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鉴赏课案一

发布时间:2019-08-12 14:47:30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专题二 古代诗歌鉴赏

教学目标:

1 了解诗歌基本常识。

2 掌握诗歌结构章法和基本特点。

3 掌握诗歌语言组织规律,体会意境,把握情感。

教学难点:

掌握语言规律,体会意境,把握情感。

: 提示、点拨。

法:练习、方法总结。

教学时数:3课时。

教学过程:

课案一 补上一课 读懂诗家语

诗歌鉴赏能全面而深入地考查考生的语文素养和鉴赏能力,古代诗歌阅读作为高考阅读必考题也就成为一种必然。但是考生在考试中诗歌鉴赏题得分率普遍较低,甚至很低,究其原因,在于考生读不懂诗歌,思路不清晰,答题不规范,而读不懂是根本的、主要的原因。

一、懂点诗歌基本常识

()古代诗歌分类

()结构章法和基本特点

1.结构章法

2.基本特点:情景结合

(1)前后内容(即写景与抒情)是对应一致的,如乐景对乐情,哀景对哀情。

(2)前后内容(即写景与抒情)是相关、相反、相衬的,形成虚实相衬的关系,如乐景衬哀情等。

二、读懂诗家语,方悟诗歌情

诗歌语言受字数、句数和格律的严格限制,在语法上主要表现为改变词性、颠倒词序、省略句子成分等现象。了解诗歌语言组织的规律,就能迅速进入诗歌的语境,进而把握诗歌情感。

()词类活用

中国古代诗人为了炼字、炼意的需要,常常改变了诗词中某些词语的词性,一首诗词往往因一两处词性的改变而韵味无穷。

  词类的活用,有化腐朽为神奇的功能,且在诗歌中最为多见,在解读诗歌语言时值得高度重视。

()语序倒装

()空白省略

诗歌语句之间往往具有跳跃性,于是,就产生了省略现象,也就出现了空白,从而为读者留下想象的空间。古诗省略主要有以下两个特点:

()互文见义

互文,是上下文义互相阐发、互相补充的一种修辞方法,能收到经济笔墨、以少胜多、表意委婉、耐人寻味的艺术效果。

如杜牧《泊秦淮》烟笼寒水月笼沙,其意思应是烟气、月光笼罩着凄凉寒冷的秦淮河水及水边的沙滩

如辛弃疾《西江月》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词中”“互文,正确的理解应为(半夜里)明月升起,惊飞了树上的鸟鹊,惊醒了树上的眠蝉;轻拂的夜风中传来了鸟叫声和蝉鸣声。这样理解,词的意境才更显丰富优美。

()常见典故

所谓典故,简言之,就是诗文中引用的故事或有来历的词语。它是古代诗人常用的一种艺术方法,也是古典诗歌一道独特的风景。

恰当运用典故,对丰满诗歌形象、丰富诗歌内涵、增强诗歌的表现力和感染力都很有好处。如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的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语出《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表明自己虽然年纪老大,但雄心犹在,尚能为国杀敌立功。词人豪爽刚烈的气节、矢志报国的热情、壮志难酬的悲愤、英雄迟暮的凄凉尽含其中。王安石《桂枝香·金陵怀古》中的千里澄江似练,翠峰如簇,语出谢朓《晚登三山还望京邑》中的余霞散成绮,澄江静如练,描写了金陵的壮丽景色。

用典可使诗歌语言精练,收到言简意丰、耐人寻味的效果,但也会给复习带来一定的困难,要想正确地理解诗歌,必须了解诗歌中常用典故的含义。

改变词性、颠倒词序、省略句子成分、互文、典故等是古诗词中常见的特殊语言现象。只要我们在平时阅读过程中多多留心,就能熟练掌握这些诗家语的特点,并通过诗歌语言这一载体,披文入情,走进诗人的内心世界,准确把握诗歌的思想情感。

三、掌握鉴赏诗歌的基本技巧

()读标题

标题是诗歌鉴赏的切入点。因为标题富含着诸多信息(时间、地点、人物、事件以及诗人的心情、诗歌的意境、诗歌的类型等)。可以这样说,诗歌的题目是诗歌鉴赏的向导。它或点明主旨,或表明诗人的情感基调。具体作用如下:

标题是诗歌内容和形式等信息的丰富载体,是我们理解诗歌的重要切入点。标题蕴含的信息可以从以下方面来①“标题揭示的写作时间、地点、对象、事件、主旨;②“标题交代的写作缘由或目的;③“标题暗含的情感或奠定的作品感情基调;④“标题揭示的作品线索;⑤“标题表明的诗歌题材;⑥“标题暗示的诗歌表达技巧。

[示例]

[即学 即练]

1.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题李世南画扇

李 肇

野水潺潺平落涧,秋风瑟瑟细吹林。

逢人抱瓮知村近,隔坞闻钟觉寺深。

这首诗写了什么内容?

