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远古时期科技还没有现在这样发达,人们没有研制出精确的

发布时间: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农时气候(农历篇)
时令节气农事指南

早饭前,同学们聚在一起津津有味地谈着“饿狼传说”。原来,这两天实践活动,又是寻游,又是田间劳动,每天晚上的实践活动又很丰富,所以这些初二正在发育期长身体的男生们老是感觉吃饱了不久还是会饿。昨天晚上十四岁生日中,同学们表演节目、跳田园舞,活动搞到了九点多钟,男生们蹦上窜下地早把晚餐给消化掉了,看着那些诱人的生日蛋糕,个个都嘴馋。细心的天天组织女生两人分食一小块蛋糕,留出一些蛋糕。而男生们毫不客气搞了一个“饿狼传说”PK赛,点点就是参赛选手之一,在同学们的加油助威声中,大班长大发神威,一口气吃了十三块小蛋糕拔得头筹……
早饭桌上,点点有些食欲不振,天天关心地前来询问,毕竟吃多了蛋糕还是有负面作用——直接影响了点点的饭量。点点一本正经地自我总结道:“从这次切身的体验可证明:不论何时切忌暴饮暴食,定时适量用餐始终是健康的保障啊!”幽默的话语、滑稽的表情,惹得天天和周边的同学们失声笑了出来。
天天(提醒道):不要忘了带上你的鸡蛋!点点:你还让我吃啊!
天天:你刚才整队时晚到了,没听到通知——今天55日,正好是农历的立夏,实践基地通知我们要带好鸡蛋,上午将组织一次立夏斗蛋活动。大班长,你这个全能冠军可要带领好我们取得冠军哟!
点点(有些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立夏?斗蛋?怎么没听说过,更没玩过!天天(灵光一现):实践基地有疑惑,博士爷爷来解答!他们还没有到农博士的办公室,就看到博士爷爷在农耕文化体验馆前,对着一个天文仪器左看右看。
天天:博士爷爷,您看什么呢?
农博士:我在看这个农时浑天仪。今天是立夏,利用这个机会,在实践活动中要给你们介绍一下我国的农时,我正在梳理思路。

点点:博士爷爷,您也太谦虚了!这些对您来讲不是随手拈来的吗?农博士:我国的农时可称得上是世界农业史上的丰碑。二十四节气、七十二物候,再加上数以千万计的农谚,支撑着农业的生产,支撑着华夏民族的生存和繁衍。因而,要简洁、清晰、易懂地讲清楚确实很有挑战啊!我想考考你们知道二十四节气有哪些吗?
点点迫不及待地回答:我在书上看到过,立夏就是二十四节气之一。还有立春、雨水、惊蜇、小暑、大暑,还有……还有……
天天也抢着补充道:博士爷爷,那农历和二十四节气有关吗?
农博士:嗯!点点还真知道不少节气嘛!关于天天这个问题,要等同学们都来了,我们一同“揭秘”吧!
知识宫
当同学们聚齐在浑天仪周边,农博士爷爷便捋了捋胡须,开始娓娓道来:作为中国人,都能如数家珍地说出一些我们古代的辉煌文明成就,比如说像“四大发明”等等。其中有一项直至今天,仍在农业生产和生活实践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那就是二十四节气。但是要讲清二十四节气,先要从农历开始:
早在尧舜时期,就有关于羲和、羲仲观察日月星辰以定四时的传说。在夏代的时候,人根据月亮的圆缺规律,测算出了朔(晴朗的夜晚无法看见月亮)(能看见满月)月平均约为29.5天。总结出了农历(因而又称为夏历,也叫旧历或阴历),由于农历每年的天数比太阳年(地球围绕太阳公转一周)约差十一天,所以在十九年中设置七个闰月。还形成了我国最早的记录节气和物候变化的《夏小正》一书(计400余字)
节气是农历中的组成部分。由于古时候科技尚不发达,人们测定日月星辰的难度很大,但仍倾注了极大的耐力和热忱。他们用一根固定长度的直立杆子观测太阳照射下投在地面上的杆影长度来测量太阳光照的变化。发现在一年之中,冬天的某一天正午,影子达到了最长,而这一天的白天最短,这就是我们所熟悉

