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文化交际学案例分析

发布时间:2015-11-09 16:14:59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新疆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课程论文评阅表

说明:此表按课程每生一份,须附于论文封面,成绩按优秀、良好、合格、不合格四级评定。

新疆师范大学

研究生课程论文

题目中文 汉维跨文化交际案例分析

学生姓名:

院:

号: 107622013210300

专业年级: 二年级

授课教师: 安德源

汉维跨文化交际案例分析

摘要

跨文化交际是当代人类社会所面临的重大问题之一。在我国,跨文化交际的研究始自80年代中期。但对新疆多民族之间的跨文化交际研究却甚少。随着新疆经济社会文化的不断发展,南北疆人们联系更加密切。新疆省虽地大物博,民族众多,但各民族间的文化、习俗都各不相同。这就要我们多学习跨文化交际学,以便对各民族同胞在生活工作学习中遇到问题时提供帮助。通过这一个学期的学习,使我了解了跨文化交际学这一学科,让我学到了许多新的知识。这篇文章,就是我学习跨文化交际学这门课之后,对一些汉维文化交际做出的简单案例分析。

关键词:汉维民族 文化 跨文化交际

引言

跨文化交际与普通的交际不同,因为跨文化交际需要超越两种不同的文化的束缚,在交际过程中,常常因为交际双方文化背景的差异和不同,以及相互间的不理解而引起文化冲突,造成交际的障碍,继而导致交际的失败。因为我们所面对的是来自陌生的文化和国家,思维方式、生活习惯和行为方式与我们迥然不同的人,而文化之间的差异往往会给交际造成意想不到的困难与问题,误解、困惑、矛盾甚至冲突也因此而时时发生。在上本科大三去南疆支教的过程中和上研究生期间,利用课余时间给新疆职业大学预科生上汉语课时,我也看到了很多汉民族和维吾尔民族的一些文化差异。那么先了解一下“什么是文化”、“跨文化交际学是什么”。

1、什么是文化?

文化(culture)是一个非常广泛的概念,给它下一个严格和精确的定义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不少哲学家 社会学家、 人类学家、历史学家和语言学家一直努力,试图从各自学科的角度来界定文化的概念。然而,迄今为止仍没有获得一个公认的、令人满意的定义。据统计,有关 “文化” 的各种不同定义至少有二百多种。笼统地说,文化是一种社会现象,是人们长期创造形成的产物,同时又是一种历史现象,是社会历史的积淀物。确切地说,文化是凝结在物质之中又游离于物质之外的,能够被传承的国家或民族的历史地理、风土人情、传统习俗、生活方式、文学艺术、行为规范、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等,是人类之间进行交流的普遍认可的一种能够传承的意识形态。文以化人,文化就是可以融化在人身上的精神文明方面的东西。

胡文仲(1999)认为:1)文化是人们通过长时间的努力所创造出来的、是社会的遗产;2)文化既包括信念、价值概念、习俗、知识等,也包括实物和器具;3)文化是人们行动的指南,为人们提供解决问题的答案;4)文化并非生而知之,而是后天所学会的;5)价值观念是文化的核心,可以根据不同的价值观念区分不同的文化。

2、跨文化交际学是什么?

所谓跨文化交际学,即不同文化背景的人走到一起分享思想、感情和信息时所发生的一切。简单说,就是你同异族或者外国人交流时应该注意的问题,以及怎样得体的去交流。

关于跨文化交际学究竟应该包括什么内容,我们可从有些学者的论述中得到启发。

Richard Porter曾列出八个方面,即态度(包括世界观、价值观、民族中心主义、偏见、成见等)、社会组织、思维模式、角色规定、语言、空间的组织与利用、时间观念、非语言表达。

之后PorterSamovar在另一篇文章中归纳为三个方面:即观点(包括价值观、世界观和社会组织)、语言过程(包括语言及思维模式)和非预言过程(包括非语言行为、时间观念和对于空间的使用)。

心理学家Michael Argyle认为跨文化交际中主要的问题或困难有6个方面:1)语言,包括礼貌用语;2)非语言交际;3)社会行为准则,包括赠送礼物等;4)家庭和同事的关系;5)做事的动力和动机;6)思维观念,包括受政治影响产生的观念。

