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西欧中世纪城市对中世纪大学崛起的影响

发布时间:2023-03-10 08:22:32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2009年9月 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 Joural of Hubei Universiy of Education sop.2009 V01.26 No.9 第26卷第9期 论西欧中世纪城市对中世纪大学崛起的影响 王凤梅 (贵州大学中国文化书院,贵阳550025) 要:欧洲中世纪大学是中世纪对人类文化做出的独创性贡献。西欧中世纪复兴城市这块沃土孕育了’欧洲中世纪大学的 诞生,为大学崛起提供了物质保障、社会条件、大学师生及蓝本等。 关键词:欧洲;中世纪大学;城市;影响 中图分类号:K10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344X(2009)09-0046-02 基金项目:贵州大学校级青年课题,编号:2007—044. 作者简介:王凤梅(1973一),女,湖南邵阳人,讲师,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中外文化交流史。 欧洲中世纪大学是欧洲中古史上最璀璨夺目的花朵之一,它 的诞生不仅谱写了中世纪教育制度最辉煌的篇章,而且也是中世 纪对人类文化做出的独创性贡献。欧洲中世纪大学之所以能够 “博洛尼亚大学在13世纪时可能有五千人,牛津大学的学生在14 世纪时最多在1500人到3000人之间,巴黎大学在14世纪鼎盛时 期约有6、7千人。L 以巴黎而论,在13世纪时,约有人口3万,大 学生有6、7千人,已占了1/5至1/4,是一个不小的数目。 二、新建的城市网罗了大批知识分子,他们构成大学的主体 城市总是比乡村拥有更多的人口。因城市得天独厚的地缘 优势,人们成群涌进城市谋生,城市人口密集,知识分子亦不例 外。勒戈夫指出:“在西方国家,中世纪的知识分子随着城市而诞 生。在城市同商业和工业(说得谦逊一点是手工业)共同走向繁 荣的背景下,知识分子作为一种专业人员出现了,他在实现了劳 在恶劣的环境中产生,原因是多方面的,如基督教文化与外来文 化的融合、修道院及其组织等。本文主要探讨西欧中世纪城市对 中世纪大学崛起产生的作用。 恩格斯认为城市是“中世纪的花朵”。欧洲中世纪复兴的城 市为大学崛起准备了最适宜的土壤。城市这块沃土孕育了欧洲 中世纪大学的诞生。所以汤普逊说:“在中世纪文明中对于人类 没有什么比城市有更大的社会意义了。”L 新兴城市的兴起发展为西欧中世纪大学发展提供了物质 动分工的城市里安家落户。”“知识分子这样的人,只能在城市里 出现。” 在中世纪封建庄园经济中,很难有真正的人员专业化情 况出现,更谈不上知识分子的出现。 保障 公元lO—l 1世纪,随着手工业与农业的分离和商业的逐渐活 跃,开始重新出现手工业和商业中心的城市。手工业者与商人一 起聚居于城堡周围,从事手工业生产和交易,使之人口激增,新兴 城市开始孕育产生,并在教权和王权的对立和彼此冲突中逐渐形 成发展。领主们积极建立城市,颁布保护贸易自由的法律和其他 优惠条件,香浦的威廉主教在1 182年赐予波蒙居民的宪章。在各 种有利条件下,“城市如雨后春笋般出现于各地,以致人们可称之 为一场‘城市革命’。” 欧洲自治城市经济的勃兴为大学崛起发展提供了物质保障。 城市中大批涌现的知识分子构成了大学主体。教师往往因 自身的学问精神而吸引了大批追随者。蜂拥而至的学生促成教 师成倍地增加,学校规模亦日益扩大,在原有的基础上逐渐扩展 成大学。香浦的威廉(Wiam of chapeaux)在巴黎圣母院演讲, 阿伯拉尔独到的见解使得学生纷至沓来,巴黎从此成为法国最受 欢迎的学术中心之一。欧内乌斯(Imerus)在博洛尼亚大学讲授 法律,吸引了一大批追随者,欧内乌斯也因此被誉为博洛尼亚大 学法律之灯。显然,名师执教提高了当地学校的地位,学生团体 常因为他们的教学而形成。巴斯奎尔说:“大学是‘人组成 的”I ,即由学生和教授组成。由此可见,城市中的名师执教吸 自治城市拥有密集的生产工具和资本,城市日益兴盛,财富与日 俱增。西欧早期中世纪大学都是位于经济比较发达、交通比较方 便的城市。巴黎大学所在城市作为法国的首都,当时是法国的经 引了大批知识分子,他们组成了大学的主体——教师和学生。 三、城市行会组织形式的出现为欧洲中世纪大学提供了蓝本 济中心和政治中心。