答:                                 

                                   

()知作者

要真正读懂一首诗,必须知人论世。知人论世就是说要了解诗人的思想性格、生活经历、风格流派及其创作的时代背景、目的等。读诗时,必须注意诗人的遭遇、境况,注意诗人所处朝代的国势、朝政等方面的问题。知道了人与世,才能准确把握诗歌的思想感情。这方面的信息有的诗歌考题会提供相关的注释,有的属于名家名篇的则不再加注,需要从平时积累的知识中回忆提取。

[即学 即练]

2.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村 行

王禹偁

马穿山径菊初黄,信马悠悠野兴长。

万壑有声含晚籁,数峰无语立斜阳。

棠梨叶落胭脂色,荞麦花开白雪香。

何事吟余忽惆怅,村桥原树似吾乡。

【注】 这首诗是王禹太宗淳化二年(991)被贬为商州团练副使时写的。原:原野。

从全诗来看,作者的感情经历了怎样的变化过程?请联系全诗进行分析。

答:                                 

                                   

                                   

()看注释

诗歌是诗人思想情感的具体化,诗人的生平、风格、思想、抱负、经历等,无不影响着诗人的表达。把握诗歌及题干的补充注释和交代,往往可以知晓诗人所处的朝代及其作品风格,了解诗歌的写作背景、写作目的以及某些词语(典故)的含义。

诗歌注释蕴含的信息是多方面的:介绍写作背景:暗示本诗的思想主旨;介绍作者:暗示本诗的思想情感或写作风格;介绍疑难词语、地名:帮助读懂诗句;介绍相关诗句:暗示本诗的用典或意境;提供与此诗作于作者贬官(或流放)之际类似的注解:与诗人仕途失意、对现实不满,或报国无门、壮志难酬、愤懑孤寂等情感有关。

[即学 即练]

3.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绝句二首(其一)【注】

杜 甫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注】 此诗写于诗人经过一岁四行役的奔波流离之后,暂时定居成都草堂时。

此绝句描绘了怎样的景象?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答:                                 

                                   

                                   

()析意象

,就是诗人的思想、情感、意念。,就是物象、形象。意象就是意中之象,是客观物象经过诗人的感情活动而创造出来的独特形象。

[即学 即练]

4.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鹧鸪天

晏几道

十里楼台倚翠微,百花深处杜鹃啼。殷勤自与行人语,不似流莺取次飞。  惊梦觉,弄晴时。声声只道不如归。天涯岂是无归意,争奈归期未可期。

在这首词中,作者为什么要描写杜鹃的啼叫声?

答:                                 

                                   

答案 因为古人认为杜鹃的啼叫声好像在说:不如归去!不如归去!这首词的主题是游子思乡,最适宜从描写杜鹃的啼叫声入手。

()明典故

用典可以丰富诗的内容,装点诗的门面,提高诗的质量。齐梁文学用典太多,晦涩难懂,但适当用典,的确有利于诗歌思想内容的表达。

[即学 即练]

5.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庆庵寺桃花

谢枋得【注】

寻得桃源好避秦,桃红又是一年春。

花飞莫遣随流水,怕有渔郎来问津。

【注】 谢枋得,南宋人,宋亡后,仍以江东提刑、江西招谕使知信州的身份抗击元兵,兵败后潜入山中,隐居达十二年之久,拒不出仕。后被强迫北行,至元都燕京,绝食而死。此诗即写于隐居期间。

请分析这首诗的妙处。

答:                                 

                                   

答案 诗人巧用典故,借桃花引出桃源故事,用庆庵寺代桃花源;用避秦来写避元;用怕有渔郎来问津来曲折地表达自己的决意绝世之志;在短短的四句诗中,融入了丰富的内涵。全诗读来含蓄蕴藉,耐人品味,一个绝不与元统治者合作的隐士形象跃然纸上。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8a5b0b0803d276a20029bd64783e0912a2167ca0.html

《诗歌鉴赏课案一.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