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军长征途中宣传标语的演变

发布时间:2019-05-05 18:00:51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红军长征途中宣传标语的演变

作者:张玲玲

来源:《北京档案》2016年第10

        80年前,中国工农红军完成了一次伟大的战略转移和精神远征——长征。长征是战争史上的奇迹,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工农红军谱写的壮丽史诗。岁月荏苒,烽火硝烟早已散去,我们对长征的记忆却历久弥新。长征途中,红军在全国十四省留下大量宣传标语。从宣传标语内容、形式和功能的演变,我们可以管见党和红军在艰苦卓绝的岁月中砥砺前行,逐渐成长、成熟的发展轨迹。

        一、标语内容与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紧密结合

        在长征开始之初,党和红军就特别重视行军中的宣传工作,经常利用标语对党和红军的政策进行宣传。193410月,中共中央和中央军委主办的报纸——《红星报》即强调指出:不要忽视这一工作对于争取群众、瓦解白军的重要意义。但是,受当时党内倾思想的影响,宣传工作中僵化教条的印记较为明显。这一时期的标语多以只有苏维埃才能救中国等基本口号为主,既不利于群众理解,亦难以反映群众呼声。针对这一情况,193411月,《红星报》即以《关于目前地方居民中的工作》为题,批评了在标语书写中只写基本口号,而没有写出群众迫切要求的现象。该文明确指出:把群众的迫切要求写成标语,对于发动群众斗争有极大的影响。”[1]

        在长征过程中,党成功地结束了倾教条主义在中央的统治,重新确立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马克思主义的正确路线。在此过程中,党和红军的宣传工作也逐步改变了之前的教条主义错误,开始更多地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与群众的迫切要求相结合。此后,宣传标语的内容开始更多地体现出中国特色、中国风格,并以群众喜闻乐见的语言书写,以求通过简洁、明快、醒目的标语,宣传党和红军的政策、思想、方针、路线。标语内容越来越切近群众,切合当时当地的实际情况,并有更强的针对性。例如,针对李宗仁、白崇禧使用金库券吸取民间资金,强迫群众修炮楼和马路,党和红军提出了反对李宗仁白崇禧吸取民间现金”“不替李白军阀修炮楼修马路等标语。这些标语反映了当地群众的迫切要求,使党和红军赢得了群众的信任和拥护。

        遵义会议时期及以后,标语的地方特色和口语化更加凸显,逐渐融入了方言、民谣等极具中国特色和风格的元素,例如,不当王家烈的饿肚兵”“红军到,干人笑,绅粮叫。白军到,干人叫,绅粮笑。要使干人天天笑,白军不到红军到,要使绅粮天天叫,白军弟兄拖枪炮。拖了枪炮回头跑,打倒军阀妙妙妙。这些口语化、方言化的标语不仅朗朗上口而且更贴近当地群众,也更贴近中国革命具体实践,对宣传党的方针政策,发展壮大红军和反对敌人都起到了很好的宣传教育作用。

        二、标语形式灵活多样

        长征之前和长征开始之初,宣传标语大多先写在纸上,后张贴于墙上,其形式较为单一。长征途中,物资极度匮乏,缺纸少墨的情况经常出现。在这种形势下,红军并没有放弃对群众的宣传教育工作。他们因地制宜,根据条件许可和宣传对象不同,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利用现有材料制作了许多极为特殊的标语。例如,用墨汁、石炭、锅底灰、木炭、朱砂、红土、黄土、白垩土等,将标语涂在沿途村镇的墙壁、门柱上;他们将标语写在竹叶、树叶上,是为叶报;或是将标语写在木板、竹片上,使其在大河上随波逐流,漂到宣传地点,是为水电报;在森林地带,红军则把标语刻在树上,是为树标;在牧区草地,红军甚至用石块堆砌成巨幅标语。