牛津大学所在地理位置适中,交通方便。早 在1155年,皇帝询问博洛尼亚大学为何偏爱该地时,他们当中的 代表回答:“我们耕耘着这块土地,她肥沃多产,供应无数我们所 需。’ 由上可见,中世纪占主导地位的自给自足的封建的自然经济 在城市的发展中,城市商人和手工业者为了维护自身利益, 自发结成行会,成立市政会。各种基尔特(guid行会)组织,时逢 际会,应运而生。 城市行会组织形式的出现为欧洲中世纪大学提供了蓝本。 由行会带头的组织,很快为志同道合、孜孜不倦地从事学术研究 模式不可能提供大学所需的经济基础,只有富裕的城市才能为创 办大学提供大笔经费,解决广大师生的食宿问题,使一大批不事 生产、专门从事教学的人积聚一处。据拉什德尔(Rashda1)估计: ·收稿日期:2009-06-30 46· 
的学者阶层人士所效仿。他们聚于一处,模仿商人行会组织,成 立学者的社团(即中世纪大学的最初机构)。这可以从大学的定 义得到印证。柯班认为:“中世纪大学前身是‘总学’(studium ge— nere)。1200年,只有博洛尼亚、巴黎、牛津和萨莱尔诺(Salo) 这样的中心地区的大学才被认为是‘总学…。" 在此,“总学”就 是指教师或学生建立的类似于行会的社团。博洛尼亚大学是由 学生组成的社团,巴黎大学由教师组成,牛津大学则由教师和学 生共同组成。“早期中世纪大学在严格意义上只是一种行业组 织,是来源于手工业行会的在智力生活领域内所形成的行业组 织。”[ 另外,从中世纪大学的规章制度中也能觅到城市行会体制的 踪迹。例如,大学仿效行会中的学徒制来制定称谓。大学中“Ma— gier”原意为—个行业中的师傅,在大学里就是指教师。“Doc— or”也有“医生”之意。大学中教师与学生的关系实际上就是师傅 (ma ̄smr)与学徒(dicipulus)的关系。大学还仿照行会制定校 规,例如博洛尼亚大学,“众多没有取得博洛尼亚市民资格的外来 学生,需要彼此帮助、相互支持,遂成立学生会。会员要交会费, 违章要受罚,这与当时行会的情形相同。” 教师也组织基尔特 (guid)或学院(coge),必须经过考试才取得资格,其情形也与 行会相似。由此可见,崛起的欧洲中世纪大学至少在机构组成原 则上是采用和借鉴了城市行会的形式。 四、城市发展的需要促使中世纪大学的兴起与发展最终变为 现实 个社会事物的产生往往是基于某种社会发展的需求,需求 的产生促其产生,需求的发展促其壮大,大学也不例外。城市发 展让社会日益需要更高层次的人才,但传统的为培养僧侣服务的 教会学校和骑士教育已不能满足新的经济、政治和文化生活的需 要。中世纪大学的崛起正是顺应了当时社会发展的需要而应运 而生。 首先,城市随着经济发展,出现了许多新兴部门,机构增多,急 需专业人才来管理市政及处理对外联系和交涉。城市设立司法、市 政会等一些机构。而“市政会又负责财政、商业和工业的管理,决 定和监督公共工程,组织城市的供应,管理公社军队的装备和风纪, 建立儿童的学校,提供老贫救济院的经费。” 驯机构增多,且各部门 逐渐趋向正规化、专门化,世俗文化也日益兴盛起来,这些都需要有 批有较高专门知识的人来担当,而原有的教育无论在数量上还是 质量上根本无法满足这一时代的需求。大学就当仁不让地承担起 此重任。“大学教育使中世纪的少部分人不仅在教会内,而且还可 在对世俗统治者变得越来越必须的公共管理方面有用武之地。” l 其次,城市的建立促进了商业和贸易的发展,形成了对新的 专门知识的强烈需求。所有这些需求都可以从大学中得到满足。 例如,航行需要航海方面的知识,经商需要商业方面的知识,贸易 发生争执进行诉讼就需要法律方面的知识。如在商业发达的意 大利北部城市,人们对法学的执着旨趣,直接导致了博洛尼亚大 学的崛起。 第三,城市为了政治斗争而引起的社会需要。城市存在着与 教会势力和世俗势力的明争暗斗,为求得地方的权力和城市的独 立,努力从罗马法中寻找理论依据,对教育的需求越来越大。如 阿柯西乌斯(Accursius,l185 7—1260)编纂的《法规注释》(Glossa ordinaa)成为自治城市反对罗马教皇,打击地方封建势力的有力 武器。城市的政治需求客观上促成了大学的形成发展;反过来城 市发展也需要大学这一庞大的消费单位。 五、城市自治运动为大学理念的逐渐形成提供了社会条件 城市市民为争取权利所进行的不懈斗争,不仅为中世纪大学 树立榜样,而且促使中世纪大学不断寻求独立自主发展的空间, 培育了大学自治、学术自由的精神。 中世纪谚语“城市的空气使人自由”,即指当时西方城市居民 是自由人,不是农奴。在教、俗封建主领地上建立起来的城市中 生息的市民,可享有人身自由。