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教学中重难点的解决策略

发布时间:2016-09-08 08:31:48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音乐教学中重难点的解决策略

教学重点指教材中最主要的内容,在知识结构中起纽带作用的知识,他包括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基本技能等。教学重点是知识的关节点,在知识结构中起着纽带的作用。它具有基础性、规律性、全局性,因而重点占教材知识总量的比例较大。

所谓教学难点是指那些教学内容比较抽象、深奥、复杂,学生学习比较困难的知识。另外,距学生生活比较远的内容。教学重点容易被确定,而教学难点不容易被发现。教师在教学中不应对重点与难点混淆不清,教学难点有局限性、差异性、局部性的特点。

确定了教学重难点后,教学设计中才不至于“喧宾夺主”。如何在课堂教学中突破重难点是我们教学中的关键。

一、综合课教学中突破重难点的几种教学策略

每节音乐课都有重、难点。一节音乐课的成功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与对重、难点的把握和处理上。音乐课中的重、难点大体集中在节拍、节奏、音准、歌词处理、歌曲表现等方面。只有这些问题在最短的时间内得到最快的解决才能收到很好的教学效果。

1、直观形象  视觉对比 

根据从感性到理性的认识过程,加强直观教学是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果的重要方法之一。把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有机地结合起来,从而使掌握的知识形象化。

例如新华一校刘洋老师切分节奏的突破。刘彤《雪花》中的小脚丫设计。

2、节奏模仿  趣中掌握

众所周知,节奏被称为音乐的“骨架”,没有了节奏,音乐这座大厦就会坍塌。在课堂教学中,歌曲中节奏重难点特别多。有时生硬的讲解根本不奏效我们不如打个样子。让学生看得见,摸得着,体会得深。像我们很多老师在外校上课,不了解情况还不让见学生,不知道这个班的学生节奏掌握怎么样?这是最好的办法。我去年在将军一校上了一节二年级歌曲《打花巴掌》……

3、比喻说明  化难为简

运用学生熟知的、形象的具体的事物来比喻生疏的、抽象的事物。用浅显的道理来比喻深奥的道理,把抽象的道理具体化,枯燥的知识生动化。在教学过程中,有时一个巧妙的比喻,可以很快帮助学生理解一些难懂的概念、规律和方法。

例如《小船》中的结束句,旋律上行,打破了以往的规律。象没唱完,三年级孩子是第一次遇到所以不是下来再上去,就是下来.和爸爸妈妈的爱结合起来怎么回事?无穷尽……

又如一年级《咏鹅》中两个乐段旋律变化时,学生习惯于B乐段模仿A乐段,我们教孩子鹅低头在水里玩,在B时抬头啦。还有跳音记号比喻成站不住啦!换气记号比喻成鱼儿张开嘴巴换气啦……

4姿体语言  手势效应

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常常可以不用言语,而借助于表情、手势之类的动作达到交流思想的目的,有时甚至会“无声胜有声”,这就是人类的无声语言──“体态语”的妙用。手势语具有丰富的表达力,教师应在课堂教学中把手势语用得简明、自然、准确。

例如《唱脸谱》中结束中拖腔“喳”解决。让学生随着你手势(画旋律线)演唱,唱准之后再放下你的手。还有一字多音的解决;跨度大的旋律等;五年级混合拍歌曲《阿喽喽》的 演唱也需要我们给强弱拍的手势等等。

5、回归自然  走进生活

一位哲人说过,“音乐是人类生活中永恒的主题,在人们的社会生活中,音乐艺术几乎无时不有、无时不在”。 音乐教学“生活化”,就是在音乐教学中,要让音乐教学的内容向社会延伸,让社会生活进入音乐课堂,让教学充满时代的气息和活力。

例如《姐妹上场院》中秫秸、扬场等生活常识,农村孩子或许会懂,但城市孩子一定要讲,一定要解释,只有这样,唱时才能干劲十足,表现出热闹的劳动场面。还有节奏难点的解决最奏效。成语解决ⅹⅹⅹⅹ

