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园联系

发布时间:2020-04-07 16:19:08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家园配合使幼儿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在日常生活中,父母过多的宠爱着孩子、保护着孩子,使得孩子们很难适应社会这个大家庭。大多数的孩子都养成了一些不好的行为习惯和坏脾气。家长们认为读幼儿园的孩子还小,一些行为习惯等孩子长大了,懂事了自然会明白。而恰恰相反,许多的行为习惯都是从小养成的,一旦变成了不好的习惯,这时的家长不及时给予纠正,那么长大了就很难改正了。这需要家庭和老师共同的努力。

在家中,家长要起到很好的表率作用,一旦孩子有不好的行为习惯,家长应马上指出,让孩子知道这样做是不对的,我们应该怎么改正。在幼儿园里,我们会通过各种方式对幼儿进行教育。在一日生活中,我们会随机地对幼儿进行行为习惯的教育。除了常抓不懈的常规教育,我们会结合一些故事、歌曲、游戏以及在班内突发事情进行行为习惯、个性的教育。

如:我们通过不同的游戏形式让幼儿养成一些好的行为习惯及于同伴交流的方法。幼儿扮演不同的角色与同伴合作,在游戏的过程中,孩子们学习怎样和同伴交流,互助,友好相处孩子们懂得一个人的游戏是孤单的,而几个人的游戏是开心的,快乐的。利用游戏使幼儿懂得交流、沟通、谦让,同时让孩子养成玩好后把操作材料整理好放回原处的好习惯。情景游戏让幼儿更深地体会到与人交流的重要性。

5个好方法帮你从小培养宝宝的好性格

有人说,性格决定命运。虽然不一定完全对,但也有一定的道理,一个人的性格是在很小的时候开始形成的,为了让孩子们有一个好的性格,父母从小应该怎样培养呢?高分小编整理了一些策略或许可以供各位家长参考。

  ●言出必行始终如一

  你也许会认为:孩子小,偶然骗骗他没关系。其实这要不得,除非你希望以后也被他骗。

  我不骗孩子。还刻意要他知道:妈妈不会骗他,妈妈说到做到。这一点很重要,一方面可以获得他的信任;另一方面也能树立妈妈言出必行的威信,避免她因侥幸而无理取闹。

  尽量做到始终如一,避免造成孩子思维、判定的混乱。处理同样的事件要给出同样的标准,假如你今天答应孩子这么做,明天没有任何理由却告诉他不行,就会造成混乱。你或许会忘记自己的不一致,可孩子绝对不会忘。久而久之,你会发现自己的命令很难贯彻。是孩子任性吗?其实一部分是你造成的。

  

5个好方法帮你从小培养宝宝的好性格

●别把自己的意愿强加给孩子

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喜怒哀乐,即使父母,也无权要求他们事事按照你的意愿来做,即使你是为了他好。比如:你认为他该睡觉了,你一定要他把一碗饭全部吃掉,或者你一定要让他放下手里的玩具去做你要他做的事……强加的结果只能适得其反。让孩子按照自己的意愿行事,孩子不但开心、乐观,还能养成独立、有主见的性格。

  ●对待孩子要有耐心

  对待孩子需要多大的耐心,只有做了父母才能了解。当你们精心预备好大餐,他却一口都不吃;当你有一大堆事等着他入睡以后再做,他却无论如何不肯睡;当你晚上瞌睡得要命,小东西却哭个没完……这时,你得拼命压制着自己的怒火,心平气和地对待孩子。但家长能做到吗?家长能一次次都做到吗?

  因此,家长应该以所能有的耐心,最大限度满足孩子的合理要求。孩子其实就是父母的影子,你以怎样的态度对她,这种态度也会潜移默化成她的性格的一部分。但是,人的耐心究竟是有限的,因此家长也需要让孩子承受一些忍耐和等待,即使他的要求很合理。例如当你在忙时,孩子要求你陪他玩。你可以告诉他: “等一会儿,妈妈忙完了再陪你。”

  

5个好方法帮你从小培养宝宝的好性格

●忽视孩子的无理要求

  遇上孩子提无理要求,或提出合理要求你也无法满足时,假如他哭闹不休,也要最大限度满足他吗?恰恰相反。对于孩子的无理要求,你一定不要满足,而且一次也不能妥协。否则只会使同样的不愉快一而再再而三地发生。

  当你对孩子说“不行”、“不能做”时,孩子往往不会马上放弃他的行动,他会一边看着你,一边继续试探你是否真的不让他做。这时,你应该果断地走过去,把孩子抱开,让他做别的事;而不是继续坐在那里,重复说着“不行”,持续与孩子较量。孩子从你果断的态度上,可以知道这件事是真的不能做。

