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理论知识点

发布时间:2020-04-11 09:39:11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文学理论知识

1移情说

代表人物德国心理学家费舍尔父子、立普斯、伏尔盖特。

艺术主体实质是移情者,认为对周围世界进行审美观照时是自我意识、自我感情以至整个人格的移入通过移入使对象人格化达到物我统一、变非我对象为自我象征、自我从对象中看到自己,获得欣赏产生美感。艺术家等审美主体(亦包括欣赏者)也是移情者。艺术创造与欣赏都是移情活动。将自我感情投射到外在对象上、艺术主题实质是主观情感的给予者。

艺术发现:是作家在内心积累了很多感性材料的基础上,无意识的依据自己认识与评价生活的思想原则及审美趋向,对外在事物进行观察和审视是所得到的一种独特领悟。

艺术发现的心理特征:①是作家心灵的蓦然领悟,在相对长久的沉思某一事物的心理经验,是内心经验经酝酿从线下破土而出。②是作家独特的眼光和非凡观察力的凝合,体现深沉的心理内容,由彼时彼境的需要,情绪,态度,价值观和凝聚成团的早先经验等许多因素综合作用,无疑导向而发现别人不能发现的东西。③虽是对外在十五道的一种独特把握,但在该把握中外在事物常只是一个机缘,是该机缘的某一独特之处与作家个人内心体验的契合④不改变原来事物,只是把透过独特眼光看到的成分注入其中,在知觉中出现一个新的创造物。⑤是文学创造活动发生的最早契机,是文学创造赖以发生的根由。对整个文学创造过程有重要作用。是寻求事物与现像间同中之异与异中之同的一种心理机制,来临可能短暂,但不易发生,可能发生在过程中。

文学创造的三个阶段——发生、构思、物化

艺术构思:是作家在材料积累和艺术发现的基础上在某种创作动机的驱动下,通过回忆、想象、情感等心理活动,以各种心理构思方式孕育出完整的、呼之欲出的形象序列和中心意念得艺术构思过程。本质上是一种思维,交织着各种各种复杂心理活动的思维。内容十分广泛。

4灵感

灵感艺术活动中,主体情绪激动,思路畅通,创作力极强的思维状态。是艺术构思阶段最重要的思维方式之一,是创造性思维过程中认识发生飞跃的心理现象。以围绕某一主题的线索(意念或形象)的思考获得突如其来的顿悟为外在形态。

有突发性、迷狂想、创造性等特征

5艺术真实

作者在假定性情境中,以主观性感知和诗艺性创造,达到对社会生活的内蕴,特别是那些规律性的东西的把握,体现着作家的认识和感悟。既不是生活真实又不是科学真实,是主体把内在尺度用到对象世界,经艺术创造与“善”“美”共生存的真实。是特殊的、主观的、诗艺的、假定的、内蕴的真实。

特征

A主观的真实 在把握事物的必然性与或然性的基础上,更加自由地吧客体世界变成主体的认识与感悟、情感和意志的对象物。

B诗艺性 讲求艺术手段和艺术技巧,以使其价值取向得到理想的体现,产生强烈的感染力和震撼力。

6文本的三个层面

A文学语言层面

含义 文本首先呈现于读者面前、供其阅读的具体言语系统。

特征(形象、生动、凝练、音乐)以外还有

a内指性 内指文本中的艺术世界不必符合现实生活逻辑。诗中特定情境,表达重点是事物在人们内心的心理时间与空间的体验,与整个艺术世界氛围相统一即可。

b心理蕴涵性 语言表现功能很重要,文学语言中蕴涵作家丰富的知觉、情感、想象等心理体验比普通语言更富于心里蕴涵性,如、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花、鸟被伤感悲戚的心情所染,仿佛可以拧出情感汁液一样。

c阻拒性 为避免语言“自动化”现象而加工成陌生的 、扭曲的对人有拒阻性的语言。可以打破某些语言常规,不合语法,但不易被人理解。容易引起人们的注意与兴趣,获得较强的审美感,注意运用有度。如《凤凰涅槃》中的诗句。

