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需走一步,再走一步--肖培东《走一步,再走一步》教学片断赏析(人教版七年级上册)

发布时间:2020-07-18 02:09:20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语文教学需走一步,再走一步--肖培东《走一步,再走一步》教学片断赏析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

李飞鹏

《走一步,再走一步》是人教版七年级上册一篇通俗易懂的记叙文,大多数老师在上这节课时,一般会采用让学生提炼记叙文六要素、划出描写心理活动的语句、阐述获得的启迪等步骤,导致整篇课文上下来大多了无生趣。而在2015年全国“真语文”系列活动中,特级教师肖培东在执教公开课时也选择了这篇课文,但他的课却赢得了满堂喝彩,获得与会师生的一致好评。他是如何做到的呢?下面结合肖培东老师上课的文字实录,让我们一起走进他那“活力与智慧”共生的课堂。

【片段一】以学定教,牵一发而动全身

师:我听说这篇课文是你们一个月前学过的,同学们,记住,无论你走到哪一步,都不要忘记最初的那一步,学语文最初的一步就是字词音。莫顿亨特所写的这篇记叙文,你读了以后,老师教了以后,你学习了以后,你都获得了哪些阅读信息?你读到了什么?

生:我读到了在人生道路上无论遇到什么艰难险阻,只要把大困难一个个分解为小困难,就可以战胜它们。

生:不能忘记我们最初的一步,要分解困难。

师:说出了文章的道理,那么关于文章内容你能想到什么?

生:我在悬崖上遇到困难,在父亲的帮助下,我克服了困难。

师:这样,我们知道了,文章写的是我在悬崖上遇到困难的一段经历或者说是一段心路历程,父亲帮我化解了困难,最后我获得了人生的道理。(板书:心路、脱困、启迪)

【赏析】在这一环节,肖培东老师(以下简称为肖老师)先是让学生温故已经学过的“字词音”,当检查完学生对“字词音的”掌握情况后,肖老师没有提出自己的教学目标,而是让学生谈谈获得的阅读信息(因为学生已经学过这篇文章)。肖老师这一环节的设置考虑了学情,运用的是“以学定教“的教学模式。最后,肖老师用三个词语总结了学生的发言,分别是:心路、脱困和启迪。这一总结就为接下来的教学提供了一个“抓手”,既让教师自己明确了教学思路,也让学生明白了这节课的学习目标,真可谓是“牵一发而动全身”。

【片段二】咬文嚼字,细细品读悟心路

师:同学们真聪明!“尽量”表明里面有多深就靠多深,一点点挪进去。同学们,你们发现这个句子里一个动词用的很准。

生齐答:“蹲”字

师:在文字的后面还有一个动词使用的很准确,你们找到了吗?

生:“伏”字

师:问题来了,“蹲”字和“伏”字换一换行不行?

生:不能换。因为时间一分一秒过去,天色已经暗了,而他此时心情更加恐惧,所以用“伏”。前面心情没有这么恐惧,所以用“蹲”,前后不能换。

师:她的话语中有两层概念(环境和动作)。我们想想“蹲”和“伏”的动作,蹲是怎样的?你们蹲蹲看。(要学生做出下蹲动作体会)“伏”字说明是手紧紧扒在岩石上,恐惧越来越强烈,所以用“伏”。(要求学生做出伏的动作体会)体会到吗?

生:是越来越害怕。

师:同学们,动作的变化、动词的变化可以看出我心里的恐惧在增加。刚才那位女同学还说道天色越来越暗了,可见环境描写也可以反映我的恐惧。原来心理描写绝不仅是我想、我想,而可以通过动作、神态、语言、环境甚至说话中小小的标点都可以表现出心理变化过程。(要求学生慢语速地朗读此句),在语言学习上也要走一步,再走一步。

【赏析】这一环节,肖老师不断引领学生去品味语言,让学生在对文字的细细品味中把握作者的心理,让学生在不断地朗读中体会作者当时的心情。而上面对“蹲”字与“伏”字的对比与品读无疑是这一环节中最精彩的部分。肖老师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这两个字的妙处,还让学生做动作加以体会,这就使课堂学习与学生生活相链接,使学生获得更加真实的感受。而这个最精彩的部分却是我们很多语文老师忽视的地方,而这恰好这也就是当前很多语文课索然寡味的原因了,因为我们读得不够细,没有深入到文本的内部,没有体会到作者(译者)遣词造句的良苦用心。正像四川省教科所高中语文教研员段增勇老师说得那样:“肖培东老师对于文章中的相关词语和句子的‘抠、嚼、咽’,抠得准,嚼得细,咽得下,看似平常却新意独到,清静有为而境界独开。”段老师的这段话可谓点出了这节课的精髓所在,同时也切中了当前语文教学不重视品读语言文字的“要害”。

