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史纲要读书笔记

发布时间:2019-02-07 11:19:07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中国史纲要读书笔记

【篇一:《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读书笔记】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读书笔记

名教从西汉开始成了中国文化思想的核心,那时它应该还算是新事物,是有很大的进步性的,当然也就会对当时的社会产生积极的影响。名教重,正如孔子所说的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则民无所措手足。于是西汉统治阶层就通过举孝廉来选取官员,开始时那些孝廉应该是名实相副的,但到了东汉后期,造假的人就多了起来,正如举秀才,不知书;举孝廉,父别居;素寒清白浊如泥,高第良将怯如鸡。还有,名教开始的时候并不是如此腐朽 它的是以通人情、明事理为基础的。《论语》阳货第十七中孔子说:礼云礼云,玉帛云乎哉?乐云乐云,钟鼓云乎哉?八佾第三中他说: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到了封建统治阶层这里,名教就被歪曲,被武装起来,成了他们统治、压迫、愚化人民,扼杀人民思想的工具,国民性因此而变得像鲁迅先生所批判的那样。我不知该不该这样说,即使是生产关系制约了生产力的发展,但要是没有西方列强的欺压凌辱,没有一批先觉们睁眼看世界,我们一直到现在能不能像西方国家一样自己从封建制度中走出来?因为那被歪曲了的名教对我们民族的侵蚀太严重了,以至于在当下人们也还没完全逃脱封建残余思想的影响。(第六页到第七页:中国封建社会由昌盛到衰落)

我想说,现在我们也应该有这样的思想,就是中学为体,西学

为用。不过我所理解的中学的含义跟洋务派所要说的不是一回事,我所理解的中学是我们民族几千年来积淀下来的积极的、有用的文化,是摈弃了糟粕的民族传统道德、精神和哲学思想,是我们之所以为中华儿女的根本。西方很多有用的东西是值得我们学习的,可是现在西方文化也悄然走进了国门,我们中间很多年轻人开始成为歌迷、球迷,开始爱上日本动漫,开始喜欢上好莱坞电影,开始把唱英文歌、看韩剧当做潮流??西方人爱强调人权,用这来给我们施加压力,而我们也用这人权来反抗长辈的管束。道德是靠舆论压力约束人的,可现在长辈的舆论成了封建顽固迂腐,哪还有所谓的压力,只有了反抗万岁。道德没了约束力,乱七八糟的丑事自然也就愈来愈多了,而且还会慢慢被人接受,慢慢合理化。西方思想中很多是放任人的欲望,而且还对这些私欲加以保护,看看世界已被他们整成什么样子了。西方的科技比我们强,可他们的文化不一定比我们的传统文化好,比如说,我们祖先在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的问题上提出的天人合一思想可要比西方的征服自然好。所以我认为我们还是应该坚持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第四十七页:洋务运动中的思想: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戊戌维新和辛亥革命的失败都有一个共同的原因,就是没能与我国占人口绝大多数的农民团结起来,这也难怪,因为他们根本就没代表最广大人民——农民的利益。维新派是要君主立宪制,革命派是要民主共和制,他们都代表的是资产阶级的利益,可中国当时的民族资产阶级并不强大,所以他们想依靠西方列强,但列强只是想得到利益,

哪会真正帮他们。退一步,即使他们成功了,没有经过资本原始积累的中国要维持资产阶级的统治,必然会一方面对外依赖,一方面对内剥削。那时,我们同样逃脱不了帝国主义的压迫,而且更多的农民会失去土地成为被剥削的无产阶级工人,国家怎能独立、富强、民主、自由。后来的历史也向我们证实了,只有代表最广大无产阶级的利益的政权才能救中国。(戊戌维新和辛亥革命)

强者之间或者弱者之间才能谈联合,而强者和弱者之间,即使有共同的目标,也只能是强者吞并或领导弱者,何况国共两党的政治目标不同。大革命的失败算是给了共产党一个警醒,就是要明白枪杆子里出政权。革命就意味着改变,而改变则需要理由,要有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新事物要灭亡旧事物就需要比旧事物强大,有灭亡它的能力。没有革命武装的共产党怎能实现自己的政治目标?无产阶级需要建立自己的武装力量,应该用自己的枪杆去争取自己的窝窝头。(第一百二十七页,南昌起义和秋收起义)

