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学概论第8章

发布时间:2020-08-31 04:07:53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章节序号及名称

第八章 婚姻家庭

本章学习目标

婚姻家庭是社会学研究的传统领域,本章将体现社会学对婚姻家庭研究的独特视角,揭示婚姻和家庭的起源、演变、社会本质及相互关系。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了解社会学关于婚姻过程的分析及对婚姻生活的相关研究,把握社会学关于家庭研究的基本范式、基本内容及研究现状。

本章重点难点

1、婚姻家庭的起源与本质

2、家庭的类型

3、家庭关系

第一节 家庭概述

家庭是人类社会既普遍又独特的一种安排,它承担着许多功能。家庭中有人口问题,有经济问题,有家庭成员关系问题等等,可以说没有一个学科能够独揽对家庭的研究,而在社会学的研究中,家庭首先是被放在初级群体的概念框架下进行讨论的。

一、家庭的起源与发展

讨论家庭的起源问题是比较棘手的,由于缺乏史前资料,加之不同地区文化的差异,很难有一个关于家庭起源问题的理论解说得到人们的普遍接受。美国社会人类学家摩尔根的研究至今被视为是较具权威的。根据摩尔根的研究,家庭产生及演变的形式有以下几种:

1血缘家庭。是家庭发展的第一种形式,存在于人类社会初期。两性关系的结合是按照辈份划分的,同一辈分的一群男女互为夫妻,这种家庭形式是一种群婚制,是家庭发展的低级形式,但与原始血亲杂交相比,有了一定进步。

2普那路亚家庭。是群婚制发展的高级形式,它的两性关系建立在两个氏族之间某一氏族的所有男子与另一氏族的所有女子通婚。这种家庭形式与血缘家庭相比,又有了很大的进步。它不仅排除了不同辈份之间的性关系,同时也禁止了近亲一兄弟姐妹之间的性关系。摩尔根把这种家庭形式的出现称为“自然选择”的胜利。

3对偶家庭。是群婚制向一夫一妻制过渡的形式。两性关系有比较固定的结合,即一个男子在许多妻子中有一个主妻,或一个女子在许多丈夫中有一个主夫。就是说,成对配偶在或长或短的时间内出现了相对稳定的同居关系。

4一夫一妻制家庭。此乃文明社会的家庭形式。两性关系有固定的稳定的结合,一个男子只能拥有一个妻子,一个女子也只能拥有一个丈夫。双方不能任意解除他们的性关系。但需要注意的是,这种限制只对一般大众而言,在私有制社会里,对那些在经济上或政治上享有特权的人来说,是一种例外。

以上四种家庭形式,只是就典型关系而言的。实际上,在人类历史发展的长河中,情况要比这复杂得多。但无论怎样,家庭发展的总趋势依然是家庭范围逐渐缩小,家庭成员逐渐聚集在同一社会生活单位里,成为一个名副其实的初级社会群体。

二、家庭的功能与本质

马克思曾经论述说:“家庭从社会本质上说是一种社会关系,而且家庭起初是唯一的社会关系,但是后来随着社会发展进步的需要,增长产生了其它更多的新的社会关系,家庭便成为从属的关系了”。西方社会学家把家庭作为社会关系的功能变化总结如下:

第一阶段即工业革命前,家庭是活动的中心,生产功能和家庭没有明显分开;

第二阶段即工业革命后,工厂组织的出现使工作和家庭明确分开,产生了新的劳动角色的性别分工;

第三阶段即后工业时期,技术进一步普及和男女平等思想的增长,又出现了对称家庭,和第一阶段的生产家庭单位相比,主要成为消费系统。

家庭这种群体之所以经久不衰,就在于它具有满足人类个体和社会需求的一定功能,同时家庭的这种功能随着社会的发展变化也在变化。纵观历史和今天,家庭曾经发挥和正在发挥的功能至少应该有这样一些:

1)满足性需求功能。家庭有利于性爱的普遍满足,保证性爱的正当性、合法性,使性爱专一,从而有利于排除家庭之外的性生活,使夫妻关系得以维持和巩固,避免由性本能引起的社会混乱。