的冬至;进入夏天后,有一天影子最短,而这一天的白天却最长,这就是夏至。在冬至与夏至之间有两个白天和夜晚一样长的日子,被称为春分与秋分,所谓“春分秋分,日夜平分”。这种方法后世称之为“圭表测量法”
我国现存最早也是最大的测影台是河南登封的“周公测景台”是由西周初年政治家、军事家周公【jī】旦所建,一直沿用到元代以前。
古人又根据北斗七星斗柄的四个指向,确定了春夏秋冬四季。
到了春秋战国时,又确定了立
春、立夏、立秋、立冬的确切时间。《吕氏春秋》中对相关的自然物候现象作了相关的记录。
直到秦汉时期,二十四节气已基本完善。据考古发现,目前最早、最完整的记载是公元前132年的《淮南子》一书中。
点点:博士爷爷,您刚才讲述了节气形成的过程,那节气对农业生产到底有何作用呢?
农博士:首先我们先来了解有哪二十四个节气呢?分别是立春、雨水、惊蜇、春分、清明、谷雨、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
我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
一,丰富的语言文字记载了古老民族的沧桑历史,这种语言文字上特有的厚重感也在二十四节气的名称上体现得淋漓尽致,二十四节气的名称都由两个字组成,言简意赅得将一年365天的复杂农时概括得无比生动,寓义分别是:
立春:是二十四个节气的头一个节气。其含意是开始进入春天,过了立春,万物复苏生机勃勃,一年四季从此开始了。

雨水:春风遍吹,冰雪融化,空气湿润,雨水增多,因故得名。
惊蛰:天气转暖,春雷开始震响,蛰伏在泥土里的各种冬眠动物将苏醒过来开始活动起来。过冬的虫排卵也要开始孵化,部分地区进入春耕季节。
春分:这一天南北两半球昼夜相等,所
以叫春分。北半球春季开始了,我国大部分地区越冬作物进入春季生长阶段。
清明:此时气候清爽温暖,草木始发新枝芽,万物开始生长,农民忙于春耕春种。
谷雨:就是雨水生五谷的意思,由于雨水滋润大地五谷得以生长。立夏:由此进入夏天,农作物进入旺季生长的一个重要节气。小满:大麦、冬小麦等夏收作物,已经结果,籽粒虽饱满,但尚未成熟。芒种:这时最适合播种有芒的谷类作物,如晚谷、黍、稷等。同时,芒种还表明小麦等有芒作物成熟。
夏至:开始进入炎热季节,天地万物在此时生长最旺盛。
小暑:初伏前后,天气虽已很热,但不到最热的时候,故名小暑。大暑:大暑是一年中最热的节气。正值二伏前后,长江流域的许多地方,经常出现40℃高温天气,要做好防暑降温工作。
立秋:秋天从这一天开始,秋高气爽,月明风清,气温将逐渐下降。处暑:夏季的火热已经到头了,是温度下降的一个转折点,暑气要散了。白露:天气转凉,地面水汽结露最多。
秋分:这天阳光几乎直射赤道,昼夜几乎相等。北半球的秋天开始了。寒露:到了寒露,则露水日多,且气温更低了。气候将逐渐转冷的意思。霜降:天气已冷,开始有霜冻了,所以叫霜降。
立冬:冬季开始了。一年的田间操作结束了,作物收割后要收藏起来。小雪:气温下降,开始降雪,但未到大雪纷飞的时节。
大雪:在此前后,黄河流域一带渐有积雪;而北方已是“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的严冬了。
冬至:气候开始寒冷。