在城市自治运动中,城市与商业 和手工业行会或者通过和平的方式或者通过暴力的方式来争取 些基本的自由和自治的权利。大学作为诞生于其中的一个社 团组织,也必然需要基本的自由和自治权利。市民争取自由的斗 争与起义为大学师生维护自身权利树立了典范。大学亦在教会、 国家、贵族和市民等力量斗争的夹缝中寻找发展机遇。各股势力 为各自的利益竭力争取大学的支持,“权威者们争先给大学以赞 助,从而使大学改变其吸引力,从一方转到另一方”。 大学亦如 位平衡大师,巧妙地利用多角矛盾冲突的夹缝,游刃其中,保持 种绝妙的平衡,得以独立存在。在斗争中,大学获得了独立权、 罢课权、迁移权、设立法庭和内部自治权、免税权和免疫权等,加 上教学中的辩论之风和课程开设等,形成了大学自治、学术自由 的精神。中世纪大学自治权的赢得,为大学摆脱教会和世俗政权 的过多干预,走上自主发展道路奠定了权利基础,也成为近现代 大学捍卫和争取自治不可或缺的精神武器。 六、大学与城市的斗争客观上促成大学崛起和发展 大学与城市的关系并不是水乳交融的,也有不和谐的一面。 当地居民与大学师生之间不但在文化上存在冲突,在经济、社会、 政治、商业利益上也经常发生摩擦。当时流行语中的Town and Gown(城镇与学袍)就反映了城市居民与大学之间的矛盾。大学 成员便联合起来采用一定的手段,例如罢课和迁徙以争取相应的 特权。 城市当局在斗争中为了获胜,不得不给予大学种种特权。因 为他们发现大学师生在一个城市全部人口中所占的比例不小,他 们的罢课和迁离除了会使城市失去声誉外,而且还会失掉大学团 体活动带来的数目可观的经济收入,同时也将丧失官员接受教 育、提高素质的场所。故各城市当局竞相给予大学种种特权,一 方面想方设法留住本城市中的大学师生,防止教师带着学生到其 他城市去;另一方面向其他城市的大学发出诚挚的邀请,以各种 优惠条件吸引他们到自己城市里来。教师和学生则利用所在地 政府的心态,常以迁移、罢课、罢教相要挟迫使城市就范,向有关 方面要求各种便利和特权。“1204年,博洛尼亚大学师生因为不 满所受待遇,相继离开博洛尼亚到为他们提供便利的维森萨(Vi enza)去”。¨ ]1208年,巴黎学生暴动。暴动后,市政府同意在学 生遭到市府各单位拘捕时,应立即交由教会处理,不得延误。而 大学也利用城市这一特点获得了发展。 西欧中世纪城市在西欧中世纪大学崛起中产生了积极作用, 但也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大学的进一步发展。因当时的城市本 身并没有、也不可能完全冲破封建的樊篱,包含着不少封建性因 素。如城市行会制度随着发展趋向保守,大学很快如其他行会一 样,变为一个封闭的实体:不断提高和规范加入的标准与程序(如 等级排列的学位制度)等,越来越趋向于保守,并逐步贵族化,被 教会和国家利用作维持现状的工具。结果不仅不能培养社会所 需要的技术人才,而且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社会(下转第116页) 47· 
英语语音语调。 通过欣赏电影对白,教师应帮助学生掌握一些发音规律。语 和交融。Phiadelphia(费城),You’ve got mail(网络情缘)从同性 恋和网络传情这些独特的文化视角体味当代美国人的生活和思 维。Growing Pans(成长的烦恼)深受中国青年的喜爱,整部电视 剧语言充满美国人独特的诙谐和幽默。 三、结论 音不仅包括单词的发音,还包括真实交际中词汇、习语的连续、失 爆、弱化、浊化、重音、缩读等许多音变形式。语调节奏则是地道 流利表达英语的催化剂,培养语感的良好途径。学生在透彻理解 电影剧本的基础上,对影片精彩片段进行模仿并分角色朗读,长 此以往,就能逐步掌握发音要领,在模仿中培养对语言的感觉。 笔者认为成人英语教学可采用多角度、多方位的教学方法。 就当前的教学环境下,影视英语为主的教学环境能让成人对英语 产生浓厚的兴趣。俗话说兴趣为人类最好的老师。学生一旦对 老师所教的学科产生兴趣,就会努力学习这门课的知识了。同 (三)影视英语可以培养成人学生跨文化意识。通过访谈,笔 者发现成人学生来自各行各业,文化底蕴不厚。较多同学不了解 西方文化背景。语言是文化的载体,语言与文化密不可分,学习 时,影视英语还可以在轻松自如的环境下及时纠正学生错误的语 音语调。并且它还能丰富成人学生的文化内涵。 种外语,必须了解相应的文化背景。在目前这样的环境下,影 视英语正可解决这一难题。