2)生育功能。家庭的生育功能亦即人类人口的生产功能;社会要存在和发展,必须不断补充人口,进行种的繁衍。 但生育包括“生”和“育”, 儿童需要由家庭抚养,这不单单是出于儿童的生活需要,也是社会的需要。家庭的抚养和教育对个人的影响是基本的、意义深远的,这种功能是任何初级社会群体都不能代替的。因此家庭就意味着生产、培养、和教育下一代的社会责任。

3)教育或社会化功能。家庭是个人社会化的最初场所,曾经也是技能和知识教育的执行者,工业社会以后虽然有学校作为专门的教育机构而替代了家庭,但仍有一些社会化及教育内容必须是由家庭来执行的。

4)组织家庭成员的生产功能。此项功能也曾经在工业社会以前是重要功能,以后淡化,但仍在一定程度上以不同的方式在发挥作用。

5)消费功能。现代家庭中消费功能最具突出地位。

6)满足感情需求的功能。也可称为精神生活功能。家庭是个人精神生活的重要场所。在家庭中,成员的思想和感情能得到最充分的交流,能充分享受家庭生活所带来的乐趣,得到家庭以外无法得到的精神安慰与寄托。

三、家庭形成的基础——婚姻

1、婚姻的本质:婚姻是使男女双方结为夫妻关系的一种社会制度,是家庭建立的前提并决定着家庭的类型。婚姻制度的产生归为两类需求:一是自然的需求即满足生理需求和繁衍后代;二是社会需求,包括经济需求、政治需求、精神需求。

其中以繁衍后代,种的延续是最核心的要素。所以婚姻成为社会达到以多重目的的工具。因其如此,婚姻的缔结不仅仅是当事人双方的事情,而是以多种因素为先决条件的行为,首先人们对婚姻配偶的选择是有一定条件的,其次表现在社会方面,以婚姻制度为核心对婚姻双方的权利、义务的要求以及其它限制和禁忌。

2、婚姻过程:包括择偶过程、婚姻的缔结过程及婚姻的结束或中断。

第二节 家庭关系与家庭结构

一、家庭关系:是指家庭成员间的人际互动或联系,包括夫妻关系、亲子关系、兄弟关系、姐妹关系、婆媳关系、妯娌关系等等,属于社会关系的一种。

但与其它社会关系不同的是,家庭关系是以婚姻血缘为联系纽带,表现为有婚姻血缘关系的人之间的关系,也就是姻亲与血亲关系。另外和其它社会关系相比,可以说家庭关系最为密切、最为全面、最为深刻。家庭关系的复杂程度取决于家庭成员数、家庭代际层次数和夫妻对数。

二、家庭的类型。

由于家庭关系首先是以姻亲关系所派生,因此家庭关系中最核心的就是夫妻关系,因此社会学研究的家庭类型是以一个家庭中夫妻关系的对数来划分出以下类型。

1核心家庭:指由一对夫妻及其未婚子女组成的家庭。这种家庭结构比较简单,只有夫妻关系和父母子女关系,家庭中只有一个权力中心即父母。是其他家庭形式赖以扩大的基本单位。其残缺形式包括无子女夫妇的家庭(也称DINK家庭)、单亲家庭。

2主干家庭:含三代以上成员,但每代最多只有一对夫妇的家庭。具体形式有直系双偶家庭、单亲主干家庭、隔代家庭、已婚兄弟姐妹及子女同未婚兄弟姐妹组成的家庭。

直系双偶家庭即一对夫妇和一对已婚子女及子女组成的家庭,第二代核心分享家庭权力,形成二级核心;单亲主干家庭即某一代中缺配偶的家庭;隔代家庭即只有祖辈和孙辈的家庭。

3扩大家庭:含三代以上成员且至少一代有两对以上夫妇的家庭。也称大家庭。这是一种多偶多代的联合家庭,家庭的权力一般集中在第一 代或第二代某一对偶手中,它们为家庭的重要核心,但每一对配偶都享有一定的权力,是一个次级的活动核心。大家庭的结构比较复杂,但却很松散,不太牢固,一旦丧失了维系其存在的经济条件,它便会解体。

