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贫困生的心理状况及心理健康教育策略

发布时间:2023-03-30 15:44:47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不良心理很有好处。在活动过 程中,教师应有针对性地为性 格内向的学生提供更多展示 自己的机会,因为害羞、内向 往往足自我封闭的前奏。 五、适度表扬——多一份 欣赏 心理学家威廉・杰姆斯曾 说过:“人性最深层的需要就 是渴望别人的赞赏。”五年制 高职学生由于与大专、本科牛 相比,在学历、学校的声誉、人 际关系方面都感到强烈的自 卑,他们更渴望他人的赞扬和 认可。同时,他们的自我意识 日渐增强,已具备一定的对自 我正确评价的能力,他们对教 师表扬时的表情、语调都很敏 感,所以教师正确把握表扬的 “度”,显得尤为重要。教师应 对五年制高职学生在自律方 而所取得的每一点滴的成功 给予最大的关注和热情,真诚 赏识学生在自我挑战中所取 得的每一项成绩,坚信他们会 变得越来越好。欣赏的方式: 可以是赞扬、鼓励的语言;也 可以是欣赏、赞许的目光。通 过表扬,在相当程度上可以激 发学生的自尊心,使他们在 “我是好学生”的心态中成 长,促使其更加自觉主动地顺 应社会规则的约束,朝着正确 的发展自我的轨道前进。 陶行知先生曾说过:“真 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唯独 从心里发出来的,才能达到心 的深处。”作为五年制高职学 生的教师,我们要用自己的尊 重、理解、关怀和信任拨亮高 职学生心中的那盏灯,相信在 这盏明灯的指引下,在他们人 生的道路上一定会新生出很 多不曾预约的精彩。 (作者单位:陕西西安医学院) 70 伴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体制的改革,高等院 校学生的学费由公费转为自费,给家庭贫困的 大学生带来了新的问题。有资料显示,高校贫困 生占20%左右,特困生占7%一10%。尽管这个 问题已经引起社会广泛关注,党和政府及各高 校采取贴息贷款等措施缓解他们的困难处境: 些团体也从各种渠道伸出援助之手,但这只 能改变部分贫困生的生存现状,或者只能在一 定程度上降低贫困程度。有研究表明,贫困大学 生与非贫困大学生作为同龄人,有着共同的个 性特征,他们都乐观外向、富有才华、坦白直率、 沉着自信、独立性强,但同时也存在着差异,部 分贫困大学生在个性特征上,紧张性、有恒性 高,兴奋性、幻想性低,在心理健康状况上,躯体 化、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敌对及精神病性 五个方面得分高于非贫困生。这说明大部分贫 困生在学习和生活中不能摆脱贫困生这顶帽 子,在这种精神压力下贫困生的心理健康状况 比非贫困生差。这就要求学校学生工作者应加 强对这部分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培养他们健 全的人格。 贫困大学生的心理问题 1.高自尊感和高自卑感相互交织 贫困大学生由于家庭经济状况、以往的挫 折经历以及在与他人的对比中引起的自卑感比 较强烈,自觉低人一等,由于担心他人因经济上 的贫困瞧不起自己,所以往往比较敏感,表现出 强烈的自尊心。这种超强自尊心的出现实际上 是希望能保护自己的隐私,不愿意让别的同学 知道自己的困难情况,通过各种途径掩饰自己 的经济状况,一旦有人揭露或者有人表示蔑视, 往往会引起强烈的情绪波动 物质需要的匮乏 再加上贫富悬殊的对比,严重地挫伤了他们的 自尊心,使贫困大学生的自卑心理加重,心理承 受力更加脆弱。他们也渴望能像其他大学生一 样,但生活上的困难和社会上的不公平现象对 他们敏感的心灵给予巨大的冲击,导致他们情 绪低落、不稳定、易动怒、怀疑心重、缺乏自信、 寡言少语等特点。 2.生活及学习环境适应不良带来的心理适 应不良 高校贫困生大多数来自边远贫困地区,因 为所处的环境与来自城市的学生有较大差距, 这会使他们产生高自卑心理:同时高校学生中 普遍存在的超前消费和攀比心理,使得他们在 与同学的对比中产生强烈的自卑感。 
