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战争的阵型与骑兵冲锋

发布时间:2020-07-04 02:56:44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中国古代战争的阵型与骑兵冲锋

骑兵大量出现以前,也就是秦,汉之前,从有记载的周到秦 灭六 国的这一段历史.这一时期由于骑兵还没有投入实战,(虽然已用来侦察,传递消息)中原各国的主战兵力依然是车兵和步兵,而当时衡量一个国家军事实力时常用„千乘之国„,„万乘之国„作为标准,如此庞大而昂贵的战车部队自然要步兵的掩护(单纯的战车在弩兵,长戈,长戟兵面前很容易被消灭,原因就在于战车的冲击力有限,至少和骑兵比起来是这样),于是乎,步车阵便出现了(在此之前就有,但从没有像春秋,战国时对阵这么讲究)

有人会认为中国历史上的阵纯粹是扯淡,那他是误解了,真正原因在于中国的演义和影视将古代的阵儿戏化了(如一字长蛇阵啦,六丁六甲阵啦,九宫八卦阵啦,八门金锁阵啦,白痴的编导,虚假的道具,不合格的群众演员,蹩脚的导演,给人的影响就是假的,也难怪有人认为中国历史上的阵都是假的),真正的阵,或者说春秋至秦的阵, 没影视剧中表现的那么复杂,很简单,大致分进攻和防守两种,<;孙膑兵法>;中将阵完整系统地分为八种阵型,既:“方,圆,锥行,雁行,钩行,玄襄,疏阵,数阵,及火阵,水阵,”后两种是特殊战法情况下才使用,一般以方,圆,锥为主.这三种是在打堂堂之阵时用,依兵力,兵士的战斗力,战车的数量不同而定,并没有多少玄机可言,只要队列整齐既可.锥行阵主攻,将最精锐的车兵放置前沿作冲击用,圆阵主守,车兵置于阵中央.方阵攻守兼备,车兵置于后,保证阵型有足够的厚度和反冲击的力度. 疏阵,数阵是以步兵打车兵的战法,类似于以后的散兵阵,以小股混合步兵依什伍行列独自作战,尤以吴,楚用得多(战车少,倒不是装备不起,是用处不大,水网密集,不适合车兵驰骋).雁行阵是弩兵的特殊战术,长处在于加大弩兵的正面远程火力密度,玄襄,钩行则较复杂,除非训练有素,才能运用自如,威力也大,相当于大兵团的兵种配合,以玄襄为例,弩兵在前阵,射完后后撤,车兵在两侧,长戟在中阵,长矛在后阵,讲究的是一浪接一浪的攻击,当时的中原可能只有魏,秦两国能列此阵迎敌.(<;荆柯刺秦>;中有一段秦军攻韩的一段列玄襄阵阵势的场景很好看,黑衣黑甲,战场上一片死寂,各兵种依次出击,很有气势).钩行阵则是标准的车兵终极阵法,预先将车兵排在钩的两头,中间放置弩,戟,矛诸兵种,由中间先出动攻击,两侧纵列的车兵出击,戟兵等集群兵种再跟上.

此外,还有林林总总的„阵”。比如射击时用“云阵”,包围敌军要用“赢渭”阵,奇袭用“阖燧”阵,而向山陵要用“封(那个字打不出,是封字半边加右边刀形)”阵,反正总加起来不会少于20种阵。(前面引用的大多是<孙膑兵法>中的阵型,也就是战国中期的事,估计比孙子,吴起所列的阵要全面,毕竟年代相差了百多年)

说到列阵,首先要治兵,要使士兵做到闻鼓出击,闻金退兵的概念,具体到列阵时的排列,直击还是迂回,由两,伍长之类的下级军官看中军旗决定,一伍的成员本身就是一个小的战斗集体,大致分(按步兵计)殳,戈,戟,矛,弩五兵,以长兵器和远射兵器为主(短兵缺乏也与当时的青铜器铸造工艺不精,难以造出适合短兵相接的长剑有关),后又去殳加入大盾,这其中弩兵站第一排(近战时撤至最后)持盾兵站第二排(两军对射时到第一排),其下是戈,戟,矛三件长兵器,戈在最前,以横扫为主,主要对付对方的战车和战马,戟可扫可刺,属于多功能兵种,矛以刺为主,主要作战对象是对方的作战人员,各伍之间成纵列向前推进(伍为阵型之中最小的作战单位,四伍为一两,五两为一旅,五旅为一师,五师为一军,皆为春秋以前兵制).之间严格禁止有个人英雄主义的出现(再直接一点就是说,不允许逞匹夫之勇),这大概也是秦以前单骑突阵的情况不多的原因(单独一辆战车,突击训练有素,配合精熟,基本以长戟,长矛为主要兵器的重阵,跟送死没什么巨别).

