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 原文和译文

发布时间:2019-11-22 11:23:37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理解道德经 原文

第一章

天下有始,以为天下母。吾不知其名,强字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

冀知其子,附知其母;既得其母,以知其子;既得其子,复守其母,是谓玄德。

塞其兑,闭其户,知常,终身不堇;

开其兑,济其事,妄作,终身不救。

见小曰明,守柔曰强。用其光,复归其明,毋遗身殃,是谓袭常。

第二章

反也者,道之动也;弱也者,道之用也。天下万物生于始有,始有曰无。

第三章

道可道,非恆道;名可名,非恆名。无,名天地之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恆无,欲以观其妙;恆有,欲以观其徼。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玅之门。

第四章

至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其复。夫物芸芸,各复归其根。归根曰静,静曰复命,复命曰常,知常曰明。不知常,妄也。妄作,凶。知常,容。容乃公,公乃全,全乃天,天乃道,道乃久。知道,善也。

第五章

孔德之容,惟道是从。道之为物,惟恍惟惚。惚兮恍兮,其中有象。恍兮惚兮,其中有物。窈兮冥兮,其中有精。其精甚真,其中有信。自今及古,其名不去,以阅众甫。吾何以知众甫之状哉?以此!

第六章

视之而弗见,名之曰夷;听之而弗闻,名之曰希;搏之而弗得,名之曰微。此三者不可致诘,故混而为一。一者,其上不皎,其下不昧,绳绳兮不可名,复归于无物。是谓无状之状,无物之象,是谓惚恍。迎之不见其首,随之不见其后。执卋之道,以御今之有。能知卋始,是谓道纪。

第七章

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廖、独立、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下母。吾不知其名,强字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大曰逝,逝曰远,远曰反。人法道,地法道,天法道,道法道,道法自然也。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

第八章

道生之,德恤之,物形之,势成之,是以万物莫不尊道而贵德。道之尊,德之贵,夫莫不复命而常自然。故道生之,恤之,长之,育之,亭之,毒之,养之,覆之。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是谓玄德。

第九章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炁以为和。人之所恶,唯孤、寡、不穀,而帝王以为称。故物或损之而益,或益之而损。人之所教,我亦教之:畺梁者不德,其死也。吾将以为教父。

第十章

希言自然。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孰为此者?天地。天地尚不能久,而况于人乎?从事于道者同于道,德也。德者,得道也。故从事于德道者,同于德;同于德者,道亦德之。从事于失道者,同于失;同于失者,道亦失之。信不足焉,有不信焉。

第十一章

卋之得一者: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神得一以灵,容得一以盈,万物得一以生,帝王得一以为天下贞。其失之也,谓:天无以清将恐裂,地无以宁将恐废,神无以灵将恐歇,容无以盈将恐竭,万物无以生将恐灭,帝王无以正将恐蹶。帝王自称孤、寡、不穀,此非以贱为本耶?贵以贱为本,高以下为基。非乎?故至誉无誉。是故无欲也,琭琭如玉、硌硌如石。

第十二章

勇于敢,则杀;勇于不敢,则活。此两者,或利或害。天之所恶,孰知其故?是以圣人犹难之。天之道,不争而善胜,不言而善应,不召而自来,繟然而善谋。天网恢恢,疏而不失。

第十三章

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无有入无间,吾是以知无为之有益。不言之教,无为之益,天下希及之。

第十四章

载营魄抱一,能毋离乎?专气致柔,能如婴儿乎?涤除玄鉴,能毋有疵乎?爱民治国,能无为乎?天门开阖,能如渊乎?明白四达,能无知乎?生之畜之,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是谓玄德。

第十五章

大道氾兮,其可左右万物兮!万物恃之以生而不辞,成功遂事而弗名有也。道爱养万物若不为主,恒无欲,可名于小;万物归之若不知主,可名为大。是以聖人之能成大也,以其终不自为大,故能成大。

第十六章

道恆无名也,朴也,唯微也,天下莫不臣也。帝王若能守之,万物将自宾。天地相合,以降甘露,民莫不之令而自均。始制有名,名亦既有,夫亦将知之,知之可以不殆。譬道之在天下,犹川谷之于江海。

第十七章

道恆无为而无不为。帝王若能守之,万物将自化。化而妄作,吾将镇之以无名之朴。镇之以无名之朴,夫亦将不妄。不妄以静,天下将自正。

第十八章

重为轻根,静为躁君,是以君子终日之行不离资众。虽有荣观,焉处超然?奈何万物之主而以身轻天下?轻则失根,躁则失君。

第十九章

使我介然有知,行于大道,唯施是畏。大道甚夷,妄人甚好解。朝甚除,田甚芜,仓甚虚;服文采,带利剑,厌饮食,财货有余,是谓盗夸。盗夸非道也哉!

第二十章

民之饥,以其上食税之多,是以饥。民之难治,以其上之有为,是以难治。民之轻死,以其上求生之厚,是以轻死。夫唯以民生为者,是贤于贵生。

第二十一章

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若使民恆且畏死,而为奇者,吾得执而杀之,夫孰敢矣?若使民恆且必畏死,则恆有也司杀者也。夫代司杀者杀,是谓代大匠斫。夫代大匠斫者,希有不伤其手矣。

第二十二章

民不畏威,则大威至矣。毋狎其所居,毋厌其所生。夫唯不厌,是以不厌。是以圣人自知而不自见,自爱而不自贵。故去皮取此道。

第二十三章

企者不立,跨者不行,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其于道也,曰余赘行。物或恶之,故有道者不处。

第二十四章

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敝则新,少则得,多则惑。是以聖人抱一以为天下式。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古之所谓“曲则全”者,岂虚言哉!诚全而归之。

第二十五章

天下有道,却走马以粪。天下无道,戎马生于郊。罪莫大于不适道,咎莫大于亡德,祸莫大于不知足。故知足之足,恒足矣!

第二十六章

名与身,孰亲?身与货,孰多?得与亡,孰病?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故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

第二十七章

宠辱若惊,贵大患若身。何谓宠辱若惊?宠,为下。得之若惊,失之若惊,是谓宠辱若惊。何谓贵大患若身?吾所以有大患者,为吾有身。及吾无身,吾有何患?故贵以身为天下,若可寄天下;爱以身为天下,若可托天下。

第二十八章

三十辐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

第二十九章

知人者知,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知足者富,强行者有志。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寿。

第三十章

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揣而锐之,不可长保。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功遂身退,天之道也。

第三十一章

天之道,其犹张弓与!高者抑之,下者举之;有余者损之,不足者补之。天之道,损有余以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余。孰能有余以奉天下?唯有道者!是以聖人为而不恃,功成而不处,其不欲见贤。

第三十二章

大道废,有仁义;智慧出,有大伪;六亲不和,有孝慈;国家昏乱,有忠臣。

第三十三章

或曰: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此三者以为不足文矣,故另有所属:见素抱朴,少私寡欲,无尤。

第三十四章

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是以圣人为腹不为目,故去皮取此道。

第三十五章

人之生也友弱,其死也港畺。草木之生也友弱,其死也枯槁。故友弱者,生之徒;港畺者,死之徒。是以兵畺则灭,木畺则折。友弱处上,港畺处下。

第三十六章

出生入死。生之徙,十有三;死之徙,十有三。人之生,动之于死地者亦十有三。夫何故也?以其生生之厚也。盖闻善摄生者,陆行不遇兕虎,入军不被甲兵。兕无所投其角,虎无所用其爪,兵无所容其刃。夫何故也?以其无死地焉。

第三十七章

道者,万物之奥主,善人之保,不善人之所保。美言可以市尊,孝行可以加人。人之不善,弃之何有?故立天子,置三公,虽有拱璧以先驷马,不如坐而进此道。古之所以贵此道者,何也?不曰:有求以得,有罪以免耶?故为天下贵。

第三十八章

唯之与阿,相去几何?善之与恶,相去若何?人之所畏,不可不畏。荒兮,其未央哉!众人熙熙,如享太牢,如春登台。我独泊兮,其未兆;沌沌兮,如婴儿之未孩;累累兮,若无所归。众人皆有余,而我独若遗。我禺人之心也哉!俗人昭昭,我独昏昏;俗人察察,我独闷闷。澹兮,其若海;漂兮,若无止。众人皆有以,而我独顽且鄙。我独异于人,而贵守母。

第三十九章

含德之厚,比于赤子。毒虫不螫,猛兽不据,攫鸟不搏,骨弱筋柔而握固。未知牝牡之合而朘作,精之至也;终日号而不嚘,和之至也。知和曰常,知常曰明,益生曰祥,心使气(炁)曰强。物壮则老,谓之不道。不道,早已。

第四十章

治人事天,莫若啬。夫唯啬,是谓早服;早服谓之重积德;重积德则无不克,无不克则莫知其极;莫知其极,可以有國;有國之母,可以长久,是谓深根固氐,长生久视之道。

第四十一章

卋之善为道者,微妙玄达,深不可志。夫唯不可志,故强为之容:豫兮,若冬涉川;犹兮,若畏四邻;俨兮,其若客;敦兮,其若朴;旷兮,其若谷;涣兮,其若凌释;混兮,其若浊;澹兮,其若海;漂兮,若无止……孰能浊以静之徐清?孰能安以动之徐生?保此道者,不欲盈。夫唯不盈,故能敝而新成。

第四十二章

塞其兑,闭其门;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湛兮似或存,是谓玄同。故不可得而亲,不可得而疏;不可得而利,不可得而害;不可得而贵,不可得而贱。故为天下贵。

第四十三章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有无之相生也,难易之相成也,长短之相形也,高下之相倾也,音声之相和也,前后之相随也,恆也。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而弗殆,生而弗有,为而弗恃,功成而弗居。夫唯不居,是以不去。

第四十四章

图难于其易,为大于其细。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是以圣人终不自为大,故能成其大。夫轻诺必寡信,多易必多难。是以圣人犹难之,故终无难。

第四十五章

其安易持,其未兆易谋。其脆易泮,其幾易剪。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为者败之,执者失之。是以圣人无为故无败,无执故无失,临事之纪也。民之从事,常于几成而败之,不慎终也。慎终如始,则无败事。是以圣人欲不欲,不贵难得之货;教不教,复众人之所过,以辅万物之自然,而不敢为。

第四十六章

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为无为而无不为。故将欲取天下也,恒以无事;及其有事也,则不足以取天下矣。