小寒:在此以后,正式进入寒冷季节。冷气积久而寒,还没冷到极点。大寒:一年中天气寒冷到了极点的时候。
民间普遍流传一句俗语:“种田无定例,全部靠节气”节气决定着农民一年中“春耕、夏耘、秋收,冬藏”的大事。农民们依循节气变化,栽种适时的植物,才能够有丰硕的收获。因此,它是反映气候和物候变化、掌握农事季节的工具。
我念一首《二十四节气歌》(节选),同学们就很容易理解这层意思了——一月小寒随大寒,农人拾粪莫偷闲;立春雨水二月里,送粪莫等冰消完;三月惊蜇又春分,天气昭苏栽蒜来;清明谷雨四月节,大小麦田播种勤;五月立夏望小满,待雨下种勿偷懒;芒种夏至六月里,不要强种要勤铲;七月小暑接大暑,拔麦种菜播萝卜;立秋处暑正八月,结实更喜日当午;九月白露又秋分,收割庄稼喜欣欣;十月寒露霜降至,打场起菜忙煞人;十一月中农事闲,立冬小雪天将寒;大雪冬至十二月,完了粮税过新年。数千年来,人们就是按照这意义重大的节气定位来具体安排农业生产的,么时间做什么,二十四节气便是一年中时令转换的不同里程碑。正是因为这里程碑的科学合理性,才使得我们国家的农业生产有条不紊。这是二十四节气对中华民族的贡献,同时也是对人类农耕生产文明的贡献。
博览馆
天天:博士爷爷,节气能对所有的农业生产起到指导性作用吗?
农博士:当然仅靠节气还不能包罗万象!
天天:农业生产历来是很重要的,如果节气存在缺陷,农民该怎么办呢?
农博士:还要给大家介绍两个概念——
第一个概念是“物候”。所谓的物候主要指生物的生长、发育、活动规律与

非生物的变化对节候的反应。一年内共有七十二个物候。
大家来看面前的这个农时浑天仪的花岗岩基座,能看出什么规律吗?点点:好像基座分成三个环形部分。内环的意思是一年分成春夏秋冬四季;中环的意思是二十四节气,一季有六大节气,如果按照十二个月来计算的话,个月会有两个节气;外环按照博士爷爷您刚才讲的意思就是七十二物候吧,而且一个节气该对应三个物候。
农博士(一面捋着胡须认真地听着,一面不住地点头):好啊!孺子可教也!
古人以五日为一物候,三候为一(节)气,六气为一时,四时为一岁,一年二十四节气共七十二候。物候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各种植物的发芽、开花、落叶等现象;一是候鸟、昆虫及其他动物的初鸣、终鸣、离去等现象;一是一些水文气象现象,如初霜、结冰、初雪等。
“七十二物候”是人们用它来弥补节气的缺陷。虽然人们以节气为主要准则来安排自己的农事活动,但是每一年中气候并非与节气完全相吻合。各种生物的生长、发育都是需要一定的气候条件的,只有满足了这些条件后生长发育才能正常进行。因此,如果某一节气相对应的气候条件变化了,则相应某种生物的生长发育期也会有所变化。依照这个道理,相较于节气而言,以物候作为农事的标准则更为精确与安全,有利于农民合理地安排农事活动。因此,物候被我国近代地理学和气象学的奠基人——竺可桢誉为“大自然的语言”
我国的物候记载,见于《夏小正》诗经》《吕氏春秋》《礼记》《王祯农书》等典籍,这些文献中大量记载了各月的各种物候现象。
天天(突然发现什么似的):咦?!博士爷爷,我们常用的“气候”这个词语是不是蕴含了“节气”和“物候”这两层意思?

农博士(满意地、重重地点着头,笑眯眯对着天天说):这个孺子亦可教也!除了七十二物候以外,人们还总结了有规律的冷热干湿等现象,如三伏、九、梅雨等杂节气,也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节气的不足。
我国幅员辽阔,在同一节气中各地都有自己的特点。因此,各地通过与其相对应的农谚,供农业生产作参考。由此,我们引申出第二个概念是“农谚”
所谓农谚,是农民在长期生产实践中所积累的经验结晶,它常以老农口口相传的歌谣形式世代流传,而且富有深刻的科学道理,被人们誉为“科学的小诗”“哲理的小诗”
农谚的数量数以万计,据不完全统计仅有关清明节的就有三千余条。农谚可分成时令、气象、作物、饲养、箴言
等类别,但是往往兼而有之,很难分类。其地域性也反映了农业生产的地域性。通过以下三则上海本地的农谚可以窥其一斑:
“夏至东南第一风,不种潮田命里穷”:长江下游,夏至正是梅雨季节,这时的天气,要风向变化多端,才是多雨的锋面天气。反之,如果东南风稳定的吹着,就会干燥。这样,只有低田才能丰收,高田恐怕有旱灾之虞。
“麦黄耠【huō,即种】豆,豆黄耠麦”:麦类与大豆相互间以对方的成熟期作为自己播种的时间标准。
“偏东风吹得紧要落雨”:东风不一定会下雨的。但东风大了,表示有远方来的气流,天气要变了。
点点一边听,一边在琢磨。而天天则按耐不住,又开始提问了:我在一本杂志上看到有关“花信风”的内容,这与农历有关吗?
农博士(加重了语气):嗯!!好,那我给同学们再说说“二十四番花信风”的知识。所谓的花信,就是以花作为标志的花期,也称作“花信风”也就是“风报花之消息”的意思。我想听了解释大家就会明白这风应花期也是一种节令用语

