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影响城市环境容量的因素

发布时间:2011-06-12 13:25:28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1 生态幅:每一个物种对环境因子适应范围的大小。

2 限制因子:任何接近或超过植物耐受极限,而阻止植物生长,繁殖或扩散的因子。

4影响城市环境容量的因素

城市自然环境因素

城市物质因素

经济技术因素

1 植物的光周期现象:植物的生长发育对日照长度规律性变化的反应

2 光对植物的影响:

1)光照度

①光照度与植物的生长:植物生长的物质基础来自光合作用合成的糖类而其生长发育的能量,来源于光合作用转化的太阳能植物光合能力的高低与其生长速度有着密切的联系

②光照度对植物的形态结构和发育的影响:

强光抑制细胞分裂和伸长对植物的高生长有抑制作用,但组织和器官的分化加快,对枝叶和跟的生长有促进作用;光照度对叶片的排列方式,形态构造和生理性状又明显影响,影响叶片数量,叶柄长度,叶片大小,叶片和角质层厚度,气孔数目以及叶脉的数量;光照度影响光合作用合成的物质在根,茎与叶之间的分配,影响在植物纵向生长和径向生长之间的投入;充足的光照对植物花芽形成,开花和果实的生长成熟时有利的;光强对果实中糖分的形成和积累,花青素的含量也有影响

光照度与植物的温度:

植物是变温有机体,其体温高低主要取决于与环境间的能量交换,太阳辐射是影响植物能量平衡的主要因素之一

2)光质

紫外线与红光

3)光的周期性变化

种子萌发,植株开花,落叶休眠等不同生长发育阶段每年都在特定的季节进行,具有明显的季节性,这与光周期行变化有密切关系

3 高山的植物为什么植株矮小且花色艳丽

相对平地,高山上植物的纵向生长有以下不利因素:

(1)高山上土壤较瘠薄,肥力较低,水分较少,气温也较低;

(2)高山上风力较大,受到摇晃、震动的机械刺激大;

(3)高山上空气稀薄,短波长的光易透过,日光中紫外线特别UV-B丰富,UV-B严重抑制植物生长。

因为不同波长的光对植物作用不同:___植物的光合作用不能利用光谱中所有波长的光,只是可见光区(400-760nm),这部分辐射通常称为生理有效辐射,约占总辐射的40-50%.可见光中红,橙光是被叶绿素吸收最多的成分,其次是蓝,紫光,绿光很少被吸收,因此又称绿光为生理无效光.此外,短波光(蓝紫光,紫外线)有利于蛋白质和有机酸的合成,促进花青素的形成,并抑制茎的伸长(在高山上,由于紫外光强,阳生植物大多成莲座状,而且花色特别鲜艳).因而高山植物长得相对矮小

4城市植物为什么枝长叶稀,病虫害多

城市植物根系生长往往受阻,叶片受光照也不充分(受遮挡),树种单一生物多样性差,害虫天敌数量少,受城市污染严重。

5为什么短日照植物南种北引是早熟种,为什么短日照植物北种南引是晚熟种?

短日照植物南种北引,开花期推后,生育期会延长;北种南引,生育期会缩短,开花期提前。

6物候现象观测的项目

1乔木和灌木:树液流动开始期,芽膨大开始期,芽开放期,开始展叶期,展叶盛期,开花始期,开花盛期,开花末期,第二次开花期,一年多次开花期,果实和种子成熟期,果实和种子脱落期,新梢生长期,叶秋季变色期,落叶期

2草本植物:萌动期,展叶期,花序或花蕾出现期,开花,果实或种子成熟期,果实脱落期,种子散布期,第二次开花,黄枯期,

7 极端低温对园林植物的危害

1)冷害:指零摄度以上的低温对园林植物造成的危害。叶片变色,出现病斑及坏死,植株出现萎蔫,或自上而下枯萎,低温引起细胞膜系统损坏

2)冻害:指零下低温对植物造成的危害,引起植物体内结冰,造成细胞膜破裂和蛋白质变性或出现生理干旱。

1 湿生植物和旱生植物在生态适应方式上有什么特点?