第四十七章

将欲取天下而为之,吾见其不得矣!天下,神器也,不可为也。为者败之,执者失之。夫物或行或随,或嘘或吹,或强或羸,或载或堕。是以圣人去甚、去奢、去泰。

第四十八章

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贱可欲,使民心不乱。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恆使民无知无欲,使夫智者不敢为也。为无为,则无不治。

第四十九章

为无为,事无事,味无味……大小多少,报之以德。

圣人恆无心,以百姓心为心。

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德善。

信者,吾信之;不信者,吾亦信之:德信。

圣人在天下怵怵,歙歙焉为天下浑其心。百姓皆属其耳目,圣人皆孩之。

第五十章

以正治国,以奇用兵,以无事取天下。天下多忌讳,而民弥贫;民多利器,国家滋昏;人多伎巧,奇物滋起;法勿滋彰,盗贼多有。是以聖人之言曰:“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

第五十一章

其政也闷闷,其民也淳淳;其政也察察,其民也缺缺。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孰知其极,其无正也!正复为奇,善复为妖。人之迷,其日固久。是以圣人方而不割,廉而不刿,直而不肆,光而不耀。

第五十二章

将欲歙之,必故张之;将欲弱之,必故畺之;将欲废之,必故兴之;将欲取之,必故与之:是谓微明。友弱胜港畺,鱼不可脱于渊,之利器不可以示人。

第五十三章

天下莫友弱于水,而攻歼畺者,莫之能胜,以其无以易之也。弱之胜畺,柔之胜刚。天下莫能知,莫能行。是以圣人云:“受国之垢,是谓社稷主;受国之不祥,是谓天下王。”正言若反。

第五十四章

天下皆谓我:道大,大而不肖。夫唯不肖,故能大。若肖,久矣其细也夫。吾言甚易知,甚易行。天下莫能知,莫能行。言有宗,事有君。夫唯无知,是以不我知。知我者希,则我者贵。是以圣人被褐而怀玉。

第五十五章

我恒有三宝,持而宝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慈,故能勇;俭,故能广;不敢为天下先,故能成器长。今舍慈且勇,舍俭且广,舍后且先,死矣。夫慈,以战则胜,以守则固。天将建之,如以慈垣之。

第五十六章

夫兵者,不祥之器。物或恶之,故有道者不处。君子居则贵左,用兵则贵右。兵者,不详之器也,非君子之器,不得已而用之,銛然袭常(銛袭)为上。勿美也;若美之,是乐杀人。夫乐杀人者,则不可得志于天下矣。吉事尚左,凶事尚右。偏将军居左,上将军居右,言以丧礼处之。杀人之众,以悲哀莅之;战胜,以丧礼处之。

第五十七章

小邦寡民,使其有什佰之器而不用,使其民重死而不远徙。故虽有舟舆,无所乘之;虽有甲兵,无所陈之;使结绳而用之。复其民,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邻邦相望,鸡犬之声相闻,其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第五十八章

用兵有言:“吾不敢为主而为客,不敢进寸而退尺。”是谓行无行,攘无臂,执无兵,扔无敌。祸莫大于无适;无适,近亡吾葆矣。抗兵相若,哀者胜矣!

第五十九章

以道佐人主:“不以兵畺天下,其事好还。”师之所处,荆棘生焉;大军之后,必有凶年。善有果而已,不敢以取畺。果而勿矜,果而勿伐,果而勿骄,果而不得已,果而勿畺。物壮则老,是谓不道。不道,蚤已。

第六十章

以道莅天下,治大国若烹小鲜。以道莅天下,其鬼不神;非其鬼不神,其神不伤人;非其神不伤人,圣人亦不伤人。夫两不相伤,故德交归焉。

第六十一章

和大怨,必有余怨,安可以为善?报怨以德。是以圣人执左契而不责于人。有德司契,无德司彻。天道无亲,与善人。

第六十二章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天地之简,其犹橐龠乎!虚而不屈,动而愈出。多言数穷,不如守冲(中)。

第六十三章

执大象,天下往。往而不害,安平太。乐与饵,过客止。道之出口,淡乎其无味,视之不足见,听之不足闻,用之不可堇。

第六十四章

大成若缺,其用不弊;大盈若冲,其用不穷。大直若曲,大巧若拙,大辩若讷。静胜躁,寒胜热,清静为天下正。

第六十五章

道冲,而用之或弗盈也。淵兮,似万物之宗;汇众水,纳群川;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湛兮,似或存。吾不知谁之子处象帝之先。

第六十六章

谷神不死,是谓玄牝。玄牝之门,是谓天地根。绵绵兮若存,用之不堇。

第六十七章

天长地久。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无私欤!故能成其私。

第六十八章

江海所以能为川谷王者,以其善下之,故能为川谷王。大國者,江海也,天下之交;小邦者,川谷也。江海纳川谷,水之就下也。故大國以下小邦,则取小邦;小邦以下大國,则取于大國。故或下以取,或下而取。大國不过欲兼恤人,小邦不过欲入事人。夫两者各得其所欲,大者宜为下。

第六十九章

江海所以能为川谷王者,以其善下之,故能为川谷王。是以圣人欲上民,必以言下之;欲先民,必以身后之。是以圣人处上而民不重,处前而民不害。是以天下乐推而不厌。以其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第七十章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居善地者,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不争也。夫唯不争,故无尤。

第七十一章

善行无辙迹,善言无瑕谪,善数不用筹策,善闭无关键而不可开,善结无绳约而不可解。善为士者,不武;善战者,不怒;善胜敌者,不与;善用人者,为之下……是谓不争之德,是谓用人之力,是谓配天古之极。

第七十二章

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辩,辩者不善。知者不薄,薄者不知。圣人不积,既以为人矣,己愈有;既以与人矣,己愈多。天之道,利而不害;圣人之道,为而不争。

第七十三章

圣人常善救人,故无弃人;常善救物,故无弃物,是谓袭明。故善人者,不善人之师;不善人者,善人之资。不贵其师,不爱其资,虽智乎而大迷,是谓要妙。

第七十四章

知其雄,守其雌,为天下溪;为天下溪,恆德不离,复归于婴儿。知其白,守其黑,为天下式;为天下式,恆德不忒,复归于无极。知其荣,守其辱,为天下容;为天下容,恆德乃足,复归于朴。朴散则为器,圣人用之则为官长,故大制无割。

第七十五章

善建德者不拔,善抱道者不脱,子孙以祭祀不辍。修之于身,其德乃真;修之于家,其德乃余;修之于乡,其德乃长;修之于邦,其德乃丰;修之于天下,其德乃溥。故以道观身,以道观家,以道观乡,以道观邦,以道观天下。吾何以知天下之然哉?以此!

第七十六章

不出于户,以知天下;不窥于牗,以知天道。其出也弥远,其知也弥少。是以圣人不形而知,不见而明,无为而成。

第七十七章

知不知,尚矣;不知知,病矣。圣人不病,以其病病。夫唯病病,是以不病。

第七十八章

圣人知道,玄同玄德;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俗人闻道,侮之。故建言有之:明道若昧,进道若退,夷道若颣,上德若谷,广德若不足,建德若偷,质真若渝,大白若辱,大器若朴,大方无隅,大音希声,大象无形,道隐无名。夫唯道,善始且善成。

第七十九章

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道(大德)恒无为而无不为;上德为无为而无以为(下德为之而有以为);上仁(中德)为之而无以为;上义(下德)为之而有以为;上礼(小德)为之而莫之应,则攘臂而扔之。故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夫礼者,忠信之泊而乱之首;前识者,道之华而愚之始。是以大丈夫处其厚,不居其薄;居其实,勿居其华。故去皮取此道。

第八十章

大上,尊而不知之;其次,亲之;其次,誉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信不足焉,有不信焉。悠兮其贵言,功成事遂,百姓皆谓“我自然”。

第八十一章

故曰:为道者非以明民,将以禺之也。民之难治,以其上智也。故以智治國,國之贼;以道统天下,人之德。知此两者亦稽式。恒知稽式,是谓玄德。玄德深矣,远矣,与物反矣,然后乃至大顺。

理解道德经译文

第一章

自然界存在产生宇宙万物的始基,作为派生宇宙万物的本元(本源、本原)。我不知其名,勉强为之取字“道”,勉强为之取名“大”希望知物(实物事物),依附于知道(大、始基、无、夷希微、场);已经知道(大、始基、无、夷希微、场),得以知物(实物事物);已经知物(实物事物),返本归顺道复命,是为玄德(道依法)。禁止脱离了大道而违背自然法则的行为,禁绝门户之见、超越感性认识、通过抽象(透过现象)掌握本质,遵守法则居善地,终身消灾免祸避凶趋吉得福祉;启用脱离了大道的违背了自然法则的行为,惹事生非,妄作非为处凶境,终身得不到救正救助。见微知著是知常明事理,守柔遵守法则是依附大道的襁褓(纽带)。用其沾光得益,复归依大道遵纪守法依律,身心健康消灾免祸不招殃咎,是为因道守法遵循规律

第二章

皈依大道,因道守法循理,道之所感动;弱者柔弱,因道守法循理,道之所用。宇宙万物派生于大道,大道(场)夷希微是无物为无。

第三章

道理法则可以用语言文字表达阐释,必须效法恒久的大道,近似的相对的有限真理不是“完全”、“永恒”的无限真理;实在法(子法、法、法律制度、规则)可制定公布,必须效法恒久的自然法(母法、道法、道纪、大法、大制、始制),实在法从属自然法,实在法不是恒久的自然法。无形的大道,称作世界的本元;大道作为本元,称作万物之母(本源、本原)所以,知(效法)道以观(探索研究发现)其玅(玅道,玅理,至道,道理,原理,道法,法则);知(规范)物以观其徼(求;豪徼;沿袭,因袭;逻辑,理则;边界,分界,界限,限度,范畴;履行,实行,行为,实践)。这两者出处相同而各自占有不同的范畴(名分)统一称为玄德玄德玄德,是发现众物规律(事理)的法门。

第四章

辩证统一欲无欲,达到并保持极致的空明虚静。万物并作运行,我以观照发现宇宙万物履行的法则(复命)。芸芸众物,各自还原使如前地归依其本源(道)。重复还原复现使如前地归依本源(道)称作静,静即事物运动变化中所遵循的相对静止不变的法则(复命),法则(规律)称作常,遵守法则(规律)称作明。不守法则称作妄。妄为,凶,不吉利。遵循法则制定容民畜众的礼仪法度,容民畜众的礼仪法度因袭公理,公理因袭真理,真理因袭天理,天理因袭大道,大道永恒永久。守道依法遵循规律,叫作善。

第五章

洞观得道的形容,是严格遵循大道的。大道(场)作为存在物,是模模糊糊、不可辩认、不易捉摸的。模模糊糊、不可辩认、不易捉摸啊,其中存在着物象。迷离难以捉摸啊,其中存有实物。幽远深奥啊幽深隐秘,深沉的苦思冥想,发现其中存在着精神或本质(实质);其精神或本质(实质)很符合本元,其中含有可靠的信息。从现在追溯到远古,其本质没有差别,据此可以计算了解众物的根本属性预测苗头。我是怎么知道众物的性状呢?根据此道!