6、新旧联系 知识迁移

学生新知识的获得,必须是由浅入深,由近及远,由已知到未知,循序渐进。如果学生对新知识课题缺乏必要的知识基础,就难以理解新知识。有些已学过的知识,由于时间过长,应用不多,一时学生不知运用,这也是正常的。此时教师应引导学生先回忆旧知识,然后再导入新知识。

例如学习拍号及强弱规律,掌握了一个节拍可以迁移出要学习的拍号。

7、反复对比  辨别正误

有些内容相近或相似,容易使人混淆,使人误解。解决的办法是新旧联系,反复对比,从分析比较中辨别正误。

例如歌曲教学中类似节奏×·×   ××的区别,先放慢速度对比,掌握之后再提速练习最后掌握。;前十六和后十六节奏的对比等等。

8、化整为零 分散解决

由于难度大造成的难点,要采取化整为零、各个击破、分散难点的办法来解决。对难点较多、难度较大的难点,可设计若干台阶,让学生一个一个地爬上去,最后使难点得以解决。

例如《打花巴掌》,包含了所有的节奏型×××·× ……对于二年级学生而言太难解决,我们不妨把它分散开来。新课前趣味性地接触所有的节奏型完成混淆的问题,唱段里巩固节奏形×××·×,唱段里进一步解决××××,这样一节课就能很轻松地完成教学任务了。

9、语文借鉴  学科整合 

有些重难点与我们学科关系不大,游离与音乐性之外,但没能及时解决也会成为绊脚石,会影响我们整节课的教学效果。

地域差异、学生条件的差异,难点也不尽相同。例如一年《过新年》不认识鞭炮、欢畅、锣鼓等几个词组学生不认识,教学中往往时会了旋律,但唱不出来。刘彤老师组内教研时下课了也唱的稀里糊涂…;还有讲音乐要素中的乐句和乐段可以结合语文课的知识进行分析等等。

三、欣赏课教学中突破难点的几种策略

音乐欣赏是以音乐作品为对象,通过聆听的方式及其它辅助手段来体验和领悟音乐的真谛,从而得到精神愉悦的一种审美活动。在小学音乐课中欣赏教学占有相当大的比重,拥有相当重要的地位。美国音乐教育家默塞尔与格连在《学校音乐教学心理学》一书中指出:“音乐欣赏课可以说是音乐教育中,设法引起儿童对音乐的爱好,并使这种爱好更深、更有智慧的一种力量。” 它既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听觉能力和音乐记忆力,又能够丰富学生对音乐的联想力和想象力,还能增强学生对情感的体验能力及音乐直觉能力,从而培养学生音乐兴趣、开阔音乐视野、丰富情感世界。正如达尔克洛兹说的:“欣赏是艺术中最令人神往和欣慰的,我们可以在其中体验人类创造音乐的共同情感。”

1、对比甄别   表格参与

比较是人们通常运用的一种认识事物的方法,有比较才能有鉴别,才能认识事物的本质特征。对比法听是听的深入,也是音乐欣赏中最主要的方式之一,倾听中的对比有节拍、节奏、速度、力度、音色、风格、形式等方面的对比,可以在同一作品中进行对比,也可以对不同的作品进行对比。如欣赏《苗岭的早晨》难点是乐段的区分。我们不妨在课堂中要求学生听出乐曲有哪些变化,一一列举后揭示答案,所以这段乐曲由三个乐段组成。

        

2、音频效果 多媒体辅助

多媒体课件因其集图、文、声、像等突出的综合表现功能,体现了直观教学法的优点。借助多媒体手段辅助英语教学,不仅使教学内容化静为动,化难为易,突破时空限制,而且刺激学生的各种感官,使学生在学习中始终保持兴奋、愉悦的心理状态。同时,对学生主体性的发挥、创新意识的培养,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有着事半功倍之效。

