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进行安全检测...

发布时间:2023-12-02 10:40:11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第7卷第1期 V01.7 No.1 吕梁学院学报 Joural of Ltliang University 2017年2月 Feb.2017 历史学研究・ 论近代前期中国人民对救国道路的探索 燕 (吕粱学院离石师范分校基础部,山西吕粱033000) 要:鸦片战争开启了中国近代的屈辱历史,处于社会各阶级的先进中国人为了挽救民族危亡进行了一次 次的探索。其探索具有广泛性、艰难性、发展性、时代性、局限性等特点,这些探索虽未改变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半封 建社会的性质,但给我们留下了众多启示。 关键词:鸦片战争;救国道路;探索;启示 中图分类号:K20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85X(2017)01—0038—04 鸦片战争揭开了中国近代史的序幕,史学界一 般认为1840年——1949年为中国近代时期。其中 1840年——19l9年为中国近代前期。这一时期,中 国政治上封建制度走向衰落,但君主专制却进一步 强化。经济上资本主义萌芽产生并缓慢发展,但自 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仍然占据统治地位。思想上具 有民主色彩的思想产生,但并未形成主流,八股取 士、文字狱导致文化专制。而同一时期的欧美国家 关条约》、《辛丑条约》一个个丧权辱国的条约伴随 着割地、赔款、开埠……古老的中国已无法承受列 强的宰割,赢弱的祖国母亲渴望着她的儿女们救她 出水火之中。 中国社会各阶级对救国道路的探索 面对日益加深的民族危机,中国社会各阶级, 如地主阶级、农民阶级和资产阶级相继提出了不同 的救国方案。 (一)地主阶级的探索 在政治上相继确立了资产阶级代议制,经济上资本 主义经济占主导,各国相继完成工业革命,资本主 义经济飞速发展。思想上在经过文艺复兴、宗教改 地主阶级为挽救统治危机率先提出救国方案, 根据地主阶级不同的救国主张,我们将其分为地主 阶级抵抗派和地主阶级洋务派。地主阶级抵抗派 革和启蒙运动的洗礼后,资产阶级民主、平等思想 进一步发展。西方国家在国力增强的同时走上了 对外扩张的道路。地大物博而又无力自保的中国 成为它们的猎物。 1840年,沉浸在天朝上国梦中的中国君民突然 被英国侵略军的炮舰惊醒,鸦片战争爆发。两年间 的代表人物是林则徐、魏源等人。地主阶级洋务派 的代表人物是奕诉、曾国藩、李鸿章等人。 鸦片战争时期,一些先进的中国人开始有所觉 醒,对传统的夷狄观念产生怀疑,开始关注西方。 林则徐在广东主持禁烟期间,为了了解对手,将“所 清军节节败退,官兵死伤无数,而英军却以极小的 伤亡在中国国土上耀武扬威。战后中国被迫签订 得夷书,就地翻译”,编译出《四洲志》、《各国律例》 等资料,林则徐也因此被称为“近代中国开眼看世 界第一人”¨ 。魏源发展了林则徐的思想,著有《海 国图志》一书,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林则徐、 魏源的活动为中国人了解西方打开了一扇窗,开阔 了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 约》,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此后各 国列强接踵而来,发动对中国的侵略战争,第二次 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落后的中 国次次以失败告终。《天津条约》、《北京条约》、《马 收稿日期:2017-01-06 了人们的视野,开启了救国之路的新方向。但很可 惜他们的主张并未得到统治者的认可。 作者简介:38 燕(1983一),女,山西吕梁人,讲师,研究方向为历史教学与研究。 
1856年英法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逼迫中国 签订了《天津条约》和《北京条约》,中国半殖民地半 封建化的程度进一步加深。l9世纪60 0年 代,以统治阶级上层官僚奕诉、曾国藩、李鸿章等为 代表的洋务派以“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为指导思 想,掀起了旨在维护封建统治,实现富国强兵的洋 务运动。他们引进西方先进的技术设备创办了中 国近代首批军用企业和民用企业;创建了北洋、南 洋、福建三支近代水师;创办了新式学堂,派遣留学 生。洋务运动掀开了中国近代化的序幕,但甲午中 日战争的失败宣告了洋务运动的失败。这表明单 纯学习西方技术以改变中国落后面貌的道路是行 不通的。科技、军事的落后是表层症状,导致中国 落后的根本原因是腐朽的封建制度。 (二)农民阶级的探索 农民阶级处于社会的底层,受到封建统治者的 压迫,背负着沉重的赋税负担,生活异常艰难,而列 强的侵略进一步加剧了百姓的苦难。农民阶级为 救国救民,改变悲惨的现状,先后发动了太平天国 运动和义和团运动。 1851年在饱受中外反动势力迫害,又遭自然灾 害侵袭的广西,洪秀全领导农民群众发动了太平天 国运动。太平军从金田出发,一路与清军激战。 1853年攻克南京,定都于此,并颁布了太平天国的 政治纲领《天朝田亩制度》。《天朝田亩制度》根据 “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的原则,按人口、年龄平均 分配土地,反映了农民要求获得土地的强烈愿望, 是几千年来农民反封建斗争的思想结晶。但农民 追求的“平均主义”严重脱离实际,不符合当时生产 力的发展,具有空想性。因此他们追求的“理想天 国”是不可能实现的。1864年太平天国运动在中外 反动势力的联合镇压下失败。 十九世纪末义和团运动的爆发,是帝国主义侵 略加剧、民族矛盾空前激化的产物。义和团运动以 “扶清灭洋”为口号,与洋人进行斗争,沉重地打击 了列强的侵华活动,粉碎了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迷 梦,表现出中国人民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但义和 团运动最终在中外反动势力联合绞杀下失败,清政 府同帝国主义国家签订《辛丑条约》,中国完全沦为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三)资产阶级的探索 中国资产阶级产生于十九世纪六七十年代,伴 随着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出现而出现。根据资产 阶级不同的救国主张,我们将其分为资产阶级改良 派、资产阶级革命派和资产阶级激进派。 甲午中日战争后,清政府为了筹集巨额赔款, 放宽了对民间设厂的限制,民族资本主义得到初步 发展,资产阶级的力量随之壮大。为挽救民族危 机,以康有为、梁启超为首的资产阶级改良派提出 了变革社会制度的主张。他们主张学习西方国家 的政治制度,在中国实行君主立宪制,依靠光绪皇 帝开始进行变法。但由于中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 不充分而导致的资产阶级力量弱小,加上反动势力 过于强大,最终1898年慈禧发动戊戌政变宣告了变 法的失败 j。此次失败表明资产阶级试图通过改 革以实现中国社会的独立自强这条道路走不通。 资产阶级革命派吸取改良派的教训走上了革 命的道路。以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派主张 以革命的手段推翻清政府,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1911年10月武昌首义爆发,此后全国各地相继宣 布独立,清政府的统治顷刻间土崩瓦解。1912年元 旦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成立。辛亥革命推翻了 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建立了资产阶级民主共 和国,并使人民获得了一些自由和权利。但革命的 成果最终被袁世凯窃取。中国社会依然处于半殖 民地半封建的状态。 袁世凯窃取大总统之职后仍不满足,他还梦想 着恢复帝制。为此在思想领域掀起了一股尊孔复 古的逆流。以陈独秀为代表的中国先进的知识分 子奋起反击,力图“根本之救亡”。新文化运动应运 而生。新文化运动提倡民主与科学,反对专制与愚 昧。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提倡新文学,反对 旧文学。新文化运动猛烈地冲击了封建思想的统 治地位,使人们特别是青年人的思想得到了空前的 解放。中国的知识分子在运动中受到了民主与科 学思想的洗礼,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奠定了 基础 。1917年十月革命一声炮响为中国送来了 马克思主义。新文化运动后期李大钊大力宣传马 克思主义,一大批先进的知识分子接受了马克思主 义,成为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并在 1919年领导了一场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五四”爱 国运动。这次运动中工人阶级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开始登上政治舞台,中国进入新民主主义革命时 期。在此基础上,1921年中共一大召开宣告了中国 共产党的诞生,中国革命揭开了崭新的一页。 二、中国人民探索救国道路的特点 近代前期,中国社会各阶级救国道路的探索具 有以下特点。 39 