第六章

视之而不可见,名之为夷——无形;听之而不可闻,名之为希——无声;索持捕捉之而不可得,名之为微——隐行无迹。此三者不可细密诘辩查究,原本混沌一体啊。“道”啊,其上不是明白清楚,其下也不是昏暗不明,绵绵不绝却无以名状,不可直接感知,不可具体形容,故而还原归一于“无物”。这是没有具体形状的形状,没有具体形象的物象,这叫恍惚——潜藏而不可见。迎之不见其首,随之不见其后。遵守执行自然的法则,以驾驭现实存在的具体事物。能认知世界起源的就是道纪(自然法则)。

第七章

有物浑然一体自然生成,在天地出现以前就已经存在。寂廖、独立、守恆,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下母(始基、本元、本原、本源)。我不知其名,勉强为之取字“道”,勉强为之取名“大”, 大则往,往则深奥玄远深奥玄远则皈依(大道)。人法则道,地法则道,天法则道,道法则道,道遵循本身固有的自然法。所以,道大,天大,地大,人也大。自然界中有四大,人居其一。

第八章

道生养万物,德体恤万物,万物形态各异,环境塑造事物,是以万物莫不尊崇道而贵重德。道的尊崇,德的贵重,万物莫不履行使命而法则大道。道生之,道恤之,道长之,道育之,道亭之,道毒之,道养之,道覆之。生养万物而道有,佑助万物而道恃,统率万物而守道依法统治,是为玄德。

第九章

道,始有也,天下(万物)母也,大也,无(数学上,可以用“”表示无)也,夷希微也,一也,本元本源、始基、元炁)。无名的大是存在的本元(本源、始基、元炁),本元(本源、始基、元炁)孕育相反相成的阴阳二炁,阴阳二炁相互作用、相互交融产生了融合阴阳二,融合阴阳二派生万物,万物是负阴抱的阴阳对立统一体,空炁为和炁。2º=1 2¹=2 2²=42³=8……混沌而无极,无极而太极,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生万物。《素问•阴阳离合论》说:“阴阳者,数之可十,推之可百,数之可千,推之可万,万之大不可胜数,然其要一也。”“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中的“生”具有“生殖功能”和“监护功能”,进而引申出“统治管理功能”。道生养化育万物,具有生殖功能和监护功能。道是宇宙万物的依归。道是派生宇宙万物的本元(本源、本原、始基),是宇宙万物的来源和存在的根据。道派生了宇宙万物,又作为宇宙万物存在的依据而存在于宇宙万物。全部存在物都由道构成,全部存在物最初都由道而生,最后又复归为道。道是万物依归的奥主,贵德守法知道者的保护者,逆德离法失道者的所有者。德者,得道也,依道也,守法也。大道氾兮,大道为法道氾兮,其可左右万物兮。大道为法,大道可统治万物,大道可佑助万物!道恆无名也,朴也,唯微也,天下莫不臣也。帝王若能守之,万物将自宾。始制有名,名亦既有,夫亦将知之,知之可以不殆。大道(道法、母法、自然法、始制)无名(无名法;无有名状,不可名状)也,本质也,夷希微也,天下全都臣服顺从。当权者若能依道遵守道法,众人众物自然宾服。遵循自然法(原理、道理、道法、母法、大法)结合实际的原理制定实在法(子法、有名法、法律制度)并且公布宣传普法,实在法(子法、有名法、法律制度)制定了也已经有效普法宣传教育了,所有人物也务必知法守法,知法守法保平安。道统者,大统,大一统也。道治者法治也,大治。 “一化为三,三合为一;用则分三,本则常一。”本则常一:本原是大道(道法、大法、天下母法);用则分三:三权分治。一化为三,道法化为各自独立又相互制约的立法、执法(依法行政)、司法三权;三合为一,各自独立互相制衡的立法权、执法权、司法权合一道法,尊道崇法,道法至上; 用则分三,三权分立,立法权、执法权(行政权)、司法权三权分立互相制衡;本则常一,本原是大道(道法、大法、天下母法)。】人所厌恶的孤、寡、不穀(不善),而帝王却用来谦称自己。因此对于事物而言,有时损害它反而增益了它,有时增益它反而损害了它。圣人所训教的,我也训教之:凶暴不法的妄徒失道丧德,暴戾恣睢,为非作歹,其自取灭亡。我将以之作为训教的开始。

第十章

自然希言,大道希言而教、无为而治。暴风骤雨难以持续整天整日。谁做的这些事呢?天地!天地尚且不能长久的维持狂风暴雨模式的暴政,更何况人呢?奉事大道的同合于道,叫德。德是得道。所以从事于归依道者,同合于德;同合于德者,道亦德之。从事于违背道者,同合于失道;同合于失道者,道亦失之。其信道不足够真诚啊,以致道不信任之。

第十一章

世界万物得道者,天得道得以清明,地得道得以安宁,神得道得以灵慧,容器得道得以丰盈,万物得道得以生存,当权者得道得以作为世界的首领统治天下。若其逆德失道,天无法清明恐怕要崩裂,地无法安宁恐怕要废弃,神无法灵验恐怕要歇灭,容器无法丰盈恐怕要枯竭,万物无法生存恐怕要灭亡,当权者无法作为合法的君长维持统治恐怕要垮台。当权者谦称自己孤(单独)、寡(孤单,孤独)、不穀(不善),这不是以谦下为本吗?贵族以民众为根本,统治阶层以人民为根基。不是吗?所以至誉无誉。所以无欲啊,稀少珍贵若琭玉,众多普通若硌石。

第十二章

勇于妄的,则约束惩戒;勇于不妄的,则卫护救助。这两者,勇于不妄的有利,勇于妄的有害。自然之所厌恶的,谁能深思熟虑懂得其中缘故?因为这是聖人尚且踌躇疑惧感到为难的。自然的法则,知道遵循法则争战而善胜,知道遵循法则号令而知道顺应,知道遵循法则感召而万物自然归服,坦然而善谋。大法(道纪、始制)恢宏大度,恢宏大度而无所不包。

第十三章

法则役使实物,大道统率自然选择。我因此懂得守道依法遵循规律为人处世之所以有益。守道依法遵循规律的训教,守道依法遵循规律为政处事的益处,天下希能及之。

第十四章

俶载形体和精神抱道守法,能否不脱离违背?固守精气深根固氐皈依大道,能否如同得道保护的婴儿?澄清心镜,能否澄明的没有瑕疵?爱护人民、治理国家,能否守道依法遵循规律为政处事?心理活动,能否如渊守道?明白四达通晓事理,能否守道依法遵循规律掌握本质?生之畜之,生养万物而道有,佑助万物而道恃,统率万物而守道依法统治,是为玄德。

第十五章

大道为法兮,大道可统治万物兮,大道可佑助万物!万物依赖大道生存而道依法治理行不言之教从不推脱,成功遂事而不名有。大道爱护养育万物宛不为主,辩证统一欲无欲,能够寓大于小;万物适道(归依大道不知其主,可名为大德。所以聖人之所以能成大德,因为聖人始终不自以为大,所以能成大德

第十六章

大道(天下母法、道法、大法、自然法、自然法则、道纪、原理、道理、始制)无名(无名法;无有名状,不可名状)也本质夷希微也天下全都臣服顺从。当权者若能依道遵守道法,众人众物自然宾服。天地(阴阳二气)相互配合,得以普降及时雨,人民莫不遵奉法令而自由自在地耕耘树艺生产劳动遵循自然法(道法、母法、大法、道理、原理结合实际的原理制定实在法(子法、有名法、法律制度)并且公布宣传普法,实在法(子法、有名法、法律制度)制定了也已经有效普法宣传教育了,所有人物也务必知法守法,知法守法保平安譬喻言之,道之在天下,犹川谷之于江海。道是宇宙万物的依归。道是派生宇宙万物的本元(本源、本原、始基),是宇宙万物的来源和存在的根据。道派生了宇宙万物,又作为宇宙万物存在的依据而存在于宇宙万物。全部存在物都由道构成,全部存在物最初都由道而生,最后又复归为道。道者,天下母,万物之奥主。道法,天下母法,万物之母法。道是派生宇宙万物的本元(本原、本源、始基),是世界万物的来源和存在的根据。上善若水。生命依赖水循环水善,利万物而不争,近于。水:氢氧化合物,化学式H2O无色、无味、无臭的液体河流泛指一切水域(江、河、湖、海、洋的通称)表示无色无味的透明液体派生江河的源头产生出支流;江河的源头发展成众多支流;引申为从一个主要事物的发展中分化出来。派:水的支流;江河的支流;泛指一个系统的分支。川谷,山川河谷。谷:两山或两块高地中间的低洼地泉出通川为谷泛指水流水流会聚的地方。川:河流的源头河流;水道。江属于疆域地区所有的水道江水江河的通称海:百川会聚之处;古人认为陆地四周皆为海大海海洋大的;渊海;海渊。川谷水,江海水,水循环,循环往复。群川众水,群有众物。道是宇宙万物的渊源。淵源:比喻事物的本源。大道虚无,大道空无。淵啊,如同万物的本元(本源、本原、始基)、依止的归宿、尊敬的奥主——大道,汇纳群川众水;挫其锋锐戾气,化解其错综复杂的矛盾纷争;联合统一无数有限真理的总和是无限真理,任何有限真理都具有无限真理的成分、微粒,无限接近无限真理;清澈透明啊,似乎存在又似乎不存在。

第十七章

道恆道为而(能)无不为(全知全能)。当权者若能守道依法遵循规律,万物众生将接受教化自由化育。假若化育时出现违法妄作事,我将依道安宁之。依道安宁之,将不再妄作。不再妄作以清静合道,天下将自然大治。

第十八章

民众是君人的根基,法则是(运动的)事物的统治者,所以君人终日的行为不可脱离资助民众(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虽有宫观金阙琼楼玉宇,怎么处身超然?奈何万物之主却因为身份高贵而轻天下?轻视天下苍生,忽视百姓需要,就会丧失民心,失去根本;轻佻浮躁不冷静,就会违法失度。

第十九章

如果我坚正不移地知道遵纪守法,遵行大道,唯有持续实际施行是敬服。大道太平,妄人非常容易(喜爱)脱离大道(违背法则)。朝政非常荒废,田园非常荒芜,(粮食和物资储备)仓库非常虚耗;君人衣着华丽,佩带利剑,厌饫珍馐美馔,过度聚敛搜刮的财货过剩,是为盗夸(盗魁窃财夸侈)。盗夸(盗魁窃财夸侈)不合于大道(违背大道)!盗夸(盗魁窃财夸侈)非法(违背法则)!