三年级的的欣赏《森林的故事》烂砍盗伐的音响配乐。

3、会问善问  精巧设问

“问”就是在听前或听后,教师有意识、有目的地给学生提一些简单的带启发性的问题。当表演破坏音乐意境时我们最好采取精巧设问的策略,因为这样有助于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

例如《在钟表店里》是一位什么样的爷爷?乐曲是怎样告诉你的?这是一位快乐的老爷爷,因为乐曲情绪欢快……这是一位忙碌的老爷爷,因为乐曲速度是快的;这是一位了不起的老爷爷,因为乐器模仿了各种各样的钟表声,它们都被老爷爷修好了……让音乐和内容巧妙地结合在一起。

4、奇思妙想  再现情境

 “想”就是学生在聆听音乐中,根据音乐展开联想和想象。由于音乐艺术不同于文学和美术,它由情而动,有感而发具有抽象性、多解性、模糊性等特点。在欣赏不同类型的音乐作品中,启发学生的联想和想象,发展他们创造性思维能力。

例如《打枣》给了音乐之后,让学生想象爷爷的神态;孙女的表情,创编他们之间的对话等等吸引学生去听音乐。再者在教学中调动多种感官参与,培养创造性操作能力,当学生通过听觉、视觉及想象、联想,对所欣赏的作品有一定程度的理解后,可让他们动手、动口、动脚,使欣赏过程提高到另一个高度。还有《百鸟朝凤》、《野蜂飞舞》等;对情节性较强的音乐欣赏《龟兔赛跑》等。

5 畅所欲言  谈说感受

“说”就是让学生说出聆听作品后的感受。音乐没有固定的答案,根据音乐欣赏的心理分析理论,音乐欣赏的理性认识并不是表现在欣赏者对乐曲作出某种抽象之结论上面,而是表现在把这种理性认识融注于对乐曲的音响感知、情感体验和联想想象之中,使得这些心理要素在理性认识的指导下,达到更深更高级的阶段。

6、引吭高歌  唱出主旋

音乐欣赏是以听为主的,但唱主题是欣赏作品的基础。因为音乐主题是作品的核心,是乐思形成和发展的基本要素。一是听前唱主题。如欣赏《瑶族舞曲》,在听前可以先引导学生一起唱谱例,也就是每个乐段的主题,在学唱时,首先对每个主题音乐的节奏、特点、情绪等进行分析,然后再进行学唱。教师要求学生边唱、边记、边对音乐进行初步的情感体验。待学生欣赏作品时,不光对主题的出现和变化非常敏感,而且对作品的分段也不感到困难。二是在听后唱主题。学生欣赏完音乐作品后,对这个音乐作品已有了一个大概的轮廓,此时,再让学生学唱主题,可以让学生加深这个音乐的理解。如欣赏《唱脸谱》,可以先让学生欣赏,了解了乐曲的内容、风格后,对这首歌曲已经很熟,此时再安排学生唱这首歌便会声情并茂了。

总之,在音乐课堂教学中,从来没有固定的模式。一节课中我们会遇到很多重难点,策略得当会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更多的的时候需要将它们协调起来,采用最得当的方法,化难为易,让重难点地解决成为课堂的一大亮点。相信各位老师会做的比我好。

小学音乐课中的重难点如何解决

歌曲教学是小学音乐教学中十分重要的内容。如何歌曲教学的重点,突破歌曲教学的难点,一直是我们关注的问题。

歌曲教学中的重点,一般是指未完成教学目标,在歌曲教学中着重体现的方面,(引导学生体会歌词的意义,感受歌曲的形象,有感情的表达等),而歌曲教学中的难点,一般是指在歌曲教学中,学生较难掌握、表达的某些乐句,甚至是一些节奏、音准,咬字吐字,它一般只是歌曲中的某一片段。对于歌曲中的重难点,我们可以从旋律、节奏、歌词、呼吸等方面去解析它:

一、从旋律上看:变化音、大跳音程、过高或过低的音、装饰音可能是难点。

二、从节奏上看:前十六、后十六节奏容易混淆、切分节奏、附点节奏、弱起节奏、变化较频繁的节奏组合。

三、从呼吸上看:

1、速度较慢的乐句,不利于气息控制。

2、快速的换句,需要急气息。

四、从歌词上看又有:

1、旋律或节奏不变但歌词字数改变。

2、较密集的歌词中清晰的吐字是难点。

3、衬词中的句。

4、一字多音。

五、其他重难点:

1、多声部歌曲的轮唱、合唱部分是难点、重点。

2、篇幅较长的歌曲,在旋律、歌词记忆上是难点。

3、有较多力度、速度变化的歌曲等。

在实际教学中,重难点的出现有时是单个出现,有时是组合出现。具体教学中,也可能会有新的问题出现,需要教师机动灵活,及时调整。

对歌曲的难点处理,备课时要有预设,在备课中发现学习时可能出现的难点并进行必要的准备,我们要在课堂教学动态生成中随时发现问题进行解决,而解决难点也要采取化解和渗透的原则,在教学过程中,从合适的角度切入,采用模仿、比喻、对比、迁移等方法,化繁为简,化难为易。

重点和难点的分析和处理,是我们上课和备课的一个重要环节,愿我们准确科学判断教学中学生可能会出现的困难,从而采取相应措施,使教学活动更加顺利的开展。

摘要:

音乐是人类 最古老、最具普遍性和感染力的艺术形式之一,《音乐课程标准》指出:音乐课程的价值在于:为学生提供审美体验,陶冶情操,启迪智慧;开发创造性潜能,提升创造力;传承民族优秀文化。何为一节好课,如何上好一节小学音乐课成为很多音乐老师时刻思考的问题。笔者通过在教学过程中的摸索、实践,从四方面对这一问题做简要阐述。

关键词: 课堂导入    重点难点    扎实教学    情感升华

正文:

生如夏花之绚烂,死如秋叶之静美出自印度诗人泰戈尔的《飞鸟集》,我之所以喜欢生如夏花这个词正是因为夏花具有绚丽繁荣的生命,它们在阳光最饱满的季节绽放,如同我所教的学生们一样,像飞翔着的生命的精灵,允吸着阳光雨露,小学阶段也正是这些精灵茁壮成长的重要阶段,作为一名小学音乐教师要使学生充分体验蕴涵于音乐形式中的美和丰富的情感,同时能够让音乐来净化其心灵、陶冶情操、启迪智慧,让他们体会“doremifasollasi”的美妙和趣味。

那么,怎样算是一节好的小学音乐课呢?结合我这两年的教学实践与学习,我认为一节好的小学音乐课应从以下四个方面入手:

一、“do”出趣味,情系课堂

“do”的谐音即,我们常说一个良好的开始才会有好的结束,导出趣味,情系课堂即要重视课的导入,良好的导入设计不但可以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而且更能够提高学生对本节课的求知欲望。小学音乐课的导入方法一般有如下几种:情景导入法、游戏导入法、复习导入法、故事导入法、谜语导入法、节奏练习导入法等等。不同的导入,达到的效果也是不同,所以根据不同的歌曲,应采取相应的导入方法以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例如:小学音乐三年级《八只小鹅》这首歌曲,它是一首饶有风趣的斯洛伐克民歌,歌曲欢快活泼,描写了一群小鹅在快活嬉戏的场景。因为平时的课堂接触,我注意到三年级的学生好动、模仿能力强,所以在导入设计中让他们随着音乐模仿小鹅的走路姿态,并且鼓励学生到前面小舞台上表演,表演结束后让座位上的学生数一数舞台上一共有了几只小鹅,他们回答:八只,紧接着让他们为歌曲起个名字,学生异口同声的说:《八只小鹅》。这样的设计不仅在课的开始就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牢牢的记住了歌曲的名字,提高学习效率,以游戏的趣味性,使整个教学有了好的开头。