(一)广泛性 从探索救国之路的主体看,包括了地主阶级抵 抗派、地主阶级洋务派、农民阶级、资产阶级改良 派、资产阶级革命派、资产阶级激进派等。 从选择的道路看,林则徐、魏源提出“师夷长技 以制夷”,主张向西方学习,重点学习西方的军事技 术。洋务派“师夷长技以自强”,通过学习西方技术 来维护清朝统治。太平天国试图用农民革命的方 式推翻腐朽的清政府,抵抗洋人的侵略。维新派主 张通过变法在中国实行君主立宪制。革命派主张 用革命的手段推翻清政府,在中国实行民主共和 制。新文化运动时期的知识分子用民主与科学为 武器,掀起一场思想解放运动。 (二)艰难性 先进的中国人在探索救国道路的过程中都遇 到了强大的阻力。林则徐、魏源向西方学习的主张 遭到顽固派的攻击和嘲讽。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想 面临着被扼杀的危险。太平天国运动从一开始就 被清军围追堵截,后期又遭到列强的直接攻击。洋 务运动在兴办过程中一直遭到顽固派的不满、破 坏,李鸿章无奈地说:“我办了一辈子的事,练兵也、 海军也,都是纸糊的老虎,何尝能实在放手办理?” 戊戌变法虽由康有为等维新人士在光绪皇帝的支 持下推行,但实则事事都受制于慈禧,新政的措施 必须得到慈禧太后的准许才能下发到各部、各地执 行。尽管如此,慈禧等顽固派还是发动了戊戌政变 彻底扼杀了变法运动。 (三)发展性 鸦片战争中英国的坚船利炮闯入中国人的视野, 使得我们不得不正视西方的强大。为寻求救国之路, 林则徐、魏源揭开了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的序幕。 从学习内容上看,魏源在《海国图志》序言中阐 述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他认为,夷之长技 有三:战舰、火器、养兵练兵之法。由此可见当时学 西方以学军事技术为主。洋务运动时期,洋务派将 学西方的范围进一步扩大,包括学西方先进的军 事、工业技术和教育等。维新变法时期学西方突破 单纯的学器物,开始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新文化 运动时期将对西方的学习发展到思想文化领域。 中国人学西方经历了学器物——学制度——学思 想三个阶段,由浅入深,由表及里。 从民众的接受程度看,随着民族危机的加深、 西学的传播,中国社会上下对西学的认可度越来越 高。鸦片战争时林则徐因购求“官员向不过问”的 40 夷书遭到直隶总督琦善的嘲讽,认为有失“天朝大 吏的尊严”。林则徐建议朝廷用关税的十分之一制 炮船,道光皇帝的朱批是;“无理!可恶!一派胡 言!”可见当时封建君臣对向西方学习多抱有抵制 态度。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掀起的洋务运动虽依然 受到顽固派的强烈抵制,但它毕竟是政府行为,得 到了统治者的认可,影响力大于林、魏。戊戌变法 虽以失败告终,但维新派通过办报、办学堂、学会等 方式传播了资产阶级反专制、兴民权的思想,起到 了思想启蒙的作用,促进了人民的觉醒。辛亥革命 使得民主、共和思想深入人心,在此后袁世凯、张勋 复辟均遭到全国人民的反对。 (四)时代性 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使得救 国道路的探索无不体现着“反帝反封建”的时代特 色。“师夷长技以制夷”将“制夷”作为“师夷”的目 的。义和团运动以“扶清灭洋”为口号,将斗争矛头 直指帝国主义侵略者。太平天国颁布《天朝田亩制 度》,平均分配土地,反对封建地主土地私有制。资 产阶级维新派反对专制制度,主张实行君主立宪 制。辛亥革命以推翻清王朝及封建帝制,建立资产 阶级共和国为任务。《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国 家主权属于国民全体,规定了国民的权利和义务, 具有反封建的进步意义。新文化运动猛烈抨击封 建思想,冲击了封建思想的正统地位,解放了人们 的思想。 (五)局限性 由于阶级及时代局限性,每一次的救国运动都 存在着一些不足。林则徐、魏源虽率先提出向西方 学习,但并未付诸实践。洋务派“师夷长技以自 强”,但一味只学技术以维护腐朽的封建制度导致 失败。维新变法运动由于资产阶级的软弱性,依靠 没有实权的光绪皇帝而失败。辛亥革命未提出彻 底的反帝纲领和反封建的土地纲领,未改变中国社 会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新文化运动只局 限于知识分子群,未广泛的发动群众,且对东西方 文化存在绝对肯定或绝对否定的倾向。 三、中国人民探索救国道路的启示 近代前期中国社会各阶级为了救国救民进行 了不断地探索,这些探索虽未改变中国社会半殖民 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但给我们留下了众多启示。 (一)救国过程并不是一帆风顺的,需要经过漫 长的探索 中国近代前期近八十年的历程中,先进的中国 