第二十章

人民之所以饥寒交迫,是因为为政者征收或搜刮的赋税过多,所以饥馑难耐。民众之所以难以治理,是因为为政者妄作非为,所以难以治理。人民之所以轻生冒死抗争,是因为统治阶层求生往多超过限度(过度贪求生活的骄泰奢侈)过分榨取民财(搜刮民脂民膏),所以轻生冒死抗争。惟有为国计民生而为政以德,是美善于重人贵生。

第二十一章

民众已经不畏惧死亡了,还怎么用死来惩惧他们呢?若能使民众守法而且怕死,而剩下为非作歹的非法之徒,我可以依法执威约束惩戒以儆效尤,谁还敢妄作非为?若能使民众守法而且果真怕死,则根据自然法(始制)结合民意制定的实在法(法律)司职生杀予夺(生死、赏罚)。枉法徇私代替依据自然法制定的遵循自然法的实在法(法律)司职生杀予夺(生死、赏罚),是外行人替技艺高明的大匠砍削;外行人替大匠代大方之家砍削,很少有不伤害自己手足的。

第二十二章

当民众已经不再敬畏当权者的权威,那么民众反抗当权者威逼压迫的威力就要爆发了。不要不重视百姓的居处,不要压迫百姓断了百姓生路。只有不厌抑百姓,所以才不被百姓所厌弃。因此,守道的统治者,有自知之明而不主观妄见(不自以为是),自爱而不自以为优越。所以通过抽象(透过现象)掌握本质,去伪存真去掉主观妄作趋向大道遵守法则。

第二十三章

踮着脚尖把脚后跟提起来的站不稳,横行不法的不行,主观妄见的不明白事理,自以为是的不会彰显,妄自砍杀的没有功业,狂妄自大的不长善。其之于道来说,为自恃的多余的有害的罪恶行为。生物界厌恶之,所以有道者不这样为人处世。

第二十四章

委曲详尽则周全,有冤屈则申冤,洼池蓄水则充盈,吐故则有利于纳新,轻徭役薄赋税则能得民心,政令烦多则使人民困惑。所以聖人抱道守法而为天下的法式。不主观妄见,所以明白事理;不自以为是,所以彰明昭著;不妄自砍杀,所以功业有成;不狂妄自大,所以能为首长。因为知道守法遵循规律争,所以天下没有谁能够与之争。古人所说的“曲则全”,岂是空话?它的确是全面完整的归纳总结!

第二十五章

天下有道,始制有名,遵循自然法(道法、母法、大法、始制)结合实际的原理制定实在法(子法、名法、法律制度)并且公布宣传普法,所有人物知法守法,知法守法保平安,天下太平,天下无事,精兵简政,裁军退役安置,将士退伍转业复员,退役的良马可以用来耕种粪田,故而“天下有道,却走马以粪”。天下无道,失道败德败法乱纪,天下有事,兵连祸结,民生凋敝,兵源不足,战马奇缺,母马也被强征为战马,致使母马在郊野战场生下马驹,故而“天下无道,戎马生于郊”。罪没有大于不归从道统(顺应大道、适应自然)的,咎()没有大于亡德(没有德道;妄得)的,祸没有大于不知止的。所以,(遵道行德,适道、适法、适度)适度有节制的富足,常保富足!

第二十六章

功名和生命,哪个更可亲?生命和财货,哪个更重要?得与失,哪个病?过分吝惜必然致使严重的浪费,过多的私藏必然致使严重的损失。所以,(遵道行德,适道、适法、适度,掌握适度原则,知足知止,不辱不殆,)掌握适度原则适足而止就没有过失,掌握适度原则适可而止可以避免危险,可以长久。

第二十七章

宠辱若惊,贵大患若身。什么是宠辱若惊?宠,宠爱,是对在下者因喜欢而偏爱,用于上对下,地位高的对地位低的。受宠意味着受宠者自身的低贱,所以受宠也是一种侮辱。得宠则惊喜,失宠则惊恐,是为宠辱若惊。什么是贵大患若身呢?我之所以有大患,是因为吾活身。及我身亡我有何患所以,贵爱以身为天下,你可寄(身在)天下;贵爱以身为天下,你可托(身在)天下。

第二十八章

三十根车辐条共同环绕归聚在同一个中空的车毂上,当有了车毂的中空圆虚,才可以使车辐汇聚团结在以车毂为核心的周围,发挥车轮的作用,成就车子的功用。【毂:车轮中心的圆木,其周围与车辐的一端相接,中有圆孔,可以插轴。毂,是车辐归聚的中心,又是决定车子转动时是否便利的关键部位,所以用来比喻决定利害的中心。《韩非子》:“人主者,利害之轺毂也,射者众,故人主共矣。”把车轮中心作为圆心,车轮为圆,辐条为半径,按顺序依次连接车辐与圆相交的点,则可得到若干个相同的占有同样大小区域(禺)面积的腰长为半径的等腰三角形,全部等腰三角形合并为一个圆内接正N多边形,设边数N≥30,当N趋向无穷大,即圆内分割的腰长为半径的等腰三角形趋向无穷多,每个等腰三角形的底边无限趋向于0时,全部等腰三角形合并成的圆内接正N边形的面积无限接近圆的面积,其周长无限接近转化为圆的周长,从而圆内接正N边形与圆合体。大方无禺,大制无割。 “割之弥细,所失弥少,割之又割,以至不可割,则与圆周合体,而无所失矣。”越是把圆周分割得细,误差就越少,其内接正多边形的周长就越是接近圆周。如此不断地分割下去,一直到圆周无法再分割为止,也就是到了圆内接正多边形的边数无限多的时候,它的周长就与圆周“合体”而完全一致了。“割圆术”,是以“圆内接正多边形的面积”,来无限逼近“圆面积”。刘徽形容他的“割圆术”说:割之弥细,所失弥少,割之又割,以至于不可割,则与圆合体,而无所失矣。也就是说将圆内接正多边形的边数不断加倍,则它们与圆面积的差就越来越小,而当边数不能再加的时候,圆内接正多边形的面积的极限就是圆面积。他把与圆周合体的这个正多边形,就是不可再割的这个正多边形,进行无穷小分割,再分割成无穷多个以圆心为顶点,以多边形每边为底的无穷多个小等腰三角形,这个底乘半径为小三角形面积的两倍,把所有这些底乘半径加起来,应该是圆面积的两倍。那么就等于圆周长乘半径等于两个圆面积,一个圆面积等于半周乘半径。刘徽说:“以一面乘半径,觚而裁之,每辄自倍。故以半周乘半径而为圆幂”。《九章算术》第一章“方田”章中记载“半周半径相乘得积步”。通过圆内接正多边形细割圆,并使正多边形的周长无限接近圆的周长,进而来求得较为精确的圆周率。(π=lim(n→∞)1/2*sin(360°/n)*n。割圆术在圆周率计算史上曾长期使用。虽然分析方法后来逐渐取代了割圆术,但割圆术作为计算圆周率最早的科学方法一直为人们所称道。刘徽的“割圆术”将极限和无穷小分割引入数学证明。分割、作和、求极限,这就是微积分思想 。君如毂、臣如辐,主圆臣方,虚君实臣。君务虚,臣务实。务虚:是指就某项工作的政治、思想政策、理论方面进行讨论。务实:是指研究 和讨论完成某项工作的具体办法,从事实际工作,讲究实际,研究讨论具体问题,致力于实在的或具体的事情。务虚与务实是一个事物的两个方面。务虚是针对决策环节而言,是决策前对决策的可行性、具体操作、突发情况预案等的分析研究过程,是对事物发展规律与走势进行高屋建瓴的宏观把握;而务实是将决策变成现实的过程。没有必要的务虚,就没有决策的科学性,所务之“实”就可能是一种盲动或蛮干。科学的务虚有助于认清形式,把握趋势,少走弯路,提高效率。虚君实臣:为君要圆滑、虚虚实实,一定要让臣民琢磨不透;而做臣子的必须实诚、刚正不阿,不阿谀不谄媚,有一是一,有二是二。主圆臣方是指:君臣要职责明确,各司其职,恪尽职守,尽职尽责,不能有滥用职权、玩忽职守或者徇私舞弊等失职渎职行为,不能有超越职权范围的行为。臣子超过自己的职权范围管不该管之事,则是有不臣之心;君主把什么事都包揽起来,做了臣子当做之事,也不是好君主。为君者应当把智慧和精力放在管理好臣子上,协调臣子之间的关系,着眼大局,知道为天下浑括精神统一思想,让臣子把自己的智慧才能淋漓尽致的发挥出来,这样可以做到无为而治,为无为而无不为。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圣人执要,四方来效。】开凿门窗建房造屋,当有了其中的空间,才有了居室的功用。揉和粘土做容器,当有了虚空的容积,才有容器的功用。所以,虚实合理配合运用,才能产生可以利用的价值。

第二十九章

知人善任者知道遵循法则,了解自己的人知常遵循规律。克敌制胜制服敌人的有力,战胜自我、超越自我的是强者。懂得取之有度能够适可而止的人富足,遵守法则以神御炁而自胜的有志意。守道依法遵循规律养生健体的人生命长久,肉体虽死而被人们缅怀纪念(不忘)的人精神长存。

第三十章

所得将要满溢,不如适可而止。勉强挣扎维持的急速劲力,不可能长久保持。金玉堆满了殿堂,没有谁能够长久守住。富贵而骄奢淫逸,是自招灾祸。功德圆满了身退让位,是自然的法则。