三、汉维跨文化交际案例分析

案例一

小红,女,汉,25岁,是新疆师范大学翻译理论与实践专业(维吾尔语方向)的研二学生,平时利用课余时间在乌鲁木齐市的一所大专学校教预科生的汉语。可能由于年龄和学生相差不大,平时上课时较为严肃,但下课时跟学生聊聊天,是颇受学生喜爱的一位年轻老师。快到期末考试了,学院教研室规定按平时交的作业和上课考勤打平时成绩。打成绩的时候,小红对全班同学说:“不交作业的平时成绩减半。”一位男同学在规定的时间内没交作业。有一天在课堂上,这位男同学要交作业,小红说:“现在不改了,上星期让你们补交的时候为什么不交,不打成绩了。”这位男同学瞪着小红很气愤的说:“你凭什么不改我作业,我现在写完了!”说完恨恨的看了小红几眼。小红面露尴尬之色,但还是没有批改这位同学的作业。

非言语交际包括眼神、手势、身势、微笑、面部表情、服装打扮、沉默、身体的接触、讲话人之间的距离、讲话的音量、时间观念、对空间的使用等等。

案例一当中,首先小红是一个老师,虽然她较为年轻,但在她内心当中还是希望学生在课堂上当她是老师,跟她恭恭敬敬的讲话,尊敬她,而不像这个男同学一样在课堂上用眼睛狠狠地瞪她,对她做出不礼貌的行为。以上例子说明,不管是在同民族间,还是在长幼、师生之间,在做交流时不管年龄的大小,在对待是与非的时候,一定要把握好自己的说话态度,以及眼神交流,如果直接以自己的情绪出牌,会让对方产生尴尬以及气愤的状态。

案列二

上大一时,教我们维语精读课的老师阿依古丽,是一位慈眉善目,性格温和的中年老师,每到上课时,都会先给我们领读课文单词,再讲一些关于维吾尔族历史、习俗的事情。因为上大学之前大家对维吾尔族历史文化接触的较少,所以当老师上课之余给我们介绍这些的时候,我们都孜孜不倦的听着老师的讲解,久而久之就越来越喜欢阿依古丽老师上的精读课。一天,班里的一位男同学得了重感冒,在老师讲课的时候不停打喷嚏,正在讲课的老师突然停了一下,我们还不知道怎么了,老师怎么会讲课讲着停顿了呢?接着那位男同学拧鼻涕的声音不断变大,老师断然停下了讲课,生气的看了看那个男同学,停了好一会儿才开始讲课。我们都在奇怪今天的阿依古丽老师和平时怎么不太一样,那个在讲课时眼角溢着笑意,耐心的老师怎么了?后来偶然一次,我们问了少数民族同学这是怎么回事,他告诉我们,当着少数民族同胞,大声的打喷嚏、拧鼻涕,是不尊重他人的表现,我们才恍然一下子明白了老师生气的原因。

维吾尔族有忌朝天空或地上吐口水的习俗,古代先民也有过这种习俗。 突厥语大词典”里记载过“吐天落脸”的谚语 。这种做法被视作是对天神的一种亵渎。人们在打喷嚏时也遵循一些规矩,面朝别人打喷嚏视为对他人的不敬,因此一定转向别处或捂住嘴巴。在公众场合中擤涕、吐痰、抠鼻子被视为非常没有教养的行为。因此,维吾尔族将吐唾沫、拧鼻涕视为对别人的不敬,侮辱和否认,因此特别忌讳做出类似的行为。后来读了相关的书籍才知道,为什么案列二当中的男同学当着阿依古丽老师的面打喷嚏,阿依古丽会生气了。这个案例告诉我们不同民族之间,因为历史文化的不同,风俗禁忌也是不同的,所以我们不管在公共场合还是在哪里,都一定要注意自己的行为举止。

案例三

小婷是一个性格开朗,长相甜美,爱笑的姑娘。在实习支教的时候,和办公室的当地老师相处的都不错。办公室的老师让小婷帮忙代课,小婷从不拒绝,能帮则帮。有一天中午,小婷网购的宝贝到了,小婷从邮局取回来,想下班就带回去。正好被办公室的古丽老师看到,就问:”小婷,你买的东西到了,是什么?“小婷不好意思的说:”没什么,就是平时穿的衣服。“古丽老师接着说:”打开看看嘛,我们帮你看看,合适不合适。“小婷就有点不情愿的打开了包裹,当着办公室老师的面试了下。没想到小婷刚试完,古丽老师就说:”哎,真好看哎,让我也试试嘛。”穿着小婷的衣服转了两圈,问其他的女老师说:“你们看我穿着好看不好看?”陆续下课的老师进了办公室,也都挨个试了下,小婷此时已苦笑不得,尴尬的说:“额,你们穿也挺好看的。”

