傈僳族“上刀山下火海”的文化阐释

发布时间:2023-09-23 21:21:15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n.com.cn傈僳族上刀山下火海的文化阐释
作者:余敏
来源:《神州·下旬刊》2013年第06
摘要:通过对怒江州泸水县,泸峰艺术团的田野调研,探析傈僳族古老仪式——上刀山、下火海的文化内涵,揭示傈僳族社会形态的发展,了解其原始宗教的意韵。关键词:傈僳族上刀山下火海文化阐释一、上刀山、下火海的仪式(一)启坛请神
启坛请神,傈僳话称密斯,是在立刀杆前,所举行的一系列仪式,请神是将山神、水神、猎神、火神、刀神等各种神灵,邀请他们下凡至人间,在仪式场地选择最高的树木作为山神的象征而祭拜,并在树枝上装点彩色纸花,寓意装扮山神的美丽新衣,由级别最高的祭师扎师主持仪式,在鞭炮与锣鼓声中在树前敬香,口中默念:今天要爬刀杆下火海,请保佑一切顺利,没有危险。然后,叩拜山神,请求山神降临。敬香时,香一般为三根或五根,以奇数为主,代表敬五方五帝的诸位神灵。贡品依次为三杯酒,三杯茶,鸡血、大米、母猪肉等。(二)上刀杆
上刀杆就是上刀山,傈僳语称啊塔德,在长约30米的竹竿或钢管上,用藤条扎实的绑缚着打磨得十分锋利的长刀。长刀一般由36把刀或72把刀组成,表示一年有360多天,刀杆用彩色纸花做装饰,以蒿草消毒,并点花点花是用活的公鸡,将鸡冠咬破,以鸡冠血点在刀刃上,从而达到神灵护刀的效果,因此锋利的刀刃不会割伤尼帕的脚。敬刀杆、祭刀神,清理道场,在这一天所有的祭祀活动都仅限于男性,女性不得参与,只能观看,还要在口袋里装几颗小石头,用以驱灾辟邪。(三)开天门锁
在刀山顶端有一把锁,称为天门锁,由第一个上刀山的尼帕开启,在开天门锁时,意味着解除傈僳族人的病痛,消除傈僳族人的灾难。(四)天堂跳神
开启了天门锁时,尼帕也站在了刀山的顶端,而因为天门锁的开启,寓意进入了天堂,此时尼帕将身体腾空而起,做一个倒立,好似雄鹰展翅,这个高难度动作称为天堂跳神,彰显勇气与胆量,用于取悦神灵,以求得平安与健康。

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n.com.cn(五)撒五谷
天堂跳神后,站在刀山顶端,将糯米粑粑、饵块、玉米、高粱等五谷杂粮,抛洒至刀山下的人群中,人们纷纷抢检,寓意天降祥瑞,天赐米粮,来年定然五谷丰登。(六)下刀杆
从刀杆的另一端下,表示今后的道路将一帆风顺,平安无事。下到刀杆底时,脚不能直接下地,要骑白马与红马绕场一周,方能下地。白马红马均由尼帕扮演,代表天界的上刀山进入到天界的尼帕送回人间。(七)回坛
神马背上下来后,坐在扎师身边,由扎师歌唱一曲回坛调后,饮酒一口,喷洒尼帕身上,届时,尼帕从上刀山的痴迷状态中醒来。(八)下火海
下火海称为啊嘟热,在刀杆场上燃起熊熊篝火,傈僳人围着篝火吹着笛里图(竹制短笛),弹着气奔,唱着歌,跳着舞,等待木柴、铁链等烧得通红时,扎师敲着锣,一路开道而来,四个尼帕,英勇的赤脚冲入火海中,边跳边跑,将炭火向四周踢散,并捡起烧红的炭在山上擦拭着,或者抓起烧红的铁链,用口含住,巡场奔跑,接受火的洗礼,洗涤不洁净之物,重获健康。二、自然宗教崇拜(一)信仰万物有灵
1.崇拜山神。比如泸水县鲁掌镇鲁掌村的李新武在启坛仪式中歌唱的《请神调》,歌词大意为:三个阿咪玛神(山神),请从天上下凡来,六个阿若吗神(水神),请从天上下凡来,今天是吉祥的日子,今天是祥和的日子,主宰人间的神仙,请从天上下凡来,主管灵兽的神仙,请从天上下凡来。
2.崇拜水神。水是生命之源,万物之本,世界万物都离不开水的孕育与滋养,傈僳族同样如此,他们将水化身为神,对其顶礼膜拜,祭祀山神之后,便要祭祀水神或龙神,水神与龙神融为一体,龙神既是汉族的崇拜物,也是少数名族的崇拜对象,由扎师在江边点香、斟酒、斟茶,贡上公鸡、小猪等物品作为祭祀,并唱《请龙神调》,歌词大意为:天神、地神、山神、水神、树神啊,我们把养了三年的大猪献给您,我们把喂了三年的大公鸡献给您,祈求您保佑成千上万的同胞们,健康快乐无灾无难。您要饱饱的吃啊,您要饱饱的喝啊,祈求您保佑成千上万的同胞们,健康快乐无灾无难!”[1]

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n.com.cn(二)祖先崇拜
1.历史英雄人物的缅怀。傈僳族的刀杆节已有几百年的历史,节日的由来,据说是为了纪念明朝的一位将领王骥。那时傈僳族的领地常常被外敌入侵,人们的生命受到严重威胁,朝廷派遣兵部尚书王骥率军西征,同傈僳族一同击败了外敌,设置“89隘、36兵站、72哨卡,并同傈僳族人一同守备边疆、垦荒屯军、并引进汉族的农耕和饲养技术”[2],从此边疆安定,人们得以安居乐业。但傈僳人民为了纪念王骥抗敌安防,保家卫国的英雄业绩,便在每年农历正月十五举行上刀山、下火海的重大仪式,勉励后人继承先辈的英勇精神,强身健体,保家卫国;同时也表现了傈僳族先辈不断向南迁徙,翻山越岭、历经险阻的艰苦精神。
2.“爷爷神崇拜。从上刀山、下火海的仪式中体现出傈僳族对尼帕爷爷神的崇拜,能顺利的上刀山、下火海,均是因为有爷爷神的庇佑,所以不会被利刀割伤、不会被烈火灼伤。尼帕的承续体制是,以祖传孙的方式,爷爷就是汉语语境中祖师爷的寓意,所有尼帕的技艺,均由祖师爷所传,扎师负责开香路,开过香路后,便具有了上刀山、下火海的本领。”[3]
综上所述,尽管目前对上刀山下火海的神秘性,没有科学的解释,但通过其仪式的探析,可以让人们了解其仪式中的宗教内涵,这是傈僳族精神世界的支柱,也是傈僳族对美好意愿的表达和向往,即:希望五谷丰登、人畜兴旺、消灾除病,平安祥和。对古老仪式的分析,从而揭示出傈僳族社会的发展过程,也作为了解傈僳族传统文化的一扇窗口。参考文献:
[1]高志英,马居里《仪式与象征——论傈僳族上刀山下火海仪式的文化意义》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1月第30卷第1[2]张怡《上刀山,下火海》农村农业农民,200610
[3]高志英;李小强《从巫师传承机制看傈僳族文化的地域差异性》西南边疆民族研究,201201期。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84033d246394dd88d0d233d4b14e852459fb39f1.html

《傈僳族“上刀山下火海”的文化阐释.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