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第一七一中学2018-2019学年度第一学期七年级语文期中考试试题

发布时间:2019-09-16 17:07:06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北京市第一七一中学2018-2019学年度第一学期七年级语文期中考试试题

(考试时间:120分钟  总分:100分)

基础综合

一、基础与运用(共12分)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第1-2题。

过了秋分,秋的兴致渐浓。落叶时候,红衰翠减,冉冉物华休。北风吹紧,雁阵惊寒。围湖的枫林在风鸣中渐渐A qiáo cuì了,以血色照亮这暗淡的仲秋。就连日月也躲开了,任风云勾勒秋的形容,惴惴地酿,不承望竟淅淅沥地下起一场秋雨来,清清冷冷,雨滴宛若跌落凡尘的精灵,曼舞轻歌,却又缥无着。秋雨中,风儿把枯黄的树叶唰唰地从树上吹落,秋雨和着风儿,打着旋儿,落到池塘,像船一般装着雨水,在池塘的水面荡着秋千,跟秋雨应着,弹奏出秋的交响乐。一场秋雨B lǎng rùn了北国的秋山,滋润了成熟的果实,洗涤了人们的浮躁。

1.下列词语和文中加点字读音不同的一组是(   )

A.临  淅淅沥   B.黄  酿   C.应  掺  D.缥  高

2.拼读文中拼音,将对应汉字写入田字格中。

A□□    B.□□

1.C(应和yìng hè,掺和chān huo)

2.憔悴、朗润

句——语句表达

3.下列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春天像刚落地的娃娃。(落地:站立在地上。)

B.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赶趟儿:争先恐后地开花)

C.那种清冷是柔和的,没有北风那样咄咄逼人。(咄咄逼人:形容气势汹汹,盛气凌人。)

D.我暗暗地在那里匿笑,却一声儿不响。(匿笑:偷偷地笑。)

A(落地:指婴儿降生)

文学常识

4.下列文学常识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朱自清著有散文集《踪迹》。         B.曹操著有《龟虽寿》。

C.史铁生的代表散文作品有《我与地坛》。    D.安徒生的代表作有《丑小鸭》。

A(《踪迹》是诗文集)

传统文化

5.下列各项中,能与“四面湖山归眼底”构成对偶的一项是(   )

A.万紫千红总是春     B.万家忧乐到心头

C.千锤万凿出深山     D.万户争传新乐府

B

句——修辞

6.下列语句中没有使用比喻修辞的一项是(   )

A.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着,走着。

B.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

C.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从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

D.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

B

名著

二,名著阅读(共8分)

(一)填空(4分)

7.1926年,鲁迅先后撰写了十篇     散文,并以《       》为总题目陆续发表于《莽原》半月刊上。1928年结集出版,更名为《朝花夕拾》。

8.《     》一文,写“      ”和“看电影事件”,不仅揭露了那些日本“爱国青年”的丑恶面目,也写出自己“弃医从文”的动因。

(二)判断(4分)

9.《西游记》是一部神话小说,这部作品全无依傍,没有历史真实的影子。(  )

10.孙悟空访道学仙,终于练成七十二般变化,在《西游记》中会七十二变的神还有牛魔王。

(  )

11.为了收伏孙悟空,令其听话,观音菩萨教了唐僧一个咒言,这就是金箍儿咒。(  )

12.《西游记》中,孙悟空最具有反抗精神的故事情节是:大闹天宫。     (  )

7.回忆性、旧事重提

8.藤野先生、匿名信事件

(二)判断

9.×  10.×(牛魔王不是神)  11.×  12.√

古诗默写

三、默写与欣赏(共10分)

(一)默写(6分)

13.①         ,铁马冰河入梦来。 ②自古逢秋悲寂寥,        

         ,断肠人在天涯。  ④我寄愁心与明月,        

  ⑤《观沧海》中描写大海全景,写出苍茫浑然的气势的语句是         

        