我想是有意义的。历史是由黑天鹅事件所决定的,这不假,但这并不能说明历史的发展没有规律。我认为这跟原子中电子轨道问题类似,电子会出现在原子周围的哪一点是无法预测的,它是一个有概率的事件,可是总体看来,电子在原子周围各点出现的概率是有规律的。历史也是如此,我们无法预测未来某时会发生什么,但我们能预测历史前进的总趋势,正如有人所说的历史是曲折前进的。研究历史,我们可以总结历史的经验教训,以供当代人及后人借鉴,从而影响各个事件发生的概率,让社会积极地向前迈进,减少悲剧的发

生。举个例子,有了切尔诺贝利核泄漏事件和今年日本的核泄漏事件的教训,人类可能会在以后利用核能的过程中更谨慎一些,从而减少此类悲剧的重演,如果不总结历史教训,后果则不堪设想。因此我认为,对历史的研究意义重大,正如那句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

【篇二:自考《中国近代史纲要》 读书笔记】

以下内容为本人复习《中国近代史纲要》时,总结的读书笔记,其中包含各种书籍/报告及作者,各种事件/运动/惨案的时间及简单缘由,国共两党的各种会议纪要及召开时间,各种学会/报刊/民主党派,系列不平等条约等内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共同考出一个好成绩。

(因时间关系,若大家发现以下内容有不足之处或者错别字之类,还请多多谅解。)

各种书籍、报告及作者

梁发编写《劝世良言》 基督教教义宣传平均、平等观念,1843年洪秀全读。

洪秀全编写 《原道救世歌》、《原道醒世训》、《原道觉世界训》 具有朴素平等观念,为天平天国农民战争

提供思想基础。

《十款天条》1847 洪秀全 到广西紫金山区与 冯云山(后南王) 会合签订,作为军纪。

1958 洪仁轩编写 《资政新篇》,是一个带有鲜明资本主义色彩的改革和建设方案,未涉及农民及土地。 《资政新篇》主要内容:

政治:主张禁朋党之弊,加强中央集权,学习西方,制订法律、制度。

经济:发展近代工矿、交通、金融、邮政等事业,奖励发明机器制造,准请雇工,提倡资义雇佣劳动制。 思想文化:设新闻官、设暗柜,监督官员,改革弊政;革除缠足、溺婴,提倡兴办学校、医院和社会福

利单位。

外交:主张与世界各国交往、通商,允许外国人献策,但不得诽谤国法。

康有为编写 《新学伪经考》、《孔子改制考》、《人类公理》

梁启超编写《变法通义》,

谭嗣同编写《仁学》

严复翻译了英国博物学家郝胥黎的《进化与伦理》前两篇,汉译名为《天演论》。

康有为向光绪帝呈递《日本变政考》等书,希望中国学日本的明治维新,走改革道路。

张之洞写的《劝学篇》,书中宣扬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是反抗维新变法的代表作。

19017月,清末新政,颁布《商律》,奖励工商,兴办实业。

1908年,颁布《钦定宪法大纲》,制订学习日本立宪制,预备期为9年。

1904年,孙中山发表《中国问题的真解决》,指出只有推翻清政府,建立中华民国,才能解决中国问题。 20世纪初, 章炳麟的《驳康有为论革命书》,驳斥康有为的保皇观点,歌颂革命是启迪民智,除旧布

的良药,强调中国人有能力建立民主共和国。

邹容的《革命军》,阐述了中国进行民主革命的正义性和必要性,号召人民推翻清政府,建立中华共和国。 陈天华的《警世钟》和《猛回头》,抨击了列强瓜分中国的罪恶图谋,揭露了清政府卖国行径。推翻洋朝。 19123月,临时参议院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法

典。

袁世凯制订《暂行新行律》、《戒严法》等剥夺《临时约法》赋予人民的各种言论、出版等政治权利。 19145月袁世凯制订《中华民国约法》,用总统制取代内阁。

19136月,袁世凯向全国发布《通令尊崇孔圣文》,要求尊孔复古。

19199月、11月,李大钊发表《我的马克思主义观》,比较全面系统介绍了马克思的学说,政经社。 19191112 杨匏安发表《马克思主义》,对马克思的基本内容做了比较明确的阐述。是西南宣布马

