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地区天主教教堂建筑研究

发布时间:2020-08-02 05:18:41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北京地区天主教教堂建筑研究*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力学与建筑工程学院 李晓丹

【期刊名称】城市住宅

【年(),期】2017(024)009

【总页数】6

天主教教堂建筑在我国近代建筑发展中具有特殊地位。本文全面研究北京地区天主教堂的分布状况、历史沿革及风格特征:总体布局多采用中国传统院落式形式,主体建筑形式多样,大多遵照西方天主教堂建筑形式建造,同时融入许多中国传统元素,是中西建筑文化交融的见证。

天主教教堂建筑作为天主教文化的载体,在我国近代建筑发展中具有特殊地位,不仅丰富了我国建筑类型,而且在一定程度上见证了西方建筑文化和中国传统文化的结合。

明末清初,欧洲传教士自西方来到中国传教,从我国沿海地区传入内地。最初的传教活动集中在广东、福建等地和作为政治行政中心的北京。西方天主教从元代传入北京,在长期的中西方文化碰撞和融合中形成独具特色的北京天主教教堂建筑文化。

本文以1605年至清末期间建造保存至今的具有代表性的北京地区17座天主教教堂建筑为研究对象,分析北京地区天主教教堂的现状分布、历史沿革、风格风貌及空间特征。这些教堂中,除圣弥厄尔教堂历史上未遭受灾害性破坏外,大多数教堂遭到多次破坏或损毁。在之后的整修或重建中,依据其历史资料进行了复原。

1 北京地区天主教教堂历史沿革

北京地区天主教教堂的历史可追溯到元代。罗马天主教的方济各会修士孟高维诺(Giovanni di Monte Corvino1247—1325年)于元成宗大德二年(1299年)在北京筑教堂一所”“设钟楼一所,置三钟。这是我国已知最早的天主教堂,也可能是西洋建筑在中国第一次出现。这座教堂的建成掀开了北京天主教堂建设的序幕。此后,天主教得到元朝皇帝的认可与支持,在北京建立了多座教堂。这些教堂多采用佛教建筑形式,其风格与西方本土的教堂大相径庭。在元代西方天主教采取的上层传教路线,最终导致其随着元朝的覆灭而销声匿迹,天主教在北京的第一次传播以失败告终。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8a52c56f12a6f524ccbff121dd36a32d7275c761.html

《北京地区天主教教堂建筑研究.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