(二)欣赏(4分)

14.当你读到王湾的《次北固山下》中“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这两句诗时,脑海中浮现出了怎样的景象?请描述出来。(4分)

13.①夜阑卧听风吹雨  ②我言秋日胜春朝  ③夕阳西下

  ④随君直到夜郎西  ⑤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14.潮水上涨,与堤岸齐平,江面更显宽阔,正是顺风行船,一页白帆好似挂在江天之上。

文言文

四、文言文阅读(共11分)

【甲】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乙】王恭从会稽还,王大看之①。见其坐六尺簟②,因语恭:“卿东来,故应有此物,可以一领及我。”恭无言。大去后,即举所坐者送之。既无余席,便坐荐上③。后大闻之,甚惊,曰:“吾本谓卿多,故求耳。”对曰:“丈人④不悉恭,恭作人无长物。”

①王恭:字孝伯,为人清廉。会稽:郡名,郡治在今浙江省绍兴县。王大:王恭的同族叔父辈。②簟:竹席。③荐:草席。④丈人:古时晚辈对长辈的尊称。

15.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4分)

(1)相而去:          (2)行:        

(3)大后:           (4)曰:        

16.翻译下列句子。(1分)

尊君在不?                        

17.对“可以一领及我”有以下理解,哪一项是正确的?(   )(1分)

A.可以一条(坐席)跟我的相比吗?  B.可以拿一条(坐席)给我吗?

C.可以让我拿一条(坐席)吗?    D.可以让我欣赏一下吗?

18.用原文回答问题:【甲】文中元方指责友人的理由是①    和②    

友人“下车引之”是因为③     。【乙】恭无言的原因是④     。(4分)

19.成语“身无长物”出自于【乙】文,根据文章内容,这个成语的意思应该是:

                        。(1分)

15.(1)丢下,舍弃  (2)约定  (3)离开  (4)回答

16.你父亲在吗?

17.B

18.无信、无礼、惭、无余席

19.指除自身外再没有多余的东西。形容贫穷。

记叙文阅读——课内

五、阅读《济南的冬天》,回答20-23题。(共11分)

①对于一个在北平住惯的人,像我,冬天要是不刮风,便觉得是奇迹;济南的冬天是没有风声的。对于一个刚由伦敦回来的人,像我,冬天要能看得见日光,便觉得是怪事;济南的冬天是响晴的。自然,在热带的地方,日光是永远那么毒,响亮的天气反有点叫人害怕。可是,在北中国的冬天,而能有温晴的天气,济南真得算个宝地。

②设若单单是有阳光,那也算不了出奇。请闭上眼想:一个老城,有山有水,全在蓝天下很暖和安适地睡着,只等春风来把它们唤醒,这是不是个理想的境界?

③小山整把济南围了个圈儿,只有北边缺着点儿口儿。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别可爱,好像是把济南放在一个小摇篮里,它们全安静不动地低声地说:“你们放心吧,这儿准保暖和。”真的,济南的人们在冬天是面上含笑的。他们一看那些小山,心中便觉得有了着落,有了依靠。他们由天上看到山上,便不知不觉地想起:“明天也许就是春天了吧?这样的温暖,今天夜里山草也许就绿起来了吧?”就是这点儿幻想不能一时实现,他们也并不着急,因为有这样慈善的冬天,干啥还希望别的呢!

④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看吧,山上的矮松越发的青黑,树尖上顶着一髻儿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山尖全白了,给蓝天镶上一道银边。山坡上,有的地方雪厚点儿,有的地方草色还露着;这样,一道儿白,一道儿暗黄,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看着看着,这件花衣好像被风儿吹动,叫你希望看见一点儿更美的山的肌肤。等到快日落的时候,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那点儿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儿粉色。就是下小雪吧,济南是受不住大雪的,那些小山太秀气!