克思的第一人。

1920.8月,陈望道翻译《共产党宣言》,第一个中文全译本在上海出版。

恩格斯的《科学的社会主义》和列宁的《

国家与革命》也翻译出版,翻译人:?。

192011月,上海共产党发起组制订了《中国共产党宣言》。阐述了共产主义者的理想、目标和阶级

斗争现状。

1923年元旦孙中山发表《中国国民党宣言》,强调革命必须依靠民众,表明他从依靠军阀到依靠群众。 1923126日,孙文发表《孙文越飞宣言》,正式确立联俄政策。

192411月,孙中山发表《北上宣言》。1925312 ,孙中山在北京逝世。

1927年,日本首相田中义一在东京主持召开东方会议,会制定了《对华政策纲领》提出满蒙与日本国防和国民的生存利害相关等内容。

192810月,国民党常务委员会通过《训政纲领》。

192810月和11月,毛泽东写作《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和《井冈山的斗争》。在这两篇文

章中毛第一次提出了工农武装割据 思想,阐述了共产党领导的土地革命、武装斗争

与根据地建设这三者之间的辩证统一关系。

19301月,毛泽东《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中指出红军、游击队和红色区域的简历和发展,是半殖民地

中国在无产阶级领导下的农民斗争的最高形式。初步形成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

理论。

19305月,毛泽东在《反对本本主义》一文中,深刻阐明了坚持辩证唯物主义的思想路线、坚持理论与

实际相结合的极端重要性。明确提出中国革命斗争的胜利要靠中国同志了解中国国情。

19338 毛泽东作了《必须注意经济工作》的报告;

193311月,国民第十九路军同中共中央根据地的红军代表签署了《反日反蒋的初步协定》。

19341 毛泽东作了《我们的经济政策》和《关心群众生活,注意工作方法》等报告,总结根据地经

济建设经验,阐述了经济建设的方针、政策。

19344 由中国共产党提出,宋庆龄、何香凝、李杜等1779人签名,发表了《中国人民对日作战的

本纲领》,号召中国人民自己起来武装驱逐日本帝国主义。

193581日,中共驻国际代表团以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和中共中央的名义发表《为抗日救

国告全国同胞书》,呼吁全国各党派一起抗日。简称八一宣言。

19365月,中共中央发布《停战议和一致抗日通电》,放弃了反蒋抗日91日,明确提出党的总

方针逼蒋抗日口号。第一次把蒋介石作为联合对象。

19368月,日本参谋部制定了《昭和十二年度对华作战计划》,提出对中国的战争要有全面的作战准备。 193711月,日本同德国签订《反共产国际协定》,欧亚两个法西斯国家打着反共的旗号结成同盟。 1937922日,国民党中央通讯社发表《中共中央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23日,蒋发表讲话,至此,

国共两党二次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形成全民族抗日新局面。

19385-6月,毛泽东发表《论持久战》的演讲,系统的阐明了抗日战争的特点、前途和规律。

19389-11,毛泽东撰写了《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新民主主义论》,系统地阐释了共党新民主理论。 1941年,5月,毛泽东作了《改造我们的学习》报告,整风运动首先在党的高级干部中进行。 19418月,中共中央作出《关于调查研究的决定》。

19422月,毛泽东先后写了《整顿党的作风》和《反对党八股》的讲演,整风运动在全党普遍展开。 整风运动是一场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在全党范围内确立起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

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

194589日,毛泽东发表《对日寇的最后一战》的声明,指出抗日战争到了最后阶段,号召八路军、

新四军及其他人民军队,应在一切可能的条件下,对一切不愿投降的侵略者及走狗实行广泛

进攻。

19421月,26个国家共同签署《联合国家宣言》中国、美、英、苏并列的四大国家之一正式出线在国

际舞台上。

1945年,4月,联合国制订会议在美国旧金山举行,包括中国解放区代表董必武在内的中国代表团出席了

会议,中国成为联合国的创始国和五个常任理事国之一。

1945825日,中共中央在《对目前时局的宣言》中明确提出了和平、民主、团结的口号。指出

在新的历史时期中,全民族面前的重大任务是:巩固国内团结,保证国内和平,改善民生,

以便在和平民主团结的基础上,实现全国的统一,建立独立自由与富强的新中国。

1945814日,20日,23日,蒋连发三封电报,邀毛主席到重庆进行和平谈判,毛于1945828

日谐周恩来、王若飞赴重庆。1010日,双方签署《政府与中共代表会谈纪要》(即双十协

定),确认和平建国的基本方针。

1946年,54日,为做好自卫战争的准备,中共在个解放区抓紧减租、生产和练兵,组编野战兵团,发

布《关于清算、减租及土地问题的指示》(五四指示),开展土地改革,决定将党在抗战时期

的实行的减租减息政策改变为实现耕者有其田的政策。

在内战时期,毛泽东提出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的著名论断,并预言人民解放军的小米加步枪

