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第三单元第9课宝黛初会教学案语文版必修3

发布时间:2020-05-14 07:37:48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第9课 宝黛初会

本课话题——个性

一、从课本中积累

“宝玉听了,登时发作起痴狂病来,摘下那玉,就狠命摔去,骂道:‘什么罕物,连人之高低不择,还说‘通灵’不‘通灵’呢!’”宝玉的一摔,摔破了男尊女卑的传统,摔掉了封建社会的枷锁,张扬了他叛逆的个性。

二、从自然中积累

水,宁静致远,以柔克刚;花,倾吐芬芳,奉献自我;鸟,崇尚自由,搏击天空。水、花、鸟都以自我的个性展现于大自然中,让大自然异彩纷呈。

三、从历史中积累

李白生就一副傲骨,决不在人前卑躬屈膝,敢叫高力士脱靴,让杨贵妃研墨,甚至“自称臣是酒中仙,天子呼来不上船”,遭权贵排挤时,他更是愤怒地宣称“松柏本孤直,难为桃李颜”,“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这就是李白决不屈服的强烈个性。

四、从名言中积累

1.没有个性,人类的伟大就不存在了。——让·保尔

2.一个人的个性应该像岩石一样坚固,因为所有的东西都建筑在它上面。——屠格涅夫

3.良好的个性胜于卓越的才智。——爱迪生

4.一个人就是一种典型。——富尔曼诺夫

5.没有个性的文化是一种使人感到注定毁灭的悲剧性文化。——罗曼·罗兰

一、作者简介

清代著名小说家——曹雪芹

曹雪芹(约1715-1763或1764),名霑,字梦阮,号雪芹,又号芹圃、芹溪,清代小说家。他祖先原是汉人,但很早成了正白旗内务府的“包衣”(满语“奴仆”之意),入了满籍。从他曾祖曹玺开始,三代世袭江宁织造的官职。祖父曹寅做过康熙的“侍读”,康熙六次南巡,其中四次由曹寅负责接驾,并以织造府为行宫。在康熙朝,曹家已成为非常显赫的贵族世家。雍正即位后,曹雪芹的父亲因参与皇家派别斗争以及在江宁织造任期内财款亏空,被罢官抄家,家道从此衰落。作者的一生恰好经历了曹家由盛而衰的过程,由“锦衣纨绔”的贵公子,降为落魄的“寒士”。当他著书时,已过着“蓬牖茅椽,绳床瓦灶”和“举家食粥酒常赊”的贫困生活。这种天壤之别的生活变化,促使他对过去的经历作一番深刻而痛苦的回忆。这就为他对社会上种种黑暗抱有不满和批判的态度,写出反映封建统治阶级、封建制度衰败没落的《红楼梦》,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作品:代表作《红楼梦》。

二、背景回放

《红楼梦》原名《石头记》,是我国古代小说中最杰出的现实主义作品。它产生于清代所谓“河清海晏”的“乾隆盛世”。当时随着社会经济的恢复和发展,资本主义已产生了萌芽。这股新的力量与严重束缚它的封建主义体系不可避免地产生冲突。这种冲突反映在上层建筑领域,即处于萌芽状态却蓬勃而有朝气的、初步的民主主义思想,与腐朽趋于崩溃,但又居于统治地位的封建宗法思想、传统制度之间的矛盾斗争。在这样的时代,《红楼梦》以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兴衰为背景,以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悲剧为主线,真实而艺术地反映了中国封建社会走向衰亡的历史趋势。

一、读准字音

(一)单音字

(1)造(chì)       (2)着(wǎn)

(3)(yīnɡ luò) (4)宫(tāo)

(5)翠() (6)翰(chén)

(7)银(zàn) (8)珠()

(9)(fǔ fú) (10)盂(shù)

(11)懂(měng) (12)视(chēn)

(13)度(cǔn) (14)杜(zhuàn)

(15)(wán kù)

(二)多音字

1.组词辨析法

(1)攒286d72e51ac94bfe27c54f7d61bbb262.png (2)度0bd75ca7c34c5cf8d8142fe41ce11b02.png

2.语境辨析法

(3)多挣钱以确立存在地位的欲望压倒了这些,他们被迫卷入人与人之间一场财富竞赛的长征:争盖高楼、喜事大办、(sāng)事喜办、以(sàng)失尊严来换取所谓的“面子”。