第三十一章

自然的法则或许如同把弓放在模具上矫正后安装弓弦的原则啊!偏高的一端就往下压低一些,偏低的一端就往上抬高些;富余的就减损之,不足的就增补之。自然的原则,减损富余的用来补贴不足的。某些人的做法却不是这样,剥削不足的用来奉养富余的。谁能够富余的来奉养天下?唯有道者!所以聖人玄德,帮助百姓做事而不恃功矜能,功成事就了也不居功自傲故步自封,或许不需要故意显摆自己是个贤人。

第三十二章

大道为法,大道可统治万物,大道可佑助万物!万物依赖大道生存而道依法治理行不言之教从不推脱,成功遂事而不名有。大道爱护养育万物宛若不为主,辩证统一欲无欲,能够寓大于小;万物适道(归依大道)宛若不知其主,可名为大德。德者,得道也,依道也。道是大法,德是得法、知法、守法。道统者,大统,大一统也。道治者法治也,大治守道依法遵循规律,叫作善。善政即德政。德政:依道行政,依法行政,奉道遵法造福人民的政治。政府尊道依法为人民谋福祉是为德政。道统法治,德政惠民。道即自然,道法即自然法。自然法主张天赋人权,人人平等,理性公正。自然法是整个科学的思想基础和各种具体法规的指导原则,自然法高于一切人定法和人为权利。善法是遵循大道(大法、母法、道法、自然法、始制)的法律制度(实在法、子法)。善法是法治的前提,守法是法治的保证。法治不仅是“法律之治”, 还必须是“善法之治”。法治国家所依之法必须是善法,必须是遵循大道(大法、母法、道法、自然法、始制)的法律制度(实在法、子法)。没有遵循大道(大法、道法、母法、自然法、始制)的实在法(子法、法律制度)是恶法。恶法失道败德,恶法非法,违背自然法的恶法没有法律效力。仁者,谓其中心欣然爱人也。仁最早写作“|二”,即一竖二横,一为阳,二为阴。仁:(会意。从人,从二。意思是两个人在一起,两个人愿意走在一起,表明相互之间都有亲近的要求。本义:两个人亲近友爱。)仁者,夫妻二人相亲相爱也,引申为随着亲疏关系而程度相应变化的有等级差别的偏爱。上仁为宗派主义,兼有官僚主义作风。宗派,泛称宗族内部嫡庶与大小宗支。宗派主义搞小圈子、小派别,拉拢一部分人,排斥一部分人,以宗派的利益为重的思想和行为。义:因抚养或拜认而成为亲属的。义气:“为朋友两肋插刀”的气概;由于私人关系而甘愿承担风险或牺牲自己利益的气概;由于个人或朋友之间的关系而克服困难承担风险甚至牺牲自己某些利益的狭隘思想。义,是关系亲近和关系疏远的人之间的一种内外分别的行为准则,是父亲与儿子、地位高贵的与地位低下的人的一种等级差别,是君主与臣子、上级与下级之间的一种办事原则。上义为官僚主义,兼有宗派主义、形式主义作风。官僚主义,指脱离实际、脱离群众,当官做老爷的领导作风。官僚主义的特征是领导者不按客观规律办事,独断专行,主观臆断地瞎指挥;官老爷做派,脱离实际,不了解下情,高高在上;讲求官样文章,繁文缛节;遇事推诿,办事拖拉,不负责任等等。官僚主义是剥削阶级思想的反映。道(大德)道为而(能)无不为。上德为道为为政处事守道依法遵循规律事极少功极多(能)无事。上仁为中德而没出事。下德妄作而有事。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上仁为宗派主义,兼有官僚主义作风。上义为官僚主义,兼有宗派主义、形式主义作风仁义是亲属党与关系,义有宗派主义作风、官僚主义作风、形式主义作风尚仁义则不能免除徇私枉法失道败德,藐视法律,法纪废弛,政令不行,徇私枉法,枉法徇私,故而“大道废,有仁义”。智慧出轨,智慧脱离轨度,智慧不合于轨范法度,发生严重失道缺德违法乱纪行为,文过饰非,妖言惑众,败家祸国乱天下,故而“智慧出,有大伪”。六亲和睦是理所当然的,倘若六亲不和,就大力提倡孝慈敦劝亲属和睦,故而“六亲不和,有孝慈”。世人都清楚了忠臣之所以是忠臣,就已经存在了与之相对立的叛臣。疾风知劲草,板荡识诚臣。唐朝贞观年间,天可汗唐太宗虚怀若谷从谏如流,而魏征在谏诤上最为突出。魏征曾坦白说:“陛下导臣使言,臣所以敢言。若陛下不受臣言,臣亦何敢犯龙鳞、触忌讳也!”魏征:“臣幸能为陛下尽力,希望让臣成为良臣,不做忠臣。”太宗:“忠臣和良臣有何差别?”魏征:“像历史上的稷、契、皋陶就是良臣。夏朝的龙逄、商朝的比干就是忠臣。所谓良臣,就是能给君主提出许多好建议,且被君主采纳,因而身得美名,与君共享尊贵荣誉,留名青史的大臣。所谓忠臣,虽然能给君主提出许多好建议,并勇于规劝君主,对君主忠心耿耿,但最后被君主杀戮,国家灭亡,只落个忠臣的空名。这就是二者的区别。”由此可知,“国家昏乱,有忠臣”。

第三十三章

有的人说:杜绝圣明抛弃才智,人民有百倍的利益;杜绝仁爱抛弃义气,人民就会恢复孝慈,重新和睦相处;杜绝技巧抛弃利益,盗贼也就没有了。以上这三者已是不值得文饰了,所以另有所嘱咐:发现规律掌握事物的本质,守道依法遵循规律,减少私欲杜绝主观妄作,没有过失。

第三十四章

沉溺于缤纷的色彩,使人眼花缭乱;淹没于漕杂的声音,使人听觉失灵;沉溺于丰盛的美味佳肴,使人口舌失去辨味的能力;纵情于狩猎,使人心情放荡发狂;沉溺于稀有的奢侈品,使人行为不轨。因此,圣人执要掌握根本,不做声色犬马玩物丧志的事情,所以通过抽象(透过现象)掌握本质,去伪存真,去掉主观妄作而趋向大道遵守法则。

第三十五章

人之所以生也,以其友弱也;其死也,以其港畺也。草木之所以生也,以其友弱也;其死也,以其枯萎槁腐也。所以,友弱(与道之所用的弱为友)者,是生的徒党;港畺失道丧德的僵化腐朽友)者,是死的徒党。所以,军队僵化腐朽了就要覆灭,草木僵化腐朽了就要折了。友弱(与道之所用的弱为友)者,处于兴起过程的上升期;港畺失道丧德的僵化腐朽友)者,处于衰亡过程的衰落期。

第三十六章

生命的历程是一种迁徙的旅途,从出生即开始了通往死亡的旅途。把生命的历程分为三个阶段,生长发育的弱年占有十分之三,(精力充沛的壮年占有十分之四),僵化衰亡的老年占有十分之三。人往生,行为不轨往于死地者亦有十分之三。这是什么原因?因其求生往多超过限度(行为不轨)走向死地。听说知道养生者,在陆上行走不会遭受犀牛猛虎的威胁,参军入伍不会遭受甲兵的伤害。犀牛没有用角撞,老虎没有施展它的爪牙,甲兵没有发挥其锋刃。这是什么原因呢?因为知道养生者守道依法遵循规律得福祉消灾免祸没有死地。

第三十七章

大道是万物依归的奥主,贵德守法知道者的保护者,逆德离法失道者的所有者。善言、善行可以博取尊敬,善言、善行可以嘉人。人若不善,弃不善而从善,有什么不好?是以立天子、设三公,虽有拱壁以驷马的仪式,不如坚持进修道业。世界上之所以崇尚道者的原因是什么呢?不正是因为:需求能够因道而得,有罪能够因道而免罪?是以,道者为天下贵。

第三十八章

唯唯诺诺与阿谀奉承,相距多少?知道守法遵纪与犯法妄作不知道,相差多少?人民所敬畏的,不可不敬畏。荒茫茫啊,其未央哉!众人熙熙,如同享用太牢,如同春祭时登台祭祀(大一)。我单单恬静淡泊,深沉没有显出迹象;混混沌沌啊,就像还不会咳咳笑的婴儿;憔悴颓丧啊,好像漂泊的浪子没有归宿。众人全都手舞足蹈兴致有余,而我单单就如灵魂出窍只徒留躯壳。我是廉隅之人品行端正有志节啊!俗人注重形象思维感性认识,昭昭然,察察然;我注重理论思维理性认识,通过抽象(透过现象)掌握本质,遵守法则,抽象而浑括。故而“俗人昭昭,我独昏昏;俗人察察,我独闷闷。”沉静啊,好像深广辽阔的海洋;漂泊啊,好像永没有止境。众人皆有所用事,而我独独以手弄玉且如鄙师祭祀。我独独异于俗人,而崇尚守道依法遵循规律。

第三十九章

大道是宇宙万物之母,是万物依归的奥主,是贵德守法知道者的保护者,是逆德离法失道者的所有者。道德涵养深厚者,如同得道保护的婴儿,毒虫不蛰他,猛兽不伤害他,凶禽不搏击他。他筋骨柔弱,拳头攥得紧固。婴儿还不懂男女交合而生殖器能勃起,精炁充沛的缘故;婴儿终日呼号不气逆,和炁纯厚的缘故。负阴抱阳冲炁以为和是法则,守法是明,有益于生活是吉祥,以神御炁是守柔遵守法则保持柔韧的生命力。未壮就死,是因为不合道。不合道的提早死亡。

第四十章

统治人民、奉事大道,没有比啬更好的了。因为啬,是说未见祸患之形就冲破黑暗趁早服从自然规律;未见祸患之形就冲破黑暗趁早服从自然规律则事极少而功极多,称之为重视积德行善;重视积德行善则没有什么克服不了的,没有什么克服不了的则不知其极限;莫之其极的圣人可以拥有天下;道为天下之母,民是国之根基,守道顺民依法可以使天下长治久安;是说深根固本顺从大道,是生命久长以及长久视朝听政实现天下长治久安的法则。