案例三中的小婷是一个爱笑,与他人相处融洽,但个性鲜明,注重个人隐私的年轻姑娘。当在取回自己包裹时并悄悄地将它放在办公室,肯定是不想其他人去注意到。恰好被办公室的老师看到,被提议在办公室试衣服,接着同事又挨个儿试了下她新买的衣服。小婷内心会认为自己的隐私物品被别人看到。那办公室的老师觉得,大家相处的那么和睦,买了新衣服让大家都给参谋看看,也没什么大事。这个案例就体现了每个人对隐私“度”的认识和把握,都各不相同。我们在与他人相处的时候,切记要察言观色。

案例四

李欣的家在内地,高考时报考了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专业,现在是新疆农业大学中国语言学院的一名大一学生。学院为了给学习维吾尔语的汉族学生提供好的语言环境,决定民汉合住。刚开始的时候,和少数民族同学相处的都不错。上课学的语法知识,回到宿舍后还可以和民族朋友一起交流探讨,是一个好的学习方法,认为学院的安排是良苦用心。可时间久了,就发现,汉族同学和民族同学的生活习惯多少还是有区别的,比如说,少数民族同学会经常在中午午休的时候叫朋友来聊天,晚自习下课回到宿舍,在宿舍里放歌曲,叫朋友一起唱歌、跳舞。再比如说,听到宿舍尽头的民族朋友经常叫朋友的方式是把门打开,就直接喊朋友的名字。听到朋友呼唤的同学也会大声的在楼道里用长长的音调回应一声“哦”。这些生活习惯让李欣感到特别不适应。中午想午休一会,看到民族朋友聊天聊的尽兴,不好意思打断。白天上了一整天课后,晚上总是想早点休息,但看到民族朋友们在唱歌跳舞,也热情的拉她一起跳。李欣有点搞不懂,为什么她们都不休息,不累么?渐渐的,李欣和民族朋友也不再多说话,慢慢的,大家的关系也变得不再像以前那么友好了。

案例四当中的情景,在维汉同住的同学们的脑海中,多少有点记忆。随着社会的发展,城市的进程化较快。邻里之间是互不认识的陌生人,彼此都有戒备,不走动也不交流。城市里的居民也大都习惯了上班锁门,下班回家锁门的这样一个状态。有事情都是打电话联系,与朋友相约也是坐在餐馆里吃饭聊天,结束后各回各家。而我们少数民族同学大多都是从南疆地区农村来的,邻里之间大都相熟,关系较为密切,就出现了案例四当中的情景——民族朋友经常约在一起聊天。唱歌跳舞;站在宿舍门口呼喊朋友的名字。这让从内地都市来新疆的李欣非常不习惯,并且后来在和舍友相处的过程中产生了矛盾。这都是由于大家民族不同、地域差异以及生活习惯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下,产生的问题。每个人成长的环境不同,与他人相处时应该收起自己的锋芒,要互相包容,理解,才能让我们的小家变得更融洽,团结。

以上是汉维跨文化交际案例的分析,如果不了解两个民族之间的背景文化,极有可能会出现令人尴尬的场面,也会导致说话人双方出现情感隔阂。

小结

在跨文化交际中,人们应具备文化差异的意识,并通过语言和非语言活动来加深彼此间的理解。在汉维跨文化交际案例的分析当中,我们可以发现,因成长环境差异、文化背景差异、思维方式等一些因素,就会使交流双方产生矛盾、隔阂以及误会。学了跨文化交际学这门学科,让我认识到,阅读的最大理由是摆脱平庸,多去了解一些文化知识,以至于不会让自己在与他人交流时,闹出不必要的笑话。

参考文献

[1] 顾曰国.跨文化交际[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7.

[2] 胡文仲.跨文化交际概论[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9.

[3] 杨林.涂良军.关于跨文化非言语交际的几个问题[J].河池学院学报,2005

[4] 杜力坤·热外都拉,阿力甫·热外都拉. 伊斯兰文化与维吾尔民族学术文化综观.

[5] 廖华英. 跨文化交际案例分析. 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 2010

[6] 毕继万. 跨文化非语言交际[M]. 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8.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8410baeacf84b9d528ea7aac.html

《跨文化交际学案例分析.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