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服饰发式27页

发布时间:2020-04-27 12:29:11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古代衣饰发式(一)

修改自《古代衣饰发式大观》

目录:

发型(名称性)

其他发髻(图)

2011

2011/5/26



发式:

古代女子发型变化,基本上是按梳、绾、鬟、结、盘、叠、鬓等变化而成,再饰以各种簪、钗、步摇、珠花等首饰,因此研究女子发型主要是探讨其梳编形式与规律。据古代作品及记载,概括分为结鬟式、拧旋式、盘叠式、结椎式、反绾式、双挂式等主要六类。

一、结鬟式

结鬟式梳编法先把发拢结于顶,然后分股用丝绳系结,弯曲成鬟,托以支柱,高耸在头顶或两侧,有巍峨瞻望之状,再饰各种金钗珠宝,高贵华丽,多用于神女、后妃、贵妇与处女。如李公麟《维摩诘像》中之天女,元周郎《杜秋娘像》皆属此类发型。八十七神仙图卷,永乐宫壁画中,这种发式很多,一般有高鬟、双鬟、平鬟、垂鬟等几型式,变化甚多:(如图)

【图:从左往右,从上往下】

1. 飞仙髻(两侧结高鬟)。【图1

《炙毂子》记载:“汉武帝时,王母降,诸仙髻皆异人间,帝令宫中效之,号飞仙髻。”

多用于仙女与未出室少女。

2. 凌云髻高式的单鬟【图2

《中华古今注》记载:“始皇诏后梳凌云髻,三妃梳望仙九鬟髻,九嫔梳参鸾髻。”这些皆属高鬟式。

3. 飞天介三鬟于顶,耸立直上)【图4

据《宋五行志》记载:“文帝元嘉六年,民间妇人结发者三分发,抽其鬟直上,谓之飞天。”古之“百花”发式亦属这种类型。

4. 垂鬟分肖髻多是未出室少女的发式)【图5

将发分股,结鬟于顶,不用托拄,使其自然垂下,并束结肖尾、垂于肩上,亦称燕尾。

据《国宪家猷》记载:“汉明帝令宫人梳百花分肖髻。”在唐代常作为处女发式标志。

二、拧旋式

拧旋式梳编法将发分几股,似拧麻花地把发蟠曲扭转,盘结于头顶或两侧。这种发式灵活旋动,很助美姿。据《采兰杂志》记载:“甄后既入魏宫,宫庭中有一绿蛇,每日后梳妆则盘结一髻,形于后前,后异之,因效而为髻,故后髻每日不同,号为灵蛇髻。”如《八十七神仙图卷》之仙女,唐周肪的纨扇仕女图亦属于这类发型。拧旋式变化一般有侧拧、交拧、叠拧等几种形式。

1.随云髻类似侧拧之形式,其髻如随云卷动)【图6

《国宪家猷》记载:“陈宫梳随云髻。”这种发式生动灵转,颇为仕女所好。

2.凌虚髻属于交拧的形式,其髻交集拧旋,悬空托在顶上)【图5

《中华古今注》记载:“隋有凌虚髻、祥云髻。”这种发式如云盘回,凌托顶上,摇而不脱落。

3.朝云近香髻类似叠拧的形式)【图2

图→

其编法是将发分股拧盘,交叠于顶,生动而稳定。

《中华古今注》记载:“大业中令宫人梳朝云近香髻。”这种发式别具一格,饶有风趣。在八十七神仙图卷中亦有此种发式。

4.回心髻类似盘拧的形式)【图4

其编法是将发分股交拧,盘结回心于头顶或头前。

《中华古今注》记载:“梁武帝诏宫人梳回心髻。”清佚名之《胤祯妃行乐图屏》中亦有这种发式。

三、盘叠式

盘叠式梳编法将发分股系结拢起,再盘叠在头顶或两侧,称为“螺髻”。在《凝宫词》里有“螺髻凝香晓黛浓”之句,这种发式在唐代兴起流行,从存世的唐代绘画、墓壁画中皆可见到。永泰公主及墓壁画及八十七神仙图卷中之仙女,皆类似这种发式。

