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学习]中考语文 专题限时集训49 抒情类散文阅读

发布时间:2019-02-28 03:32:43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专题限时集训49 抒情类散文阅读()

(时间:30分钟 分数:20)

()槐花(2015安徽中考)

①自从移家朗润园每年在春夏之交的时候我一出门向西走总是清香飘拂溢满鼻官。抬眼一看在流满了绿水的荷塘岸边在高高低低的土山上面就能看到成片的洋槐满树繁花闪着银光;花朵缀满高树枝头开上去开上去一直开到高空让我立刻想到在新疆天池上看到的白皑皑的万古雪峰。

②这种槐树在北方是非常习见的树种。我虽然也陶醉于氤氲①的香气中但却从来没有认真注意过这种花树——惯了。

③有一年也是在这样春夏之交的时候我陪一位印度朋友参观北大校园。【A】走到槐花树下他猛然用鼻子吸了吸气抬头看了看眼睛瞪得又大又圆。

④“真好看呀!这真是奇迹!”

⑤“什么奇迹呀?”

⑥“你们这样的花树。”

⑦“这有什么了不起呢?我们这里多得很。”

⑧“多得很就不了不起了吗?”

⑨我无言以对看来辩论下去已经毫无意义了。可是他的话却对我起了作用:我认真注意槐花了我仿佛第一次见到它非常陌生又似曾相识。【B

⑩在沉思之余我忽然想到自己在印度也曾有过类似的情景。我在海德拉巴看到耸入云天的木棉树时也曾大为惊诧。碗口大的红花挂满枝头殷红如朝阳灿烂似晚霞我不禁大为慨叹:

“真好看呀!简直神奇极了!”

“什么神奇?”

“这木棉花。”

“这有什么神奇呢?我们这里到处都有。”

C】陪伴我们的印度朋友满脸迷惑不解的神气。我的眼睛瞪得多大我自己看不到。现在到了中国在洋槐树下轮到印度朋友(当然不是同一个人)瞪大眼睛了。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都有这样一个经验:越是看惯了的东西便越是习焉不察美丑都难看出。这种现象在心理学上是容易解释的:一定要同客观存在的东西保持一定的距离才能客观地去观察。难道我们就不能有意识地去改变这种习惯吗?难道我们就不能永远用新的眼光去看待一切事物吗?

我想自己先试一试看,果然有了神奇的效果。【D】我现在再走过荷塘看到槐花努力在自己的心中制造出第一次见到的幻想我不再熟视无睹而是尽情地欣赏。槐花也仿佛是得到了知己大大小小、高高低低的洋槐似乎在喃喃自语又对我讲话。周围的山石树木仿佛一下子活了起来一片生机融融氤氲。荷塘里的绿水仿佛更绿了;槐树上的白花仿佛更白了;人家篱笆里开的红花仿佛更红了。风吹,鸟鸣,都洋溢着无限生气。一切眼前的东西联在一起,汇成了宇宙的大欢畅。

(选自《季羡林散文集》有删改)

【注】①氤氲(yīnyūn):形容烟或云气浓郁。

1.文章第③段至第段写了两件事,请用简洁的语言分别加以概括。(2)

__印度朋友看见槐花非常惊讶。我看到木棉花大为慨叹。__

2.下面的句子是文章原句,请选择它在文中的正确位置( B )(2)

我在它身上发现了许多新的以前从来没有发现的东西。

A.【A】处  B.【B】处  C.【C】处  D.【D】处

3.第段画线句中“这种习惯”指文中的哪一句话?(2)

__越是看惯了的东西便越是习焉不察美丑都难看出。__

4.请从描写方法的角度,赏析第③段中画线句子的表达效果。(2)

__运用动作描写和神态描写细致生动地写出了印度朋友闻到槐花清香飘拂、看到成片的洋槐满树繁花时的动作和惊诧的表情。__

5.“一切眼前的东西联在一起,汇成了宇宙的大欢畅”,作者认为怎样才能达到这种效果?(3)

__同客观存在的东西保持一定的距离客观地观察;对自己看惯了的东西要用欣赏的眼光(或“新的眼光”)看待。__

()慢慢老去的故乡

牧云

①人们常说城里是农村人的梦想农村是城里人的精神家园。可是我的家乡就像我们的乡亲一样年复一年地老去。

②山还是那座山河还是那条河田野依旧平静炊烟依旧缭绕。除了平坦的乡村道路延伸着一些希望其他的都早已定格在记忆里。

③我的故乡在湖北黄冈,坐落在绿水河畔,是著名的老区。那里远离都市,是一个被现代文明遗忘的角落。群山环绕的故乡被高速公路、铁路抛在一边,更不用说机场了。千百年来,人们或吃田地的出产,或靠一门手艺走村串户,或从事服务业,或在小型企业做手工活,养活着穷二代、穷三代。

④老家有百多户人家,胡同连通,鸡犬串户。老屋的一条巷子十二户屋连屋,脊连脊。当年,人们吃饭的时候聚在某一家门前,尝“百家菜”;哪家有红白喜事,大家纷纷自愿帮忙,那叫一个壮观。月儿升起了,竹床、藤椅、小凳搬到一块,劣质烟点燃了,一壶茶,几瓶水,天南海北地唠。小孩们则捉迷藏,从第一家一直藏到最后一家。月儿西斜,在大人此起彼伏的吆喝声里,不知疲倦的孩子们才依依不舍地散了。