(4)时光荏苒,卢家大屋历经百年沧桑。如今房屋主人的起居摆设多半已经不在,不过,透过木刻的花眉、花罩、(píng)风和满洲花窗的精致,(bǐng)息凝神,似乎还能听到房屋主人那昔日的欢声笑语。

二、写准字形

(1)c937d8c8aac08b300aa06493983298c1.png (2)cd90d34c7581f46e07b8c3f8cdd45d91.png

(3)e34cb2f69b223d83fc4140d9f5a18ced.png (4)136da0cb86ebb38cbb8a1f296d2b9daa.png

(5)99a9a9a6238c3bb53178bbe3ad4b2dbe.png (6)69f1a2c1e8c0ea0052d0ec340aa95bf7.png

三、用准词语

(一)明确词义

(1)雕梁画栋:指房屋的华丽的彩绘装饰,常用来形容建筑物富丽堂皇。

(2)顾盼神飞:向两旁或周围看来看去,神采飞扬。

(3)敛声屏气:恭敬严肃得不敢说话、屏住呼吸。

(4)混世魔王:比喻胡作非为、扰乱社会的凶恶人物。文中指任性胡为、易惹是非的人。

[辨析正误]

郑亦桐饰演的“梦艳”是一个妖艳妩媚、风情万种的狐狸精,她是无数男子心中的完美女人的化身,一双、颠倒众生的眼睛,令不少人,为她着迷。

辨析:“顾盼神飞”,指向两旁或周围看来看去,神采飞扬。语境中说“她”有一双“顾盼神飞”的眼睛,词语使用正确。“敛声屏气”,恭敬严肃得不敢说话、屏住呼吸。语境是说她那美丽吸引人的眼睛,让众人对她着迷,应改为“神魂颠倒”。

(二)易混辨析

1.委屈vs委曲

2.不经之谈vs无稽之谈

5b708025b02d5c241eb948af5eb68d6b.png

本文通过记叙林黛玉初进贾府的见闻感受,展现了封建大家族贾府的富贵奢华,生动地描写了贾府这一“钟鸣鼎食之家,诗书簪缨之族”的奢侈生活,初步揭示了《红楼梦》中林黛玉、贾宝玉、王煕凤和贾母等主要人物的思想性格。

479584fc4695c3fd19bb2c3f77cc7eae.png

aef22ecde9358b3ab001c2d6dbc8f5ee.png05c20da90bb64d34e1e06be27ac75c53.png

一、阅读课文第5~6段内容,回答后面的问题。

1.语段开头写王熙凤的出场,她的出场有什么特点?作者这样写的用意是什么?

66113ed44a594412c79fa3dd457bf95e.png

答:

参考答案:①未见其人,先闻其声。②表现了她在贾府的特殊身份和地位。

2.从文中的哪些描写可以看出王熙凤的特殊身份?请举例分析。

d440469c352c012a057b886a63f78beb.png

答:

参考答案:①“我来迟了,不曾迎接远客!”与“个个皆敛声屏气,恭肃严整”的人们相比,王熙凤出场时的放诞无礼显示出她在这个家族中非同一般的身份和地位。②“一群媳妇丫鬟围拥着一个人从后房门进来”,从“围拥”一词也可看出王熙凤的中心地位。③从王熙凤和“老祖宗”谈笑,可以看出她是深得贾母宠爱的特殊人物,正是这种宠爱给了她特殊的地位。④文中写王熙凤回王夫人的话虽然是几笔带过,但也显示了王熙凤的贾府实际掌权人的身份。

二、阅读课文第13~14段内容,回答后面的问题。

3.贾宝玉出场后,作者运用了哪些艺术手法来描写贾宝玉?这样写有何好处?

c8879aff757f53a7d658addc1d4d1396.png

答:

参考答案:①使用了比喻、排比、对偶等修辞手法,来写贾宝玉的肖像。②通过黛玉的观察,正面描写宝玉的肖像。在林黛玉的眼中,贾宝玉是一个眉清目秀的英俊公子,似曾相识,并不是先前她所想象的“惫懒人物,懵懂顽童”。③这样写既突出了贾宝玉的美貌多情,又显得真实可信。

4.《西江月》两首词集中体现了贾宝玉怎样的行为特征?作者这样写的作用是什么?