第四十一章

世界上守道依法修道者,微玅玄同(遵行道理而玄德同于大道),深不可测。因为深不可测,所以勉强为之形容:迟疑不决啊,就像寒冬徒涉冰河;踌躇疑惧啊,就像畏惧周边恶邻的威胁;庄重啊,如以客礼相待;厚道啊,如此质朴;旷然豁达啊,虚怀若谷;涣然洒脱啊,冰融水自流;淳朴啊,如此深沉浑厚;深沉恬静啊,就如辽阔幽深的海洋;漂泊啊,好像没有止境……谁能拨乱反正在混乱的浊世中依法行政徐图澄清天下?谁能居安思危在天下太平时及时改革从容地为和谐社会注入生机活力?(唯有道者)。守道依法者,从不希望骄傲自满。因为没有骄傲自满故步自封,所以能吐故纳新兴利除弊。

第四十二章

禁止脱离了大道而违背自然法则的行为,禁绝门户之见、超越感性认识、通过抽象(透过现象)掌握本质;挫其锋锐戾气,化解其错综复杂的矛盾纷争,联合统一无数有限真理的总和无限真理,任何有限真理都具有无限真理的成分、粒,无限接近无限真理,清澈透明啊似乎存在又似乎不存在,是为玄同。(玄德而玄同于大道。大道虚无,大道空无,玄同而空无,玄同而虚无。空无:指虚无之境,道的代指;谓一切事物的本体与归宿。空无:类空宇宙中,介于绝对的无和有之间的类,是动态的无和静止的有,二者的统一。空无是一切事物的本质,它揭示了世间万物,所共同拥有的一种属性——空无性。广义空无性:没有时空限制,一切事物都处于无(隐价)和有(显价)的叠加态中。虚无:道家用以指“道”的本体,谓道体虚无,故能包容万物,性合于道,故有而若无,实而若虚,道”(真理)的本体无所不在,但无形象可见;谓清静无欲,无所爱恶;清虚之境。不可得,空之异名也。空:空虚,虚无虚静之性。空虚:空无;空旷冥漠亦喻朝廷豁达;没有成见。以,不可得而亲,不可得而疏;不可得而利,不可得而害;不可得而贵,不可得而贱。是以,玄同为天下贵。

第四十三章

天下全都知识美之所以为美,就已经存在了与之相对立的恶;天下全都知识善之所以是善,就已经存在了与之相对立的“不善”。有无相互转生,难易相互转化,长短相互对照,高下相互反转,音声相互和谐,前后相互伴随,遵循对立统一法则。因此,圣人遵循规律依法为政处事,实行守道依法的政教,万物并作而不殆,生养万物而不妄自占有,为人民服务而不恃功岸忽,功成事遂了而不居功自傲。因为不居功自傲没有故步自封,所以不失。

第四十四章

图谋难事需要把大事转化为相对容易的事;做大事需要把大事分解细化为小事。世界上的难事,必须把它转化为相对容易的事来解决处理;世界上的大事,必须把它分解细化为小事来解决处理。因此,聖人始终不妄自尊大,所以能成其大德。轻易的许诺,往往兑现不了诺言,必定要缺乏诚信;把事情看的过分轻易,做事考虑的不够周全,必定要遭受意想不到的危难。因此,圣人谨慎地反复思量研究谋划克服艰难险阻,所以始终能消灾灭难。

第四十五章

如其安定则易持,如其预兆未然则易谋。事物脆则容易泮坼(碎裂),事物几殆则容易剪灭。预兆未然,为之于未有;防患于未然,治之于未乱。合抱粗的树木,由细小的种子发育而成;九层的高台,由一筐筐土筑起;千里的行程,从足下的举步开始。妄为者失败,妄执者失败。因此,圣人知道依法遵循规律做人为政处事,所以不会败事;秉公执法,执法为民,所以不会失政,这是为政处事的要领。民众做事,经常功败垂成,没有能力慎终如始;若能始终谨慎行事,就不会败事。因此,圣人想人民之所想,不看重劳民伤财的奢侈品;教治知道依法遵循规律教治政令,依据自然法制定法律法规规章制度用以预防众人的过失,匡正众人的错误,用来帮助万物依法自由处事,而不敢肆意妄为。

第四十六章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炁以为和。万物是载负着阴又拥抱着阳的对立统一体。奉事大道的同合于道,叫作德。德是得道。从事于归依道者,同合于德;同合于德者,道亦德之。从事于违背道者,同合于失道;同合于失道者,道亦失之。道恆无为而无不为。大道为法,大道可统治万物,大道可佑助万物!希望知物(实物或事物),依附于知道(大、始基、无、夷希微、场);已经知道(大、始基、无、夷希微、场),得以知物(实物或事物);已经知物(实物或事物),返本归真顺道复命,这叫作玄德(守道依法)。禁止脱离了大道而违背自然法则的行为,禁绝门户之见、超越感性认识、通过抽象(透过现象)掌握本质,遵守法则居善地,终身消灾免祸避凶趋吉得福祉;启用脱离了大道的违背了自然法则的行为,惹事生非,妄作非为处凶境,终身得不到救正救助。见微知著是知常明事理,守柔遵守法则是依附大道的襁褓(纽带)。用其沾光得益,复归依大道遵纪守法依律,身心健康消灾免祸不招殃咎,这是因袭遵守纲常法则。见素抱朴,少私寡欲,去伪存真,归依大道遵守法则,遵道律己。】律己遵道,见素抱朴、少私寡欲的素质教育,从学习做学问的角度看,是一天天的增加学识能力;而以从事道的角度看,是一天天的少私寡欲(去伪存真)。少私寡欲(去伪存真)又少私寡欲(去伪存真),以至于同一于道为(守道依法遵循规律为人处世)。为道为而无不为(全知全能)。所以希望统治天下总要守道依法遵循规律为之于未有事;如果妄作非为惹事生非,则不足以统治天下了。

第四十七章

希望得天下而肆意妄为,我(预)见其失败矣!天下是道者的器物,是不可肆意妄为的。妄为者失败,妄执者失败。世间万物,或者行走在前,或者跟随在后;或者哀声叹息,或者自吹自夸;或者强壮有力,或者羸劣疲困;或者尊道贵德守法而附载于道,或者逆德不法失道而堕落。所以,圣人去掉极端、奢侈、过分的非法行为。

第四十八章

【天之道,损有余以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余,剥削不足的用来奉养富余的,劫贫济富,加剧社会贫富差距,增加社会不稳定因素,引发社会纷争。孰能有余以奉天下?唯有道者!是以聖人为而不恃,功成而不处,其不欲见贤。】尊道贵德尚法,道统德政法治,修明法制,法治清明,政治清静。依法择贤录用,依法使贤用能。任何人的精力是有限的,不要自负其贤,不要自以为可以包打天下。可以用贤,不可以尚贤。尊道贵德尚法,道统德政法治,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保护民权,维护民生,使人民和睦。不看重强取会招灾引祸的脱离生存与发展需要范围的昂贵奢侈品(非生活必需品),致力于保障和改善民生,可使民众不做盗贼。不轻视百姓的合理要求而尊重人民的正当需要,可使人心不乱。【心志属于精神类的软件——魄,与虚和弱对应;腹、骨属于硬件——营,与实和强相对应。】因此,聖人的统治,使百姓虚心接受教治,吃饱穿暖啊生活富足,树立可持续发展观,强身健体回报社会。法则使人民淳朴厚道积德行善,使心怀不轨之徒不敢妄作非为。为道为(为人、处事、为政守道依法遵循规律为人、处事、为政),则天下大治。

第四十九章

为政要守道依法遵循规律治理,政事职守要守道依法遵循规律从事,研究要守道依法遵循规律的用心通过阅读和思考、观察和实验求得知识……无论大小多少任何事物,以玄德报之聖人辩证统一心无心,知道守法遵循规律,顺从民意得民心,以百姓心为心。我主观上认为是善者的,我以之为善;我主观上认为不是善者的,我也以之为善,玄德报之。我主观上认为是可信的,我以之为信;我主观上认为是不可信的,我也以之为信,玄德报之。圣人在天下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无所偏执啊,知道守法遵循规律为天下浑括精神统一思想。百姓都属圣人耳目又瞩目监督圣人,圣人爱民如子。

第五十章

遵守道理法则正大光明的依法治国,以诡变莫测出其不意的权诈奇谋用兵,守道依法遵循规律理政办事而统治天下。世界上过多的禁忌,扰乱人民群众正常生产生活秩序,人民越来越贫困;民间持有超出正常范围的武器,增加社会不稳定因素,以致国家滋生混乱;人民重视科技,能发明创造许多新鲜(奇妙的)事物;始制有名的法律没有彰明显著深植人心,多有违犯法律的盗贼。所以,圣人说:我守道依法为政,人民自然感化顺服;我知道尚法,人民依法正己自治;我知道依法遵循规律办事,人民生产经营得法自然富足;我见素抱朴少私寡欲,人民自然纯朴厚道。

第五十一章

政治遵道贵德奉法遵循规律,政令严肃审慎,则民众淳朴敦厚;政治逆德失道离法违背规律,政令苛察冗烦,则民众狡滑缺德。祸啊,福依存隐伏的处所;福啊,祸依存隐伏的地方。反复思虑掌握其最高的准则,这没有固定的具体规则啊!合于法则的转化为非法的,善良的转化为邪恶的。人们所迷惑的日子已经很久了。所以,圣人方正而不刻薄,廉明而不寡恩,正直而不放肆,荣光而不夸耀。

第五十二章

使之检点行为减轻放纵的程度,必然因为其过分夸张的放纵;想使之柔弱遵守法则,必然因为其僵化腐朽;想要败坏之,必须先惯纵之;想要争取之,必须先帮助之:这是精深守法遵循规律。友弱(与道之所用的弱为友)战胜港畺失道丧德的僵化腐朽友),鱼不可脱离淵,國之利器不可以示外人。

第五十三章

天下莫友弱,而攻击歼灭僵化腐朽者,莫能胜之,因其以无易之(水近于道)。道之所用克制僵化腐朽软件控制硬件。世界上没有谁能知道,没有谁能够实行。所以聖人说:“受之垢病的,是为國家元首;受之不祥的,是为天下君。”正话宛若反语。

第五十四章

世人都对我说:道大,大而不消损衰退。因为不消损衰退,所以能大!假如消损衰退,时间长了就不大了。我的理论(学说),极易知,极易行。天下没有谁能知,没有谁能行。理论(学说)有宗旨,为政处事有法则。因为不理会,所以不知我。知我者希,效法我者尊道贵德尚法抱朴。所以,聖人衣褐怀宝(衣着朴素而怀德)。