  ●让孩子承担一点责任

看到这个小标题,你或许会跳起来,这么小的孩子你让她承担什么责任?其实,孩子的责任感就应该从小培养。孩子应该从对自己做的事承担责任开始,树立起责任意识。当孩子把一大堆玩具弄得满地都是,家长可以叫着孩子一起收拾玩具,或者引导他自己收拾。孩子掉落的东西让他自己捡起来,摔倒后让他自己爬起来。凡是孩子自己能做的事情,家长都应该让孩子自己做。

孩子的性格都是在日常生活的点点滴滴中培养起来的,作为父母更应该努力探索,使孩子成为一个受欢迎的人、一个高情商的人。

6招培养宝宝的逻辑思维能力

宝宝的逻辑思维能力是宝宝认知发展的一个重要的方面,那么,平时在到底该如何培养宝宝的逻辑思维能力呢?儿童心理学家及儿童教育学家根据宝宝生长发育的特点,提出应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培养。

  1、学习分类法

  即把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东西根据某些相同点将其归为一类,如根据颜色、形状、用途等。父母应注意引导宝宝寻找归类的根据,即事物的相同点。从而使宝宝注意事物的细节,增强其观察能力。

  2、认识大群体与小群体

  首先,应教给宝宝一些有关群体的名称,如家具、动物食品等。使宝宝明白,每一个群体都有一定的组成部分。同时,还应让宝宝了解,大群体包含许多小群体,小群体组合成了大群体。如动物——鸟——麻雀。

  3、了解顺序的概念

  这种学习有助于宝宝今后的阅读,这是训练宝宝逻辑思维的重要途径。这些顺序可以是从最大到最小、从最硬到最软、从甜到淡等,也可以反过来排列。

  

6招培养宝宝的逻辑思维能力

4、建立时间概念

  宝宝的时间观念很模糊,掌握一些表示时间的词语,理解其含义,对宝宝来说,无疑是必要的。当宝宝真正清楚了“在……之前”、“立即”或“马上”等词语的含义后,宝宝也许会更规矩些。

  5、理解基本的数字概念

  不少学龄前宝宝,有的甚至在两三岁时,就能从1“数”到10,甚至更多。与其说是在“数数”,不如说是在“背数”。

  父母在孩子数数时,不能操之过急,应多点耐心。让宝宝从一边口里有声,一边用手摸摸物品,逐渐过渡到用眼睛“默数”。日常生活中,能够用数字准确表达的概念,父母们应尽量讲得准确。同时,还应注意使用“首先”、“其次”、“第三”等序数词。也可用日常生活中的数字关系,帮助宝宝掌握一些增加减少的概念。

  6、掌握一些空间概念

  家长们往往以为宝宝天生就知道“上下左右,里外前后”等空间概念,实际并非如此。父母可利用日常生活中的各种机会引导宝宝,比如:“请把勺子放在碗里”。对于宝宝来说,掌握“左右”概念要难些。

孩子努力了父母如何奖励

最近,美国哈佛大学的研究者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他们把三万多名学生分成两组:一组按照产出给奖励,也就是考试达到一定分数后才能获得奖金;另一组学生按照投入给奖励,只要读完一本书,就能得到两美元。结果发现,按投入奖励的学生不但学习成绩提高了,而且不给奖金后,不少学生仍然坚持阅读。

这一发现告诉我们,人们需要得到肯定和赏识。好的行为,都应该及时给予回馈,这样才能激发继续努力的动机。如果难以达到目标,行动动机就会减弱。对于孩子来说,他们更渴望得到的是被认可的感觉,而不是具体的物质。

因此,奖励孩子,要注意以下几点:

1.要奖励好的行为,而不是结果。比如,可以把目光盯在改进某个缺点上,有进步就肯定,强化好行为。

2.了解孩子的需要,不应由家长说了算。

3.交替使用不同的奖励方法,保持奖品对孩子的吸引力。

最后,尝试用其他孩子喜欢的方式来取代物质奖励。例如,可以让他请朋友们来家里吃饭,当着朋友的面表扬孩子等。

你家是谁在给孩子讲故事

不管引起这种读者性别严重失衡的原因究竟在哪里,父亲这个教育者的角色,在早期阅读中都绝对是举足轻重的,因为性别的不同会让父母选择的读物也有很大不同,比如,母亲往往会喜欢那些细腻动人的故事,而父亲会更偏向于选择那些幽默的、有知识的或是有思想内涵的故事。即便是选择同一本读物,父亲和孩子共读的方式也和母亲很不相同。对一个孩子来说,得到多种类型的阅读体验是非常重要的。