吧!根据节气,每年从小寒到谷雨,一共八个节气,每一气又分三候,八气一共是二十四侯,每一侯应一种花信。二十四侯便成了二十四种花期的代表。侯的顺序是:

经过二十四番花信之后,夏季来临。人们还以此为基础拓展而编成“十二姐妹花”歌谣:
正月梅花凌寒开,二月杏花满枝来,三月桃花映绿水,四月蔷薇满篱台,五月榴花红似火,六月荷花洒池台,七月凤仙展奇葩,八月桂花遍地开,九月菊花竞怒放,十月芙蓉千般态,冬月水仙凌波绽,腊月腊梅报春来。同学们,古人为了更好的开展农业活动,观察得多么仔细,总结得多么有诗意啊。不过,当代高新技术突飞猛进,日新月异,全球气候也在变化,所以我们的祖先给我们留下来的这些遗产,我们要结合当代的新情况来灵活应用,不能简单地照搬,我们未来的农业越来越朝精确农业的方向发展,随着我国人口增加,对农业产品需求的数量质量要求越来越高,那就要求我们更加准确地掌握农时。天天、点点你们一定要加油学好科学文化知识哦。

创意园
农博士:今天给同学们讲的这些与农历有关的知识,只是很粗浅的知识,掌握务必亲身实践,日积月累才能理解深刻,才能领悟其中的博大精深。
【探究一】天干地支
我国农历采用的是“天干地支纪年法”。其中的“干支”,取义于树木的干和枝。
古人用“十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来表示顺序)和“十二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来表示时日,人们又用地支与十二生肖对应)形成了六十年一循环的“六十干支”(可理解为数学上所讲的最小公倍数)又称“六十花甲子”例如:1984年的甲子年,到2044年又是甲子年。
右图是“干支纪年法的计算表”1你能找出其中的规律吗?2)请依此规律推算出今年农历是何天干地支纪年呢?

【探究二】
在长期生产和生活实践中,古人还运用诗词的韵律,按照二十四节气的顺序,从每个节气中选一个字,编成了一首流传已久的《二十四节气歌》(部分)轻松简洁地将全部节气内容以及如何测算的方法,明晰地写了出来: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一月两节不变更,最多相差一两天。上半年是六、廿一,下半年逢八、廿三。1你能把这几句诗的意思解释一下吗?
2有许多的节日,不是按二十四节气来定节日日期的,但本身既是节气
又是最有名的传统节日,是哪些?

【探究三】杂节气
1、除了二十四节气外,还有不少杂节气,请完成以下的《农历中的杂节气》表格:
季节杂节气名称
春社入梅出梅

三伏夏九九

秋社冬九九



寓意
农历时间范围公历时间范围


2、九九是中国古代民间用来表示冬至后或夏至后八十一天日期的总称,冬至后的八十一天为“冬九九”,称夏至后的八十一天为“夏九九”。并有相关的农谚与之说明,请收集并理解其内涵。

【探究四】《九九消寒图》清朝入主中原,定都北京之后,随着满汉文化的日益融合,作为填写这种岁时风俗,在宫廷中颇为盛行,内直翰林诸臣,每年冬季都要填写这种“九九消寒图”据清吴振
棫所著《养吉斋丛录》记载:宫中懋勤殿制成待填描写的消寒图。图中含“亭前垂柳珍重待春风”九字,寓迎春之意。每年冬至节前挂在室内,届时由室主人从头九第一天开始填起,逐日填廓,每字九笔,每天一笔,每填写完一字便过一九,句成而九九八十一天尽。九九消寒图有多种形式,同学们,你们来看看上面这幅九九消寒图,看看应该填哪几个字?这些字和上面的图画又各自讲了哪些故事。

