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诗经》中的自然科学知识(一)

发布时间:2019-01-24 04:24:42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浅析《诗经》中的自然科学知识()

【内容提要】
本文拟重点挖掘《诗经》中的自然科学知识,表明其对西周天命观的动摇,并为阴阳五行学说的构成奠定了基础,也为人们逐步摆脱宗教思想的束缚准备了必要的条件。
【关键词】《诗经》自然科学农业天文历法地震物候学生物
《诗经》是我国的第一部诗歌总集,共305篇,分为风、雅、颂三部分。据高亨先生考证《诗经》所反映的历史时代约为公元前1066-541。它的内容博大丰厚,举凡政治、经济、社会、军事、外交、重大事件、历史传说、宗教伦理、民风俚俗、爱情婚姻、天文
地理、农业发展等等,无不囊括其中,真可谓是一部百科全书。对于《诗经》所蕴含的人文现象,学者们已从不同角度多有研究,本文拟重点挖掘《诗经》中所反映的自然科学知识。
自然科学知识是随着社会生产的不断发展而逐渐积累的。《诗经》所反映的历史时期其社会的主要生产部门是农业,从《诗经》中我们看到:经过周人长期的经验积累,这一时期人们已经具有了比较科学的农业知识。这表现在:其一是周人已经有了称之为疆理的治田方法,在开辟田地时,注意沟洫(田间的水道、沟渠)的建治,懂得根据地形高低、河道方向来划定田界,然后建筑堤坝,挖掘沟渠。《诗经·小雅·信南山》有:信彼南山,维禹甸之。田匀田匀原隰,曾孙田之。我疆我理,南东其亩。”“我疆我理,《毛传》:疆,画经界也;理,分地理也。朱熹《诗集序》;疆者,为之在界也;理者,定其沟、涂也。是指划定疆界,验明土质;南东其亩,是指河水向东流的地方,亩道东西横贯,田亩在小沟的东西方向,河水向北或南流的地方,亩道则改为南北直灌,田亩则在小沟的南面。《大雅·绵》在追述古公亶父迁岐后开辟田地时亦出现乃左乃右,乃疆乃里,乃宣乃亩。表明古公亶父领导人们或左或右开地置邑、修理地界、治理土田、疏通沟洫、开沟筑垄。《大雅·公刘》追述公刘迁豳的事迹时曰:既溥既长,既景乃冈。相其阴阳,观其流泉。然后是度其隰原,彻田为粮。《毛传》训为治,彻田即是治田,开垦土地。此句也说明周人在丈量了洼地和高原之后再治理田亩播种粮食。其二,制造了较为精致的青铜农具。除了木、石制成的耒耜之类的农具外,从考古资料和《周颂·臣工》描写农官督促农夫修缮农具的命我众人,庤乃钱镈、奄观铚艾的诗句可判定钱(今之锄)、镈(锄一类工具)、铚(短镰)、艾即刈(镰刀)已用于农业生产,而钱、铚的使用,又表明青铜已用于制做农具。其三,已经具有选种、锄草、施肥的农业常识。《大雅·大田》曰:大田多稼,既种既戒,既备乃事。以我覃耜,亻叔载南亩。朱熹《诗集传》解释:种,择其种也;戒,饬其具也,可见周人较注意选择良种。同时,许多镈、铚的使用可判定人们也非常重视锄地。《小雅·甫田》曰:或耘或耔,黍稷薿薿。耘,即锄草;耔是用土培植苗根,施以肥料,这句是讲在田间有的人在锄草,有的人在施肥,只有这样黍米和高梁才会长得茂盛茁壮。《周颂·载芟》有千耦其耘,徂隰徂畛,描述了众人在田里、田埂锄草的情景。《周颂·良耜》有荼寥朽止,表明人们已认识到杂草沤腐后用这种绿肥来肥田,庄稼就长得茂盛,就会丰收。其四,已经具有防治田间害虫的方法。《小雅·大田》曰:去其螟螣,及其蟊贼。毛亨释:食心曰螟,食叶曰螣,食根曰蟊,食节曰贼。如何根除虫害呢?办法就是秉畀炎火,把害虫投到火里全部烧死。一千多年后的唐朝宰相姚崇面对泛滥的蝗灾,就采用了这种焚烧害虫的古之遗法,而且且焚且瘗”(《旧唐书·娆崇传》)使蝗害讫息。除此而外,从《诗经》中我们也看到其农作物诸如黍、稷、豆、麦、稻、麻等种类显著增加,畜牧业、蚕桑、园艺等也有反映。
