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典训练必备古书地图

发布时间:2022-11-10 17:35:00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中国经典训练必备古书地图

在中等以上的教育里,经典训练应该是一个必要的项目。经典训练的价值不在实用,而在文化。有一位外国教授说过,阅读经典的用处,就在于教人见识经典一番。这是很明达的议论。再说做一个有相当教育的国民,至少对于本国的经典,也有接触的义务。……所谓经典是广义的用法,包括群经、先秦诸子、几种史书、一些集部;要读懂这些书,特别是经、子,得懂“小学”,就是文字学,所以《说文解字》等书也是经典的一部分。——朱自清一、《说文解字》《说文解字》是文字学的古典,又是一切古典的工具或门径。这是一部划时代的字书。这部书意在帮助人通读古书,并非只供通俗之用,和秦代和西汉的字书是大不相同的。它保存了小篆和一些晚周文字,让后人可以追源沿流;现在我们要认识商、周文字,探寻汉以来字体演变的轨迹,都得凭这部书。而且不但研究字形得靠它,研究字音、字义也得靠它。六艺之渊海,古学之总龟。——清·严可均推荐读物(1《说文解字》(中华书局)2《文字学概要(修订本》二、《周易》“《周易》原只是当时一部切用的筮书,现在已经变成了儒家经典的第一部。周易》的经传都出于圣人之手,所以和儒家所谓道统,关系特别深切;这成了他们一部传道的书。所以到了汉代,便已跳到六经之首了。但另一面阴阳八卦与五行结合起来,

三位一体的演变出后来医卜、星相种种迷信,种种花样,支配着一般民众,势力也非常雄厚。这里面儒家的影响却很少了,大部分还是《周易》的卜筮传统的力量。儒家的《周易》是哲学化了的;民众的《周易》倒是巫术的本来面目。推荐读物(1《周易》(国学经典规范读本)2《与人生智慧》三、《尚书》《尚书》是中国最古的记言的历史。“尚”,“上”也;《尚书》据说就是“上古帝王的书”。“书”上加一“尚”字,无疑的是表示着尊信的意味。儒家所传的五经中,《尚书》残缺最多,因而问题也最多。秦始皇烧天下诗书及诸侯史记,并禁止民间私藏一切书。到汉惠帝时,才开了书禁;文帝接着更鼓励人民献书。书才渐渐见得着了。那时传《尚书》的只有一个济南伏生。伏生本是秦博士。始皇下诏烧诗书的时候,他将《书》藏在墙壁里。后来兵乱,他流亡在外。汉定天下,才回家;检查所藏的《书》,已失去数十篇,剩下的只二十九篇了。他就守着着一些,私自教授于齐、鲁之间。文帝知道了他的名字,想召他入朝。那是他已九十多岁,不能远行到京师去。文帝便派掌故官晁错来从他学。伏生私人的教授,加上朝廷的提倡,使《尚书》流传开去。推荐读物1《尚书诠译》(金兆梓著,中华书局)2《尚书》(曾运乾黄曙辉校点,上海古籍出版社)四、《诗经》诗的源头是歌谣。经过众人修饰,成为定本的,真可说是“一人的机锋,多人的智慧”了。孔子以后,“诗三百”成为儒家的六经

之一,《庄子》和《荀子》里都说到“诗言志”,那个“志”便指教化而言。对于《诗经》的思想内容,孔子说“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思无邪。”对于诗的特点,则“温柔敦厚,诗教也。”对于诗的作用:“小子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鸟兽草术之名.”“诵诗三百,授之以政,不达;使之四方,不能专对,虽多,亦奚以为?”推荐读物1《诗经选》2《诗经词典(修订本五、《礼》荀子是儒家大师。儒家所称道的礼,包括政治制度、宗教仪式、社会风俗习惯等等。从荀子“三本说”可以知道儒家有拿礼来包罗万象的野心,他们认礼为治乱的根本;这种思想可以叫作礼治主义。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孔子推荐读物(1《礼记译解》(王文锦译解,中华书局)2《儒家修身之门径:伍严两家解说》3《意义的生成与实现——哲学思想》六、《春秋》三传《国语》附)《春秋》是我国现存的第一部编年史。书中虽用鲁国纪元,所记的却是各国的事,所以也是我们第一部通史。所记的齐桓公、晋文公的霸迹最多;后来说“尊王攘夷”是《春秋》大义,便是从这里着眼。三传特别注重《春秋》的劝惩作用;征实与否,倒在其次。按三传的看法,《春秋》大义可以从两方面说:明辨是非,分别善恶,提倡德义,从成败里见教训;这是一;夸扬霸业,推尊周室,亲爱中国,排斥夷狄,实现民族大一统的理想,这是二。前者是人君的明鉴,后者是拔乱反正的程序。这都是王道。而敬天事鬼,