94354321e627f9a2e85996c430b86faf.png

答:

参考答案:特征:不通世务、怕读文章、行为偏僻性乖张、无能、不肖,是“于国于家无望”的逆子贰臣。

作用:作者假托封建卫道士的口吻,用“正话反说”的手法,赞赏宝玉对封建主义采取的玩世不恭的态度,歌颂他不向世俗屈服,勇于反抗的精神。他的“愁”和“恨”,正是要求摆脱“世务”“文章”而不可得的苦闷心情的表现;他的“傻”“狂”,是专制压迫和禁锢的结果,是他在痛苦中寻求新的生活和理想,而又找不到出路、陷于失望和迷惘的一种精神状态,并暗示了宝玉的悲剧结局。

5.(宝玉)问:“妹妹可曾读书?”黛玉道:“不曾读,只上了一年学,些须认得几个字。”而先前回答贾母的问话时曾说“只刚念了《四书》”,前后两次回答为什么会有不同?试分析黛玉这一变化的原因。90d1bc115f54f39cf2be8fcd2437c03d.png

答:

参考答案:黛玉问姊妹们读何书时,贾母说“读的是什么书,不过是认得两个字,不是睁眼的瞎子罢了!”贾母的反应使黛玉已经觉察到刚才实话实说有不谦之嫌,失了口,再次答话时便及时改口,表明她进贾府“步步留心,时时在意”的谨慎、多虑的情状,这也是她寄人篱下的心态的反映。

6.作者写“摔玉”这一情节展现了贾宝玉什么样的性格?

4ab902915373c7207611c627b98f1aa4.png

答:

参考答案:“摔玉”是情节的高潮,是宝玉性格鲜明的突出表现,“玉”是天命的象征,“摔玉”是对天命的反抗,对世俗的鄙弃,对礼教的蔑视;同时也突出了贾宝玉追求人人平等的叛逆性格。

1.人物出场,先后适宜,详略得当,虚实并用

作品的人物是通过林黛玉进贾府的见闻来描写的。按照封建贵族家庭的礼节和规矩,黛玉进贾府必定要去拜望长辈,同辈姊妹也要见见面。这样使主要人物出场亮相,行文顺理成章。写人物出场,先后适宜,详略得当,虚实并用。

2.人物描写与环境描写交叉进行,配合自然,相得益彰

通过环境描写,揭示了贾府荣华富贵的来源和社会地位。作品中的人物多是生活在这样的豪门贵族的环境里,形成了各自的性格。

3.多角度的人物外貌描写,展示人物的典型性格

作者通过多角度的人物外貌描写,使一个个性格鲜明的人物栩栩如生,跃然纸上。如写王煕凤时,先浓墨重彩描绘了她的穿戴,从中透出她占有财富的欲望。再细写她的肖像,让人感觉到这位贵族少奶奶貌似可喜实则可畏。写林黛玉时,通过宝玉眼睛进行描写,表现她的柔弱美和病态美。黛玉的外貌描写,体现了她多愁善感的个性与诗人般的高贵气质,也体现出她具有非凡的智慧和才华,集中体现了悲剧之美。

  c6bef3b4913d2c25c0b459d5ad112fb3.png

运用外貌描写塑造人物形象

外貌描写,也称肖像描写。包括人物的容貌、衣着、神情、体型、姿态等描写,以揭示人物的思想性格,表达作者的爱憎,加深读者对人物的印象。

那么,作文中如何才能描写好一个人物的外貌呢?

1.外貌描写要突出人物的外貌特征。

如:

我的爸爸是远洋公司商船的大副。他高高的个子,微黄的头发自然卷曲,白净的方脸上嵌着一双充满智慧的眼睛,高高的鼻梁下,一双鼻孔显得特别大。小时候,我常常望着他的鼻孔问:“爸爸,您的鼻孔为什么这么大?”他总是笑着回答:“选马就要选鼻孔大的马,因为大鼻孔的马跑得快。爸爸小时候在学校就是短跑冠军,不信你问妈妈。”这时,我和妈妈就会望着他的大鼻孔哈哈大笑起来。

2.直接描写和间接描写相结合。

如:

这个女老师姓宋,因为顶多不过20岁,所以,我们都叫她小宋老师,也有一些女同学亲热地称呼她大姐姐。小宋老师长着高高的个子,衣着比较朴素。瓜子脸上长着两道柳眉,柳眉下嵌着一双明亮而又锐利的眼睛,还有一张能说会道的小嘴。小宋老师梳着两条长长的马尾辫,两条辫子一直拖到肩头上。总之,小宋老师年轻,充满活力,朴素,充满智慧,让人感到十分亲切,好似邻家的大姐姐。

3.要与人物的语言、动作等描写相结合。

如:

他50多岁了,戴着一副高度近视眼镜。他战战兢兢地取下眼镜,用衣服的下摆随手擦了擦镜片。“嗯嗯……”他刚要讲话,忽然想起了什么,手忙脚乱地在盘子里找了找,又匆匆往口袋里掏了掏,掏出了一盒火柴,这才放心地又“嗯嗯”两声,站直身子,用特别响亮的声音说:“现在开始看老师做实验!”

4.运用外貌描写塑造人物时要注意:①要抓住特征,忌面面俱到;②除直接描写外貌外,可适当运用比喻、对比、拟人等手法;③同一人物的外貌可多次描写,要注意描写的顺序和层次;④要注意体现作者的感情倾向。

  e4e7f76e2bea3636ba74089ace0eb53d.png

请你写一个人物外貌描写的片段,描写要生动形象,突出人物的主要性格特征。150字左右。

答:

参考答案:(示例一)这老汉,头上戴着一顶破草帽,露在帽沿外边的头发已经斑白了。肩上搭着一件灰不灰、黄不黄的褂子。整个脊背,又黑又亮,闪闪发光,好像涂上了一层油。下面的裤腿卷过膝盖,毛茸茸的小腿上,布满大大小小无数个筋疙瘩,被一条条高高鼓起的血管串联着。脚上没有穿鞋,脚板上的老皮怕有一指厚,……腰上插着旱烟袋,烟荷包耷拉在屁股上,像钟摆似的两边摆动着。

(示例二)他穿一身旧制服衣裳,高大的身板有些单薄。一张瘦条脸上,栽着一些不很稠密的胡须,由于脸色显出一种病容似的苍白,那胡须看起来倒黑森森的。他实际上除了气管有些毛病外,身体并没有什么大病。只是因为多年来体力劳动少些,身板才显得单薄了一些。

《宝黛初会》一文,围绕林黛玉进贾府这一中心事件安排情节,其故事情节可梳理概括为“初进贾府”(开端)、“拜见众人”(发展)、“初见宝玉”(高潮)、“安置居所”(结局)。梳理小说故事情节,是读懂小说的关键,是整体感知小说的起点。高考小说文本阅读中,经常涉及小说情节梳理概括方面的题目,我们可由对本课情节的梳理概括,对接到对此类题目的解答技巧,从而掌握此类题目的答题规律。

  da01dee964e0563688a7ed7133ef31fa.png

(重庆高考)阅读下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枪口下的人格

徐树建

这是1944年的8月,德国人占领下的巴黎。在一家咖啡馆里,一名叫霍夫曼的德国少校脑后忽然被顶上一件冰凉的东西,随即有人大声命令道:“霍夫曼少校,举起你的手来。”

霍夫曼大吃一惊,只得举起双手,一任挎在腰间的手枪被抽走,等转头一看顿时又气又羞,原来,刚才顶着自己的并不是枪,仅仅是一柄铲子,而俘虏他的人竟是贝尔蒂——他的房东。

德国军队占领巴黎后,霍夫曼就住在贝尔蒂家。他对贝尔蒂一家还算客气,不过,那更是一种骨子里的轻蔑。此刻,望着霍夫曼疑惑不解的样子,贝尔蒂自豪地说:“我们起义了,全城都解放了,现在,我要把你押送到战俘营里。”

于是霍夫曼不得不在前面走。这时贝尔蒂的邻居迈尔迎面过来,冲上前对着霍夫曼就是一口黏痰。霍夫曼不动声色地擦掉脸上的黏痰,然后傲慢地说:“先生,你太没有风度了。作为一名有尊严的帝国军人,我鄙视你。”迈尔听了暴跳如雷,挥舞着拳头要上前揍他,更有几个围观的人大叫起来:“扒了他的衣裳,用石块砸死这个德国佬。”

贝尔蒂死命拉住迈尔,又对众人说:“他是一个俘虏,理应得到应有的尊重,还是让法律来审判他吧。”霍夫曼听了。对贝尔蒂微微弯腰,说:“谢谢。”

贝尔蒂呵斥道:“收起你那一套吧。你一个双手沾满无辜者鲜血的刽子手,有何风度、尊严可言?”