所以请爸爸也来参与为您的宝宝讲故事吧。

宝宝刚上幼儿园注意四件事

入园得哭闹 对于刚刚上幼儿园的孩子来说,哭是非常正常的表现,孩子哭闹最集中的时间,是早晨进园时。这时,家长要做的只有一件事:放下孩子,和他说再见,然后快速离开。如果家长跟着哭,或迟迟不走,只能延长孩子哭闹的时间。

  一般情况下,孩子在入园的两周之内,哭闹都是很正常的。随着对新环境、新老师的逐渐熟悉,一个月之后,哭闹的情况会明显改善。

  让孩子睡好 刚上幼儿园的小朋友,最困难的事情之一,就是睡午觉。对于哭闹的孩子,老师肯定会抱抱哄哄入睡;为防止孩子刚入园中午睡不好,晚上回家家长可以让孩子晚上提前一小时睡同时,星期天在家依然要让孩子保证中午12点睡午觉,否则下周上幼儿园时,午睡又会成为问题。 回家后不能给零食 孩子刚上幼儿园,一开始会吃不好饭。回家后家长千万不要给孩子吃零食,一旦养成在幼儿园不好好吃饭,回家等着吃零食的习惯,就很难纠正了。

陪伴是最好的奖励 孩子上了幼儿园之后,家长应抽出更多时间陪伴他。特别是每天接他回家后,应该带他到户外充分玩耍,一起放声欢笑,让心情彻底放松。

  晚上睡觉前,最好能和孩子一起躺在床上,给他讲一个有趣的故事。有些家长心疼孩子,回家就给好吃的,或者玩具。对此,专家认为,家长不要因为孩子上幼儿园了,就盲目心疼。没有比爸爸妈妈多花点时间陪孩子玩耍更好的奖励了。

能够影响孩子一生的基本能力

一、接受失败的能力

  在一个团体社会里,输给别人的机会,本来就比赢他人的机会多,因此,比起把目标放在第一,努力迈进,更重要的应该是对任何事都尽力的心态。请不要忘记,在你畏惧孩子的失败之时,孩子更多的成长机会正在被你剥夺。我们不能再因为自己的畏惧而执着于第一,并无形中把孩子的手脚给捆绑,反而应该要培养孩子跌倒后,可以有站起来,并再次勇往直前的能力。我们要切记,没有“失败力”的孩子,其人生绝不会成功。

  二、哲学式的思考能力

  哲学式的思考,时时抱着怀疑的精神,不要把所有的东西都当成是理所当然般的对待,不应该用太多的直观来看待事物,不是“凭着感觉走”的模式,而是以理论为基本,来解释所遭遇到的事物,对于不熟悉的,如果思索没有任何的收获,不是因为你的智商不够。

  三、感知幸福的能力

  既然当官不是幸福,发财不是幸福,那么什么是幸福?我的老师告诉我:幸福不在于得到多少,幸福在于感知幸福的能力!一个没有感知幸福能力的人,无论他得到再多,他都不会幸福;一个能够感知幸福的人,无论他多么平凡,他都是幸福的。

  

能够影响孩子一生的基本能力

四、领导能力

  领袖不是天生的,而是后天培养的,而且3岁之前是孩子情感发展的关键期,所以父母不要在此时只想着让孩子智能开发,而错过了学习沟通及观察别人的最佳时期。学会沟通的孩子无论在幼儿园里还是学校里,都会受到同伴们的喜欢,身边的朋友也一定会很多,这能为他将来良好的人际关系打下基础。就算不成为领袖人物,也会成为一个受欢迎的人。领导能力需要靠训练来增强,一位胸怀大志的领袖需要机会去磨练他的领导艺术。让子女参加运动队、童子军。课外活动小组和其他社区组织吧,他们将在那儿获得待人处世的经验。不过还应该让孩子在其兴趣范围内去努力争取领导地位。

  五、阅读能力 在把孩子领上阅读之路的过程中,父母要记住,您只肩负着2大任务:第一就是要让孩子喜欢读;第二就是要教会孩子怎么读。

  六、交流能力 人生的道路是曲折的,一个人无论多么聪明,多么优秀,要是没有别人的支持,取得突出成就的可能性很小。如果没有他人的支持,连获得高智慧的途径都找不到。聪明的家长应该明白,孩子如果觉得交流是一种享受,无论跟谁交流都能轻松自如,身心一致,内外一致,他的交际圈就会越来越大,他的未来与社会的相融性就会越来越强。但是,聪明的家长更应该知道,无论怎样,孩子都需要家庭的理解、帮助和支持。