也包括在王道里。《春秋》里记灾,表示天罚,记鬼,表示恩仇,也还是劝惩的意思。推荐读物1《春秋左传注》(杨伯峻编著,中华书局)2《春秋史》七、四书将朱注“四书”定为科举用书,是从元仁宗皇庆二年(西元1313年)起的。规定这四种书,自然因为这些书本身重要,有人人必读的价值;规定朱注,也因为朱注发明书义比旧注好些,切用些。他那一套“四书”注实在用尽了平生的力量,改定至再至三,直到临死的时候,他还在改定《大学.诚意》章的注。注以外又作了《四书或问》,发扬注义,并论述对于旧说的或取或舍的理由。他在“四书”上这样下工夫,一面固然为了诱导初学者,一面还有一个用意,便是排斥老、佛
建立道统。推
荐读物1《四书集注》2《五经四书说略》八、《战国策》这部书除文辞之胜外,所记的事,上接春秋时代,下至楚、汉兴起为止,共二百零二(西元前四〇三——二〇二),也是一部重要的古史。所谓战国时代,便指这里的二百零二年;而战国的名称也是刘向在这部书的序里定出的。记载那些说辞的书叫《战国策》,是汉代刘向编定的,书名也是他提议的,但在他以前,汉初著名的说客蒯通,大约已经加以整理和润饰,所以各篇如出一手。读这部书,真是如闻其语,如见其人。推荐读物1《战国策》(上海古籍出版社)2《战国策索引》九、《史记》《汉书》这两部书是最早的有系统的历史。《史记》《汉书》,可以说都是“正史”的源头。说起中国

的史书,《史记》《汉书》,真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这有两个原因。一则这两部书是最早的有系统的历史。《史记》《汉书》,可以说都是“正史”的源头。二则,这两部书都成了文学的古典;两书有许多相同处,虽然也有许多相异处。《史》《汉》可以说是各自成家。《史记》“文直而事核”,《汉书》“文赡而事详”(《后汉书·班固传赞》。司马迁感慨多,微情妙旨,时在文字蹊径之外;《汉书》却一览之余,情词俱尽。但是就史论史,班固也许比较客观些,比较合体些。总之,史》汉》二书,文质和繁省虽然各不相同,而所采者博,所择者精,却是一样,组织的弘大,描写的曲达,也同工异曲。二书并称良史,决不是偶然的。推荐读物1《史记(白话本)2《史记观止》3《汉书窥管》4《汉书译注(精编本十、诸子这些人也都根据他们自己的见解各说各的,都“持之有故,言之成理”。这便是诸子之学,大部分可以称为哲学。这是一个思想解放的时代,也是一个思想发达的时代,在中国学术史里是稀有的。儒者通晓以前的典籍,熟悉以前的制度,而又能够加以理想化、理论化,使那些东西秩然有序,粲然可观。推荐读物(1《先秦诸子导读》2《先秦诸子系年》十一、辞赋屈原是我国历史里永被纪念着的一个人……《楚辞》中《离骚》和《九章》的各篇,都是他放逐时候所作。《离骚》尤其是千古流传的杰作。到了汉代,模拟《离骚》的更多……汉人称这种体制为“辞”,又称为“楚辞”……但汉人

又称《离骚》等为“赋”……大概“辞”是后来的名字,专指屈、宋一类作品;赋虽从辞出,却是先起的名字,在未采用“辞”的名字以前,本包括“辞”而言。所以浑言称“赋”,称“辞赋”,分言称“辞”和“赋”。《国风》好色而不淫,《小雅》怨诽而不乱,《离骚》者,可谓兼之矣。——汉淮南王刘安作《离骚传》推荐读物(1《楚辞校释》(王泗原著,中华书局)2《诗经楚辞鉴赏辞典》十二、诗钟嵘评古诗,“可谓几乎一字千金”;因为所咏的几乎是人人心中所要说的,却不是人人口中、笔下所能说的,而能够那样平平说出,曲曲说出,所以是好。“十九首”只像对朋友说家常话,并在不字面上用工夫,而自然达意,委婉尽情,合于所谓“温柔敦厚”的诗教。诗的界说应该随时扩展;“吟咏情性”、“温柔敦厚”诸语,也当因历代的诗辞而调整原语的意义。诗毕竟是诗,无论如何的扩展与调整,总不会与文混合为一的。诗体正变说起于宋代,唐、宋分界说起于明代;其实,历代诗各有胜场,也各有短处,只要知道新、变,便是进步,这些争论是都不成问题的。推荐读物(1《诗的八堂课》2《休闲唐诗鉴赏辞典》3《唐诗综论》4《从诗到曲》5《诗言志辨经典常谈》十三、文孔子说“辞”只要“达”就成。辞是辞命,“达”是明白,辞多了像背书,少了说不明白,多少要恰如其分。辞命的重要,代表议论文的发展。伴随着议论文的发展,记事文也有了长足的进步。这里《春秋左氏传》是一座里程碑。梁昭明太子在

《文选》里第一次提出“文”的标准,可以说是骈体发展的指路牌。他不选经、子、史,也不选“辞”。经太尊,不可选,史“褒贬是非,纪别异同”,不算“文”;子“以立意为宗,不以能文为本”;“辞”是子史的支流,也都不算“文”。他所选的只是“事出于沈思,义归乎翰藻”作。“事”是“事类”,就是典故;“翰藻”兼指典故和譬喻。典故用得好的,譬喻用得好的,他才选在他的书里。推荐读物(1《休闲古文鉴赏辞典》2《文心雕龙札记》3《成书研究》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8504b27fcec789eb172ded630b1c59eef8c79a08.html

《中国经典训练必备古书地图.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