霍夫曼被关进了战俘营。谁知刚过去几个小时,这座城市又被德军重新占领,然后,大伙像猪羊一样全被赶到广场上。

霍夫曼和其他俘虏自然得到了解救,他们趾高气扬地走到大伙面前,挨个指认几个小时前俘虏他们的人。

只要他们一指认出谁,那人就会被粗暴地强拉出来当众杀死。

一会儿轮到霍夫曼指认了,他一双狼似的眼睛从一张张惊慌失措的脸上扫过。没有人能忍受他的目光,大家不得不低下头,只有一双眼睛避也不避,那人正是贝尔蒂。

只见霍夫曼盯着贝尔蒂,轻声说:“你维护了我的尊严,现在,该是我回报的时候了。”说着,径直走过贝尔蒂的面前。

贝尔蒂得救了。虽然他不怕死,但活着毕竟是一件令人高兴的事,他从心底里暗暗感谢霍夫曼。

就在这时,听到霍夫曼锐声叫了起来:“俘虏我的人就是他,给我毙了他。”随着一声惊恐的叫声,早有两个如狼似虎的德国军人冲过去,揪出迈尔。

德国人的手指不由分说地搭上了扳机,迈尔早就吓瘫了,面无人色,连裤子都湿了一大片。

就在这千钧一发之际,有人大叫起来:“霍夫曼,你认错人了,俘虏你的人不是他,而是我。”所有人全惊呆了,霍夫曼更是大吃一惊,大叫的人是贝尔蒂。

霍夫曼一下子语无伦次起来:“贝尔蒂先生,你这是怎么了?你头昏了吗?”

贝尔蒂从队列中笔直地走出来,一脸平静地说:“霍夫曼先生,你怎么可以泄私愤呢?你所谓的风度呢?”

霍夫曼大脑里一片糨糊,摇着头呻吟着说:“贝尔蒂先生,你这是开玩笑吧?明明是这个可恶的人俘虏我的嘛……”

贝尔蒂口齿分外清晰、分外响亮地说:“霍夫曼先生,请以你一向引以为豪的尊严起誓,俘虏你的人到底是谁?”

霍夫曼一下子脸如死灰,无力地问道:“为什么?你这是为什么?”贝尔蒂微笑着说:“在我们心目中,尊严和风度的重量绝不比你们轻,甚至比生命还要重。”

枪响了,贝尔蒂倒了下去。对着这个伟大的灵魂,霍夫曼缓缓地把腰弯了下去。

(有删改)

题目:请围绕主人公贝尔蒂梳理文章的基本情节。

答:

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分析文章结构,杷握文章思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时,可根据内容给文章分段,概括每段的主要内容,然后依次叙述。可以按照时间顺序,以主要人物贝尔蒂的行动为线索来概括、组织。文章前三段讲的是贝尔蒂俘虏霍夫曼,四至六段讲的是贝尔蒂保护霍夫曼,七、八段写贝尔蒂及他人被俘虏,九至十二段写霍夫曼保护了贝尔蒂,贝尔蒂脱险,十三段至最后,写贝尔蒂为救迈尔,勇敢赴死。

参考答案:基本情节:(贝尔蒂)俘敌——护俘——被俘——脱险——赴死。

  485da7d02b65a69fe90addb1cb580bf3.png

概括小说情节题“三步走”

第一步,熟悉情节运行模式

这是梳理概括情节的前提。

分析小说情节必须注意小说情节的常见模式。情节运行一般有如下几种方式:

1.遵循基本模式:发生——发展——高潮——结局。

2.摇摆式,即通常所说的“一波三折”。大多数小说情节运行并不呈现一条直线,作家不会让人物选择捷径,一口气跑到底,总会在某处放慢速度甚至停下来做点什么,然后再回到轨道,这就出现了情节的摇摆。情节的摇摆往往赋予小说更为摄人心魄的魅力。

