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传播学角度浅谈“微博现象”

发布时间:2010-12-04 21:17:59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从传播学角度浅谈“微博现象”

综述人:刘锐 1120101313990428

微博,即“微型博客”,也称即时博客。微博用户可以通过电脑、手机、即时聊天工具等多种途径随时随地向网站发布文字、图片和视频等内容,同时可以实时跟帖及转发某些用户发布的信息。2010年两会中,微博甚至成为不少代表、委员、媒体人士与民众展开互动交流的新平台。代表和委员们在微博上传播大会信息,同时也在微博上征集百姓建议,做到了实时互动。

微博的火爆在于信息传播者与信息接受者之间的互动形式满足了双方对交流便捷的新要求。从2008年微博在中国出现到如今的蔚然成风,其发展之迅猛,传播力之强大,社会影响之广泛,使成为研究领域的新课题。本组将就近期微博事件从传播学角度综述“微博现象”。综述范围以近期“微博事件为对象,以传播学的基础理论为切入点对微博的优缺点做出一些总结。

1.传播学基础理论视角中“微博现象”

微博在时效性、开放性以及传播形态多样性方面存在独特传播优势。作为一种网络交流手段,它兼具了大众传播与人际传播的优点。但在微博迅猛发展的同时带来的问题也不容小觑。

1.1顺应传播规律的“微博”

从传播学基础理论来看,微博的成功在于其创造的传播环境符合了大众传播以及人际传播甚至人内传播的一般规律。

微博为人们更快捷便利沟通搭建了前所未有的平台,同时也创造了重要的新闻源和全新的新闻形式。这在很大程度上为大众传播提供了更加快捷新近的传播平台。而大众传播尽管是指由专业化的媒介组织运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和产业化的手段,以社会上一般大众为对象而进行的大规模信息生产和传播的活动。“微博新闻”进入受众视野,虽然并不是传播媒介以先进信息技术产业化生产出的信息,但对网络的运用,已经是一般媒介进行传播活动的重要环节。网络这一开阔平台在与受众的信息互通反馈方面一定程度弥补了大众传播单项传播信息的不足。

作为传统博客的一种衍生品,微博通过限制信息字数、即时抵达、用户自主收发的方式,实现了一种自主、互动、简洁、快速的信息传播方式。这种沟通形式不仅使其与传统博客、IM 等区分开来,更重要的是用户可以不假思索地用最短的文字,回答“正在做什么、正在想什么、正遇见了什么”等问题,实现多数受众内心需求的人际传播。人际传播不同于大众传播的单向性,它是双向的,能在实现自我认知的过程中建立和谐关系并满足情感需要。微博的简洁、快速、互动既极大满足了受众自我表达和认知的需要也满足了与他人交流的需要。

1.2传播规律之外的“微博”

在微博迅速发展的同时,不得不关注的是其可能突破传播规律,带来某些问题。首先是更低门槛的受众网络参与可能暗藏安全隐患由于微博的准入门槛很

低,并具有很高的自由度,以至于任何人都可以利用信息发布传播病毒,加之缺乏有力监管,不能形成一个全面的安全防护体系,很容易被一些别有用心的组织或者个人通过嵌入意代码,迅速传播间谍软件、木马黑客等有害程序,泄露个人隐私或商业机密。

其次是及时共享的传播平台使得信息过剩。微博的便利导致的垃圾信息大量涌入受众视野,人们被淹没在过于琐碎庞大的信息海洋中。信息的重复与过载相当严重,有时甚至混乱不堪。因此,尽管微博的用产量在飞速增长,但忠诚度却始终处在一个较低的水平线上

第三,更为便利的发布渠道使得信息真伪难辨微博作为一个信息发布的平台,其信息质量也因其信息发布的随时随意性而受到质疑。《魔鬼经济学》的作者史蒂芬·列维特说道:“在微博中,有价值的信息占到的比例仅为4%左右。”所以来自微博的信息不仅其质量难以保证,而且由于微博的发布,没有审核机构,没有人把关,没有人对真假对错进行控制,加上其即时的传播速度,快得让人根本来及查证它的真实性,因而面临着“真伪难辨”的难题。

2.解读近期“微博事件”

作为一种新型媒介技术,微博已开始影响着人们的信息发布、获取方式,交流方式,而且还会在其发展过程中对人们的生活产生越来越重要的影响。因此为了更好地使微博沿着传播新锐的轨迹健康成长,避免微博成为一些人手中的攻击利器,让微博在自由、平等、开放和言论自由之间获取平衡,减少微博所引发出来的一系列社会负面问题,这需要社会各个参与主体的共同努力,以实现微博的可持续发展。

2.1微博平台之争

近日两大门户网,新浪、腾讯对微博主人著名经济学家韩志国的争夺成为备受关注的网络事件。古语说,君子爱财,取之有道。那么微博平台争夺名人的时候,是否也要“有道”呢?新浪微博说韩志国独家在新浪开博,那腾讯微博上的韩志国难道是假冒的?如果腾讯微博上的韩志国是假冒,那韩本人肯定也不干。那么,两个平台都不是假的,合理的解释只有一个,那就是新浪有可能在用某种协议限制名人。腾讯微博上的韩志国微博也是真的,只是迫于新浪的独家协议无法承认而已。早听说移动搞校园营销有排他协议,看来新浪微博争名人的时候也有排他协议,这一做法有点欠妥。

为什么会有平台之争,这是在讨论微博本身特点及作用之外的问题。但这正是微博迎合受众的优秀特点所带来的问题,这也是其偏离传播规律的萌芽。

2.2微博造就网络事件

事件一是演员郝蕾在微博上大骂河南人,尽管我们知道她的初衷并非瞄准所有的河南人,但那言词激愤的20多条微博,已经深深伤害了她的公众形象,微博俨然肆意发泄私人情绪的场所

事件二是郭敬明近日卷入“张国荣复活”的事件炒作,一切源自于他在微博上一则遮遮掩掩的八卦爆料,看起来其实挺无辜——实则他什么都没说,可网友们还是将账算在了他的头上。

事件三是汪小菲和大S携手退出微博,作为旁观者看来,似乎是网友们对高调过头的这段“微博爱情”,有点由爱生恶。不少香港艺人做得就不错,他们经常拿来分享的就是无伤大雅的私家宠物,猫猫狗狗的话题既拉近了亲近感又不至隐私全曝光。在微博上,低调,也是一种生存的智慧。

纵观这三则微博事件,可以看到微博的负面作用以及可能带来的问题。如何克制微博传播环境中的糟粕,微博有再次回归传播规律的必要。

通过以上对微博的一些总结以及对微博可能存在问题的遇见,我们发现,微博对传播学领域的研究价值及空间较大,值得传播学者关注。

微博以其超乎寻常的发展速度、跨国界性的影响效应吸引了社会各界的关注,在给人们带来便捷即时的信息共享的同时,留给人们的是激烈的争论和无尽的思考。微博的出现,无疑体现了时代精神和社会进步。但是新兴网络互动模式的开发和出现不应仅仅只是网络传播技术的一次大变革,为了更好地实现技术的发展与社会的发展的融合性和谐效应,需要在社会各界的广泛参与下,需要在政府正确有力的制度规范引导下,充分发挥新媒介的自身优势,趋利避害,以实现微博的健康发展。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83b95f23aaea998fcc220e63.html

《从传播学角度浅谈“微博现象”.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