二、“fa”现解决,重点难点

我认为发现解决歌曲的重点难点是一节课的重中之重,要达成教学的有效性要从制定教学目标、重难点以及解决重点难点入手。所谓歌曲教学中的重点,是指为完成歌曲教学目标,在歌曲教学中应着重体现的方面,如引导学生理解歌词蕴含的含义,感受歌曲的情绪,有感情地表达情感与表现形式等。而歌曲教学中的难点,一般是指在歌曲教学中,学生较难掌握、演唱的某些乐句,甚至是某个节奏、某个音、某个字,它一般只是歌曲中的某一片段。在教学过程的设计中要学会突出重点、解决难点,不能一把抓,要懂得取舍,特级教师吴群说:教学中,如采平均使用力量,就会导致用力不够,而使各种教学目标不能达成。所以在平日的教学设计中我会紧紧的围绕歌曲的重点难点设计,并且选择相应的教法去解决重点和难点。例如:二年级第八单元《过新年》这首歌曲是一首欢快、热烈、气氛浓烈的歌曲,歌词通俗易懂,歌曲中模仿锣鼓声音的衬词咚咚锵的运用既为歌曲增添了喜庆的气氛又是歌曲的一个难点,每个衬词是形似但是每句的音高、节奏却有变化,所以我在进行这一课的教学时,把难点节奏的训练渗透到歌词当中并且与音乐旋律相结合,通过老师的适当引导以及层层递进的教学设计,使学生对此难点有了牢牢的印象并且能够准确的唱准不同旋律的衬词。

教师对重点难点的设计把握是不可或缺的,从另外一个角度亦可以理解成学生在课堂上对重点难点的发现、提出和解决。生本教育是时下最为热点的一种教育模式,它提出的教育理念是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让学生在生本教育中学会学习,自主学习。因此教师在教学中把课堂还给学生,让他们自主的去发现、提出、解决重难点。就比如歌曲《月亮月光光》,可以让他们分小组在课前搜集和月亮有关的美术作品,音乐作品,诗歌作品,舞蹈作品,使他们对本节课的歌曲情感有一定的了解和体会。学生仔细的聆听范唱、视唱歌谱便能够提出本课的教学重难点:演唱时要保持长时值的音的演唱气息;弱起小节的准确演唱。通过抽取旋律片段作为发声练习,既可让学生体会歌曲弱起的感觉以及训练学生气息饱满,同时在无形中也解决了歌曲的重难点,一举两得,相得益彰。

三、“si”化过程,扎实教学

《音乐课程标准》总目标提出:学生通过音乐课程和参与丰富多样的艺术实践活动,学习并掌握必要的音乐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拓展文化视野,发展音乐听觉与欣赏能力、表现能力和创造能力,形成的基本素养。要想完成这一总目标我认为细化过程,扎实教学是必不可少的。如今一些老师不太注重过程:课堂上的听赏歌曲、视唱歌谱、歌词理解、学生创编、知识与技能这一系列的教授都不太扎实,学到最后学生不能完整、准确地演唱歌曲,把原本生动有趣的歌曲唱的乏味平平,了无生趣。反之,如果很好地细化教学过程,注重细节的积累,扎实学生基本功,课堂效率也会大大提高。

1.重视欣赏,拓展视野       

新课标提出:以音乐审美为核心,以兴趣爱好为动力。音乐欣赏在教学过程中潜移默化的培养了学生美好情操,可是有些老师只顾教唱而忽视了这部分的重要性,欣赏歌曲时只是听听就一笔带过,学生只听到了旋律感受了情绪却不能深一层的了解歌曲。特别是高年级的歌曲,很多都具有浓厚的历史背景,深刻的创作意义,无论从作者介绍入手讲解,还是歌曲背后的故事,或是主题旋律的演唱,都会令整个欣赏更加生动具体化。通过细致的欣赏学习使学生在逐渐的积累中丰富内涵、拓宽视野。