定能够战胜国民党军队的飞机加坦克

19471010日,中国人民解放军总部发表宣言,正式提出打到蒋介石,解放全中国的口号。 19484月,毛泽东在《在晋绥干部会议上的讲话》中完整地提出,新民主主义革命就是,无产阶级领导

的,人民大众的,反帝反封建和官僚资本的革命,是中共在新民主革命阶段的总路线和总政

策。系统阐明了中国共产党的土地改革总路线,即依靠贫农、团结中农、有步骤地、有分别

地消灭封建剥削制度,发展农业生产。

19481230日,毛泽东为1949年新年献词《将革命进行到底》一文中指出必将革命进行到底,消灭

一切反动势力,建立以无产阶级领导的工农联盟共和国。

19491月,中共中央发出了《关于接受官僚资本企业的指示》

1949420,国民党政府令其和谈代表拒绝在《国内和平协定》(最后修正案)上签字,合谈破裂。 1949421日,毛泽东、朱德发布《向全国进军的命令》,中国人民解放军发起渡江战役。

19496月,毛泽东发表了《论人民民主专政》一文,系统地阐明了中共建立人民民主专政的的新中国的

主张。

七届二中全会的规定和毛泽东的《论人民民主专政》,构成了后来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纲领》的基

础。

19497月成立了以陈云为主人的中央财经委员,人民政权的金融工作从过去的分散状态逐步走向统一的

管理。

19502月,中国苏联双方签订《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在国际上树立起独自主办外交的良好形象。

19503月,政务院颁布了《关于统一全国财政经济工作的决定》,对全国财政手指、贸易和物资调度和

现金施行集中和统一的管理。

19505月,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废除了包办婚姻、男尊女卑的封建婚姻制度。施行婚姻自

由、一夫一妻,男女平等的新民主主义婚姻制度。

19506月,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新解放区的农村掀起了轰轰烈烈的土地

改革运动。

19507月,中央人民政府和最高人民法院发出《关于镇压反革命活动的指示》,按照《共同纲领》的规

定,及时镇压一切反革命活动。

19518月,中央人民政府公布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实施纲要》,对自治区的建立、自治

机关,自治权利、区内民族关系作了系统的规定。

1951年,12月,中共中央下发了《关于农业生产互助合作社的决议(草案)》,要求按照自愿和互利的原

则,发展农民劳动互助的积极性。

195212月,中共中央发出《关于编制1953年计划及长期计划纲要的指示》。19557月召开的一届全

国人大二次会议通过了这个计划。

195312月,中共中央通过《关于发展农业生产合作社的决议》,决议总结互助合作运动的经验,提出引

导农民走向社会主义的几种过渡性经济组织形式。

1955731日,毛泽东在省市自治区党委书记会议上作《关于农业合作化问题》的报告。

19561月,在主持制定《1956年到1967年全国农业发展纲要(草案)》的基础上,毛泽东在最高国务

会议上提出,:我国人民应该有一个远大的规划,要在几十年内,努力改变我国在经济上和

科学文化上的落后状况,迅速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195624月,毛、刘、周、陈先后听取了国务院工业农业、运输业、商业、财政、计划等34个部

门的工作汇报。 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共中央领导集体开展的一次广泛而深入的对经济工

作的调查研究,其思想成果就是毛泽东的《论十大关系》的形成。

1956425日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和52日最高国务会议上毛泽东作了《论十大关系》的报告。十大关系围绕一个基本方针:一定要努力把党内外、国内外的一切积极的因素,直接的、间

接的积极因素,全部调动起来,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强大的社会主义国家。

《论十大关系》是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共开始探索中国自己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标志。

19572月,毛泽东在扩大的最高国务院会议上发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的讲话,同