  七、英语语言能力

  语言习得主要通过获得大量的可理解输入来实现,而听是获得可理解语言输入的最重要的渠道。因此,在对孩子进行英语辅导时应对孩子听力认知策略能力的培养给予足够的重视。

  八、经济方面的能力

  九、自制力

  在人生的旅途中,为了实现目标,也许你必须干一些自己不想干的事,放弃一些自己深深迷恋的事,这样就感到了一定的“约束”。但是,为了生活,为了目标,我们不能试图摆脱一切“约束”,而是应该在“约束”的引导下,一步步沿着既定的目标,稳妥地前进。一个想要有所成就的人如果缺乏自制力,就像汽车失去了方向盘和刹车,必然会“越轨”和“出格”,甚至“翻车”。

  成功是源于自身的信任,如果道理是这样,父母与子女之间的关系同样也是如此,如今身为孩子父母的你,切记,一定要相信自己,也要相信你的子女!

帮孩子学会交往(1)

有一项研究把儿童按社交地位分成5种类型:受欢迎的儿童、被拒绝的儿童、矛盾的儿童、被忽略的儿童、一般的儿童,并把“被拒绝的儿童”和“被忽略的儿童”统称为“不受欢迎的儿童”。

  另一项追踪5年的研究表明,如果不进行干预,“不受欢迎”幼儿的社交地位将就此固定,不会有什么改善。

  非但如此,相比其他幼儿而言,这些幼儿还是幼儿园里的低成就者,而且在成年以后,偏离社会的行为也比较多:“被拒绝的”幼儿容易发展成反社会人格,而“被忽略的”幼儿容易发展成神经质的人格。这项研究给予我们这样一个启示,那就是:对儿童的交往问题,家长不能等闲视之,必须及早干预。帮助幼儿克服交往障碍,使其成为受欢迎的人。由于篇幅所限,这里只谈几类常见的幼儿交往问题及其教育策略。

  问题描述不愿交往

  关键策略心理断乳问题诊断顺其自然 有些幼儿不愿意与同伴交往,即使在外边,也只和大人在一起,不主动去找小朋友玩。有的甚至当同伴主动找到他时,他也采取“回避政策”。这类幼儿不愿交往的原因可能有三。

  

帮孩子学会交往(2)

1、缺乏交往动机。有些家庭以孩子为中心,对孩子的各种需要几乎是无条件满足,而且总有人陪儿童游戏。当幼儿总有人陪伴在身边时,他们难以产生找同伴游戏的动机。还有些幼儿只愿意与成人交往,是因为成人总让着他,与同伴交往,他就需要协调、商量,甚至还要想办法解决冲突,为了“省事”,他宁可与成人交往。

  对于这类幼儿,家长应及早对其进行“心理断乳”。也就是说,家庭不应以幼儿为中心,而应“人人平等”。当幼儿长到3岁左右,有了一定的独立能力时,就应给他一个简单的时间表,让他明白,家庭成员有聚在一起的时候,也有各自工作、游戏的时候,彼此之间不能互相干扰。幼儿“心理断乳”的及早进行,不仅有助于他们产生同伴交往的动机,而且是促进其独立性发展的“关键策略”。实践证明,及早进行“心理断乳”,也有助于缩短幼儿刚入幼儿园时产生的“分离焦虑”时间。

  2、有过失败的交往经历。有些幼儿由于有过负面的交往经历,比如被同伴欺负过,而不愿意再与同伴交往。他们采取回避的方法,目的在于保护自己免受伤害。对于这类问题,家长应细心观察,找出问题的症结,然后“对症下药”。孩子若是被同伴欺负过,家长不妨直接带领孩子与同伴交往两三次,为幼儿“壮壮胆”,当幼儿学习到交往技能,体会到交往的乐趣后,家长就可以撤了。

  

帮孩子学会交往(3)

3、个性原因。有些幼儿由于受遗传或自身个性特点影响,比较内向,不愿与人打交道,而只喜欢与物打交道。对于这类幼儿家长可以引导,但不要指望一蹴而就。家长要尽可能引导幼儿与同伴多一些交往,否则孩子就失去了一个很重要的学习途径。

  需要说明的是,年龄较小的幼儿(大约在3岁以下)不愿交往是正常现象,因为这时他们还处在“单独游戏时期”或“平行游戏时期”。但3岁以后,幼儿应表现出逐渐增强的交往需要,如若不是,家长应从以上方面寻找原因。除此之外,家长应考虑“自闭症”的可能,不要讳病忌医,要及早带孩子到专业机构去治疗。