4、单身家庭:只有一人的家庭。包括丧偶或离异的单身家庭。

空巢家庭;特指子女离家只有老年夫妇的家庭。

第三节 婚姻家庭与社会变迁

一、工业革命以来婚姻家庭领域发生的深刻变化

伴随着工业革命后社会生活的巨大变化,婚姻家庭领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这种变化首先在西方国家,主要表现为:

(1)婚姻对性行为的社会控制能力在减弱,婚前及婚外性交流日见活跃;

(2)离婚率迅速上升,婚姻的平均寿命缩短;

(3)婚姻创新,对传统婚姻模式的替代形式出现,如独身不婚、同居不婚;

(4)家庭规模不断缩小;

(5)家庭关系发生变化如夫妻关系的变化、亲子关系的变化、代际关系的变化等等。

对这些变化,人社会学家从不同角度进行分析:

从人口学的角度看,人口预期寿命的不断延长,人们在婚姻中的时间也相应拉长,这样,婚姻发生变动的概率也随之增多。

从生理因素看,人的初次性行为年龄前移与性成熟提早有关。

最深层、最重要的是工业化带来的消费主义生活方式的刺激和文化价值观的重大变化。

二、家庭问题。所谓家庭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夫妻关系失调。指夫妻之间感情疏远,意见不和,经常发生各种形式的冲突,影响了正常的家庭生活,如不及时调适,将会导致婚姻破裂。夫妻关系失调有诸多原因。

2、亲子关系失调。主要是指父母与未成年子女的关系失调。其表现有两个方面:一是父母对子女教育不当,或者极端溺爱或者极端严厉,引起父母与子女之间关系紧张。二是代沟问题。尤其在迅速发展变化的社会中,父母和子女在阅历、思想认识、社会经验等方面出现显著差别,从而在社会价值取向等方面存在隔阂甚至发生意见冲突和矛盾。

3、婆媳关系失调。由于婆婆和媳妇之间不是血亲而是姻亲关系,加之女性心理敏感等特点,使她们之间经常发生矛盾或冲突。

4、老年人问题。老年人问题是指家庭中赡养功能失调,不能满足老年人的需求,从而给老年人的生活带来困难。其表现为:年人在家庭中的地位低下。受子孙的歧视和排挤,甚至在生活上受虐待,在情感上得不到满足,享受不到天伦之乐,有孤独、冷落感等等。

本章思考题

问题1家庭发展演变经历了哪些形式?

参考答案要点:1、分别解释血缘家庭、普那路亚家庭、对偶家庭和一夫一妻制家庭的特点;2、比较说明不同形式之间的进步意义。

问题2如何看待家庭的功能?

参考答案要点:1.首先说明家庭的六种基本功能;2.对每种功能随着社会的发展所出现的不同变化进行分析。

问题3核心家庭一定就是小规模家庭吗?

参考答案要点:1、首先解释说明核心家庭的基本概念;2、分析核心家庭的“核心”特点在于一个权力中心,而非人数规模的多少,有时多生育的核心家庭在规模可能要大于其他复杂结构的家庭。

问题4婚姻制度产生的基础是什么?

参考答案要点:1、婚姻制度的产生归为两类需求:一是自然的需求即满足生理需求和繁衍后代;二是社会需求,包括经济需求、政治需求、精神需求;2.其中以繁衍后代,种的延续是最核心的要素。

问题5如何分析认识工业革命以来婚姻家庭领域出现的变化?

参考答案要点:1、首先说明各种变化的具体情形;2.分析婚姻家庭作为一种制度安排是随社会变迁而变化的,从生理的、经济的、观念的等多方面来分析这一现象。

问题6何为家庭问题?

参考答案要点:1.首先回答所谓家庭问题的几种表现形式;2、简要分析不同家庭问题产生的原因。

参考书目

1、郑杭生等《社会学概论新修》,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8

2、恩格斯《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人民出版社,1975

3、费孝通《乡土社会,生育制度》,北京大学出版社1990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83d65f98670e52ea551810a6f524ccbff021ca4c.html

《社会学概论第8章.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