第五十五章

我辩证统一的法则大道有三大法宝,保持并加以珍视:一是慈,二是俭,三是守法“不妄”为天下先。因为慈所以能勇,慈母爱子,故而为子奋不顾身;军队爱民,故能在对敌作战时视死如归。因为勤俭节约,开源节流,所以广有积蓄能够开拓发展;不妄作非为而知常守法作为天下的先导,所以能够成为万物的首长。假若胆敢暴虐失道而穷兵黩武,奢侈浮华抛弃勤俭节约却妄想广有积蓄,枉法徇私不顾百姓却妄想领导人民,死路矣!道,慈爱和善,慈者,守道依法爱民如子,所以作战时为了保卫人民而舍生忘死、视死如归,遵循战争规律并得到了人民的支持所以战则胜,攻必取,守则固,无往不胜。自然要建极绥猷制定至正至中的建国大法,如同道以慈爱筑城墙环抱保卫之。

第五十六章

战争是残害生灵的器具,生物界厌恶兵荒,故而有道者绝不安然享用。【君主面南背北,左东右西。旭日东升,太阳从东(左)方升起,象征着事物朝气蓬勃的兴起;日居中天,事物如日中天,比喻事物正发展到十分兴盛的阶段;日落西山,太阳从西(右)方落下,比喻人到老年或者事物接近衰亡。孙子曰:兵者,國之大事也,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君子居则以左为贵,意味着自强不息,道统法治,德政惠民,居安思危,建立精兵保卫和平。君子用兵以右为贵,意味着厚德载物,不得已用兵是以救人救物为目的,摧枯拉朽,涤荡邪祟,澄清天下。战争,是残害生灵的器具,不是君子器玩(玩具),迫不得已而用兵,以遵循战争规律使用精兵突袭为上策。不要美化战争;如果美化战争,是喜欢滥杀无辜以杀人为乐。喜欢滥杀无辜以杀人为乐的不可能实现统治天下的愿望。吉祥事尊左为上,凶丧事尊右为上。因此偏将军居左位,上将军居右位,这是说按照丧礼来处理战争。战争中杀人众多,要以悲痛哀伤的心情悼念死者;战胜了,按照丧礼的基调来处理它。

第五十七章

大國要一统寰宇,必须缩小分封,缩减授土,缩减授民,削平番邦诸侯割据势力,缩减诸侯蕃邦封地,缩减诸侯蕃邦属民,使诸侯蕃邦虽有什佰人的武器装备而又用不着,使诸侯蕃邦属民珍惜生命不肯轻易死而不背井离乡转徙流离颠沛。故虽有舟船车舆,没有征作舟师所乘之兵船、乘甲所乘之兵车(乘舆);虽有披坚执锐的士卒,没有陈兵布阵征战沙场。國之利器不可示于人,大國要拥有经济、政治、军事、文化、科技、教育、人力资源等领域的代差优势,若大国用书契,则使诸侯番邦结绳而用。复其民,免除徭役,减免赋税,与民休息,使其甘食美服,安居乐业。大國准备一统天下,必先分化离散诸侯番邦割据势力,杜绝番邦诸侯串通勾结,接壤的诸侯邦隔着分封土地的疆界相望,鸡狗之声相闻,封邦的土著居民终生不相往来串通勾结、不摩擦冲突。

第五十八章

用兵的有言:“我不敢主观浮躁感情用事,而要客观冷静遵循战争规律;不敢骄傲轻敌而盲目冒进哪怕一寸,而宁愿示之不能退守以骄纵麻痹敌军,使其放松警惕、露出破绽。”是说知道守法遵循规律排兵布阵、攘臂、执兵、摧敌。灾祸没有大于不适道的;没有适道,近于失去我的保护者。互相对抗的军队实力相同因受欺侮而奋起抵抗的哀兵必胜!

第五十九章

以道理劝人君:“不可以穷兵黩武于天下,穷兵黩武易遭报应。”战争发生的地方,荆棘滋生;大规模战争之后,必有凶年恶岁。善有究竟而已,不要趋向思想僵化。究竟而不狂妄自大,究竟而不自夸,究竟而不傲慢,究竟而不得已,究竟而不僵。未壮就死,是因为不合道。不合道的提早死亡。

第六十章

因道依法统治天下,治大国若烹饪小鲜。依道统治天下,其鬼不神;非但其鬼不神,其神不伤人;非但其神不伤人,圣人也不伤人。大家彼此没有妨碍或损害,所以其德相互趋向或集中

第六十一章

和解大怨,必有余怨,怎么可以为善?信守契约精神知道依法理讼断狱、审判惩戒违法犯罪、审判调解恩怨纠纷。所以,圣人信守契约精神知道依法执法能杜绝苛政虐民。有德的善政信守契约精神,缺德的贼政苛政虐民。大道无亲,法则佑助守道依法遵循规律积德行善的人。

第六十二章

天地公平公正不偏爱,视万物就如祭祀神灵(法则)仪式所用的刍狗,神灵附身于刍狗如同刍狗守道依法遵循规律,神灵脱离了刍狗如同刍狗失道违法妄作非为,万物守道依法遵循规律就得到救助保护,万物失道违法妄作非为就受罪受罚;圣人公平公正不偏爱,视百姓就如祭祀神灵(法则)仪式所用的刍狗,神灵附身于刍狗如同刍狗守道依法遵循规律,神灵脱离了刍狗如同刍狗失道违法妄作非为,百姓守道依法遵循规律就得到救助保护,百姓失道违法妄作非为就受罪受罚。天地的简选择用(自然选择),如龠(管乐器),虚心而不理亏,动用起来愈发出众超群。过分的烦苛的政令使气数穷尽,不如守着冲虚清静为道(中正)。

第六十三章

依道执法,天下适。适道而无害,安居乐业、和平安宁、太平无事。音乐与美食,能诱惑过客短暂的逗留。万物的本原——大道,显露于口、舌、鼻、眼、耳等感官,清淡啊其无味,看之而不可见,听之而不可闻,用之而功用无穷。

第六十四章

大成(无成而无不成)若缺,其功能不可能衰竭。大盈(无盈而无不盈)若空,其功用不可能穷尽。大直无直若曲;大巧无巧若拙;大辩无辩若讷。法则控制事物运动,冷静理性克制浮躁狂热,清静合道为天下大治。

第六十五章

大道空无,而用之大或无盈。淵啊,如同万物的本元(本源、本原、始基、依止的归宿、尊敬的奥主——大道,汇纳群川众水(群有众物);挫其锋锐戾气,化解其错综复杂的矛盾纷争;联合统一无数有限真理的总和无限真理,任何有限真理都具有无限真理的成分、粒,无限接近无限真理清澈透明啊,似乎存在又似乎不存在。我不什么实物能够处于奥主之先。

第六十六章

大道无始无终、无生无灭,是为天下母(本原)。大道(天下母)派生万物,是为天地万物的本源。绵绵不绝啊好像存在又好像不存在,渺渺虚无,有而若无,实而若虚,无处不在,功用无穷。

第六十七章

天长地久。天地之所以能够长久存在,是因为天地为万物而不仅仅为自己而生,所以能够长生久存。是以圣人把自身利益置于人民利益之后而为人民的先知导师;献身于尊道崇德尚法顺从民意而政通人和。必须因其私无私啊!所以能够成就其私!

第六十八章

江海之所以能够纳取川谷而为川谷的君王,是因为江海知道谦下包容纳下川谷,所以能够做川谷的君王。大國好比江海,位于天下各个派系汇合交融处;小邦好比小河谷。江海纳取群川,是因为水往低处流,谦下容物。所以大國因为谦下地兼并包容小邦,所以能纳取小邦;小邦因为谦下的听从并入大國,所以能取信于大國。所以有的谦下得以纳取,有的谦下而取得信任。大國不过是想兼并融合教化恤民,小邦不过是想并入奉事君人。双方各得所需,大者应当谦下容物。

第六十九章

江海之所以能够统领群川而为川谷的君王,是因为江海知道谦下包容纳下川谷,所以能够做川谷的君王。因此圣人要领导人民,必须为人民群众代言,为人民谋福利;要先导人民,必须把人民群众的利益放在首位,将自身利益放在人民利益之后。所以圣人身为元首而人民没有沉重的负担,身为先知导师而人民不妒忌,所以人民乐于推举而不感觉厌烦。其依道守法遵循规律争,所以天下没有谁能够与之争。

第七十章

上善若水。水德,利万物而争无争,置身于众人所难以理解的憋屈位置,所以水近于道。分别事理使各得其所永居知道守法遵循规律的合宜领域,心理思想知道守法能如淵,人际交往知道守法能大仁,政令知道守法能大信,政治知道守法能大治,事功知道守法能使贤用能,行动知道守法能把握时机……称之为不争。因为守道依法遵循规律争,所以没有过失。

第七十一章

【知道曰善。知道者玄德。希望知物(实物或事物),依附于知道(大、始基、无、夷希微、场);已经知道(大、始基、无、夷希微、场),得以知物(实物或事物);已经知物(实物或事物),返本归真顺道复命,这叫作玄德(守道依法)。】守道依法遵循规律行事不着痕迹滴水不漏,守道依法遵循规律说话天衣无缝无懈可击,守道依法遵循规律计算可以不用算筹,守道依法遵循规律封存即使没有门闩也不可开,守道依法遵循规律结合即使没有绳子束缚也不可能拆开。知道为士者守道依法遵循规律,不武断;知道作战者守道依法遵循规律,沉着冷静,不怒;知道胜敌者守道依法遵循规律,不战而屈人之兵,不与;知道用人者,为人谦下,为下属着想,为人民做事……这是知道守法遵循规律辩证统一争无争的善行,这是使贤用人的能力,这是支配世界的准则。

第七十二章

质朴的言行不文饰,文饰的言行不质朴;同合大道者不可诘辩,可诘辩者不同合大道;知道者不薄德,薄德者不知道。圣人循道顺民,为无为而无不为,积不积而无不积,既然已经帮助服务了人们,自己可以更富有;既然已经帮助给予了人们,自己可以拥有的更多。自然的法则是施利于万物而不妨害万物,圣人的原则是卫护并帮助人民而且不与民争利。

第七十三章

圣人总是知道救助人,知人善任,人尽其能,所以没有废弃的人;总是知道用物,知物之属性而善用,物尽其用,所以没有废弃的物,这叫作知道守法遵循规律。知道者是未知道者的师长;未知道者是知道者的资用。不尊敬师长,不爱护资用,虽智伪而失大本(大宗之本),这是根本的原理。

第七十四章

遵循雄与雌的对立统一,为天下溪;为天下溪,对立统一的辩证效法道而不脱离,法道依母而为天下母襁褓里的婴儿。遵循白与黑的对立统一,为天下法;为天下法对立统一的辩证效法道而没有差误,归依无名(无名法;无有名状,不可名状)的终极大道(道法、天下母法、自然法、始制)遵循荣与辱的对立统一,制定天下的法度礼仪;制定天下的法度礼仪对立统一的辩证效法道而趋于完善,皈依大道(道法、天下母法、自然法、始制)。大道派生万物,圣人因道法使物用人量才器使而为官长,大法无

第七十五章

善建德者坚韧不拔,善抱道守法者永不松懈(或脱离),子子孙孙得以祭祀不辍。遵循大道修身养性,他的德行是真实的真原的;遵循大道治家,他的德行是饶余的;遵循大道治乡,他的德行是深厚的;遵循大道治邦,他的德行是丰厚高大的;遵循大道治天下,他的德行是溥洽广大普度众生的。所以,依道规范治身,依道规范治家,依道规范治乡,依道规范治邦,依道规范治天下。我依据什么知晓天下是这样的呢?根据大道依照法则!