619日正式发表。

1957427日,中共中央正式发出了《关于整风运动的指示》。

19613月,毛在广州主持起草了《农村人民公社工作条例(草案)》简称农业六十条,以后经过几次修

改下发实行。对于克服严重存在的平均主义,调动农民积极性,推动恢复生产和发展农业,

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19808月,邓小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发表《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提出政治体制改革。 19853月和5月,中共中央先后作出了《关于科学技术体制改革的决定》和《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 19884月,建立海南省,将海南岛辟为经济特区。

2006年,中央下发了《关于实施科技规划纲要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的决定》、《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

划纲要(2006-2020)》。

各种学会及报刊

列强侵华辩护:

较早的外文期刊有《中国丛报》和《字林西报》/《华北捷报》

广学会:基督教在中国设立的最大的出版机构。发行《万国公报》,介绍西方政、经、文,宣传奴化思想,

为列强侵华辩护。

维新变法时:

影响较大的学会:强学会、南学会、保国会等,

影响较大的报纸,梁启超主笔上海的《时务报》, 严复主办天津的《国闻报》及湖南的《湘报》。 影响较大的学堂: 康有为 广州的万木草堂 梁启超 长沙的时务学堂

辛亥革命时期:

兴中会:1849年,孙中山在檀香山组织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组织。1895年,香港成了兴中会总部。以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合众政府为誓词,决心推翻清政府,建立资产阶级政权。 华兴会:黄兴为会长。

光复会:蔡元培为会长。

科学补习所、岳王会等,蔡元培为会长。

同盟会:1905820日,孙中山、黄兴在东京成立的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性质的政党。同盟会以

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为纲领,标志着中国资产阶级民主进入一个新阶

段。 机关报为《民报》提出三民主义学说。

民族:驱除鞑虏,恢复中华 民权:创立民国 民生:平均地权

1905年至1907年,孙中山的《民报》和康有为的《新民丛报》为舆论阵地,展开辩论。

19159月,陈独秀在上海创办《新青年》,成为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标志。 北大和《新青年》编辑部为

新文化运动主要阵地。

19185月,鲁迅发表《狂人日记》为新文学运动的第一篇白话文小说。

《阿q正传》等作品为中国新文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19203 陈独秀在上海成了 马克思主义研究会。此外还有:新民学会,互助社,觉悟社等。 宣传马克思主义影响较大刊物:《新青年》《每周评论》《星期评论》《少年中国》《觉悟》《湘江评论》

《国民》

早期的共产党宣传马列主义:

上海的《劳动界》,

北京的《劳动音》和《工人周刊》,

广东的《劳动者》、《劳动与妇女》

济南的《济南劳动月刊》

上海机器工会,出版《机器工人》。192011月由李中主持成立共产党早期第一个产业工会。

根据地军民进行军事反围剿时期

国民党统治区:宣传进步思想,推动抗日救亡运动。

鲁迅的杂文, 瞿秋白的评论,矛盾的小说《子夜》,田汉作词,聂耳谱曲的《义勇军进行曲》 邹韬奋主办的《生活周刊》等。

【篇三: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读书笔记】

太平天国与基督教条是否能代替晚清政府

《太平天国与启示录》读书论文

经济学院许永志2012111204

太平天国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伟大的农民运动,其规模之大,影响之深,超过了以前任何一次农民运动。它是中国近代史转型期一个非常具有代表性的事件。它将中国近代中西文化杂糅的民间状况极端地展现了出来。周伟驰的这本书对这种杂糅的形式、以及这种杂糅的形成过程进行了很好的分析。这本书很好的展示了基督教思想如何转变成太平天国的基本理念的。一反过去认为洪秀全是借用、歪曲基督教理念来达到自己造反目的的说法,这本书认为,洪秀全是一个虔诚的信徒。洪秀全并非刻意改造基督教教义,而是自然而然的对基督教文本产生了巨大的误读。并且他深信他误读的内容是完全正确的真理。而这种误读在当时的中国是普遍存在的。这本书通过将洪秀全的想法与当时中国信徒中流行的《启示录》以及《圣经》做了细致的对比论证了这一观点。譬如洪秀全会认为上帝是有一整个大家族的,上帝有父、子、兄弟、妻妾,(洪认为自己是耶稣的弟弟,而他的亲信则对应上帝的其他亲戚和上帝分封的王——这一结构其实非常符合的中国传统宗教的神系而非基督教的体系)。这种说法在《启示录》中就已现端倪。在这基础上,这本书将太平天国定为正统宗教的分支是有道理的。另外,这本书试图将洪秀全与洪仁玕融合起来看。这两人一向被分开评论,而且评论成极坏和极好两个极端。这本书将洪秀全的末日幻景与洪仁玕的理想世界结合起来,并且提醒读者,洪仁玕的理想世界并非如过往描述的那么美好——这是一个纯粹的只有太平天国教(或者洪氏基督教)一统天下的、没有宗教自由的国度。在这一点上,洪仁玕和洪秀全是完全一致的。而洪仁玕著作中的种种现代化构想,则来自于洪游历英国管辖下的香港等地的经历,而非来自中国这个大帝国内部的资本主义萌芽。