  

帮孩子学会交往(4)

问题描述不敢交往

关键策略丰富经验利用年龄优势

  有些幼儿害羞、胆小,想与小朋友交往却不敢交往。比如,想交换玩具却不敢说,让父母带着交往,等等。造成幼儿不敢交往的原因有两个:一是缺乏交往经历和经验,幼儿对于没有经历或经历少的事情总怀有恐惧心理;二是不自信。因此,除了多带幼儿进行交往外,比如,到有孩子的邻居家串门,与朋友一起带着孩子出门游玩等,还要重点培养孩子的自信心。除了一般性的培养,让孩子与比他们年幼的同伴交往被证明是一个较为有效的策略,因为年龄的优势会为他们带来能力的优势。当孩子在与较小幼儿交往过程中积累起丰富的交往经验、建立起自信时,他们就逐渐敢于交往了。

  幼儿在3岁左右出现不敢交往的情况比较多,因为这时他们正处于想交往又不会交往的阶段。随着交往经验的丰富,他们会变得乐于交往,如果还不敢交往,那多是自信心不足所致。

  

帮孩子学会交往(5)

问题描述不会交往

关键策略鼓励反击自然结果体验故事讨论

  有些幼儿愿意交往,也敢于交往,却由于采取了不适宜的交往行为而在交往过程中经常出现问题。这大致有以下几种情况。

 1、自我中心。有些幼儿比较自我中心,在游戏过程中,不愿意把自己喜欢的玩具给同伴,总希望别人都听他的,好拔尖,总要占据“好事”……这种幼儿由于其行为不符合“游戏规则”而常常成为不受欢迎的人。其实,对这类孩子的教育使用“自然结果法”就很好。即:当幼儿由于自己的行为而不受欢迎时,家长再及时介入,在孩子感到最“痛”的时候帮助他找出原因及对策。幼儿的“乐群性”使他们这时很容易接受家长的建议。轮流、分享、协商等都是幼儿应该学习的重要的社交技能,或曰“游戏规则”,在交往过程中,要让幼儿逐渐习得这些技能从而逐渐成为受欢迎的人。

  

教孩子学会交往(6)

2、攻击性强。有些幼儿喜欢打小朋友、抢别人的玩具,从而成为不受欢迎的人。比如,当他们想加入正在进行的游戏小组时,他们经常会采取强行进入的办法,从而遭到同伴的拒斥。他们缺乏相应于游戏情境的交往策略,研究证明,模仿他人的行为、显示出一致、说与游戏有关的话等,都是加入游戏小组的有效策略。针对攻击性强的幼儿,家长可采取与孩子讨论、讲故事等方法,使幼儿明白自身存在的问题及解决问题的办法。告诉幼儿,当与同伴发生冲突时,可采取以下步骤:倾听别人的想法,平静地陈述自己的想法,达成共识。

  幼儿在与同伴的交往过程中,太懦弱和太“自我”都会出现问题。要想让幼儿把握好交往的分寸、自如地进行交往,必须让幼儿进行“实地学习”。那种怕幼儿出问题而把幼儿关在屋里的做法是绝不可取的,幼儿只有在经历无数次成功和失败的交往后,才能真正成长起来。

新学期寄语

亲爱的小朋友们:

你们好!欢迎你们来到小六班,从现在开始,将由我们两位李老师李和张老师来负责你们的学习、生活和游戏。

新学期,我们将及时宣传育儿知识及教育内容,倾听家长反映的情况和意见,敬请关注家园联系栏,如果你们有什么要求,请及时向我们提出,我们将会最大努力满足你们!

新的学期,新的开始,希望小六班给你们带来温馨、快乐和帮助!

老师联系方式 131********李老师

新学期幼儿的常规培养

新的一学期开始了,在每年新学期的开始都是一个常规性的重点工作——幼儿常规习惯培养。

1、生活常规

生活常规包括幼儿一日生活中所有细节的规则培养。例如:正确地洗手方法、正确的睡眠方法(不蒙头、不吃手)等。进餐的常规要求包括饭前的准备(入厕、消毒、洗手);吃饭时不挑食、细嚼慢咽、安静进餐等;指导幼儿正确使用餐具及饭后擦嘴等。

2、学习常规

学习习惯是指对幼儿学习习惯的培养,包括倾听习惯、看书习惯等,还有培养幼儿注意力集中,做事认真等。

幼儿各项常规的培养基良好的养成并非一日之功,不能靠一时一会儿,一天半天就能形成的。需要幼儿园教师长期的指导及训练,以及家长的密切配合。

祝愿小朋友在新的学期,新的班级生活得健康、快乐、茁壮的成长!