【片段三】巧换角色,身临其境获启迪

师:再读这文章,我们还可以想得更远更深。老师认为,这篇文中所有人都能够就这事提醒自己。如果“我”是文中的父亲、杰利或者那些离我而去的小伙伴,甚至师文章当中没有直接出现的母亲,他们通过这件事会提醒自己什么?你们好好想一想,说一句“我提醒自己……”,四个角色选择一个回答。

(学生思考)

生:我选择母亲,经历这件事之后,母亲可能会提醒自己,一定照顾好孩子,不要让孩子去冒险。

师:我们先看看文中母亲是怎么说的:第四段中“而且我的心里一直牢记着母亲叫我不要冒险的训诫。”你的意思是,母亲反思了,我怎么让孩子偷偷地跑出去了,下次我要看紧点,不再让孩子出去了,是这样吗?(学生点头)这当然可以是母亲的一种提醒,但如果是另一位母亲,她会怎样提醒?

生:如果我是母亲,我会反思自己:不要让自己的关心束缚了孩子。(学生鼓掌)

师:让孩子适当地去冒点险,增加他的适应社会的能力。你看,两位母亲,两种截然不同的提醒,回去告诉你的母亲,要做哪一种母亲。我不太喜欢鼓掌,但这次真的希望给这位同学鼓鼓掌。(学生鼓掌)

生:如果我是父亲,我会提醒自己:不要总想着保护自己的儿子,让孩子通过自己的努力,到达他自己想要到的地方,对今后的人生会有帮助。

师:与其“抱”他下来,不如用方法“保”他下来,要做一个懂得教育艺术的父亲。同学们,这篇文章提醒我们,父母亲教育孩子也要走一步,再走一步。那么,杰利做了件好事,他又会提醒自己什么?

生:要乐于助人。

师:不仅要乐于助人,还要怎样助人?

生齐答:善于助人。

师:同学们真聪明,不仅乐于助人更要善于助人。助人方式上我们也走一步,再走一步。那些逃兵他们会提醒自己什么呢?

生:我提醒自己,有小伙伴暂时落后时要鼓励而不是嘲笑他。

生:我要是逃兵,我提醒自己:以后不能抛弃自己的同伴。

师:是的,有些游戏玩不得,一不留神,小游戏就会铸成大过错。我们可以看出,文章中所有的人都获得了人生启迪。那么,同学们,你们通过今天的学习,又获得语文学习上的哪些启迪呢?

【赏析】肖老师在上课伊始就让学生谈了“启迪”,然而那只是学生的“读后感”,是老师或者参考书给学生的“启迪”,如果仅仅限于此,那这节课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学目标无疑要大打折扣,所以肖老师巧妙设问,让学生去充当不同的角色,然后以“我提醒自己……”这样的句式谈“启迪”。这个设置看似简单,其实大有学问,一方面可以调动学生的发散思维,让学生学会站在不同角度看问题;另一方面,将“外在”化为“内在”,真正将教学目标落到实处。最后,肖老师让学生谈谈对语文学习的“启迪”,这样既避免了因谈“人生启迪”而向思想品德课迈进的倾向,又凸显了这是一节课真正有“语文味”的语文课!

这节课,肖老师以“三个词语”为“抓手”,引导学生细细品读“语言”直抵文本的“深处”,最后落实到“人生启迪”和“写法启迪”上,让我们看到了他在语文的教学上“走一步,再走一步”的追求与可贵!

[语文教学需走一步,再走一步--肖培东《走一步,再走一步》教学片断赏析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相关文章:

1.《走一步再走一步》课件

2.语文初一上册《走一步,再走一步》课件

3.走一步再走一步优秀教案

4.走一步再走一步精品教案

5.走一步再走一步语文课件

6.走一步再走一步阅读附答案

7.走一歨,再走一步型教案

8.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走一步,再走一步》教案设计

9.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走一步,再走一步》教案设计

10.再多走一步的阅读答案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8520a0d867ce0508763231126edb6f1aff007199.html

《语文教学需走一步,再走一步--肖培东《走一步,再走一步》教学片断赏析(人教版七年级上册).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