3.出乎意料又在情理之中,又俗称为“欧·亨利式结尾”。在结尾出其不意地揭示真相,而这个真相通常都出乎人的意料,却不能不承认又在情理之中,从而增加了小说情节的生动性。

第二步,从三个方面梳理情节

可以从“理→抓→寻”三方面考虑梳理的角度。

1.理,就是理清小说的结构。

可以先给文章各段落标上序号,然后按照情节的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来切分文章层次,进而梳理情节。如《枪口下的人格》一文就可以从这个角度进行梳理。

2.抓,就是抓住场面。

一般一个场面可以梳理为一个情节。小说中的场面就是不同时间下人物活动的场所。如《林教头风雪山神庙》就可按照林冲活动的地点概括情节:遇故交、买刀寻敌、看管、风雪夜复仇。

3.寻,就是寻找小说的线索来梳理情节。

线索是贯串整个作品情节发展的脉络,它可以是某人、某物、某种情感、某个事件,还可以是时间、空间。抓住线索是把握小说故事发展的关键,线索有单线和双线之分,双线一般分明线、暗线两种。

第三步,运用答题模板概括情节

把情节采用一个角度梳理出来之后可以按“何时何地何人做何事”(文中没有涉及的除外,但“何人”“做何事”不能省)的格式加以概括。

(时间:40分钟 分值:49分)

一、语言表达专练(24分,选择题每小题3分)

1.下列句子中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不少观众认为,新版《红楼梦》电视剧中的林黛玉稍显丰腴,其扮演者也缺少一种的灵气。

B.曹雪芹写贾府的众人在贾母面前的是为了更好地衬托王熙凤这个人物的特点。

C.胡适特别强调属于神怪的《西游记》的妙处在于“荒唐而有情思,诙谐而有庄意”。

D.有评论家认为,超人气天王在上海的演唱会引起的现象,在很大程度上是自上而下炒作的结果。

解析:选D D项,“十室九空”,形容天灾人祸使得人民流离失所的悲惨景象。

2.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我校校庆徽标设计大赛的参赛者大多是以高一年级的师生为主,其他年级的师生也有,但为数不多。

B.我们体育老师取得成绩的关键在于他善于动员和启发同学们参加体育活动的积极性。

C.曹雪芹晚年完成了《石头记》的写作,但却无力付梓印刷。

D.如果说中华民族的文化是一部雄浑壮美的交响乐,那么中华节日文化便是其中一组亮丽的乐章。

解析:选D A项,句式杂糅。“大多是……”与“以……为主”杂糅,去掉一个。B项,搭配不当。不能说“启发……积极性”。C项,“印刷”与“付梓”词义重复。

3.(浙江高考)填入下面空缺处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贾母因要带着刘姥姥散闷,遂携了刘姥姥至山前树下盘桓了半晌,又说与他这是什么树,这是什么石,这是什么花。刘姥姥一一的领会,又向贾母道:“谁知城里不但人尊贵,连雀儿也是尊贵的。____________。”众人不解……刘姥姥道:“那廊上金架子上站的绿毛红嘴是鹦哥儿,我是认得的。那笼子里黑老鸹子,怎么又长出凤头来,也会说话呢。”众人听了,又都笑将起来。

A.这雀儿到了你们这里,变得既俊又会说话了

B.偏这雀儿到了你们这里,他会说话了,也变俊了

C.偏这雀儿到了你们这里,他也变俊了,也会说话了

D.这雀儿到了你们这里,变得既会说话又俊了

解析:选C 根据下文“笼子里黑老鸹子,怎么又长出凤头来,也会说话呢”,确定在A、C项间选择,C项中的“偏”是“偏偏”的意思,强调城里不同于乡下,据此可确定答案为C项。

4.按照要求,把下面的三句话改写成一句话,并保留原有信息(可酌情增减词语)。(6分)

《红楼梦》是我国古代最伟大的长篇小说。

曹雪芹是长篇小说《红楼梦》的作者。

封建制度的黑暗腐朽和没落被《红楼梦》揭露了。

①以《红楼梦》为主语

答:

②以曹雪芹为主语

答:

参考答案:①《红楼梦》是曹雪芹创作的、我国古代最伟大的、揭露封建制度的黑暗腐朽和没落的长篇小说。

②曹雪芹创作了揭露封建制度的黑暗腐朽和没落的、我国古代最伟大的长篇小说《红楼梦》。

5.请用对偶句描述下面《红楼梦》中宝黛初会的情景,字数不超过30字。(4分)

黛玉一见,便吃一大惊,心下想道:“好生奇怪,倒像在那里见过一般,何等眼熟到如此!”……宝玉看罢,因笑道:“这个妹妹我曾见过的。”贾母笑道:“可又是胡说,你又何曾见过他?”宝玉笑道:“虽然未曾见过他,然我看着面善,心里就算是旧相识,今日只作远别重逢,亦未为不可。”

答:

参考答案:娇黛玉一见惊疑似何处见过宝哥哥

痴宝玉初识欣喜如梦里重逢林妹妹

6.新版《红楼梦》播出后,引发热议。《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进行了一次调查,得出如下的部分数据。请根据图表反映的情况,补充下面文段中空缺的内容,使上下文语意连贯。(5分)

[表一]

[表二]

通过[表一],可以得出调查结论是                   。综合[表一]和[表二],可以看出,大众对经典名著存在这样的心理:          。因此名著影视作品要拍得成功,除了与                  等因素有关外,更重要的是        

参考答案:完整或部分读过原著的人喜欢87版《红楼梦》的特别多 珍惜、爱护和崇尚 演员技能 创作态度 艺术手段 要忠实于原著

二、阅读理解专练(25分)

阅读《红楼梦》中节选的文字,完成7~10题。

探宝钗黛玉半含酸

曹雪芹

一语未了,忽听外面人说:“林姑娘来了。”话犹未完,黛玉已摇摇摆摆的进来,一见宝玉,便笑道:“哎哟!我来的不巧了!”宝玉等忙起身笑让坐,宝钗笑道:“这是怎么说?”黛玉道:“早知他来,我就不来了。”宝钗道:“这是什么意思?”黛玉道:“什么意思呢:来呢一齐来,不来一个也不来;今儿他来,明儿我来,间错开了来,岂不天天有人来呢?也不至太冷落,也不至太热闹。——姐姐有什么不解的呢!”

宝玉因见他外面罩着大红羽缎对襟褂子,便问:“下雪了么?”地下老婆们说:“下了这半日。”宝玉道:“取了我的斗篷来。”黛玉便笑道:“是不是?我来了他就该去了!”宝玉道:“我何曾说要去?不过拿来预备着。”

……薛姨妈便命人灌了上等酒来。李嬷嬷便出来道:“姨太太,酒倒罢了。”宝玉笑央道:“好妈妈,我只喝一盅。”李嬷嬷道:“不中用,当着老太太、太太,那怕你吃一坛呢!想那日我眼错不见一会儿,不知是那一个没调教的,只图讨你的好儿,给了你一口酒吃,葬送的我挨了两日骂!……”薛姨妈笑道:“老货!只管放心喝你的去罢!我也不许他喝多了。就是老太太问,有我呢。”……那李嬷嬷听如此说,只得且和众人吃酒去。这里宝玉又说:“不必烫暖了,我只爱喝冷的。”薛姨妈道:“这可使不得!吃了冷酒,写字手打颤儿。”宝钗笑道:“宝兄弟,亏你每日家杂学旁收的,难道就不知道酒性最热,若热吃下去,发散的就快;若冷吃下去,便凝结在内,拿五脏去暖他,岂不受害?从此还不快不要吃那冷的了。”宝玉听这话有理,便放下冷的,令人烫来方饮。

黛玉嗑着瓜子儿,只管抿着嘴儿笑。可巧黛玉的小丫鬟雪雁走来给黛玉送小手炉,黛玉因含笑问他:“谁叫你送来的?难为他费心。——那里就冷死我了呢!”雪雁道:“紫鹃姐姐怕姑娘冷,叫我送来的。”黛玉接了,抱在怀中,笑道:“也亏你倒听他的话!我平日和你说的,全当耳旁风;怎么他说了你就依,比圣旨还快呢!”宝玉听这话,知是黛玉借此奚落他,也无回复之词,只嘻嘻的笑了一阵罢了。宝钗素知黛玉是如此惯了的,也不理他。