        除了上述形式外,针对普通标语容易被风吹雨刷、被敌人涂抹破坏的问题,红军还创造性地采用了石刻标语的形式。红四军即组建了20多人的錾字队,专门负责石刻标语的錾刻工作。长征中,红四军的战士们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在天然岩石、房屋阶条、牌坊、石碑上刻下共计1.5万余条红军标语。在他们所刻的标语中,以赤化全川石刻最为著名。这一标语位于四川省通江县沙溪镇红云岩上。标语高5.5米、宽4.7米,字间距7.1米,笔画深达0.35米,能够躺卧下一人,被誉为石刻标语之王”[2]。石刻标语是党和红军思想宣传工作的一大创举,更是红军长征中宣传工作发展的历史见证。

        三、标语功能紧密配合中国革命形势的发展

        在长征开始之初,受党内倾教条主义影响,广大官兵和群众在思想上对长征认识不深,对党的政策和主张也不甚了解。针对这一情况,党和红军制作了打倒国民党”“农民实行土地革命”“发扬攻击精神,突破敌人封锁线,坚决实行反攻”“乌江虽险,又怎样能挡住红军飞渡”“到遵义过年去等标语。其主要功能是宣传鼓动,即宣传党的政策主张、发动群众斗争和鼓舞行军士气。

        19351月遵义会议召开。这次会议是在与共产国际中断联系的情况下召开的。它初步改变了党对共产国际的依赖,使党开始摆脱倾教条主义的束缚,标志着党在政治上走向成熟。此后,红军在军事上一改长征初期被动挨打的局面,开展了一系列行动。在此之后,标语的功能也开始紧密配合军事战略需要。例如,红一方面军四渡赤水后,主力部队沿途张贴拿下贵阳,活捉蒋介石的标语,实际上是为了完成调出滇军的战略部署,蒋介石果然中计,即令云南军阀龙云火速增援贵阳。当各路敌军向贵阳以东开进时,红军却以每天120里的速度向敌人兵力空虚的云南疾进,在昆明附近虚晃一枪,转而向西北方向疾行,巧渡金沙江。至此,中央红军摆脱优势敌军的围追堵截,粉碎蒋介石围歼红军于川、黔、滇边境的计划,取得了战略转移中具有决定意义的胜利。[3]

        对民族大义的深刻认识,对革命对象、革命形势的准确判断,使党和红军逐渐把工作重心转移到抗日救国、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上。19351217日至25日瓦窑堡会议之后,抗日标语越来越占据重要地位。例如,陕西省吴起镇存留的标语北上抗日,收复失地和甘肃省礼县罗坝乡的标语不愿当亡国奴的民众自动起来成立抗日革命委员会的标语等。

        193610月,红军三大主力会师,长征胜利结束,长征标语却一直存留在群众心中。群众编歌谣唱到:红军走了留哪样?留下标语指方向;红军走了留哪样?留下话儿暖心肠!经过岁月的洗礼,除了石刻标语外,文中提及的其他标语大部分都已经湮灭在历史长河中。但是这些或留存至今或留在人们记忆中的标语,都已经成为中国共产党和红军长征中宣传工作的一道亮丽风景,成为中国革命发展的特殊记忆。

        长征中这些具有特殊历史与现实意义的标语,是党和红军坚持马克思主义信仰,在复杂艰苦的革命环境中坚持宣传工作的历史见证,体现了党和红军对宣传工作的重视,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及红军在宣传工作中的灵活性和策略性的增强。标语的演变和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党和红军在长征途中逐渐成长、成熟的发展轨迹。在长征胜利结束80年后的今天,重温历史,汲取力量。我们发现,长征从未远去!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中国人民正阔步前行在新的长征路上!

        *本文得到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项目编号:2015XJ020

        注释及参考文献:

        [1]闵廷均,颜永强.红军长征在遵义时的标语探析[J].遵义师范学院学报,2010126): 73.

        [2]李安葆.长征标语漫议[J].党史研究与教学,20044):89.

        [3]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中国共产党历史,第1卷(1921-1949)上册[M].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2011389.

        作者单位:中国农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7eeda28654270722192e453610661ed9ac515528.html

《红军长征途中宣传标语的演变.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