第七十六章

摒弃门户之见,通过抽象(透过现象)掌握本质,超越感性认识达到理性认识,以知天下;摒弃门户之见,通过抽象(透过现象)掌握本质,超越感性认识达到理性认识,以知自然法则。他违背大道的越多,他知道的也就越少。所以,圣人通过抽象(透过现象)掌握本质,超越感性认识达到理性认识,知道依法遵循规律为人处世功成事遂。

第七十七章

知道守道依法遵循规律,奉道承德矣,奥主佑助矣;不知道却自以为知道,有病矣,有害矣。聖人不病,因为他防病治未病。因为防病治未病,所以不病。

第七十八章

聖人知道,玄同玄德;上士听闻道法,勤恳的遵照履行之;中士听闻道法,似懂非懂,或许听从,或许不听从;下士听闻道法,大笑之;俗人听闻道法,侮之。所以,建言(立说)有之:明白道理恍若糊涂,进道如依归,太平大道恍若崎岖,尚德如浴德,大德若不足,健康的德恍若浅薄不厚道,质朴真诚恍若浮薄不淳厚,大白 无白若黑,大器 无器若朴,大方 无方没有隅角,大音 无音无声,大象 无象无形,道(夷希微)无形无声(无有名状)而隐秘不可名状。夫惟道是从,知大道且知立德成道。

第七十九章

上德的自认为缺乏德,致力于行善积德,所以有德;下德的自以为不缺乏德,不行善积德,所以缺德。【大道为法,大道可统治万物,大道可佑助万物!万物依赖大道生存而道依法治理行不言之教从不推脱,成功遂事而不名有。大道爱护养育万物宛不为主,辩证统一欲无欲,能够寓大于小;万物适道(归依大道不知其主,可名为大德。所以聖人之所以能成大德,因为聖人始终不自以为大,所以能成大德道(大德)道为而(能)无不为。上德为道为为政处事守道依法遵循规律事极少功极多(能)无事。(下德妄作而有事。)【上仁中德,听闻道法,将信将疑,似懂非懂,或许听从,或许不听。仁者谓其中心欣然爱人也。仁最早写作“|二”,即一竖二横,一为阳,二为阴。仁:(会意。从人,从二。意思是两个人在一起,两个人愿意走在一起,表明相互之间都有亲近的要求。本义:两个人亲近友爱。)仁者,夫妻二人相亲相爱也,引申为随着亲疏关系而程度相应变化的有等级差别的偏爱。上仁为宗派主义,兼有官僚主义作风。宗派,泛称宗族内部嫡庶与大小宗支。宗派主义搞小圈子、小派别,拉拢一部分人,排斥一部分人,以宗派的利益为重的思想和行为。】上仁为中德而没出事。【上义为下德。义:因抚养或拜认而成为亲属的。义气“为朋友两肋插刀”气概由于私人关系而甘承担风险或牺牲自己利益的气概由于个人或朋友之间的关系而克服困难承担风险甚至牺牲自己某些利益的狭隘思想。义,是关系亲近和关系疏远的人之间的一种内外分别的行为准则是父亲与儿子、地位高贵的与地位低下的人的一种等级差别,是君主与臣子、上级与下级之间的一种办事原则。上义为官僚主义,兼有宗派主义、形式主义作风。官僚主义,指脱离实际、脱离群众,当官做老爷的领导作风。官僚主义的特征是领导者不按客观规律办事,独断专行,主观臆断地瞎指挥;官老爷做派,脱离实际,不了解下情,高高在上;讲求官样文章,繁文缛节;遇事推诿,办事拖拉,不负责任等等。官僚主义是剥削阶级思想的反映。】上义(下德)妄作而有事。【上礼为小德。礼者,所以貌情也,群义之文章也,君臣父子之交也,贵贱贤不肖之所以别也。礼,是用来体现心中感情的仪式,是规定各种人际关系的制度,是规定君臣父子之间的准则,是用来区别高贵或卑贱、贤能或不肖的手段。礼为情貌也,文为质饰也。礼是人内心情感的一种外在表现,文采是对内在本质的一种装饰。君子注重内在的情感而不去管外在的表现,喜好内在的本质而厌恶外在的粉饰。那些倚仗外在的表现让人来判断自己内心感情的人,他们的内心肯定是邪恶的。那些必须粉饰外表以后才让人来判断其内在本质的东西,其本质一定是衰败不堪的。在父子之间,那礼节便是简朴自然而不用什么客气礼貌的话语和行动来表明的。礼繁者,实心衰也。然则为礼者,事通人之朴心也。众人之为礼也,人应则轻欢,不应则责怨。今为礼者事通人之朴心,而资之以相责之分,能争乎?有争则乱。遵守法则(规律)称作明。不守法则称作妄。妄为,凶,不吉利。遵循法则制定容民畜众的礼仪法度,容民畜众的礼仪法度因袭公理,公理因袭真理,真理因袭天理,天理因袭大道,大道永恒永久。大道(道法、母法、自然法、自然法则、道纪、原理、道理、始制)无名(无名法;无有名状,不可名状)也本质夷希微也天下全都臣服顺从。大道为法,大道可统治万物,大道可佑助万物!大道是万物依归的奥主,是贵德守法知道者的保护者,是逆德离法失道者的所有者。大道无亲,与善人,卫护救助守法遵循规律者,卫护救助知道积德行善的人。守道依法遵循规律,叫作善。善者,守道依法遵循规律也。遵循自然法(道法、母法、大法、道理、原理结合实际的原理制定实在法(子法、名法、法律制度)并且公布宣传普法,实在法(子法、名法、法律制度)制定了也已经有效普法宣传教育了,所有人物也务必知法守法,知法守法保平安善法守道遵循自然法,善人守道遵循自然法。实在法是可以修改、补充或废除的实在法的合法性依赖于自然法,不合于自然法的实在法不具备合法性,即恶法非法 恶法”违背了大道,人民没有服从“恶法”的义务。合道合理合法的礼必须依据自然法制定,礼的合法性依赖于自然法。合道合理合法的礼必须始终遵循大道,具体表现为根据法则随着具体形式的变化而变化,或修改,或补充或废除,所以知礼用礼而不可尚礼,知贤用贤而不可尚贤。为避免虚文繁礼必须以道为本,以礼为末。上礼为小德。上礼为形式主义,认为是形式决定内容,而不是内容决定形式。形式主义兼有官僚主义作风。形式主义不注重调查研究,不了解实际情况,工作中处于盲目状态,势必影响政令畅通,影响实际工作,致使信息失真,决策失误。形式主义蔓延,势必助长不说真话、知假作假之风,恶化公务员和人民群众关系,影响公务员健康成长,助长歪风邪气的蔓延,败坏社会风气。形式主义致使官僚主义猖獗。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共同蔓延,互为支撑。官僚主义忽视民心,忽视人民群众的需求,不深入基层,布置工作拉架子造声势,在工作中搞形式主义,远离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贻误工作,损害人民群众利益。形式主义者哗众取宠、弄虚作假,脱离人民群众,把工作当演戏。形式主义,搞劳民伤财的形象工程,严重背离了群众路线。不为群众做实事、谋实利,劳民伤财,损害人民群众利益,会在群众中造成不良影响,为人民群众所痛恨,恶化公务员和人民群众关系,损害政府威信。】上礼(小德)妄作而没有,就捋臂揎拳而动手摧残所以,失去了道治才会主张德治,失去了德治才会主张仁治,失去了仁治才会主张义治,失去了义治才会主张礼治。礼,忠信暂时的栖止,却也是忠信淡薄昏乱纷争的显示。成见,闪耀着道的光华,却也是故步自封愚昧僵化的起因。所以,大丈夫为人处事的原则是厚道而不薄德,务实而不浮华。故而通过抽象(透过现象)掌握本质,去伪存真,去掉主观妄作而趋向大道遵守法则。

第八十章

大道奥主 (道治),百姓尊奉之而不可能感觉之;较道治差一等的统治者(德治),百姓亲近之;较德治差一等的统治者(仁治),百姓赞美之;较仁治差一等的统治者(义治),百姓畏之;较义治差一等的统治者(礼治),百姓侮之。为政者信道不足够真诚啊,以致百姓有所不信服啊。悠然啊圣人行不言之教实行民主法治,政令严肃审慎,功成事遂了,百姓都说“我自由自在”。

第八十一章

所以说:为道者必须教化人民群众知常遵纪守法,希望使民众廉隅守节,品行端方,思想端正,为人正直,做事严谨细致。民众之所以治理,是因为智伪(统治阶层智伪,民众崇尚智伪)。所以,以智伪治国,是危國害民祸害苍生的贼政恶政;守道依法统治天下,是利國益民造福人民的德政善政。知识此两者也是稽法(辩证法)范畴。对立统一的辩证效法大道是为玄德。玄德深奥玄远,帮助众人众物皈依大道(奥主,然后乃至大善(适道而大同),自然而然得顺应顺从适应)大道,道统大一统大治。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7b4f1d1ca100a6c30c22590102020740be1ecd76.html

《道德经 原文和译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