湿生植物:适宜生活在水分饱和或周期性水淹的地段,具有抗水淹能力,不能忍受长时间缺水。

2 旱生植物:能忍受较长时间干旱,具多种适宜干旱的形态结构特征和生理生化特征,有较强体内水分平衡调节功能,又可分为少浆液植物和多浆液植物

3喜酸的植物:

杜鹃、山茶、茶梅、红枫、白兰、米兰、栀子、珠兰、海棠类、秋海棠类、珙桐、金花茶、盆橘、樱花、五针松、罗汉松,狗脊,石松,铁芒萁,水,马尾松

喜碱的植物:

石榴、榆叶梅、夹竹桃、连翘、木香、枸杞、木槿、海滨木槿、紫藤、迎春、丁香、杜梨、合欢、泡桐、无花果、柽柳、黑松、杏、梨、月季、龙柏、周柏、侧柏、火炬树

4防风林的防风效果和哪些因素有关

1. 防风林带结构紧密结构、疏透结构、透风结构

2. 防风林带的高度

3. 防风林带宽度

4. 林带与风向的交角

5树木的种类

5南种北移不能生长好的原因

(1) 温度

主要是平均温度,最高,最低温及持续时间,无霜期短,季节交替速度快.其中低温和绝对低温往往是一个树种分布的主要限制因素.把树种引进到它的临界最低温度地区,多导致冻害,死亡.低温持续时间也是树木引种的限制因子.

2降水和湿度

一年的雨量分布,北方地区主要在6,7,8三个月降雨量较多,南方地区则在4-9.降雨量在不同季节的分配,降雨强度与引种有一定关系.

空气湿度在引种中也应注意,我国华北地区冬季寒冷干旱,许多南方树种在北京地区不是最冷时刻冻死的,而是在冬末初春干热风袭击下因生理干旱脱水干死的.许多耐寒的针叶树种,如雪松等在北京冬春都要保护,这不仅是防寒,更重要的是防旱.

3)日照

当南树北移时,生长季节内日照延长,使生长期延长,影响封顶,妨碍组织木质化和入冬,由于不能适时停止生长,地上部分常被冻死. 引种时应充分注意光周期问题

4)风

华南特别是沿海地区常有大风出现,使许多不耐强风的树木不能生长,使引种失败.

5)土壤条件

土壤酸碱度,排水状况,质地和肥力状况也是影响引种成败的因素.
土壤酸碱度和含盐量对引种成败影响很大.不同树种对土壤酸碱度的要求不同. 北方部分地区含盐量高是引种的限制因子.

6土壤微生物
有些树木的根部组织都与菌类共生,成为树木生长的必须生物条件,所以引种有根瘤的树种时应注意共生菌的引进.

1种群:是指在同一时期内占有一定空间的同种生物个体的集合。

2生命表:描述死亡过程的具有固定格式的表。

3生态位指在自然生态系统中一个种群在时间、空间上的位置及其与相关种群之间的功能关系。

4集合种群:由空间上互相隔离, 但功能上又有联系的若干地方种群通过扩散和定居而组成的种群。

5生态入侵:指人类使外来物种进入的本土后快速扩展影响当地生物生存和发展,并对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产生严重干扰。