骑兵的战术大部份时间里就是正面突击,长途奔袭,战略合围,断敌后路等等,既使是骑兵战术的祖师爷匈奴人也只有这些。但这时的汉骠骑大将军霍去病琢磨出了一种新战术,车悬。(玩过三国八的人一看就知道怎么回事,另看过日本电影<天与地>的朋友也能从影片中找到一些汉家骑兵的影子,哪里面出现过车悬之阵)车悬其实也就是突击战术的威力加强版,但比突击要霸道很多,也不像突击哪样一窝蜂似的一拥而上,更注重各骑之间的间隔,(前后,左右,各兵器的使用,有时甚至还有意将横列的间隔拉得大一点,以使敌军有空隙可以躲,不至于堵住前军的路,留给后边的骑兵收拾)配合,等于一个骑兵版的锥行阵,不同之处在于宽度要更大一些,深度窄一些。因为车悬阵从严格意义上来说并不能算是阵(至少相对步兵的阵来说是这样,并没有各兵种间有效的配合,纯骑兵的冲击战术),所以后世兵家大都不认为有此阵,如<曹操兵法>,<将苑>(诸葛亮),<百战奇略>(作者不详,成书于宋代)都对此阵抱不置可否的态度,个人认为还是真实存在过的,只是随着中国骑兵的衰弱,后人无法亲身感受其威力罢了。

总的来说,这一时期阵的发展处于停滞,甚至是倒退状态,因为步兵只是处于守城,护卫的地位,不怎的要他们上阵厮杀。

两汉之后,进入三国两晋,中国在骑兵方面对北方民族的优势丧失殆尽,(不管是战马的来源,数量,还是长于骑术的士兵,以致于当时评价一个将领武艺精熟也要用“弓马娴熟”来表示,而这在两汉时是很正常的事,因为当时有大量的边地良家子)不得已重操旧业,又把阵这个东东给提了出来。但这时的步兵阵威力已大不如前,首先是阵所遇到的对手不同于战国时期了,当然自身也不同,多以步骑兵混合军队,总不能将骑兵放在步兵阵中吧?这样将大幅降低骑兵的威力,而不能将骑兵的作用进行有效的发挥,这个将领几乎也就是个常败将军了。另外这时的兵员也大成问题,人口之少难以想像,能提起兵器上战场的更是少之又少,(如蜀汉政权,不足百万人口,兵员竟有十几万,怎么也想像不出这都是些什么兵?)这种结果使得这时期的兵员质量差到无以复加的地步(当然也有少量精兵),又不可能对他们进行有效的训练,(战争频繁,时间不等人啊,你还没训练好,敌军就打来了,只好上,而河西兵,岳家军都是经过常年的训练才出来的),对各兵种,个人需要紧密配合,并且要有非常严明的纪律的阵对他们来说是可望而不可及的事情。

那又怎么办?最典型的是曹操的打法,他可以说是深知阵的奥秒,不在兵的多少,而在纪律是否严明,士兵是否有足够的战斗力。(虽然道理很浅显易懂,但要真正做到这一点就不太容易,很多庸才只知其形,不知其髓,最后画虎不成反类犬)选其精锐,练成精兵,(时间非常长,也非常有效,因为他们的统帅是孟德)而以骑兵单独作战,执行诸如急袭,包围的战略目的。(所谓以正合,以奇胜,也就是将纯步兵为正阵,将骑兵作为决定性的力量,不追求一城一地的得失)不求数量上的优势,这也是他能以两万兵击败十倍于已的袁绍军的主要原因。(从破黄巾得青州兵到对袁绍开战,近十年的时间,这个时间是诸葛亮所无法拥有的)又大败于赤壁的原因跟这也有很大关系。(水战,河流众多,不适合步兵摆阵,骑兵又没有突袭的空间,再加上大量新加入的荆州兵,其实这些荆州兵对其军队的战斗力是个负增长的因素,否则也不会溃败成哪样)相同的

战例还有淝水之战,百万秦军一败涂地,(当中有大量新招入的新兵)而此之前,前秦军队几乎都

是以弱敌强,却累战累胜,王猛还以十万步兵列阵击败了前燕的数十万铁骑,可见阵的威力。

我们做个简单的模拟对战:

宋单兵弩射程500米,有效射程400米以上,穿透敌战甲并构成至命伤约300米~射速每10秒一发~

宋弓射程300以上米,有效250米,穿透约200米以内~对空齐抛射射速每4秒一发~

敌军重骑时速约20千米~

宋军一厢(25000人)有弓手10000名,弩手5000。

敌骑兵10000骑集中一点攻我一翼~

在一千米时开始冲风的话,进入500米宋弩射程约需1分30秒,此时箭镞还伤不了他~又经18秒进入400米时,箭族已经开始对其装甲有所破坏,但还年至命~再经18秒,敌军骑兵开始倒地,推进速度却不减~再经约20秒,宋军弓手也能够穿透对方装甲,此时对方速度开始降低~但,这时双方仅仅相距200米,骑兵全速只需不到四十秒~

在整个自500米开始进入弩射程到最后相撞的过程中,除最后四十秒,宋军能以一侧弩手直射和部分弓手抛射外~光弩手射圾的前面的约一分钟时间内,宋军弩手只要40秒可以杀伤敌人。这40秒内,宋军一个侧翼大约不到两千名弩手可以发射8000枚箭镞~对于10000高速冲击中的骑兵而言,根本造不成太大打击~

而弓弩齐射的40秒内,宋军在理论上一侧两千弩手和主阵一部分接近受攻方向的三千至四千弓箭手可以发射5万枚左右的箭镞,但可惜的是,那时两军只相距不到200米~在这种情况下,弓手的视线被前方弩手阻挡,射击不准。而前方弩手却因为心理压力同样失去射击效率,甚至是主动弃战,杀伤效果比此前40秒更差(这和现代战争中机枪手需要特别进行心理训练是一个道理)~一支战斗意志不够坚决的军队即使有宋军如此强大的火力和完善的防护,在重装骑兵面前还是不堪一击~

从上面的情况看,从一千米发起冲风开始到两军相撞大约历时3分20秒,而再进行三分钟的话,阵型就会大乱。而再发展下去,敌军步兵一压上,那么一切也都完了~

所以,箭阵在当时虽然得到加强,但是却不能发生过去秦汉箭阵对轻骑兵那时的作用了~

而阵型一但被敌骑兵冲击,我方的矛阵不见得能压倒对手的骑兵长矛,甚至是根本不能~

这和过去骑兵不能近战时的情况大不相同~

所以,宋军面对重骑兵时弓弩手过多,冲击步兵少,其结果比之过去的秦汉军队弓弩手少而步兵多时面对轻骑兵的结果更遭~

所以,南宋初期,面对金军所谓的“拐子马”时,乐飞毅然放弃弓弩大阵的做法,而以刀斧手与弓弩配合保护两翼,以砍马腿这种如此直接的方式来解决这个一直困扰宋军多年的问题~

刀斧手应该是宋军当时心理素质最好,身手最敏捷的精锐士兵 .

再说重骑兵时代:

重骑兵时代,骑兵已经拥有了歼灭步兵的能力。在这种情况下,象宋军这样的以步兵为主力的军队中,加强“近战能力”和“远程杀伤能力”变的迫切起来~

结果是宋军的“重甲化”和“密集箭阵”~

北宋时宋军的军事制度造成了军队训练,士气,后勤供应,将士协调有很多的问题。宋军一个25000人的军阵(一厢)两翼护卫奇兵原则上应该有3000—4000重骑兵保护,也就是每侧近2000骑。但事实上北宋时军阵一侧有1500骑就算不错了~而且因为宋军难以一兵多马,战马的体格又差,导致负重400斤的骑兵到了战场上战斗力非常有限。而在敌军的轻骑兵奔射,重骑兵中击下,出阵的宋骑兵难有还手之力~而剩下的弓弩手的结果在上面的模拟文中已经有所说明~

这种情况下,一但处于遭遇战,宋军取胜的可能是非常低的~

所以宋军只能单纯防御,以高墙为托,强弩为器,抵遇进攻~

而坚城是那么容易在敌骑兵的迂回之下被围困,来援的军队又是那么容易的被敌军狙击~

所以在北宋时期,我军的“以步克骑”思想一次次在事实面前遭受打击也就不足为奇了~

而到了岳飞的时代,南宋军队的步兵战术发生了很大变化~

由如秦军“陷队之士”一般的宋军刀斧手如狼一般冲向滚滚而来的金军“拐子马”,无数马腿被砍短~弩箭也同时喷发~重甲步兵阵在打击了对手的重骑冲锋后,可以从容推进~那些被金军围困的坚城不会再象过去宋辽战争时那样成为斤军围点打援的“绞肉机”~而这种全新战法外加黄河以南复杂的地形,一时令金军的重骑冲击失去了威力~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825610324bfe04a1b0717fd5360cba1aa8118ca8.html

《中国古代战争的阵型与骑兵冲锋.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