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和从容的大智慧——走近杨绛及《我们仨》

发布时间:2023-01-30 09:12:42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编辑:梅香!!!!!!!!!!!!!!!!!!!!!!!!E-mail:meixiang2@126.com!!!!!!!!!!!!!!!!!!!!!!!!!!!!!人物简介!!!!!!!!!!!!!!!!!!!!!!!!!!!!!!!!!!!!!!!!!!!!!!!!!!!!!!!!!!!!!!!!!!!!!!杨绛(1911,原名杨季康。原籍江苏无!!!!!!,生于北京。1935年清华大学研究生毕业,与丈夫!!!!!!钱钟书一同留学于英、法等国,回国后历任上海震旦!!!!!!女子文理学院外语系教授、清华大学西语系教授。!!!!!!1953年起任北京大学文学研究所、中国科学院文学!!!!!!研究所、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研究员。!!!!!!剧本称心!!!!弄真成假》风絮》,译多!!!!!!部外国小说。1970年下放河南省息县!!!!!!干校,1972年回北京。“文革”后继续!!!!!!研究翻译外国文学,并从事创作,!!!!!!春泥集洗澡,翻译了著名!!!!!!长篇小说《吉诃德》等。!!!!!!杨绛先生虽已年过九旬,但一直!!!!!!研学、写作不辍,近年来又出版有《!!!!!!们仨》走到人生边上》!!!!!!!!!!!!!!!!!!!!!!!!!!!!!!!!!!!!!!!!!!!!!!!!!!!!!!!!!!!!!!!!!!!!!!!!!!!!!!!!!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钱颖伟杨绛的名字似乎总是依附于钱钟书而存在,这一对文坛伉俪没有传出过热烈浪漫的爱情故事,然而他们相濡以沫、18
编辑!!!!!:梅香!!!!!!!!!!!!!!!!!!!!!!!!!!!!!!!!!!!!!!!!!!!守相助、绵长细密的幸福生活却更让现代人艳羡。也许,很多人都是因为喜欢钱钟书才开始关注杨绛的,然而当你真正走进杨绛的世界,你会发现那完全是另一片精彩。看杨绛先生的照片,眉峰高挑,目光如炬,颧骨微微突出,温婉的笑容背后自有一股威严、坚毅之气。杨绛先生的文字一如她的相貌,于平和恬淡、冷静从容之中蕴藏着知识分子所特有的力量和尊严。从下面这个小故事中,杨先生的从容大气可见一斑。上世纪40年代,杨先生的《弄真成假》称心如意》两部喜剧一时风靡上海,用杨绛先生的话,沦陷日本铁蹄下的老百姓,不妥协、不屈服就算反抗;不愁苦、不丧气就算顽强……喜剧里的几声笑,也算表示我们在漫漫黑夜里始终没丧失良心,在艰苦的生活里始终保持乐观的精神。杨绛先生因这两部剧引起了日本人的注意,日本宪兵司令部找她去,外表柔弱的她却表现得相当冷静从容。为示尊严,她穿戴整齐,特意选了一身半新不旧的黑色旗袍,脚穿黑色布鞋,持黑色皮包,包里专门放上一本《杜诗镜铨》,以备“受审期间”消遣之用。在宪兵队,杨先生不卑不亢,话不牵连演艺界任何人,坚持民族气节,日本人奈何她不得,只能不了了之。恬淡平和、含蓄节制、冷静从容是杨绛先生一贯的行文风格,而这种平和从容的气度,在杨绛先生晚年的作品《我们仨》中则体现得更为淋漓尽致。199734,杨绛的独生女儿钱瑗不幸病逝。更其不幸的是,19981219,钱钟书仙逝。唯一的女儿、一生的伴侣相继离去,杨先生晚年之情景非常人所能体味,而她选择的寄托哀思的办法是:将读书治学作为人生最终的追求。半年之后,她化悲痛为力量,翻译柏拉图对话语录之一《多》,试图做一件力不能及的事,投入全部心神而忘掉自己”在人生的伴侣离去4年后,92高龄的杨先生用心记述了他们这个特殊家庭63年的风风雨雨、点点滴滴,结成回忆录《我们仨》现在我们三个失散了。往者不可,逝者不可追;剩下的这个我,再也找不到他们了。我只能把我们一同生活的岁月,重温一遍,和他们再聚聚。”难以想像,杨绛先生是怎样于无数个孤寂、凄苦的夜晚独守青灯,字字血泪地完成这部作品的,这种敢于超越苦难和直面生死的气度本身已令我们敬畏。我们仨》分为两个部分。前半部,是杨绛先生梦的记录,以梦游之,讲述一家三人的生离死别,写得自然、情切,又不直露,但千回百转之际,有着无量的悲欣。这是一个‘万里长梦’,这日日缠绕着杨先生的其实是永19
编辑:梅香!!!!!!!!!!!!!!!!!!!!!!!!!!!!!!!!!!!!!!!!!!!!!!!!失亲人的大孤寂、大悲恸,是人生的至哀。然而杨先生的情感是内敛的,笔墨是节制的,古驿道上,没有啼哭与泪水,只有无助的凄惶和无尽的惦念。后半部分是写实的,记录了自1935年与钱钟书赴英国留学,生下女儿钱瑗,直至1998年钱先生逝世这63年间的生命痕迹。在这个知识分子家庭风风雨雨的63年中,我们看到了杨绛先生作为一个妻子、一个母亲、一个文人、一个学者的大智慧。人们常说,一个成功的男人背后,一定有一位伟大的妻子。杨绛先生确是一位伟大的妻子。钱钟书是学贯中西的大才,然而在家庭生活中却着实是个愚笨的小孩。钱先生的“痴”和“呆”恰恰辉映出杨先生的坚强和能干,很多时候杨先生才是家里的“主心骨”。书中对他们夫妇俩早年留学生活的记录是轻松幽默的,常常令人忍俊不禁。他们夫妇在英国留学期间喜得爱,杨绛先生生产住,钱钟书只能一个人过日子,每天到产院探,常苦着脸说:我做坏事了。”他打翻了墨水瓶,把房东家的桌布染了。杨先生就:不要紧,我会洗。”他就放心回去了。过两天,他又做坏事了,把台灯砸,杨先生又说:不要紧,我会修。”他又放心回去了。下一次,又满面愁容地说把门轴弄坏了,门关不上。杨先生还是回他:不要紧,我会修。只要杨先生说“不要紧”,钱钟书就真的放心了。钱先生孩童般的“痴”让人好笑,先生的宽厚与从容则给人深深的感动。在夫妻牵手扶携的漫漫人生之路,最需要的不就是这样一种内心相互依靠的放心和熨帖吗?那一句“不要紧”,支撑着他们夫妇走过了人生中多少个黑暗的日子啊。不是吗?文革中,即便是冲厕所,杨先生也冲得一丝不;即便是被剃了“阳头”,也会:小时候老羡慕弟弟剃光头……果不其然,羡慕的事早晚会实现。”不要紧”是杨先生对待生活的豁达与从容,更是对苦难的漠视和超越。杨绛先生从容冷静的叙述,会让人觉得他们的生活是波澜不惊的。其实苦难从未少光顾他们家,只是杨先生习惯于省略苦难。对于一个母亲来,最大的苦难莫过于自己的孩子要承受病痛。他们的爱女圆圆(钱瑗20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7a52919c504de518964bcf84b9d528ea80c72f56.html

《平和从容的大智慧——走近杨绛及《我们仨》.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