2.扎实教学,平实课堂

所谓平实是强调常态下的课,它未经修饰且具有非常强的普遍性,真实性,有些时候看到的一些课通过反复的排练,上课时学生与老师的默契配合让人惊叹,学生不听琴声也可以把整首歌曲唱的准确无误,几分钟之内就能自编自导自演音乐小品,平心而论这些对于小学生来说还是有点难度的,与其看到这样一节完美的课,不如看到一节原生态的课,让我们听课者也可以去反思教学中的一些不足之处。要想平实课堂就要做到扎实教学,每一节课注意引导学生对歌词的理解;给足学生时间自己独立、仔细的视唱歌谱,从低年级开始培养视唱歌谱的能力,对于较难的地方可以从特殊节奏型入手,循序渐进的引导;在进行知识点的讲解时不能只给学生答案,忽略过程,比如:附点四分音符几拍,直接告诉学生一拍半,学生不单不能够理解而且易于忘记,如果用画图方法以一个长方形表示一拍,附点四分音符经过推算是一个长方形加上半个长方形,学生便会形象的记住它的时值是一拍半。总之,过程是关键,平实教学,扎实过程是必不可少的。

3.注重细节,引导成长

曾经有人说细节决定成败,音乐课堂上也有一些小细节是不可忽视的,或许正因为抓住了不起眼的细节,逐渐的积累才形成了学生良好的学习、唱歌习惯。通常演唱时学生唱着唱着就没有了坐相,唱完后老师一句轻轻的提醒:同学们歌曲唱的不错,要是背能够再挺直一点,一定会唱的更好。听到后他们会下意识的坐端正,久而久之便养成了良好的演唱坐姿。又如,在为三四拍歌曲打节拍时,大部分学生的划拍很准确,但一些身体协调能力不是很好的同学,把三角形划成圆圈圈甚至不规则形状的都有,教师可以手把手的教这些同学跟着音乐节奏划拍,让他们记住三四拍歌曲强弱弱的感觉,反复练习,效果可观。所以,教师必须规范、细化教学细节,面向全体学生,使每一个学生的潜能得到开发。

四、“la”近心声,情感升华

新课标提出,音乐学习可以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使其情感世界受到潜移默化的感染和熏陶。而音乐是由音的长短、高低、强弱、速度、音色、节奏、节拍、旋律、常见结构等基本要素构成。这些基本要素按照逻辑形式加以变化,以此来描述客观世界和内心情感,因此,从刚开始学习就要让学生领悟、感知这种语言,只有对音乐的感知,才能有情感的体验,正如贝多芬所说:音乐应该使人类的精神爆发出火花。作为一名音乐老师,要善于发掘音乐内在的旋律,让学生从感受音乐节拍、旋律开始然后再深入到歌曲所表现的情感意境,通过理解和学唱让其情感得到升华。在教《春天来了》这首歌时,教师从节奏入手让学生跟随范唱点拍打节奏,教师弹奏旋律,学生随琴声视唱歌谱,在一遍遍不同形式的变化中感受体验歌曲的节奏韵律,利用范唱,让学生感受与歌曲《闪烁的小星》旋律相似的语句,同时让学生模仿连音、断音的不同唱法,来体会不同唱法所带来的歌曲情感的变化。通过两首歌词的情感分析,相似旋律的欣赏,连音、断音的对比,学生能够自然、富有感情的演唱歌曲,这样即完成了教学目标,又激发其审美心境,用音乐语言感知了美,欣赏了美,达到情感的升华。

总之,新课改下一节好的小学音乐课,能够传承我国的教育思想以美育人,陶冶学生情操,提高其感受美、表现美、鉴赏美的能力。以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发掘学生创造潜能,这也要求我们作为一名老师,要与时俱进,不断学习,提高自身音乐素养,方能播种理想,播种力量。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7b87815e3d1ec5da50e2524de518964bcf84d2c7.html

《音乐教学中重难点的解决策略.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