6 他感化学作用:一种植物通过向体外分泌代谢过程中的化学物质,对其他植物产生直接或间接影响的现象。这种作用既存在于种内关系,也存在于种间关系。

7园林植物根据哪些阶段来划分年龄

8种群特征:种群的大小和密度种群的性比年龄结构1. 增长型

2. 稳定型 3. 衰退型

9 种群的空间分布格局均匀型;随机型;成群型

10 植物种群的数量动态:生命表,存活曲线,种群增长模型,种群构件增长与个体增长

11 逻辑斯蒂方程式与密度相关的,曲线呈“s”形

12 R K 对策代表植物的特点,在林业管理上的应用

13 密度制约效果

14 常见的种间关系:a 共生:偏利共生,互利共生

b中性作用:附生

c对抗:竞争,寄生,捕食,草食,抗生。

15

1生物群落的概念在相同时间聚集在同一地段上的各物种种群的集合。

2建群种:植物群落中,处于优势层的优势种

3盖度:指植物地上部分的垂直投影面积占样地面积的百分比

4 群落季相:指植物群落的景观特征随季节变化的现象,春夏秋冬四季景观皆不相同。

5群落交错区有边缘效应

群落交错区(ecotone(生态交错区):两个或多个群落之间的过渡地带。

边缘效应(edge effect):群落交错区的生物种类和种群密度增加的现象称边缘交应

6群落结构

7群落的演替:一) 起始条件:原生演替和次生演替

(二)基质:水生基质演替/旱生基质演替

(三)主导因素:群落发生演替/内因生态演替/ 外因生态演替

(四) 时间:快速演替/长期演替/世纪演替

8 单元顶极论

一个地区的全部演替都将会聚为一个单一、稳定、成熟的植物群落。

顶极群落:和当地气候条件保持协调和平衡的群落,这个演替的终点为顶极群落

顶极群落的特征只取决于气候。

给以充分时间,演替过程和群落造成环境的改变将克服地形位置和母质差异的影响

在一个气候区域内的所有生境中,最后都将是同一的顶极群落

演替总是向前发展的,是进展演替。

9多元顶极论

如果一个植物群落在某一种或几种环境因子的作用下在较长时间内保持稳定,能自行繁殖结束演替过程,就可以认为是顶极群落

气候顶极、土壤顶极、地形顶极、火烧顶极、动物顶极等;同时还可存在一些复合型的顶极,如地形-土壤和火烧-动物顶极等

地带性生境上是气候顶极,别的生境上可能是其他类型顶极

10组成常绿阔叶林的科:樟科,壳斗科,山茶科,木兰科,金缕梅科

1城市绿地系统:

泛指城市区域内一切人工或自然的植物群体、水体及具有绿色潜能的空间,它由相互作用的具有一定数量和质量的各类绿地组成,具有重要的生态、社会和经济效益,为城市内唯一有生命的基础设施,是城市生态环境及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

2城市绿地分为公园绿地、生产绿地、防护绿地、附属绿地及其它绿地5

3城市绿地系统建设面临的主要问题及对策

(一)城市绿地系统布局不合理

对于整个城市而言,城郊绿地面积多于城区绿地面积;

对城区而言,以城市公园为主的园林绿地面积多于街区;

对于同一街区而言,主要交通干道的绿地面积高于居住区;

对于相邻居住区而言,新建居民区的绿地面积高于老居民区。

建议:

在市区范围内增建一些公园、广场绿地,尤其是一些特色公园。

引入“城市森林”的概念,即将城市绿地系统森林化。

在公园、中心广场、城郊防护林地有选择地引入部分适应力强的优势种。

建立接近自然和符合潜在植被特征的绿地。

建立多样化、层次化、立体化的绿化方式。

(二)城市绿化建设中原有生物生境的破坏问题

城市发展过程中土地使用类型的改变是不可避免的,但在改变土地使用类型的过程中应尽量保护城市绿地系统。

城市绿地系统的生境具有自然生态系统的部分特性,但更易受人为因素的控制和影响。

建议:

研究原有生境生态学特征,对原有生境进行合理使用类型转换,充分考虑城市绿地系统生态功能;

合理引进外来种,考虑生物安全问题

(三)城市绿化建设过程中的维护问题

一是城市园林部门工作不够细致,对已有的城市绿地系统养护工作做得不到位;

二是市民对城市绿地系统的养护意识差;

三是宣传教育力度不够。

建议:

应加强城市绿地系统的养护工作,加强宣教力度,吸引公众参与,加强立法监督机制,使城市绿地系统得到正常维护,保持其稳定性。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7a928c37eefdc8d376ee32bf.html

《4影响城市环境容量的因素.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