⑤古老的济南,城内那么狭窄,城外又那么宽敞,山坡上卧着些小村庄,小村庄的房顶上卧着点儿雪,对,这是张小水墨画,也许是唐代的名手画的吧。

⑥那水呢,不但不结冰,反倒在绿萍上冒着点儿热气。水藻真绿,把终年贮蓄的绿色全拿出来了。天儿越晴,水藻越绿,就凭这些绿的精神,水也不忍得冻上;况且那长枝的垂柳还要在水里照个影儿呢。看吧,由澄清的河水慢慢往上看吧,空中,半空中,天上,自上而下全是那么清亮,那么蓝汪汪的,整个的是块空灵的蓝水晶。这块水晶里,包着红屋顶、黄草山,像地毯上的小团花的小灰色树影。

⑦这就是冬天的济南。

20.阅读文章③—⑤段,文中的三幅山景图分别突出了小山怎样的特点?(2分)

21.文章第⑥段描绘了水中的美丽的景物,为什么描写这些景物?(3分)

22.下面句中加点的词语能用括号里的词替换吗?为什么?(3分)

看吧,山上的矮松越发的青黑,树尖上(戴)着一髻儿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

23.品味下面语句,体会句中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3分)

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别可爱,好像是把济南放在一个小摇篮里,它们安静不动地低声地说:“你们放心吧,这儿准保暖和。”

20.第一幅图:阳光下山景图。  阳光下的小山:温晴

  第二幅图:薄雪后山景图。  小雪后的小山:秀气

  第三幅图:城外远望山景图。 淡雅

21.文章运用比喻和拟人的写法,不但形似,而且神似,生动贴切。把整个冬天的济南比作一块“蓝水晶”,小巧秀丽。把水藻、水和垂柳都人格化了,“把终年贮蓄的绿色全拿出来了”“就凭这些绿的精神,水也不忍得冻上”“垂柳还要在水里照个影儿呢”这些都表现出济南冬天的无限生机和在冬天里孕育着的朦胧春意。

22.先直接把雪说成是“白花”,顺势把“顶着一髻儿白花”的矮松比作“日本看护妇”,把无生命的雪、静止的松树都写活了。不但写出景物的外形,而且饱含喜爱的心情。其中的“顶”字,准确表现了“一髻儿白花”的位置和形状,并暗指这是“小雪”,扣住了一个“妙”字,给人以秀美的感觉。

23.运用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山竟然有人一样的动作,把济南安放在一个小摇篮里,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济南冬天暖和、安适的特点。

记叙文阅读——课外

六、阅读《默爱如山》,回答24-26题。(共8分)

①我怕父亲,他打我是真打。看着他瞪圆了眼,一步一步逼近,还不敢躲,绷紧了肌肉等着,于是一巴掌扇过来,脑袋嗡了一声……

②有时却是另一副样子,比如去下地,他在前边头也不回地说:“唱一个我听听。”我在后边就模仿着戏台上的花脸呜呜哇哇地唱起来。他说:“瞎胡唱,别唱了。”我说:“你唱一个。”他唱起来:“我不该,咳咳咳咳,老王爷,咳咳咳咳……”也是随唱随编,瞎胡唱,越唱越带劲儿。

③我家有个大宜兴壶,下地回来,泡上茶壶,父亲高兴了,还逼我们喝。说“逼我们”,是因为我们喜欢喝凉水,不喜欢喝茶。“过来,喝!多清香,又解暑,你喝不喝?想挨揍啊!”