不同的生活方式、价值观念等冲击着他们的心理, 同时,来自农村的贫困大学生在以前的学习中成绩 竞争、直优秀,但到了大学,强手如云,他们发现自己的学习 他们擅长的东西往往其他学生并不看重,而大家看重的, 他们往往并不擅长,这时他们会觉得自己与周围环境格 格不入,不善与人交往,宁愿自己独立行动。 4.勤奋与保守并存。贫困生多来自农村地区,他们大 多践行“天道酬勤”的信条,学习刻苦、工作勤奋,这与 农民勤劳朴实的优良传统分不开;但是他们又往往思想 比较狭隘,保守求稳定,他们在信息量、知识面等方面的 差距,使他们在创新意识、想象力等方面存在明显的不 已经不像以前那样理所当然地优秀,贫困大学生可能除 了学习没有其他擅长的东西,无论体育还是文艺都不擅 长,这就面临着重新定位的问题。一贯以来的被尊重的满 足感与现实中面临的被否定的矛盾所引起的情感反应十 分强烈,这种极大的反差会使他们难以适应,这种强烈的 情感和高自尊会驱使他们希望立即找回原来的那种感 觉,但是这种差距不是一时能补上的,这便使他们可能会 味地强调自己要赶上,但是并不采取实际行动;或者有 足。 人会采取行动但生效甚微,致使产生强烈的挫败感,引发 三、贫困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策略 抑郁情绪。 对待贫困大学生的心理健康要特别地关注,进行心 3.人际交往困难 理健康教育的根本切入口就是人格的教育,通过合理的 自卑与自尊的矛盾性是贫困生的心理特点,但作为 人格教育改变贫困生在人格上存在的问题,是解决贫困 个自我意识已经成熟的个体,他们又有强烈的自尊要 生心理问题的关键。 求。因此,对涉及自己的事情非常敏感,容易形成情绪和 1.将贫困生问题上升到系统工程来抓。'近年来,高校 感情上的强烈波动。这就使得贫困生在人际交往和群体 贫困生问题已引起政府、社会的广泛关注,由经济问题引 活动中存在不同程度的困难,表现出明显的不确定性和 发的贫困生心理问题也得到一些教育工作者特别是心理 不稳定性。他们有融入群体的强烈愿望,但又往往因为自 研究工作者的关注,但更多的是停留在理论研究阶段或 身的问题导致矛盾和冲突,他们有得到周围环境支持的 仅仅由学校开设心理咨询来解决,而没有专门的进行系 心理需求,却又不能忍受他人的交往模式,同时也不愿处 统的工作安排,效果都不太好。现在贫困生问题是几乎所 于人群中的非中心位置。同时,经常因为经济的问题而不 有高校都面临的问题,已成了高校发展过程中不容忽视 敢参加很多同学的聚会,因为经济上的不足使他们产生 的大事,解决贫困生问题应该系统化、规范化,把它作为 严重的不安全感,只好找理由逃避集体活动,慢慢地就脱 项系统工程来抓。其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就是解决 离了集体,只保留少数几个朋友或者没有朋友。 贫困生的心理问题,各高校应高度重视这个问题,专门组 二、贫困生的人格特点 织人员包括学校管理人员、心理专家和部分医务工作 1.坚强与脆弱对立。因为家庭环境的艰辛磨练使得 者)做这方面的工作,深入调查,摸清贫困生的心理状态, 多数贫困生具备坚强不屈的性格,他们能在学习、生活中 建档分类管理,使工作有的放矢,特别是一些心理障碍表 克服不利因素,坚韧顽强地继续自己的学习历程。然而内 现明显的学生,应个别帮助引导,使贫困生心理问题的解 心深处他们又是脆弱的,因为他们承受了同辈人没有的 决能够制度化、规范化、系统化,并能高效、持续地开展。 艰辛,学习和父母往往是他们唯一的支柱,学习、生活中 2.健康人格及良好人际关系的培养。人格是人的各 的不如意很可能会使他们变得很消沉,面对一些让他们 种心理特点的总和,健康人格是心理健康的重要源泉。心 无法解决的挫折,他们可能会无所适从,心理不平衡,甚 理健康教育帮助贫困生了解、认识自己在人格上的问题, 至自暴自弃。 同时要对贫困生进行健康人格的核心特质,如自信、合 2.自信与自卑对立。多数贫困生经过激烈的竞争,最 作、适应、真诚、责任感、创新能力的训练,树立自尊、自 终取得了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成为家庭乃至家乡的骄 主、自强的主体意识。 傲,这增强了他们的自我满足感和成就感。但是许多研究 作者单位:中央财经大学教务处) 也证明,贫困与自卑、抑郁高度相关,因为在新的具有浓 (本栏责任编辑牵彩英) 厚文化氛围的高校校园里,他们的学习往往变得不如以 前那么优秀,同时大学更加强调全面的素质,这使得他们 明显地感觉到自己的不足,担心别人瞧不起自己,变得自 卑多疑,正所谓“自尊心越强的学生自我否定感越强 烈”。 3.独立与孤僻对立。穷人的孩子早当家,物质上的清 贫使多数贫困生较早地体会到生活的艰辛,他们有很强 的独立生活的能力,但是高校中陌生的生活环境、激烈的 71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82f2ffef04a1b0717fd5dd35.html

《高校贫困生的心理状况及心理健康教育策略.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