⑤如今,这条巷子只住着一个独身老人,今年七十多了。其余的都搬家做了城里人。有两间屋子因年久失修、雨水冲刷倒塌,其余的被铁锁封存。走在巷子中,满眼残破、衰败,连鸡犬猫都不见踪影。

⑥新房子很少,穷二代、穷三代们把从城里挣的钱还给了城市。

⑦村里少见青壮年,他们纷纷到城里打工去了,家里有大事才回来。女孩子开了眼界,宁可嫁给老头、多婚头、残疾人甚至做二奶,也要保留城里人的身份。只有老人、妇女和孩子,留守着祖传的家业。晚辈给年迈多病的老父老母雇来保姆,给田地请来小工。一句话,不差钱,缺的是宝贵时间。农村的扶贫款项很多,合作医疗也很完备,但是老人缺的是在身边尽孝心的孩子。

③小学荒废了。断壁残垣,荒草藤蔓,紧锁的木门。也不知道没有玻璃的窗户里,除了藏着我儿时的回忆之外,还有什么宝贝物什。随着孩子自然和非自然的递减,农村学校大都被并到乡镇里了。孩子在家门前上学的时代就这样远去。

⑨村子旁有一个工厂,曾经机声隆隆。这里加工的半成品源源不断地送往武钢。能够到厂里做工是青年人的梦想。他们能够拿一份不错的薪水,每年还有几次去武汉的机会,的确让人眼馋。现在,这里已经办成了榨坊,虽然仍有机器声,但没有当年旺盛的人气。

⑩走近田野,澄澈依旧、碧绿依旧。虽然种植的面积与重点有些不同,但不外乎还是那些品种。欠缺和遗憾却太多了。水间鹭鸶呢?田埂上的王八、水蛇呢?塘梗上的桑葚、梧桐籽呢?望着绿得有些沉寂的田野,我怅然若失。

乡间还有保留了数十年的行当,那就是货郎、赤脚医生(兽医)。自行车是主要的代步工具。只有在年关,摩托、各种小汽车才会多起来。

在跟村支书的聊天中得知,虽然党的富民政策好,但青年人习惯了做城乡之间的候鸟,不愿意在老家生活。可喜的是,本村有一个叫二狗的青年,在外打工十多年,积累了千万身家,近来准备回乡投资创办绿色家园公司。他计划承包部分的山和坡,逐年改良山林品种,以山茶和意杨林为主。扩建山间公路,增挖鱼塘鱼池。并新建休闲餐厅、宾馆和体育娱乐场馆。二狗的计划提起了我的兴趣。也许,像这样的有志青年才是农村的希望,他们的投资能够给家乡注入活力,使古老的乡村焕发出无限生机。

(选自《散文百家》20137)

1.下面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2)

A.文章中作者说故乡“慢慢老去”,这是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形象地描绘了故乡地处偏远,远离都市,随时间的流逝,正慢慢地衰败。

B.“新房子很少,穷二代、穷三代们把从城里挣的钱还给了城市”,这句话的意思是农村青年到城里打工,在城里生活,很少回乡修房安居的。

C.文章第⑩段“我怅然若失”的原因是,农村田野澄澈、碧绿依旧,但种植品种传统老旧,生态和农村风味欠缺及遗憾太多了。

D.文章第段写农村青年二狗的事迹,是为了突出作者的观点:有志青年回到家乡,建设家乡,才能使古老的乡村焕发出无限生机。

【解析】A望文生义,“慢慢老去”在本文中是指故乡青年男女进城务工又不愿回乡生活导致故乡逐渐衰败缺乏生机。 

2.第②段叙写了什么?在文中取到怎样的作用?请联系全文作简要的赏析。(3)

__①此段实写作者家乡现在的景象和作者的感受。山河田野炊烟依旧可物是人非原有的美好只有留存在记忆里了流露出作者的惋惜怅惘之情。②承上启下为下文写记忆中的故乡作铺垫。__

3.作者说故乡在“年复一年地老去”,结合全文,简要概括这样说的理由。(2)

__①巷子残破、衰败。②村里少见青壮年。③农村小学荒废。④村旁工厂没人气。⑤田野沉寂萧条。⑥乡间经济发展落后。__

4.现在许多农村青年生活在城市里。请对此现象谈谈你的看法。(2)

__示例一:农村青年在城市生活是社会进步的体现。一方面,他们融入城市,为城市的发展提供了劳动力或技术,做出了较大贡献;另一方面,他们跟上社会发展的节奏,改善了自己的生活方式和生存环境,提高了生活质量。__示例二:农村青年在城市生活会导致乡村的衰落。一方面,他们的流失,直接导致农村劳动力的缺乏,田地荒芜,经济萧条;另一方面,无暇兼顾老人和小孩,使亲人失去天伦之乐,也直接导致农村文化的衰落。__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80c36652905f804d2b160b4e767f5acfa1c7832a.html

《[推荐学习]中考语文 专题限时集训49 抒情类散文阅读.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