……说话时,宝玉已是三杯过去了。李嬷嬷又上来拦阻。宝玉正在心甜意洽之时,又兼姐妹们说说笑笑,那里肯不吃?只得屈意央告:“好妈妈,我再吃两杯就不吃了。”李嬷嬷道:“你可仔细今儿老爷在家,提防着问你的书!”宝玉听了这些话,便心中大不自在,慢慢的放下酒,垂了头,黛玉忙说道:“别扫大家兴!舅舅若叫,只说姨妈这里留住你。——这妈妈,他又该拿我们来醒脾了!”一面悄悄的推宝玉,叫他别赌气;一面咕哝说:“别理那老货!咱们只管乐咱们的!”那李嬷嬷也素知黛玉的为人,说道:“林姐儿,你别助着他了!你要劝他,只怕他还听些。”黛玉冷笑道:“我为什么助着他!——我也不犯着劝他。你这妈妈太小心了!往常老太太又给他酒吃,如今在姨妈这里多吃了一口,想来也不妨事。必定姨妈这里是外人,不当在这里吃,也未可知。”李嬷嬷听了,又是急,又是笑,说道:“真真这林姐儿,说出一句话来,比刀子还利害。”宝钗也忍不住笑着把黛玉腮上一拧,说道:“真真的这个颦丫头一张嘴,叫人恨又不是,喜欢也不是。”薛姨妈一面笑着,又说:“别怕,别怕,我的儿!来到这里,没好的给你吃,别把这点子东西吓的存在心里,倒叫我不安。只管放心吃,有我呢!……”因命“并烫些酒来,——姨妈陪你吃两杯,可就吃饭罢。”宝玉听了,方又鼓起兴来。

(选自《红楼梦》第8回,有删改)

7.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

A.林黛玉到梨香院,一看到宝玉,就说“我来的不巧”,是因为她爱宝玉,又怕别人有闲话,在公众场合刻意回避宝玉。

B.薛姨妈反对宝玉喝冷酒,说“写字手打颤儿”,是为宝玉的前途考虑。薛宝钗说“拿五脏去暖他,岂不受害”,是为宝玉的身体考虑。

C.“谁叫你送来的?难为他费心。——那里就冷死我了呢!”“他”表面是指紫鹃,实际是指宝钗。“我”表面是黛玉,实际是指宝玉。

D.黛玉鼓动宝玉不要听李嬷嬷的,只管喝酒,“咱们只管乐咱们的”。说明她并不关心宝玉的身体。

E.紫鹃怕姑娘冷,叫雪雁送手炉,本来是关心黛玉,不料黛玉却不领情。这说明她太不近人情。

解析:选BC A项,黛玉很敏感,担心宝钗会“夺爱”,性格中也有多疑的成分,打扰了宝玉和宝钗的会面,故意说“不巧”,语含讽刺。D项,黛玉是真正理解宝玉的,表现出了黛玉身上的反抗精神,何况宝玉喝的酒是烫过的。E项,黛玉训斥雪雁是指桑骂槐,借以奚落宝玉。

8.“宝玉听这话,知是黛玉借此奚落他”一句中,“此”指代什么?林黛玉奚落他什么?(6分)

答:

 

解析:根据前面的情节可知,黛玉对宝钗劝宝玉不要喝冷酒耿耿于怀,表现了黛玉的多情和多心。

参考答案:“此”指雪雁送手炉。黛玉奚落的是,宝钗劝宝玉不要喝冷酒,而宝玉听从了她。

9.体会最后一段宝玉的心理变化,请简要叙述这一变化过程。(6分)

宝玉的心理变化:

参考答案:喜→忧→喜。(或:心甜意洽→心中大不自在→方又鼓起兴来)

10.在宝玉喝酒这一事中,林黛玉先没有像众人一样劝阻,而后又干脆极力怂恿,这里表现出林黛玉什么性格?谈谈你的看法。(8分)

答:

参考答案:前者表现出林黛玉深感寄人篱下“步步留心,时时在意”的谨慎,所以不能像众人一样表现自己的心态。后者表现出了林黛玉的反抗、叛逆精神——对封建专制的反抗。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7dd4fe88b94cf7ec4afe04a1b0717fd5370cb265.html

《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第三单元第9课宝黛初会教学案语文版必修3.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