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身边正能量故事

发布时间:2020-08-02 06:40:25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最新身边正能量故事



4月4日,正在狮山华侨永久墓园执勤的民警周江峰遇到一名老人求助,老人只会比划,不会说话,周江峰尽力与她沟通,最终帮老人找回了家人。

“老人只会用手比划,不会说话。”民警周江峰回忆道。4日早上9时,狮山华侨永久墓园已经迎来多地民众,他们进进出出搬抬着各式祭品,把墓园的通道围得水泄不通,肩负安保任务的周江峰与其他同事一道指挥疏导交通,检查进园者所携带的物品,防止违禁品进入墓园影响群众安全。大约9时30分,一位老伯匆匆忙忙走近周江峰的执勤地方,用双手向他比划。见老伯的咨询方式有点奇怪,问话只会发出“咿咿呀呀”的声音,稍显焦急,周江峰意识到,对方可能是聋哑老人,与家人失散迷路而前来咨询。

为帮助老伯,周江峰第一时间把老伯的年龄和衣着特征用对讲机在墓园作了通报,并把老人带到路边的树下,递上矿泉水缓解老伯焦急的心情。通报没有得到回应;老伯回过神以后,周江峰想到把自己的手机给老伯,让他打电话通知家人,可老伯一直摇头表示不知道家人的电话号码。

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周江峰脑中灵光一闪,他拿出自己的身份证,递到老伯面前,并向老伯比划,问他有没有带身份证?老人看到民警的举动马上明白过来,并且迅速掏出自己的身份证给民警。

有了身份证,接下来的事情就好办得多,周江峰马上用手机登录公安信息网,查询到老伯亲属的电话号码。随后,他拨通老伯儿子的电话并添加其为微信好友,通过微信把老伯的照片和所处的位置发送给他,不一会儿,老伯的儿子就赶到了现场。原来老伯一家早上到墓园拜祭先人,人多路窄,加上老人行动缓慢,结果走散了。在感谢过民警的热心帮助后,迷途的老伯跟着家人回家了。周江峰这才释怀,继续开展墓园的安保工作,维护墓园治安。

只要你用心留意,你总能在周末的塘河上,发现托比的身影。他经常带着一副墨镜,穿着休闲的T恤衫,带着几名学生和一些透明的取水桶,坐着快艇,在河中进行取样。

2016年12月,托比带领温州肯恩大学的4名学生和3名工作人员,开启了一项温瑞塘河生态修复项目,项目计划持续一年。这个全方位的项目,主要的目的就是为了能更好地了解河流和河流中的生物,通过取样,了解整个塘河的生态系统,并且建立塘河的数据模型,进而去分析污染对河流的影响,对如何最好地保护河流作出更好的决策。

提起最近所做的工作,托比直言:“我们目前正在对一段18公里的塘河流域进行研究,这段流域经过温州的核心地区,以及城市周边许多农业地区。对我来说,河上的每一天都是令人兴奋的。每次出行,我都会观察这条河流,对这条河、河周边的环境以及人们如何依赖它,有更多的了解。对我来说,最大的快乐的就是在河上,看着这条河现在的状况,知道我们正在帮助它,让它变得干净,受到保护。”

不仅如此,因为担任温肯的生物讲师,在塘河上取样时,托比·米切莱纳还常会带领学生做不同的生物实验,前几天他就招募学生做了一个“金鱼在不同温度下呼吸次数差别”的实验。

刚来温州就先看水质

拿到了市财政15万元研究经费

谈到来温州的原因,还得追溯到托比上大学的时候,大学历史课介绍的东亚和中国文化,让他对东亚和中国很感兴趣,一直想找机会来这边工作。温州肯恩大学成立之后,当时在美国肯恩大学任教的他便第一时间提出了申请,至今提起第一次到温州的时间,托比·米切莱纳都能清晰地回答:“2015年8月27日。”