教学中通过观看电影,向学生导人目 的语国家相应的文化背景知识,注意中英文化差异和思维方式的 对比,可以使学生增强语言使用的跨文化意识,全面提高听说读 写各方面能力。 参考文献: [1]陈习东.成人高校外语教学改革的基本思路[J].中国成人教 育,1998,(12). 比如Gone Wih he Wind(飘)主要以美国南北战争的背景为 主。Plces,Trains and Automobi(旅行冒险记)侧重美国的平民 语言和美国中产阶级文化引入。Prey Woman(漂亮女人),从美 国上层富人和最低层百姓之间的纠葛角度进行文化引入,是现代 [2]承华.影视英语听说教学法的探索和实践[J].立信会计高等 专科学校学报,2002,(3). [3]刘润清,胡壮麟.外语教学中的科研方法[M].北京:外语教 学与研究出版社,1999. 责任编辑:风羽 版的灰姑娘故事。Notng Hil(诺丁山)侧重英美两国文化的碰撞 (上接第47页)的进步和科学的发展。 参考文献: [7]A·B·Cobban,The Medival Unveres:tei development and organzaton,London:Methuen&Co Ltd,1975:25. [8]吴式颖等主编.外国教育思想通史(第三卷)[M].长沙:湖南 教育出版社,2o02:503. [1]汤普逊著,耿淡如译.中世纪经济社会史(下册)[M].北京: 商务印书馆,1961:282. [9]Hasngs Rashdal, e Unveres of Europe in the Midde Ages [2]菲利普·李·拉尔夫等著.赵丰等译.世界文明史(上卷) [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8:536. [3]查尔斯·哈斯金斯著.张澜,刘疆译.十二世纪文艺复兴[M]. 上海三联书店,2008:272. V01.1,Oxfor Univerty Press,1936:157—163. [1O]亨利·皮雷纳著.陈国操译.中世纪的城市[M].北京:商务 印书馆,1985:126. [11]C.Morary,The Voice ofthe Midd Ages,ndon,1989:266. [4]Rashdall,The Univeres Of Europe in he Middl Ages Vo1.3, London:Oxford Univery Press,1936:335,328,331,336. [12]s·E·佛罗斯特著.昊元训等译.西方教育的历史和哲学基 础[M].北京:华夏出版社,1987:159. [5]雅克·勒戈夫著.张弘译.中世纪的知识分子[M].北京:商务 印书馆,1996:4. [13]Rashdall,T}e Univeres O Europe n he Midd Ages,V01.1, ndon:Oxford Unver Press,1936:169. 6]转引潘后杰,李锐.欧洲中世纪大学兴起的原因、特点及意义 [J].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3,(3). 责任编辑:秋实 Infuences Of the Cities on the Rise of the Medieval Universites WANG Feng—mei (Chinese Culural Academy of Classical Leaming,Guizhou Universiy,Guiyang 550025,China) Abstract:The medieval universies made a great contributon to the civiaton of mankind.The development of e medic— va univeres resuled fom te revival of medieval cies,which provided universies wi social condions,materal condi ons,teacher and student and SO on. Key words:Europe;medieval universiy;ciy;infuence ·l16·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843e2134580216fc700afdcb.html

《论西欧中世纪城市对中世纪大学崛起的影响.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