人一直为挽救民族危亡进行着各种不懈的努力。 各阶级根据自身的需要不断提出各种救国方案,努 力、失败、再努力,探索的脚步并未因为救国受挫而 就此停歇。每一次的失败都是一笔宝贵的财富,前 立与富强需要广大人民群众的参与,毛泽东正是认 识到这一点,广泛发动人民群众,最终带领中国摆 脱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建立了新中国。 (四)学习他国模式要与中国国情相结合 次的失败为后一次的探索提供经验教训,后一次 中国近代前期的救国探索过程也是向外国学 习的过程,从最早的学习西方的技术,到维新变法 的探索弥补前一次的不足。时代在发展,中国人民 的救国探索也在不断进步。 (二)救国需要有正确的理论指导 时期学习1本的君主立宪制,辛亥革命时期学习美 国的民主共和制,再到新文化前期学习西方的民主 与科学,后期学习俄国的革命道路。一直学习他国 模式,却忽略了结合中国国情,走适合自己的道路。 西方国家的政治体制、经济基础、阶级基础与中国 地主阶级提出向西方学习的主张,但都局限于 学习西方的技术,而未涉及到最为关键的制度层 面。太平天国先后提出《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 篇》的纲领,但前者的绝对平均主义具有空想性,后 者虽第一次在中国提出发展资本主义,但没有稳定 的环境使其实施。孙中山的三民主义集中反映了 资产阶级在政治上、经济上的要求,同时也反映了 当时广大中国人民要求民族独立、民主权利、民生 富裕的愿望。但缺乏反帝纲领和彻底的土地革命 纲领。历次探索的失败从反面说明了科学理论指 导的重要性。一直到马克思主义传人,中国才找到 均有不同,这就决定了西方革命与中国革命的不 同。要使中国这样经济制度落后,农民占国内人口 绝大多数的国家走上独立富强的道路,就必须将西 方科学理论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关注中国的农民问 题。国共十年对峙时期毛泽东创造性地将马克思 主义理论与中国实际相结合,提出了“农村包围城 市,武装夺取政权”的理论,指引了中国革命的新 方向。 符合国情的科学理论指导。 (三)救国需要有广泛的群众基础 地主阶级和资产阶级在救国的过程中没有认 综上所述,近代前期不同阶层的先进中国人为 解救国家于危难中进行了多种方式的探索,这些探 索具有明显的时代特点,有所得也有不足,但体现 了中华民族在危机面前不屈服,在困境面前求生 识到人民群众的伟大力量,未敢放手发动群众,导 致救国运动缺乏广泛的群众基础。地主阶级将人 民看做洪水猛兽,洋务派“师夷长技”的首要目的是 存,在逆境面前谋发展的精神,这是中华民族的宝 贵财富,是激励我们勇往直前的精神力量。 参考文献i 镇压人民群众的起义,其次才是抵抗外国侵略,故 他们没有在救国时放手发动群众。辛亥革命的指 导思想三民主义没有明确的反帝纲领,也缺乏与农 [1]李侃,李时岳.中国近代史[M].北京:中华书局,994. [2]安作璋.曲折的道路艰苦的探索[J].山东社会科学, 990(4). 民关系最为密切的土地革命纲领,没有满足中国农 民对土地的迫切要求,因此没能广泛地发动群众, 使革命没能得到群众的有力支持。新文化运动只 局限于知识分子群体,广大的人民群众对于新文化 运动所提倡的民主科学并不了解。中国社会的独 [3]段红红.探索与选择[J].北京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06 f2). The Explorations of Ways to Save the Nation in the Early Modern China REN Yan (Department of Basic Subjects,Lishi Teachers’School of Lidiang Universiy,Lidiang Shanxi 033000,China) Abstract:The Opium War opens the humiatng hiory of modem China.The advanced Chinese fom al social classes make numerous efforts to save the nation in peril.These explorations are featured by universality and moder— nity while full of hardships and limitations.Although they do not change the semi—colonial and semi-feudal society, the explorations leave much enlightenment to the descendants. Key words:the Opium War;ways to save the nation;explorations;enlightenment 41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8a37aeddf5ec4afe04a1b0717fd5360cbb1a8dd5.html

《正在进行安全检测....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