托比出生在美国一个教师家庭,父母和姐姐都是教师。而在成为教师之前,托比·米切莱纳曾在美国华盛顿州工作多年,主要从事环境保护领域,主攻石油、水等能源清洁处理方向。因为一直对水,特别是湖泊、河流和海洋环境中的水污染治理非常感兴趣,所以当托比·米切莱纳抵达温州后,他就开始留意温州的水质。他常常骑着自行车从茶山到南塘街喝咖啡,对温瑞塘河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托比·米切莱纳说:“在慢慢了解后我发现,温瑞塘河在温州历史文化上占了非常重要的位置,这是温州人的母亲河,既然是母亲河,就应该尤为珍视,更加呵护。”

正是凭借这个职业经历和生物学博士的教育背景,托比还受我市温瑞塘河管理委员会办公室的邀请,多次参与塘河水质的讨论。目前托比主持的项目还拿到了市里财政资助的15万元研究经费,被列为市水体治理科技创新项目。托比本人更荣获了我市2016年度“雁荡友谊奖”。

省委书记点赞

希望研究能让温州市民受益

今年2月,省委书记、省人大会主任夏宝龙到访温州肯恩大学。在参观学校生物实验室时,夏宝龙得知托比正在研究温瑞塘河治污,建立了数据模型,利用微生物提高河水自净能力,他非常高兴,他还对托比说:“这个很适用于浙江省的五水共治。你要加快研究进度,如果能取得成效,我要好好奖励你。”

托比说,身为老师,与学生分享知识让他非常满足;而作为温州新的一份子,通过自己的热情和知识,找出塘河被污染的原因,确定治理方式,提出治理目标,让温州人民受益,让温州变得更美,他很自豪能参与其中。

托比直言:“有时候简单的方式就可以取得很大的改善,例如告诉人们生活用水对水质的影响,例如妥善管理我们的家庭生活污水、修理店里排出的油污,确保它们不进入河流。另外,对于塘河整治,更需确保对岸上垃圾的妥善处理,不能丢在河里或地面上,政府有关部门也应该加强管理,确保不会有额外的污染物进入河流。还有许多其他复杂的问题,如化肥,农药和可能影响河流的污染源。所有这些都需要进行评估和理解,以便真正地修复河流。”

达州渠县男子欧高云(上图)20多年前到深圳打工,潦倒窘迫之下找到了老乡唐正秀。同样窘迫的唐正秀每天中午从厂里打一碗饭出来,分半碗给欧高云吃。这一吃就是半年,直到欧高云找到工作离开。

因为工作变动,欧高云寻唐正秀却无果,但这一饭之恩,他始终没有忘记。26年里,他无数次找寻唐正秀,本月3日两人终于见面。

半年,半碗饭

1990年底,17岁的达州市渠县男子欧高云,带着借来的几十元钱到深圳打工。谁知到深圳后,与欧高云同行的两人投奔亲戚去了。欧高云没找到工作,只能在深圳的街头流浪。因生活窘迫,他和在当地认识的两个年轻人,一起在城区附近的山上搭棚居住。“早晨不吃饭,到处找工作,晚上回来到山上的坟前找贡果,”欧高云回忆到,那时的日子非常凄苦。

有一天偶然的机会,欧高云得到消息,自己有个叫唐正秀的老乡在附近一家电子厂上班。他就凭着唐正秀的名字到厂里寻找,正好碰见她在吃午饭,饥饿的欧高云看着唐正秀碗里的饭,眼睛直发愣。唐正秀见此情形,赶紧招呼欧高云一起吃饭。她把自己仅有的一碗饭分了一半给欧高云。

唐正秀说,当时,她也是到厂里上班不到一周,也没有钱,没法接济欧高云。她唯一能够帮欧高云的,就是每天中午到厂里打一碗饭,然后偷偷分给欧高云半碗。“厂里管得严,不能拿两个碗打饭,打饭分给别人吃还不能让厂里管事的看到,否则会被开除,”唐正秀回忆起当时的情形。

欧高云还记得,那时的饭菜说不上很好,全是菜藤,一周难得见一次肉。但对当时潦倒的欧高云而言,有口饭吃已经太幸运。欧高云说,差不多半年的时间,他每天中午都到唐正秀的厂里吃半碗饭。

