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君子不器”的理解与思考

发布时间:2018-06-30 12:15:24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关于“君子不器”的理解与思考

曰:君子不器。(论语·为政)短短四个字,但对它的解释却有多种,一种是直译,“君子不能够成为器物”。另一种是意译,“君子应该有多种的才能”。第二种似乎是说出来了它的言外之意。

杨伯峻在《论语译注》中把这句话译为:“君子不像器皿一般,[只有一定的用途。]”并在注释中讲到:“古代知识范围狭窄,孔子认为应该无所不通。后人还曾说,一事之不知,儒者之耻。虽然有人批评孔子‘博学而无所成名’,但孔子仍说‘君子不器’” 南怀瑾在其《论语别裁》中说:“因为‘为政’要通才,通才就要样样懂。‘不器’就是并不成为某一个定型的人,一个为政的人,就要上下古今中外无所不通。”“所以君子不器放在《为政》篇,就是说明为政在这方面的道理,换句话说:‘允文允武’,也便是君子不器的说明。”

若是把君子不器理解为无所不通,那么术业专攻难道不是君子?

在信息爆炸的今天,若以无所不通来考察挑选真正的君子,怕是在世界范围内也挑不出真正无所不通的君子了。我认为,如今的社会国家本是一个大机器,我们若能够以自己的兴趣爱好为基础,在一定的领域内深入钻研,成为大机器中的一个个合格的小零件,也可应称得上是君子。相反,了解广泛如蜻蜓点水反而会在当今社会丧失竞争力,成为无用之人。

器与不器,博学于专一也许并不是完全对立的关系,国学大师王国维和科学巨匠爱因斯坦的知识都很渊博,但他们的博在内容上却完全不同,这是他们专长不同造成的,我们只需要以专为主,以博为辅,通过点的深入,达到面的扩展,日积月累,触类旁通,便可循序渐进,达到博专相容。

我们或许可以着重从以下角度来理解君子不器

器量来看君子不器可以理解为君子不像是器皿,容量有限,而应有海纳百川的气度。张问仁于孔子。孔子曰:“能行五者于天下,为仁矣。”“请问之。”曰:“恭、宽、信、敏、惠。恭则不侮,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敏则有功,惠则足以使人。”(《论语·阳货》)是儒学的第一原理,而宽容又是仁学思想的应有之义。如此来看,做到君子不器便要求我们要有容人只量,这与能够做到贵“和”中“宽”,“和而不同”。

器物来看,“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说到底君子的人生使命才是最重要的。器是用来载道的。君子追求的是道,不是器。钱穆和李零等人,也看到了君子的生命本体的这一要求,钱穆说,在一切智识与学问后面,必须有一如人类生命活的存在。学问若只求训练成机械,毁人以为学,则人道楛而世道之忧无穷矣。李零则说,知识不能沦为工具。器是用来载道的。君子追求的是道,不是器。

有所追求,而非把自己当做社会的器具或许是我们当今最缺少的精神,我们的时代可以毫不惭愧的担当起“技术时代”这样一个桂冠。在这样的时代,我们享受着技术带来的一切便利,却同时把自己奉献给了技术。能够制造并使用工具是人类与动物的最重要的区别,但是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人们似乎把自己也发展成了工具,,我们的社会要求你从一开始就为学会某种技能为目的,它不把人当人而当成工具,久而久之,我们也不把自己当人了。

当我们开始羡慕郭美美,当社会上开始发表宁愿坐在宝马里哭不愿坐在单车上笑的言论,当我们的官员贪污了自己一辈子都花不完的钱,当我们开始怀疑知识改变命运,相信出身,相信美貌,相信钱和权能带来无上荣耀的时候,我们已经把人当做了赚钱的工具,当做器物。人之为人,没了信仰,没了希望,没了尊严,没了追求,只是心心念念如何损人利己,如何假公济私,如何利用自己的小聪明骗来最大的利益,那便连器物都不如了。

或许我们需要些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气魄,或许我们需要些傻傻的坚持与梦想。有所追求,坚持不懈,即使明知道那是永远不可能到达的远方。所以,每个热爱自己、并在意自己在其生命面前的尊严的人,都应该反思这样的问题,如何成为一个真正的人,而避免只是纯粹的工具和走肉。

我想这就是“君子不器”的现实意义,我们应当把人把人重新当成人,而不是工具,“不器”。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8a79db7ade80d4d8d15a4fa4.html

《关于“君子不器”的理解与思考.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