老师希望家长知道的事

1对老师应该就像朋友一样。当你的孩子看到我们的关系很亲密,他也会感到很愉快

2、孩子在幼儿园里请你放心。我们希望你的孩子过得愉快,而且我们会努力让你的孩子感觉这里就象他的家里一样。

3、送孩子到幼儿园时,要微笑着和孩子说再见。想到一整天见不到孩子,家长的心情都很复杂,但不要让孩子知道这些,好吗?如果当你要离开的时候,表现得很难过,那么孩子会表现得更难过,这种情形下,他们更不愿与你分开。

4、在家里要和在幼儿园的要求保持一致。如果你在家里允许孩子把玩具扔得到处都是,而这在幼儿园里是不允许的,那么孩子会觉得无所适从。

如何培养孩子的爱心

幼儿期是儿童个性、品质形成的重要时期。当然也是爱心培养的重要时期和关键期。儿童心理学研究表明,善良和同情是孩子的天性。家庭在幼儿一生的成长过程中起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对幼儿进行爱心教育当然离不开家庭教育的参与和贡献。现在的很多孩子都是独生子女。他们只知道接受别人的爱,并视为理所当然。而在别人需要他们关心和关爱的时候往往表现出冷漠、自私,处处以自己的利益为中心。这对孩子心理的健康成长以及与他人的和谐交往都是非常不利的。对于这些问题,现实当中,相当一部分家长未能在教育过程中对这些问题予以重视。因此,如何在家庭中对幼儿进行爱心教育就成为我们必须关注的问题。下面的做法是值得借鉴的。

学会接受孩子的爱有人说:孩子的爱心是稚嫩的,你在乎它,它就会长大;你忽视它,它就会枯萎;你打击它,它就会死去。如果你想拥有一个富有爱心的孩子,那就请你在生活中培养它、呵护它吧。很多家长已经习惯了对孩子付出。而在面对孩子的爱的付出时,他们会因为心疼孩子而做出拒绝的行为。殊不知,这样做其实不仅不能让孩子感受到父母对他的疼爱,有时反而会深深伤害孩子表达爱的积极性。

  家长们应谨慎、小心地保护孩子最初的爱心。之所以说是最初的爱心,是因为在幼儿期孩子们表达爱的主动性还非常脆弱,十分容易因为成人的拒绝而退缩,不敢再主动表达爱,甚至不愿意再主动表达爱。为避免这些问题,当孩子主动表达爱时,家长要欣然接受,使孩子的爱心有机会得到发挥。有时候,家长们由于工作忙或其他原因,对孩子表现出来的爱心或视而不见,或训斥一番,把孩子的爱心扼杀在萌芽之中。家长们一定不要忘了,爱是一种双向的情感交流,孩子在接受爱的同时,也希望去爱别人,从而得到情感上的满足。

   逆反宝宝巧应对(一)

宝宝的逆反、任性都是正常的心理发育现象,因而一旦出现,父母不必太紧张,关键是把握好原则,既要适当满足宝宝独立自主的心理需求,也不能让宝宝随心所欲。

1.满足宝宝合理的独立需求 给宝宝提供充分而自由的活动条件,允许宝宝独立做事情。开始,宝宝会因动作的协调性以及自我控制能力差等原因而做不好。这时候,你要有耐心,要给宝宝练习的机会,不能因怕麻烦而代替宝宝去做,更不能因出错而斥责、批评宝宝,对宝宝做事的结果不要期望太高,应重在过程。这样,宝宝的活动能力会逐渐增强,宝宝也因此而越来越体会到自身的价值。

2.增强宝宝辨别是非的能力 这一时期的宝宝,经验少,辨别是非的能力差,很容易提出一些不合理的要求。这时候,应该引导宝宝建立初步的是非观念和行为规范。在教育过程中,可以根据宝宝的特点采取多种方式。比如,当宝宝非要把同伴的玩具熊带回家时,你可以让宝宝想像一下自己心爱的玩具被人拿走后的感受,让他体会拿走玩具熊会给同伴带来什么样的伤害。也可以通过生动浅显的儿歌、故事等来教育宝宝,让宝宝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增强辨别是非的能力。

(待续)

宝宝逆反巧应对(二)

