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MeToo”运动看社交媒体对跨国社会运动的影响

发布时间:2023-02-21 00:10:09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从“#MeToo”运动看社交媒体对跨国社会运动的影响作者:胡羽佳来源:《科技传播》2018年第23飞速发展的互联网技术在带给人们不断升级的用户体验的同时,也给国际社会的多个领域带来了不容忽视的宏观影响。社交媒体作为Web2.0时代下的核心产物就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社会运动的发展。先前局限于一国领土范围的社会运动逐渐打破了国界,发展成为拥有大量国际受众参与的跨国社会运动。此类社会运动在显示出即时动员效果、去中心化和全球化等积极特征的同时,也依然存在一些局限性。笔者认为,Web2.0时代的到来并不意味着社会运动将逐渐发展成为以社交媒体为主要平台的线上运动。事实上,基于社交媒体发展起来的社会运动只有与非政府组织、主流媒体等民主社会的中坚力量展开合作,才能够产生持久影响从而实现其初始目标。关键词Web2.0;社交媒体;社会运动;跨国公共领域中图分类号G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7082018224-0047-04通常意义上,社会运动SocialMovements)指的是“有组织的一群人,在一定意识形态指导下,以求促进或抗拒某种社会变迁(SocialChange的制度外政治行为。”[1]在很长的历史时期中,社会运动对于大众媒体存在着显著的依赖。电视、报纸等主流媒体的报道框架往往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受众对于某一社会运动的理解和参与,进而影响到其未来的发展走势[1]。而进入Web2.0时代后,社交媒体的迅猛发展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大众媒体的垄断式影响。基于种种因素,越来越多的社会运动选择了社交媒体作为其展开活动的起始平台。因此,社交媒体本身的诸多特性,如交互性、去中心化、全球化特性等也得以作用于这些社会运动并丰富了它们的内涵。其中,一些依赖于社交媒体平台而组织起来的社会运动,因其影响范围跨越国界,甚至产生了全球影响,所以被冠以“跨国社会运动”的名号。本文将着眼于跨国社会运动,并试图探析在此类运动发展的过程中,社交媒体所起到的正向与反向作用。1社交媒体——新兴的跨国公共领域1.1公共领域理论的提出及衍变根据哈伯马斯于20世纪60年代所给出的定义,公共领域指的是民主社会当中,处于国家与公众之间的一块空间。在这样的一个空间当中,公民可以自由表达和交流自己关于公共事务、公共利益的观点,以求对政治、政策产生影响[2]哈伯马斯认为,小到街边的咖啡馆,大到全国范围的主流媒体,都可以被视为潜在的公共领域。哈伯马斯头脑当中理想化的公共领域是以供某一国家的公民讨论关于本国经济、政治的话题为目标而存在的[2]随着全球化水平的提升,哈伯马斯的公共领域理论也不断被诸多后继学者挑战和更新。其中,南希·弗雷泽提出了跨国公共领域这一概念。弗雷泽将跨国公共领域定义成为供各国公民聚集起来各抒己见的“话语竞技场”。通过这一概念,哈伯马斯公共领域理论的国家维度局限性被打破,同时,全球化大背景下公众跨越地域的“全球公民”身份也得到了确认和强调。1.2社交媒体的出现拓展了公共领域的范畴
基于哈伯马斯和弗雷泽的理论,笔者认为,如今风靡全球的社交媒体不仅可以被看作是一个新兴的公共领域,更是一个面向世界范围受众的跨国公共领域。首先,社交媒体公众参与的特点符合哈伯马斯的理论中关于公共领域功能的描述。无论是在推特、脸书又或是微博上,用户们都可以相对自由地以发布信息、评论、点赞、转发等方式发表各自的观点,并且与其他用户进行交流。尽管在这些交流当中,娱乐信息占据了很大的比例,仍然有为数不少的信息交流指向了国际公共事务。其次,许多社交媒体平台已经在全球范围内达到了较高程度的普及。据2018全球数字报告显示,截至2018131日,全球网民的数量已突破40亿大关,约2/3的人口拥有手机,且超过半数为“智能型”设备。此外,在过去的一年中,全球社交媒体用户增加了13%每天都有百万人开始使用社交媒体,平均每秒新增11人。在此情况下,越来越多以社交媒体为依托的跨国公共讨论得以建立。举例来说,近来“中美贸易战”这一热点问题在社交媒体上吸引了大量网民的讨论。在YouTube平台上,一个名为“ChinavsUSA:Tradewar”(“中国对美国:贸易战”)的用户生成视频就在表达作者自身观点的同时激起了众多网友的讨论。在视频的评论区中,可以看到基于不同观点的争论、中立理性的分析以及面向政府的请求和呼吁。而这些讨论的参与者,不仅有来自中国和美国这两个当事国的用户,还有许多认为这一事件在全球化背景下与自己休戚相关的来自其他国家的网民。2社交媒体推动跨国社会运动的发展作为跨国公共领域的社交媒体,不仅给予了网络用户以个体形式参与公共讨论的平台,还为社会运动在互联网时代的发展提供了理想契机。本文认为,社交媒体对于社会运动所起到的积极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3个方面:1)社交媒体的高速传播特点使得依赖它而展开的社会运动呈现出即时化动员效果。2)社交媒体水平化参与的特点促进了社会运动参与的去中心化和横向化。3)社交媒体作为跨国公共领域,为社会运动的全球化发展提供了可能性。为了进一步论证以上几点影响,本文引入“#MeToo”运动(“我也是”运动)的案例用以辅助分析。2.1社交媒体的即时化动员效果“#MeToo”运动是近年来最为典型的跨国社会运动之一,以反对性侵为目标,“#MeToo”运动呼吁以女性为主的受害者们站出来,一起对性侵行为说“不”。这场运动的起始点是好莱坞女星艾莉莎·米兰诺的一条推特,在这条以“#MeToo”为主题标签(Hashtag)的推特中,米兰诺讲述了自己儿时被性侵的故事并且号召受到过类似伤害的网友们共同使用这一主题标签公开自己的不快经历。在米兰诺的这条信息发出后的24小时内,“#MeToo”主题标签很快被传播开来,仅仅在推特就被使用了20000次,而在脸书上更是被使用了12000000次之多。随后,与“#MeToo”含义相近的主题标签至今已经被超过85个国家的网民使用。并且在其中的一些国家,“#MeToo”运动进一步发展出了线下的一系列社会运动。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7a540bcff405cc1755270722192e453610665be4.html

《从“#MeToo”运动看社交媒体对跨国社会运动的影响.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