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学科教学与德育融合的模式与策略研究

发布时间:2022-12-06 16:33:22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中小学学科教学与德育融合的模式与策略研究要:德育是学科教学的重要任务和灵魂,在学科教学中加强德育对中小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全面素质的提高具有重要的意义。文章在分析中小学学科教学与德育融合现状的基础上,构建了将德育融入教学主体、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评价体系的中小学学科教学与德育融合模式,并据此给出具体的实施策略。关键词:中小学;学科教学;德育;融合德育是培养人良好品德的教育活动。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中小学始终高度重视德育工作,坚持以培养德、智、体等全面发展人才为核心目标,为各类大学输送了一批又一批的合格人才,这些成功的德育实践积累了许多经验。但应该清醒认识到的是,“高投入”与“低产出”仍然是中小学校阶段德育无法回避的现实问题[1]。学校德育有多种途径和方式,但各学科教学是对学生进行德育的最基本途径和最经常方式。无论从学生生活的时间和空间,是从德育所取得的实际效果,学科教学中的德育都应视为学校教育的重要渠道。然而,当今中小学学科教学与德育“两张皮”的现象普遍存在,中小学校如何通过各学科的教学将思想观点、政治准则和道德规范有效地渗透到学生的头脑之中,借此大力提高德育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值得德育工作者深入思考和探究。一、中小学学科教学与德育的融合现状分析在当今中小学教育教学工作中我们不难发现,今天的中小学德育工作已大不如前。社会环境中消极因素带来的负面影响,教育工作者的思想观念滞后、教育手段落后、教育方法陈旧的问题,增加了中小学德育工作的难度,从而导致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低下,如下1所示。社会家庭德育资源不足家庭德育观念相对落后社会利益机制不完善片面关心考试成绩错误的社会舆论导向社会不良风气的冲击家长道德素质低下德育实效性不强人员道德素质低下片面追求升学率考评机制不合理德育方法手段简单学校1我国中小学德育工作实效性不强的因果分析从图1可以看出,中小学校德育方法落后是导致德育工作实效性不强的重要原因之一。学科本位意识,造成对学科教学中德育资源的“弱视”乃至熟视无睹;空洞说教式的“单边行动”,导致学科教学与道德教育“两张皮”。育人是学校的根本任务,道德教育应该融合在1
学科教学之中,融合于课堂教学的每一个基本环节[2]。让学生在知识的积累过程中,提高认识,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课程教材改革几年来,我国中小学的学科教学与德育的融合虽然取得较大进展,但也存在如下问题:1、学科德育内在联系尚未得到充分揭示,难以形成“合力”[3]。各学科智育的任务和内容各不相同,因而德育的“载体”也就不同,学校如果对学科之间德育横向的有机联系缺乏研究,学科德育往往容易强调自身特点,各行其事,难以形成合力,不利于学校德育质量和效益的提高。2、学科德育存在明显的不平衡性,留下“断裂层”。教师之间、年级之间以及学校之间德育意识不平衡的存在,就使学科德育的纵向(年级、学段)之间、横向(教师、学校)之间的衔接造成一些不必要的断裂层,导致学科教学与德育的融合成效差别很大。3、学科德育评价滞后,缺乏制约机制。学校领导和广大教师习惯于应用现有的评价方法测量和评价学生学科知识的掌握程度,对学科德育的评价既缺乏可实用的评价方法,更缺乏这方面的观念,学科德育评价的滞后,严重制约了学科德育的健康发展[4]4、学科德育理论研究的不深刻性。学校普遍缺乏对学科德育的规律性和方法论的深入研究,不能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解决德育、学科德育的融合问题,很难建立既有科学性又有可行性的评价机制。二、中小学学科教学与德育融合的模式要在学科教学中融入德育,就要结合学科教育的特点以及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针对当前德育工作的不足之处,开展目标明确、系统化的学科德育[5]。本文拟建立将德育融入教学主体、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评价体系的中小学学科教学与德育融合的模式,如图2所示。社会德育学科教学学校德育文明礼仪教育教学主体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民族精神教育公民法制教育心理健康教育评价体系家庭德育2中小学学科教学与德育的融合模型(一)学科德育主体全员化2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831cd336961ea76e58fafab069dc5022abea46e2.html

《中小学学科教学与德育融合的模式与策略研究.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