这种发型秀丽而富有装饰性,为后妃公主、贵妇所好,其变化形式甚多,一般有单螺、双螺、百合髻、盘恒髻等形式。

1. 单螺

其梳编法是将发股集结,置于头顶上,盘叠如螺。在永泰公主墓石椁内西面北次间之雕饰,亦有些类发式。

2. 双螺

其梳编法是将发分为两大股,盘结双叠于两顶角,亦名“双角”,在《喀喇和卓古墓壁画》亦有这类发型,螺髻清晰秀雅。

3. 盘桓髻

其梳编法是将发蟠曲交卷,盘叠于头顶上,稳而不走落,称为盘桓髻。据《中华古今注》记载:“长安妇女好为盘桓髻,到今其法不绝。”

4. 百合髻

其梳编法是净发分股盘结,并合叠于头顶。如图所示。

四、结椎式

结椎式梳编法发拢结在头顶、头前、头后或两侧,然后用丝绳束缚,盘卷成一椎、二椎或三椎,用簪贯住,耸竖于头上。

据《事物原始》记载:“孙寿为堕马髻,赵合德入宫卷发,号新兴髻,孟光为椎髻。”皆类似于结椎式,结椎式蕴藉持重,温文尔雅。从商周一直到秦汉、隋唐、宋元、明清历代皆有延用,其变化甚多。主要有高椎髻,抛家髻、堕马髻等几大类。

1. 高椎髻

其梳编法是将发拢结于顶,挽成单椎,耸立于头顶

《妆台记》记载:“宋理宗朝宫妃梳高髻于顶,巍峨高耸,号高椎髻。”在宋代山西太原晋祠女塑中亦有这种发式。

2. 抛家髻

其梳编法是在头顶挽椎成髻,两鬓缓长,以泽胶贴而抱面。

《唐五行志》记载“贵妃假鬓为首饰,曰义髻,僖宗内人束发甚急为囚髻,唐末妇人梳发以两髻抱面为抛家髻”。今京剧旦角仍延用之。

3. 倾髻

梳编法是将发分股结椎、倾斜结束置于头前或头侧,在仕女画中颇为多见。

《晋书》记载:“太元中公主妇女必缓鬓,倾髻以为盛饰。”

4. 堕马髻

其梳编法是将发拢结,挽结成大椎,在椎中处结丝绳,状如马肚,堕于头侧或脑后。

事物原始记载:“孙寿为堕马髻。”

《古今中华注》也记有“堕马髻惟倭堕髻,一云:堕马之余形也”。

五、反绾式

反绾式的梳编法:将发拢住,往后拢结于顶,再反绾成各种形式。

如:绾成双刀,称“翻刀髻”。绾成惊鸟欲飞,称“惊鹄髻”。绾成元宝,称“元宝髻”。反绾成高墙,称“高髻”《簪花仕女图》之发式。

《妆台记》记载:“开元中梳反绾髻、回鹤髻,贵妃作愁来髻,贞元中归真髻,贴五色花子。”

这种发型多为宫妃、名贵女流所好用,未出室的少女常在反绾的髻下留一发尾,使之垂在肩后,称为“燕尾,亦称“分髫髻”。历代的称呼虽不相同,但其基本发式是相似的,在造型时,可灵活变化与参考。

古代妇女发式。顾况《险竿歌》:“宛陵女儿擘飞手,长竿横立上下走,……反绾头髻盘旋风。”其式是将头发反绾于顶,不使蓬松垂,便于轻捷姿态的活动。歌中描述的正合上下盘旋动作,而将头发反绾于上,不作下垂状。反绾髻是初唐时期妇女中较流行的一种髻式。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86cbefd0df88d0d233d4b14e852458fb770b3835.html

《古代服饰发式27页.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