。

一样的心有不一样的想法,这是一个众人皆知的道理。然而,生命的棱角渐渐被世俗磨平,一个字逐渐被解构,最后的一样让我们失去了如苏格拉底面对死亡仍不愿让自己言行脱离真理的勇气。但须知,不同的种子萌发没有时间限制。

活出不同,需要不作别人注脚的勇气。我为古代女子望穿秋水的闺怨感伤,为张爱玲为情所困、孤独终老扼腕。当女性的地位未提高时,众多才女仅依附于男人的臂膀,最终沦为闺怨词中的愁眉未展的同一人。萧红在文坛上堪称女战士,但寂寞一生的她仍屈从于性别的障碍,感叹女性的天空是稀薄的

诚然,身边的羁绊对于女性来说实为重负。但只要勇于追求不同,必能挣开束缚。盖尔霍恩一辈子都在拒绝海明威第三任妻子的标签,于是她追随内心,穿梭于硝烟之中。既然尘土不得不掩盖自己的美丽,那为何不成为那不一样的、最勇敢的女人?

活出不同,须以独立思考为前提,才能从普通的沉香木中雕出不一样的纹路。看那张恨水一介布衣,虽然为许多高官所欣赏,但仍不做熟知的写而优则仕的打算。岂是他太过淡泊名利?事实上,是因他深知自由公正的声音唯有独立思考能保障。感谢张恨水选择这独立不同的路线,才让我们依然喜爱他。

几米说:要想飞得高,必须把地平线忘掉。舍弃纷扰,就像忘记地平线一般,能够跳脱出庸俗的泥潭,找到不同的你。然观当今的青年,在本该全力拼搏的年代,却争相进入相对稳定的体制内。三十岁的年纪,五十岁的选择。因为害怕冒险、没有失败的资本,求稳一代在办公室内成为了安于天命的庸俗大众,演绎着相同的人生轨迹。这个无青年社会急需敢于活出内心轨迹的你!

我们像是无脸人,一成不变地走在这个人生的大齿轮。思考别人怎样去思考,直到变成其中一个。《无脸人》的歌词点出当今社会的现状。拒做无脸人,唯摘下面具,在一样中保持不一样,才能活出独一无二的自己。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8b4515d9f011f18583d049649b6648d7c0c708bb.html

《2019-2020学年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同步测试:阶段检测二(六~十单元).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