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琴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发布时间:2014-03-02 15:39:15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古琴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中国古琴有着悠久的历史,是世界最古老的弹拨乐器之一,主要由弦与木质共鸣器发音,至今已有3000多年历史,20世纪初才被称作古琴。古琴作为一个古老的乐器,其音苍老、清亮、浑厚、圆润、古朴。人说琴的四善(苍、松、脆、滑)和九德(奇、古、透、润、静、圆、匀、清、芳)则是古人对古琴音色的总结。

从唐代开始,古琴有了自己专用的记谱法,这种记谱法记录弦位和徽位、左右手的弹奏方法,但不直接记录音高。它由汉字的部首、数字和一些减笔字拼合而成,称作减字谱。减字谱记录古琴音乐的仔细程度和科学性,使现代的五线谱等记谱方法至今仍不能取代它。用减字谱记录而传承至今的古琴谱有150多种,保存了大量的古代音乐作品,是一座巨大而珍贵的音乐宝库。有关古琴的记载最早见于《诗经》、《尚书》等文献。《尚书》载:舜弹五弦之琴,歌南国之诗,而天下治。可知琴最初为五弦,周代时已有七弦。东汉应劭《风俗通》:七弦者,法七星也,大弦为君,小弦为臣,文王、武王加二弦,以合君臣之恩。三国时期,古琴七弦、十三徽的型制已基本稳定,一直流传沿续到现在。
先秦时期,古琴除用于郊庙祭祀、朝会、典礼等雅乐外,主要在士以上的阶层中流行,秦以后盛兴于民间。周代,多用琴瑟伴奏歌唱,叫弦歌,即唐宋以来所谓的琴歌。春秋战国时期,古琴的独奏音乐已具有一定的艺术表现能力,如伯牙弹琴子期善听的传说。汉、魏、六朝时期,古琴艺术有了重大发展,除在《相和歌》、《清商乐》中作伴奏乐器外,还以但曲演奏形式出现。隋唐时期,西域音乐盛行,琵琶兴起,古琴音乐的发展受到一定的抑制。但由于古琴谱的产生,不仅推动了当时古琴音乐的传播,而且对后世古琴音乐的继承发展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使中国古代音乐历史进入了一个具有音响可循的时期。宋朝的古琴一方面出现怀旧的复古主义倾向,另一方面由于古琴在《相和歌》、《清商乐》演奏中的长期实践,与民间音乐有着深远的联系。明、清时期由于印刷术的发展,大量琴谱得到刊刻流传,见于记载的琴谱有一百四十多种,从中可知仅明代创作的琴曲就有三百多首。建国后,古琴音乐得到政府的重视和抢救,调查、收集、整理了流失于民间中的各种传谱,并录制了一批音响;发掘一批失传的琴曲,如《广陵散》、《幽兰》等;培养了一批古琴音乐人材,为今后古琴音乐的整理、研究、发展开辟了新的前景。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892cdd36581b6bd97e19ea03.html

《古琴文化的传承与发展.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