B文学形象层面 特征 主观与客观、假定与真实、个别和一般的统一

C文学意蕴层面 ——历史内容层、哲学意味层、审美意蕴层

7文学典型

发展过程

西方 十七世纪:类型说,强调典型的普遍性和类型性。

十八世纪:个性典型观,由重视共性到重视个性转变。

十九世纪八十年代末,马克思主义典型观并于20世纪后在社会主义国家运用发展,成为中心议题之一。

中国 “阶级典型”说、“共性与个性统一”说、“共名”说“必然与偶然联系”说“个性出典型”说、“中介特殊”说

文学典型的美学特征

美学特征

A特征性 特征的属性 ①外在形象极其具体、生动、独特②内在本质极其深刻、丰富

特征性的两个层次①文学典型必须有贯穿其全部活动,统摄整个生命的“总特征”。

②文学典型还必须通过“局部特征”,反映和形成“总特征”。

B艺术魅力 ①来自性格的一种生命魅力,在于典型人物色彩斑斓的生命体验和丰富多彩的性格侧面

②典型性格的艺术魅力更来自于显示的灵魂深度。a 看它在何种程度上表达了人类解放自身的要求和改变现存秩序的愿望。B看灵魂所显现的历史真实度。C看性格和灵魂是否合乎理想。

8文学意境

意境 抒情性作品中呈现的那种情景交融、虚实相生的形象系统,及其所又发和开拓的审美意象空间。与文学典型一样是文学形象级形态之一。

文学意境特征

A情景交融 ——意境创造表现特征

a景中藏情式 李白《送孟浩然之广陵》这首诗全是对客观景物的具体描写,字面上一点也没有透露出对友人的态度。但是从那烟花三月、黄鹤楼头的美好景色中,已流露出对友人的美好祝福;诗中也没有直抒对友人的依依不舍的眷恋,而是通过孤帆消失,江水悠悠和久伫江边若有所失的诗人形象来表达的。

b情中见景式 陈子昂《登幽州台歌》这首诗中虽然不见景物描写,但是你了解了陈子昂写诗时的险恶处境和痛苦心情之后,你面前便会出现衣服闪耀着血泪之光的图画:一片浩淼无际的天宇,一座兀然耸立的高台,一位独立苍茫的诗人。在诗人的悲怆中,你仿佛会看到昔日燕昭王在此招贤纳士的利是图画;会推想到唐王朝武氏专权的可怕世态;更会体会到诗人报国无门的悲愤和天才末路的痛苦。

c情景并茂式 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这首诗欢畅明快,一气贯注:诗人为收复蓟北得消息激动得老泪纵横,妻子和儿子都消失了愁容。诗人胡乱卷起诗书,欢喜若狂,又放歌纵酒,手舞足蹈,畅想回家的路线,浑然不知自己像一个天真烂漫的儿童。诗中处处情态毕现,情景并茂,自然天成。

B虚实相生——意境创造结构特征

实境是指逼真描写的景、形、境,虚境则是指由实境诱发和开拓的审美想象空间。意境是“如在目前”的较实因素与“见于言外“的较虚部分的结合即虚实相生。虚景是实景的升华。以南宋诗人叶绍翁的《游园不值》为例:诗中描写诗人去有一座花园,但园中无人,久扣柴扉而不开,十分扫兴。但诗人突然于失望与遗憾中翻出一层信义:写一枝怒放的红杏不甘寂寞,伸出墙外,它那盎然生机引起了诗人对满园春色的联想。园外之景是实境,联想到的满园春色是虚境。

C韵味无穷——审美特征

“韵味”是指意境中所蕴含的那种咀嚼不尽的美的因素和效果。以李白的《忆秦娥》为例,这首词气势博大,意境苍凉沉郁。在历史的与现实的许多同类事物的对比中抒发了世事苍凉、社稷飘摇的慨叹,情韵极其丰富。

9王国维在《文学小言》中说:“文学有二元质焉:曰景,曰情。”如何理解?