3.适当采取冷处理的方式 有时候,你已经把道理讲清楚了,可是宝宝还是坚持不合理的要求,甚至出现一些过激的表现。如,躺地上打滚儿、自己打自己等。这时候,你一定要明白,这是宝宝为达到自己的目的在要挟大人,最好冷处理”——暂时不要理他。过一会儿,他会感觉很没趣,反而自动凑过来。这时,你要认真地向宝宝说明这件事不能做的原因,并用相信你以后会听话的之类的话来鼓励他。需要注意的是,对待宝宝第一次无理取闹的态度至关重要,当宝宝第一次采用发脾气的方式来要挟你时,一定要下心,不让宝宝的做法得逞。否则,这种无理取闹会变成宝宝常用的手段。

表扬也会弄巧成拙(一)

  表扬在宝贝成长过程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表扬得越多,其神奇的功效就可促使宝贝形成越多的好行为。但是,滥用表扬也很有可能给缺少安全感或总是被当作家庭的中心的孩子带来问题。因此,艺术地表扬宝贝才会使父母表扬的初衷得以实现,否则就可能弄巧成拙,给宝贝带来不利的影响。表扬宝贝的6个注意事项

  1.有了好行为要立刻给予表扬

  真正有效的表扬是在宝贝有了好行为的时候马上进行表扬。比如可以这样说:你刚才帮妈妈摆了餐桌,我很高兴你能这样做。宝贝只有经常得到父母对自己的行为实实在在的表扬,才能建立起自信、自豪的感觉,否则,对孩子说再多的好孩子也没有用。因为,孩子好行为的形成更多地来自于他们的自信心和自豪感。

  及时的表扬可以让宝贝立刻意识到他究竟做对了什么事情,这种方式对小宝贝起的激励作用尤其大。每当做了一件事情,得到妈妈的及时表扬,他们当时就会感觉情绪很好,急切地想再次得到表扬,愿意去学新东西。因此只要宝贝有好的表现,就立即表扬他,不要拖延。

  

表扬也会弄巧成拙(二)

2.对宝贝的表扬越具体越好

  表扬宝贝的时候一定要具体。表扬是为了加强宝贝的良好行为,但对于年幼的宝贝,必须特别强调他使你满意的具体行为,不然,你的表扬会让他很茫然,不知道你究竟要表扬的是他的哪种行为。表扬越具体,宝贝对哪些是好的行为就越清楚,以后自然也会遵循这些行为规则去做事情。例如,宝贝早晨起床后帮妈妈收拾好了床,然后开始梳头发,如果这时你只是说:哟,你今天表现不错。这时候,宝贝就无法弄清你说的表现不错究竟是指她帮你收拾床,还是她自己梳头发。因此妈妈的表扬应该把具体事情罗列出来:你今天早上帮妈妈把床收拾得这么整齐,我真高兴,谢谢。

  也有的时候,父母可能一脸茫然不知道宝贝究竟有什么值得表扬的地方,这时,你不妨准备一个日记本,及时把宝贝每

一点好的表现都记录下来。当你用心去观察,很快就会惊奇地发现,这个本子居然记满了宝贝的优点,而且它还帮助父母学会了如何表扬宝贝。

父母还可把记录了宝贝好行为的本子放在床头,每天睡觉前和宝贝一起看并讲给他听,这给你与孩子谈话提供了好素材,让你和孩子感到非常愉快。(待续)

 

3.表扬宝贝每一点微小的进步

  即使宝贝的进步很微小,父母也要及时对他每一点微小的进步提出表扬。例如,宝贝总是乱扔玩具,你对他说:从现在开始,玩过的玩具要自己收拾好。如果宝贝只是把一件玩具收拾好,还有三件玩具扔在地上,有的妈妈就会批评宝贝:你还有三件玩具没有收好呢。妈妈的话会让宝贝有一种挫败感:我都收拾玩具了,为什么还批评我?”这时候,妈妈可以不理会地上的其他三个玩具,及时表扬他:你能把卡车捡起来放在玩具盒里,做得真好。我帮你把其他玩具也收拾起来。当然,下一次妈妈的要求要提高了,必须要他拾起两件玩具时才表扬他,这样,宝贝就会明白获得表扬的规则,以后收拾的件数就会逐渐增多。

  再比如,假如宝贝总是要你对他的要求立即给予注意,从不让你安安静静地打完一个电话,那么,在你第一次打电话时,他等待了你半分钟,这时你要中断片刻通话,对宝贝的礼貌表示感谢。下一次他又这样做时,你要让他稍微再多等一会儿,事后表扬他,这样宝贝就逐渐学会大人讲话时要等待的做法了。