但这本书并没有处理好对太平天国的整体评判问题。作者的核心观念之一是太平天国有着对中国现代化的巨大贡献。作者甚至设想太平天国如果成功,它会比清政府具有更大的现代化潜力。但这一设想未免过于草率。作者似乎没有给予现代化一个比较清晰的定义。作者着墨于太平天国对于中国旧思想中偶像崇拜的打破,很难说这是一种现代化的标志。而且太平天国树立起了新的偶像——他们自己。作者想从马克思?韦伯的论断——西方在现代化过程中崛起,是因为基督教所带来的优势——中推导出:因为太平天国思想是基督教的,所以有更大的现代化优势。但是韦伯的这一论断在今天就已经备受质疑(其实连作者自己都对这一论断不是那么肯定,但作者在全书都展示出了对基督教的偏袒)。在作者的笔下,比对晚清现代化痕迹也没有脱离以科技、工业来评判的现代化程度的思维。作者并没有把西方现代化思想核心的个体自由民主政体作为现代化的标志来考虑。在做出评判的时候,这本书其实缺乏对太平天国实践与具体措施的考察。作者做了很多基督教进入中国影响的大背景的考察,这本是好事,但是因为缺乏对太平天国具体实践的深入探讨,使得作者有仅凭一些太平天国与基督教传教的相似点而妄加论断的嫌疑。作者对一些过往的太平天国研究的批判上体现了这一问题:譬如作者反驳太平天国邪教说,首先中文的邪教一词有多重意思,在官方或者一些宗教信徒的使用中,邪教近似于伪宗教,但是在学界,特别是持无神论客观研究立场的学者那里,邪教并没有否定太平天国的宗教性,而是突出字的社会批判意义——在太平天国的问题上,学者们将之定位为邪教是为了突出它给民生所带来的巨大灾难,以对抗在农民起义都是伟大的的时代里官方将之定义为农民起义的严重美化。当作者反驳这些学者的观点时,仅仅停留在通过教义来定性太平天国是不是异端,而不能理解这些学者的人道主义角度,而这种角度是作为社会学、人类学乃至政治学的宗教研究所需要的。因此,这种错位导致了作者大量忽视太平天国极为残忍、血腥的一面,鲜有谈及太平

天国满是压迫与杀戮的内在结构,以及所到之处白骨遍野的史实。作者提到洪仁玕理想中想废除满清各种刑法而只使用绞刑,并对之加以赞赏,但太平天国实际上大量使用了明清已废的种种极为可怕的酷刑。作者仅仅把屠杀轻描淡写的当作宗教战争的特征,虽然这确实能够一定程度上解释了为什么太平天国要进行那么大面积的屠杀,但是没能把这种原因的深刻意义展现出来。另外,作者对太平天国是宗教战争的论断,只能让人同意到作者通过教义(或者太平天国的理想主义色彩)定性的层面,却很难解释李秀成所叙述的民实因食而随,以及太平天国壮大后已不能依靠宗教影响而必须用武力威胁来强迫民众成为其军事力量的现象。

对比太平天国的所缺乏的政治、科学、人文训练,以及执政者实际上对知识分子的藐视态度,清政府反而拥有一批理性的实干者,并且能够得到执政者一定的支持——受过较好训练的中国人大多数是儒家的知识分子,而他们是很难为作者所说的太平天国所容纳的。清政府在崩溃前几次大变动反而让人觉得清政府是有可能现代化的,只是很不幸的遇上了一个需要以翻天覆地来满足迫切需求的时代。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81ed49ed0a1c59eef8c75fbfc77da26924c5961e.html

《中国史纲要读书笔记.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