④我们俩常常一起去看庙。“看庙”二字,说句文词,是父亲杜撰的。看庙就是去看庙里的壁画,是让我开阔眼界,是培养我画画的一种方式,这很有点像现在的参观美术展览馆或画廊。我父亲本是老农民,竟与文人想到了一起。

⑤吃过早饭,父亲将粪筐往肩上一背,抄起粪叉说:“走,看庙去。”母亲说:“今天不拉土了?”父亲说:“回来再说。”我们就在这“回来再说”的空当里看了许多庙。庙有大有小,有远有近。近则三五里,远则十几里。一去一回就是几十里。全堂邑县境内的庙我们几乎都看遍了。

⑥父亲对庙里的壁画还加以评论。他指着《八仙过海》的海水说:“你看这水,涟涟地像是在颤动。”又用手摸着墙说:“这墙是平的,你再远看,不是坑坑洼洼地凸起来了吗?”其实现在看来,稀松得很,无非是靠了反复重叠的弧形线条引起的错觉。父亲最佩服的是《八破图》,破扇子、破信封、破书本、破眼镜盒……他像在集市上买粮食时将粮食粒捻来捻去还嚼一嚼那样仔细,猫着腰将那画上的破信封的一角又摸又抠,远瞧瞧,近瞅瞅,长叹一口气说:“像真烧焦了一样。”他指点,我也惊叹起来。最后,总是照例的一句话:“使劲儿看,好好记住。”

⑦我12岁那年考上初中,学校在聊城,离家15公里多。过了正月十五,要开学了,吃过早饭上路,父亲背上粪筐跟我走了出来,虽没说话,我知道他是送我。一直走出10公里开外看见聊城古楼了,他说:“快了,你走吧。”这时旷野无人,惟有寒风积雪,一抹虚白的阳光和远处的几声鸡啼。望着逐渐远去的、背着粪筐的父亲的身影,我只想反身向他追去。

⑧再以后,我参加了工作,按家乡人的看法,凡是吃公家饭的人就是“干部”。我很少回家了,一晃就是十几年,大约是1960年,父亲到天津看我来了。我说:“今天咱们上街吃一顿狗不理包子,再领你去看看美术展览。”他问什么是美术展览,我觉得一两句话说不清,我提起以前的事:“我小时候你不是常领我去看庙吗?和看庙差不多。”

⑨刚走过劝业场,我一回头,见他正弯腰从地上捡烟头,我嚷了一声:“扔了!你也不嫌脏。”他赶紧扔了烟头,眼神带有惶惑和惧意。这眼神使我凄然,是什么使父亲对我有了怯意?我反而愿意再看到小时候父亲扇我巴掌时那瞪圆了的眼。

24.文中选取了感人肺腑的细节来写“父亲”在“我”成长的道路上烙下的深刻印迹,请用最简洁的语句概括②—⑥段描写的儿时生活片断。(3分)

                                    

25.请说说文中的画线句有什么作用?(2分)

26.这篇文章语言质朴、传神,感情深邃、绵长。请你就感触最深的一点谈谈。(3分)

24.①要我唱歌(或唱戏曲);

  ②要我喝茶;

  ③带我看庙画(意思对即可)

25.用寒冷、寂静的晨境,渲染一种父子离别时凄清的情景,表达了“我”对父亲,的依恋之情。(意思对即可)

26.本题为开放性试题。可从内容或语言评析,言之有理即可。(内容2分,语言通顺1分)

作文

八、作文(40分)

27.不知不觉中,同学们已经成为七年级的学生了。回顾自己的成长过程,一定会有老师、家长的呵护关爱,一定会有同学朋友的支持帮助;一定经历过成功的喜说,一定感受过失败的痛苦……在一路走来的酸甜苦辣中,你会发现“自己长大了”。请以“成长”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①把内容写清楚,写具体。  ②围绕中心,表达真情实感。

③语句通顺,力求生动。   ④500字以上。

27.“成长”  写事

北京市第一七一中学2018-2019学年度第一学期

初一年级语文期中考试试题

一、基础与运用(共12分)

二,名著阅读(共8分)

(一)填空

三、默写与欣赏(共10分)

四、文言文阅读(共11分)

五、阅读《济南的冬天》

六、阅读《默爱如山》

八、作文(40分)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7ca40ee2f342336c1eb91a37f111f18582d00c4c.html

《北京市第一七一中学2018-2019学年度第一学期七年级语文期中考试试题.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