情和景是构成抒情文学的基本元素,而抒情文学的形象的高级形态——意境,它的创造就是把情和景结合起来的艺术。情景交融是意境的创造方式,主要有三种表现方式:藏情于景、情中见景,情景并茂。

10意境的分类

刘熙载:

花鸟缠绵 明丽鲜艳的美EG杜甫《春夜喜雨》

云雷奋发 热烈崇高的美EG杜甫《春望》

弦泉幽咽 悲凉凄情的美EG苏轼《江城子》

雪月空明 平和静穆的美EG王维《山居秋暝》

王国维:

有我之境 感情比较直露,倾向比较鲜明的意境。EG杜甫《春望》

无我之境 感情比较含蓄,不动声色的意境画面。EG陶渊明《饮酒》

11文学意象

含义 意境之象,一种特殊的表意性艺术形象或文学形象。

审美意象的基本特征

本质特征哲理性:文学艺术作品用形象直接表达哲理和观念作为创造意象的目的和最高审美理想。

表现特征象征性:这是审美意象最基本手段,象征由意义与这意义的表现构成。

形象特征荒诞性:是一种“人心营构之象“ ,形象的(刑天以乳为目)及生活情理的(等待戈多)荒诞。形象上”愈出愈奇“”生后逻辑不可思议“。

思维特征抽象思维的直接参与:作家、艺术家在创造意象时以客观物象进行选择、改造、嫁接、组合、重新设计等与所表之“意“相对应打破生活物象本来的样子,形成奇辟荒诞的形象形态。

鉴赏特征求解性和多义性:直接参与意象鉴赏思维特点变成审美“求解“过程。接触审美意象时不断问”是什么“、”为什么“由始至终问到底的审美猜测过程。好的象征意象歧义丛生,使人始终无法得出最准确的结论,似有无数解。

12叙事作品

构成要素

叙述内容——构成一段叙述话语主题的故事内容,包括事件、情节、人物、场景等。

叙述话语——叙事作品中讲述故事的语句。

叙述动作——产生出叙述话语的“叙述”活动本身。

叙述内容: a叙事,即讲故事,故事为基本成分。通过事件、情节,人物、场景等因素分析来了解叙述内容一般特征。b结构,作品各单元、各成分间关系的整体形态,主要有表层、深层结构c行动,推动事件进展直接原因,行动内在逻辑有可能性、变为现实、取得结果三种形式,典型形式有首尾接续式、中间包含式、左右并连式。

文学的叙事 用话语虚构社会生活事件的过程。

视角:作品中对故事内容进行观察和讲述的角度,根据叙述者观察故事中情境的立场和聚焦点的区分。

分类 A零聚焦叙述——无固定视角的全知叙述。特点,叙述者说出的比任何人物知道的多,常与故事无关的旁观者立场进行叙事。可在同一时间内出现在各不同地点,了解过去,知未来、可进入任何人物心灵深处挖隐私。作者有充分的叙述自由,易产生叙述者对作品人物及命运所有事件完全控制、任意摆布倾向,剥夺接受者大部分探索揭示做的权力(第三人称)

B内聚焦叙述——只叙述某个人知道的情况。从某个人单一角度讲述故事,叙述者常是作品故事中一个角色。该角度优良特点a该人物为叙述者和角色,可参与事件过程、可离开作品环境向读者竞选描述及评价,双重身份让该角色更透明,易被人理解。b叙述者视角受角色身份限制,不能叙述本角色不知内容,可产生身临其境的逼真感。(第一人称)

C外聚焦叙述——叙述者知道的比人物所知道的要少。与零聚焦叙述者无所不知相反,如不肯路面的局外人仅向读者叙述人物的言语、行为,不进入任何人物的意识也根本不想对他所见所闻做合情合理解释,他自己一无所知,甚至表现得似乎什么也不想知道。是一种冷漠的旁观者式的叙述方式。(第三人称)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80a5c6ff770bf78a65295480.html

《文学理论知识点.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