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论文2.0

发布时间:2019-10-15 10:33:38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读苏轼,悟人生

邹童洁 41511009 新闻学

苏东坡已死,他的名字只是一个记忆。但是他留给我们的,是他那心灵的喜悦,是他那思想的快乐,这才是不朽的。

——题记

读过千百卷诗书,古人里我最欣赏的还是苏轼。作为宋代的大文豪,他的卓越之处显然不只是他清灵俊秀的诗豪放旷达的词,更是他的人生经历、品格气质、博大胸襟。

对于苏轼,我实在是太熟悉了,从小学时“竹外桃花三两只,春江水暖鸭先知”起,我就一直在心里构想苏轼的模样。他的诗句朗朗上口,画面感极强,我认为他的造诣一点儿也不输给王摩的“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他的诗词始终大气磅礴,一如他的人。苏轼的一生,交织着才情与坎坷,亦是一首令人回味的诗。 一首带着画,隐着情,有时天真,有时老练的史诗。

然后到了中学“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当时语文老师还是配着邓丽君演唱的《明月几时有》来讲的,对于这首诗的印象,可能一辈子都不会忘记。然后就是“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也真没想到,父亲平时一直念叨的“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虏灰飞烟灭。”竟也是来自这首词《念奴娇》。

高中似乎已不满足于只是对他简短的诗和词的学习,我们开始学习他的文了。《记承天寺夜游》中,我们体会了他复杂而微妙的感情,贬谪的悲凉、人生的感慨、赏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闲融于其中,让人忍不住在一个一个月光漫漫的夜晚与苏东坡来一场浪漫的“约会”。还有《赤壁赋》中的“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把人生的感悟融于江山美景之中。

令人欣慰的是大学依然能够再次在古文的学习中再次看到苏轼百感交集看过的《苏东坡传》、《苏轼传》中的情节在脑海里一页页翻过。海量诗句向我袭来,熟悉的感觉真好,让我一时间感动万分,悲喜交加。“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苏轼对亡妻王的思念令人动容。我们小组也成功完成了苏轼的展示,在学习体味苏轼一生的过程中,感触良多。

“可以说苏轼是中国历史上少见的全才,这给了我们一个典范,就是人的聪明才智,究竟可以发展到一个什么样的极限。”纵观苏轼的一生,他成就实在太多,诗人、词家、散文家、书法家、画家、经学家、医药学家、美食家、政治家,当然还有,如文艺批评家、佛学家等同样是吃货我和苏轼可差远了,《苏东坡传》里说,苏轼爱自己发明一些吃的,包括流传至今的东坡肘子,还有他在海南时自己发明的蜂蜜花水,想起来都觉得苏轼真是一个热爱生活,富有情趣的人。

苏轼在官场上个可以说是很不顺利的,屡遭贬谪,仕途之路受挫。他平生受到两次严重的政治迫害,第一次是45岁那年因“乌台诗案”而被贬至黄州,一住四年。第二次是59岁时被贬往惠州,62岁贬至儋州,到65岁才遇赦放归,前后在贬所六年。66岁他在常州病逝。苏轼去世前自题画像说:“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就其政治事业而言,这话当然是自嘲。

即使官途不畅,他依然为官清廉,以一己之力给老百姓最大的好处,时时想着如何让老百姓过得更好,也许他值得现在很多的官员学习。他也是个好官,他一生在八个地方做地方官,几乎每个地方都留下了政绩,都给当地的老百姓办了好多实事和好事。杭州西湖的苏堤就是他为了疏浚西湖而建造的,至今仍是游客必游景点。

在《苏东坡传》中,林语堂的笔下,我看到了一个更为生动的苏东坡。最吸引我的 却是他刚正不阿,一心为民的品性。他在面对邪恶,面对错误,勇于提出,敢于批评。在他 看来,荣华富贵,安宠荣辱不过是一己私欲,过眼云烟。他虽身在官场,心却在田野。他的双眼,关注的是百姓的愉悦与疾苦他的目标,定位在百姓民生之上。就如西湖的苏堤,原来是苏轼在杭州做太守时发现西湖中有一种水草, 破坏了湖的水质, 影响了杭州百姓的生 活用水。于是他带领大家清除水草。然而清除的水草无处可放,他便想到了在西湖中建堤。这样既为这些水草找到合适放置的地方, 同时还可以方便人们在西湖的出行。真是一举两得 的好举措。 苏东坡也曾说: “吾上可陪玉皇大帝,下可陪卑田院乞儿。眼前见天下无一个不好人。真是好一个“无一个不好人”啊!人之初,性本善。即使是一个大奸大恶之人也会有他善良的一面。

“天下有大勇者,猝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此其所挟持者甚大,而其志甚远也。”这句苏轼的《留侯论》中的话,不也是他自身的写照吗?这样的他,是那般的令人倾倒。 他的人性却更趋温厚,而无尖酸刻薄。我想,我无法走近这位伟人,却也愿在这千年之后探寻他的足迹。 春去秋来,朝午夜时,弹指间,流年暗换,物转星移,为之奈何。逝者如斯,惟余沧海桑田中的翩然一角。凝望那千年前的身影,泛舟湖上,谈笑风生间,淡看宦海沉浮。

年轻时的苏东坡有着许多文化大家共同的性格特点,即狂放,主要是率真个性的张扬(其政治上遭难也是因此之故)。但几经挫折,他的性格由狂转为旷,就是旷达,表现为对是非、荣辱、得失的超越。就是幽默,适就是文人怎么自适,是一种养身的艺术,这个“养”光是指身体上的保养,实际上更是心理上的调适。从他的作品中,可以充分感受到浓厚的人情味、丰满自在的性格。

一代文豪苏轼他的进退自如、宠辱不惊、旷达自适的人生态度成为后世人敬仰的范式;相比于历史上其他文学家,他的乐观旷达的性情,他的诙谐幽默、和蔼可亲的形象留存在后代普通人民的心目中。永远怀念苏轼,永远热泪盈眶!

参考文献: 王水照 《苏轼传》

林语堂 《苏东坡传》

附:部分引用来自互联网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87f95bea4431b90d6d85c7da.html

《苏轼论文2.0.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