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复习阅读练习

发布时间:2019-06-24 19:28:19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部编版初二语文下册期末文言文阅读理解复习练习

(一)《桃花源记》

【甲】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大道之行也》)

【乙】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1)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2)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3)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 (《桃花源记(节选)》)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选贤能: (2)故人不独其亲:

(3)溪行: (4)停数日,辞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2)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3.乙文中三处画线句子分别从哪些方面体现了甲文所阐述的大同社会的理想生活?(选答两处)

4.乙文的世外桃源与甲文的大同社会有什么关联之处?两文各自侧重于哪种表达方式?

(二)《小石潭记》

【甲】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节选自 柳宗元《小石潭记》)

【乙】从香山俯石磴行柳路,不里许,碧云在焉。刹后有泉,从山根石罅中出,喷吐冰雪,幽韵涵澹。有老树,中空火出,导泉于寺,周于廓下,激聒石渠,下见文砾金沙。引入殿前为池,界以石梁,下深丈许,了若径寸。朱鱼万尾,匝池红酣,烁人目睛,日射清流,写影潭底,清慧可怜。或投饼于左,群赴于左,右亦如之,咀呷有声。然其跳达刺泼,游戏水上者,皆数寸鱼,其长尺许者,潜泳潭下,见食不赴,安闲宁寂,毋乃静燥关其老少耶?

(节选自 袁中道《西山十记》之《记四》)

【注】①碧云:碧云寺,在北京西山。②罅:裂缝。③涵澹;水波激荡的样子。④有老树,中空火出:泉水从一棵空心老树中如喷火般激溅而出。⑤激聒石渠:在石渠中激荡起哗啦啦的水声。⑥匝池红酣:满池的鱼欢快地游动。⑦清慧可怜:样子清秀灵动惹人喜爱。⑧跳达:同“佻达”,此处指鱼儿欢快游动的样子。⑨刺泼:鱼击水声。⑩毋乃:表揣测,相当于“恐 怕”“只怕”。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1)心: 2)悄怆幽:

3)不里: 4投饼于左:

2.下列句子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长尺许者 如土石何(《愚公移山》)

B.①乃记之 两狼之并驱如故(《狼》)

C.其境过清 ②不物喜,不以己悲(《岳阳楼记》)

D.①或投饼 ②苛政猛虎也(《礼记·檀弓》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2)然其跳达刺泼游戏水上者,皆数寸鱼。

4.下列六个句子分为四组,全部属于间接描写水清澈的一组是(

①下见小潭,水尤清冽。 ②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③激聒石渠,下见文砾金沙。

④写影潭底,清慧可怜。 ⑤下深丈许,了若径寸。 ⑥从山根石罅中出,喷吐冰雪。

A. ①②⑥ B. ②③④ C. ③⑤⑥ D. ①④⑤

5.【甲】【乙】两文各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三)《庄子》二则

其一《北冥有鱼》

【甲】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齐谐》者,志怪者也。《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

【乙】

上李邕

李白

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

假令风歇时下来,犹能簸却沧溟水。

世人见我恒殊调,闻余大言皆冷笑。

宣父②犹能畏后生,丈夫未可轻年少。

注释:①本诗是李白写给当时德高望重的名士、北海太守李邕的。②宣父:指孔子。

1解释下面加点的词。

(1)而飞   (2)怪者也

(3)以六月息者也 (4)亦若则已矣

2下面的句子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不知其/几千里也  B.其翼/若垂天之云

C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  D.亦若是/则已矣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

(2)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3)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

4以下句子中表现大鹏鸟“有恃”的一项是 (   )

A化而为鸟其名为鹏 B其翼若垂天之云

C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 D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5下列对甲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起笔即以极度夸张的手法描述了巨鲲变化为大鹏使人感到惊骇万分、神奇莫测。

B文中巨大的鹏鸟要腾空而起乘风做万里游。当然这样的鱼和鸟是现实生活中绝对没有的。

C庄子对鹏飞冲天的情景作了具体细致的描写和生动的形容目的是给这个寓言故事渲染一种神秘的气氛。

D本文的核心思想旨在说明人应当活得无拘无束自由自在轻松自如。在庄子看来即使是腾空高飞的大鹏也仍然“有所恃”算不上“逍遥游”。

6鲲鹏、雾气、尘埃等事物无大小在庄子看来它们有什么共同特点?