直到1991年6月,欧高云找到工作,离开了唐正秀。

苦寻,26年

欧高云回忆,大约是1991年8月,也就是离开唐正秀两个月后,他到惠州一家毛织厂上班。欧高云随即写了封信给唐正秀,“我想告诉她,我已经找到工作了,让她不要担心,”欧高云说。

不过,信寄出去之后一直没有收到回音。欧高云很疑惑,唐正秀为什么不回信。当年的10月份,欧高云又专门坐车,到唐正秀厂里寻找她。厂里的工人告知他,唐正秀换了工作,不在厂里了。

从那时开始,欧高云一边工作,一边打听唐正秀的下落。1992年,欧高云回到渠县老家结婚,婚后和妻子一起前往同村的唐正秀老家。邻居告知他们,唐正秀和哥哥在外打工,唐正秀的父亲在渠县城里居住,邻居也不清楚唐正秀父亲的地址。当时通讯不发达,欧高云想了很多办法都联系不上唐正秀。

后来的10多年中,一直在外打工的欧高云不仅让自己老家的家人帮忙在家乡寻找唐正秀,自己有返乡的机会,也多次跑到唐正秀老家寻找。有一次,他得到消息,有人说唐正秀已经和渠县一男子结婚,但仍联系不上本人。

2016年,欧高云再次前往唐正秀老家。唐家多年无人居住,房屋倒塌。邻居介绍说,唐正秀全家在外打工,情况并不清楚,只知道唐正秀的哥哥已经在深圳安家。

今年正月,不死心的欧高云再次前往唐正秀老家。他心想唐正秀有可能要回老家过年,但还是和往年一样,欧高云又扑了空。

欧高云说:“我们的年龄不大,(一个大男人)突然去寻找一个人,乡里人说不定是怕我找麻烦,不肯说。”想到这一点,正月初十后,欧高云再次来到唐正秀老家,这次他还带上自己82岁的老父亲。他希望邻居能够告知有关唐正秀的信息。不过,因唐正秀多年不回家,邻居也和她失去了联系,是真心不知道她在哪里。“找了26年都没有找到,自己都想要放弃了。”欧高云说。

转机在今年2月25日,在西安打工的欧高云在妻子和女儿的鼓励下,上网发帖。没想到当晚就有人打来电话,表示自己认识唐正秀。这次很幸运,26日一大早,欧高云就拿到了唐正秀的电话。

发帖,终见面

因为一饭之恩,欧高云26年到厂里、家里苦苦寻找恩人唐正秀,却无果。

因为一条网帖,欧高云24小时内,就拿到了唐正秀的电话号码,他甚至有些不敢相信。

电话号码到手,欧高云等了10多分钟。10多分钟后,在一旁的妻子徐德琼和女儿欧凤娇的几番催促下,他才拨通电话。“当时太高兴了,根本还不知从何说起。”欧高云说。

然而,电话的另一端,唐正秀表示,自己已经完全记不起欧高云。欧高云慢慢地讲述了自己在深圳打工时遇到困难,他告诉唐正秀,是她的一饭之恩,让他渡过难关。这一饭之恩,欧高云在漫长的26年里,一刻都没有忘掉。

唐正秀有些感触,“其实这是一件小事,没有想到他记了这么多年,并还找了我26年,真是没有想到。”那一天,两人通话40分钟,都是拉家常。

一个多月后的4月3日,欧高云从打工地西安回到达州,他和唐正秀在渠县老家相见。阔别26年,两人都已结婚生子。欧高云感慨,26年前的一饭之恩,26年后再看见自己的恩人,心里太高兴了。

当天,两人认了亲,决定以后“以姐弟相称”,过年过节一定要互相走动。

欧高云说,自己有困难的时候,得到了唐正秀的帮助。或许半碗饭算不了什么,但是对自己来说是很大的恩惠。“虽然她不要我们报恩,但是对于我来说,至少不能忘恩!”欧高云说。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82ecbea4260c844769eae009581b6bd97e19bc50.html

《最新身边正能量故事.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