【探究五】物候表
二十四节气对应着七十二物候,完成下表,并思考表后的问题:


名称
立春雨水惊蛰
春分
清明谷雨立夏小满芒种
夏至
小暑大暑立秋处暑白露
秋分
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
冬至
小寒大寒
节气
公历的时间范畴日~日~日~日~日~日~日~日~日~日~日~日~日~日~日~日~日~日~日~日~日~日~日~日~
太阳到达黄经的位置
七十二候
第一候
第二候
第三候
思考以下问题:
1)表中的“孟”“仲”“季”是什么意思?2“黄经”是什么概念?它与节气有关吗?
3)填完七十二物候以后,能否理解这些物候的意思呢?目前这些物候是否仍能观测到呢?

实践田
【实践一】请根据目前节气,在基地、小区、学校、农村,或动物园、植物园等地,寻找这三种物候现象。

【实践二】开展“共话四时节气”系列专题教育活动
1)活动类:有到农耕园参加活动的学校,按照二十四节气划分的四季,开展“时令节气嘉年华”游园会。由各班级专门负责一个或多个节气内容,分别设立展版介绍相关节气常识;采集各类时令果蔬予以辨识(有条件者可与品尝)创设相关的民俗游戏;开展与时令节气有关的赛诗会或农谚对答知识竞赛;评选“节气常识小达人”等活动。
2)论坛类:以“我所知道的二十四节气对人们当前的学习生活具有什么指导和预告作用”或“遵循节气规则,培养健康身心,提高学习生活品质”为题举行由师生共同参加的论坛活动。
【实践三】学编蛋网,组织斗蛋1、学编蛋网:
1根据各人喜好,选用单色或多色绒线(可用其它线代替),将它剪成810根、40厘米左右的短线。将这些线对折,并串在一根长线上。
2将这10根线分别在1厘米处打结,然后,相邻的两根线再相距前一个1厘米处打结,两边剩下的线再打一个结,这样就成了环状。以此类推。
3约扎了七八层结后,将线尾用毛线扎起,这样一个镂空蛋袋就完成了。2、我是斗蛋王:1)彩绘“我的宝蛋”2)秀出“我的蛋网我的蛋”3分组斗蛋,最后产生本班斗蛋王;4)交流斗蛋心得。
【知识小链接】在阿富汗首都喀布尔的街头流行一种“斗鸡蛋”的游戏。摊主通常把煮熟的鸡蛋染成鲜艳的红色,招徕想“打牙祭”的“斗客”上门。“斗客”与摊主各自挑选一个坚硬的“斗蛋”对击,“斗蛋”被击碎的一方算输。如果“斗客”赢了,自然可以白吃一个鸡蛋;但如果摊主赢了,“斗客”不仅吃不到鸡蛋,还要向摊主支付5阿富汗尼。

【实践四】访农家、学农谚
请以小组为单位,走访农耕园周边的农户,了解一下当地在开展农业生产中与节气相关的农谚。
斗蛋现场热闹非凡,大班长点点又一次成为了“焦点人物”,只见他拿着早餐留下的鸡蛋,来到主席台前,在圆形餐桌边站定,和其他四个班级的代表围成一圈。随着基地辅导员的一声令下,五只五彩缤纷的鸡蛋滚向了中央。一只鸡蛋没有撞向桌子中间,“滑”出了桌子掉在了地上,结果可想而知。
辅导员老师仔细从中高举起一个完整无缺的鸡蛋,高声宣布:“今天的斗蛋王诞生了,请点点同学前来领取证书!”台下掌声一片。
点点同学一手拿着奖状,一手拿起话筒,发表获奖感想:
从昨天的“饿狼”到今天的“蛋王”(幽默的话语引来又一片掌声)……首先感谢农博士爷爷教了我们很多知识,感受到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其次,我们在快乐的实践活动中,体验到了我国传统文化的魅力;最后,祝同学们能在实践活动中取得更大收获!……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8208efb11837f111f18583d049649b6648d7093c.html

《在远古时期科技还没有现在这样发达,人们没有研制出精确的.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