7.甲乙两文的“大鹏”有什么共同点?乙文中诗人李白借助大鹏的形象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其二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

【甲】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庄子曰:“鲦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惠子曰:“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庄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惠子曰:“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庄子曰:“请循其本。子曰‘汝安知鱼乐’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我知之濠上也。”

【乙】庄子钓于濮水,楚王使大夫二人往先焉,曰:“愿以境内累矣!”庄子持竿不顾,曰:“吾闻楚有神龟,死已三千岁矣,王巾笥而藏之庙堂之上。此龟者,宁其死为留骨而贵乎?宁其生而曳尾于涂中乎?”二大夫曰:“宁生而曳尾涂中。”庄子曰:“往矣!吾将曳尾于涂中。”

注释:①累(lèi):忧累。这里指请他参与管理国内政事。②巾:用以覆盖物品的丝麻织品。笥(sì):一种盛放物品的竹器。这里名词用作动词。③涂:泥。④往矣:走吧。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1)子非鱼,知鱼之乐 (2)

(3)已知吾知之而问我 (4) 庄子持竿不

2.下列各项中“之”字的用法与例句不同的一项是 (   )

例句:我知濠上也。

A.国人道  B.以我酌油知

C.何陋 D.择其善者而从

3.下列句子中“与”的意思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

A.庄子惠子游于濠梁之上 B.年时驰

C.陈太丘友期行 D.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4.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限断一处)

(1) 上。

(2) 乐?

(3) 也。

5.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 鲦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

(2)惠子曰:“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

(3)往矣!吾将曳尾于涂中。

6.庄子始终坚持“出游从容”的鱼儿很快乐,表现了他怎样的心境?

7.结合甲乙两文,说说庄子是一个怎样的人。

(四)《礼记》二则

其一 《虽有嘉肴》

【甲】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

(选自《礼记》)

【乙】

孔子学琴

孔子学鼓琴①师襄子,十日不进②。师襄子曰:“可以益矣。”孔子曰:“丘已习其曲矣,未得其数③也。”有间④,曰:“已习其数,可以益矣。”孔子曰:“丘未得其志⑤也。”有间,曰:“已习其志,可以益矣。”孔子曰:“丘未得其为人⑥也。”有间,有所穆然深思焉,有所怡然高望而远志焉。曰:“丘得其为人,黯然而黑,颀然而长,眼如望洋,如王四国⑦,非文王其谁能为此也!”师襄子辟席⑧再拜,曰:“师盖云《文王操》也。”

(选自《史记·孔子世家》)

[] ①鼓琴:弹琴。②进:进展,此指换新曲。下文“益”同此。③数:拍节之数,指弹奏技巧。④有间:过了一段时间。⑤志:乐曲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⑥得其为人:知道作曲者是什么样的人。⑦如王四国:好像统治四方的王者。⑧辟席:离开座位站起来,表示敬意。

1.下列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此之谓乎      丘未得为人也 B.弗,不知其善也  孔子鼓琴师襄子

C.知不足,然后能自也 寒暑易节,始一 D.学不思则罔  丘得其为人,黯然

2.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弗食,不知其旨也。

(2)丘已习其曲矣,未得其数也。

3.下列对甲、乙两文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甲、乙两文都是关于学习的,甲文谈了“教学相长”的观点,乙文讲述了孔子拜师学琴的故事。

B.《礼记》,儒家经典之一,战国至秦汉间儒家论著的汇编,相传是西汉戴圣编纂的。

C.乙文中孔子学琴经历了熟悉曲子、掌握技法、领会志向(主旨)、融入曲子(理解作者)的过程。

D.乙文孔子一直不换新内容,是因为他认为《文王操》是最容易学的曲子。

4.孔子学琴的故事印证了“学然后知不足”的道理,请结合乙文具体分析。

其二 《大道之行也》

【甲】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选自《礼记·礼运》)

【乙】 韩休为相

唐玄宗以韩休为门下侍郎①,同平章事②。休为人峭直,不干荣利。及为相,甚允③时望。上或宫中宴乐,及后苑游猎,小有过差,辄谓左右曰:“韩休知否?”言终,谏疏已至。上常临镜,默默不乐。左右曰:“韩休为相,陛下殊瘦,何不逐之?”上叹曰:“吾貌虽瘦,天下必肥。吾用韩休,为社稷耳,非为身也。” (选自《涉史随笔》)

[] ①门下侍郎:官职名,为皇帝近侍。②同平章事:唐代制度,君主在大臣中选任数人,给以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的名义,即为事实上的宰相,与中书、门下协商处理政务。③允:符合。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盗窃乱贼而不(      )      (2)上常(      )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

(2)吾用韩休,为社稷耳,非为身也。

3.实现大同社会是每个人的愿望。请你结合甲、乙两文的内容,谈谈如何才能实现大同社会。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7b607a71afaad1f34693daef5ef7ba0d4b736d03.html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复习阅读练习.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