《诗经》中表现了周人具有的天文历法知识。从诗中出现的星宿名称和在天空中的位置,表明这一时期已经形成了在古代天文学上占重要地位的28宿的概念。28宿是我国古代天文学家把黄道,即太阳和月亮所经天区的恒星分成的28个星座。四方各有七宿:东方是角、亢、氐、房、心、尾、萁;北方有斗、牛、女、虚、危、室、壁;西方是奎、娄、胃、昴、毕、觜、参;南方是井、鬼、柳、星、张、翼、轸。《唐风·绸缪》曰:三星在天。三星是指一夜之间,由于时间不同,三个星座顺次出现。首章的绸缪束薪,三星在天,是指参宿三星;二章的绸缪束刍,三星在隅,指心宿三星;末章绸缪束楚,三星在户,指河鼓三星。《召南·小星》有:嘒彼小星,三五在东嘒彼小星,维参与昴。王引之《经传释词》认为三五,举其数也。参,昴,着其名也。朱熹亦认为:参、昴,西方二宿之名。《庸阝风·定之方中》的定之方中,朱熹《诗集传》释为:定,北方之宿,营室星也。此星昏而正中,夏正十月也。于是时可以营制宫室,故谓之营室。即指十月里营室星分布排列成正方形体。还有揆之以日,《毛诗正义》曰:揆,度也。度日出日入以知东西。《郑风·女曰鸡鸣》表明人们已知晓昧旦之时,明星有灿”(启明星放光芒)。《豳风·七月》的七月流火,其火,是星名,又称大火,属心宿。因为在周代各地存在着几种历法,有夏历、殷历、周历、豳历。此句寓意是:豳历五年黄昏,火星在天空的当中,六月里便向西倾斜,七月里火星向西而下,暑天即将过去。同时,在此诗中还出现了一之日觱发,二之日栗烈三之日于耜,四之日举趾。这表明周人在历法上的重要改革还是服务于农事活动的,正是为了发展农业。其二,对日食发生和朔日的关系有了较为明确的认识。《小雅·十月之交》曰:十月之交,朔月辛卯。日有食之。”“朔月,谓十月之朔日,即交之日也。”“按当作朔日,朔日,初一日。”“有,通又。这就是说,在十月日月碰头的初一辛卯,日食又出现了,从此句推断,以往在朔日曾出现日食,而据古历学家推算,周幽王六年十月初一日食是指公元前77696日的日食。侯外庐认为:这个记载,不仅是可以准确考定日期的最早的日食记录,也是当时对日食必须发生在朔日有了了解。这也就是说明这一时期先民们已认识到日食都发生在农历初一。从彼月而食,则维其常看,人们已明白了日食和月食发生时必然是”(诗曰彼月而微,此日而微”)即天空幽昧不明,这是则维其常,也就是正常的事。但这时人们对此现象不能进行科学的解释,认识不到日食的发生是由于月球运行到地球和太阳的中间时,太阳的光被月球挡住,不能射到地面上来的缘故,只认为不臧,是灾祸的预兆,所以在诗中用来表达对权贵乱政殃民带来的巨大灾异的愤慨。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7aa43ebaa22d7375a417866fb84ae45c3a35c243.html

《浅析《诗经》中的自然科学知识(一).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