  开始时,你要把期望值定得低一些,这样你和宝贝都会感觉达到制定的目标很轻松。当宝贝的好行为逐渐巩固后,就不必再经常表扬他了,因为,偶尔的表扬足以让宝贝保持他的好行为。例如,宝贝有五次或十次做得不错,只表扬他一次。你们很快就会觉得这样做很自然,但绝不能完全停止表扬。

表扬也会弄巧成拙(三)

4.表扬方式要恰当

  *不同年龄采取不同的表扬方式

  很小的宝贝最喜欢的表扬是父母的搂抱、亲吻或抚慰,还有父母对他们说的一些亲切的话语,而有些大孩子往往在公众场合下不喜欢这些举动,他们更希望别人把他当成大人看待。所以,这些渴望长大的孩子更喜欢父母能用别的方式表扬他,如父母在表扬簿上给他记分,或使用一个只有你们双方才知道的特定手势和动作:对孩子眨眨眼睛、竖起大拇指,这样就可以使孩子知道你看到了他的表现,等到只有你们单独在一起时再表扬他做得有多好。

 * 根据宝贝的反应调整自己的表扬方式

  如果宝贝表面上对你的表扬不当回事,但他后来实际上还是按你期望的去做了,你就可以知道你采用的表扬方式是恰当的。

  * 太雷同的表扬会让宝贝产生厌倦感

  要知道好话说得太多也不好,会令人生厌,如果你一次又一次地对宝贝讲同样的表扬话,表扬将部分甚至全部地失去作用。因此,你的表扬方式要有新意。如你可以装作不知道宝贝能听到你和朋友们的谈话,故意尽情地在朋友面前夸奖他,这样,就会使宝贝觉得获得这种表扬很不寻常。(待续)

  

表扬也会弄巧成拙(四)

* 适度的奖励是好行为的催化剂

在表扬之外还可以加上奖励。告诉孩子你喜欢他的哪些行为,然后送给他一件小礼物。但是,你要注意选择一个特殊的场合给孩子礼物,这样可以出乎他的意料,着实让他惊喜一番。

   5.表扬宝贝的时候要充满了爱意

  如果宝贝认识到只有他表现得好才能得到你对他的注意,他们就会尽量表现得更好一些,以得到你的表扬。有些父母因此而担心,听多了表扬,宝贝会不会变得只在听到好话时才去好好做?那么,父母可以这样去做,即在帮助宝贝形成一种好习惯时,最初要不断表扬他,随之逐渐减少表扬次数,待宝贝形成好习惯后,偶尔表扬一两次就可以了。虽然对宝贝的表扬减少了,但你仍然有必要让宝贝知道他对你非常重要,即使你有时没有对他进行表扬,你也非常地爱他。平时你要注意多拥抱他,关心他,称赞他,认真听他说话,这样宝贝就不会只为赢得你的爱和表扬而去表现自己了。

 6.要将赞赏当成一门艺术来实施 赞赏他人是人际关系的润滑剂。多赞赏别人,会使我们彼此之间的生活更快乐。对待宝贝也不例外,具体地称赞他们表现良好的行为,他也会从中获得一些父母要多花时间注意宝贝的好行为,在恰当的时机给予恰当的回应。因为成人对宝贝外在的(尤其精神的)支持多,他就会有做得更好的动机。至于物质的鼓励,倒是其次的了。

赞赏宝贝要注意以下事项——

  * 避免过度奖赏,尤其是不要用太多的物质奖励

  比如,3岁的孩子想洗自己的小袜子。对他来说,这就像游戏一样,是件好玩的事情。正确的态度是肯定孩子:你真是一个能干的宝贝,都能自己做事情了,真让爸爸妈妈高兴。再说,洗袜子也很有趣。这样说就足够了,如果非要为此再给孩子一些物质奖励,反而会削弱孩子从做事本身当中获得的快乐,并可能让他养成做了什么事情就需要奖励的习惯。

  * 并不是给予的奖赏越大,越能增强宝贝做好事的动机

  心理学家认为,出于自身想做的愿望和在做的过程中感受到某种乐趣,宝贝会更多地发展他的好行为,此时如果再附加外在的物质刺激,反而会影响其内在的动机。比如,妈妈为鼓励宝贝养成爱读书的好习惯,总是以奖励宝贝玩具的方式来激励他。结果,宝贝在父母这种奖励方式的刺激下,他读书的目的就会逐渐变得越来越功利,而阅读本身的乐趣则在这样功利的目的驱使下被大大地减少了。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82b3622d162ded630b1c59eef8c75fbfc67d946a.html

《家园联系.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