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一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第一课时课件

发布时间:2018-10-07 20:15:27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4 古诗两首

【教材分析】

《古诗两首》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示儿》两首诗,是苏教版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四课的两首诗歌。本单元以“爱国”为主线塑造了一个个个性鲜明的爱国者的形象,让学生体会作者抒发的强烈的爱国情感,使学生与作者的内心情感产生共鸣,受到熏陶和感染。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被前人称为杜甫“生平第一快诗”。唐代宗广德元年(763年)正月,叛军首领史朝义兵败自杀,部将田承嗣、李怀仙相继投降,河南河北先后被官军收复,延续了七年多的“安史之乱”才彻底平息。当时诗人杜甫正携着妻子流落在四川梓州,听到这一胜利喜讯不禁大喜若狂,在极度兴奋中,一改过去沉郁顿挫、含蓄蕴藉的诗风,以轻快活泼、爽朗奔放的语言,写下了这首脸炙人口的七律名作。

《示儿》是南宋爱国诗人陆游的绝笔,诗中作者以遗嘱的口吻,表达了对南宋统治者屈辱求和、苟且偷安的无比愤慨;对收复失地、洗雪国耻、重新统一祖国的无比渴望。 从这里我们可以领会到诗人的爱国激情是何等的执着、深沉、热烈、真挚!无怪乎自南宋以来,凡是读过这首诗的人无不为之感动,特别是当外敌入侵或祖国分裂的情况下,更引起了无数人的共鸣。

两首诗都表达了作者爱国之情,这一点是相同的。但两首诗还应让学生明白不同的表达方式:《示儿》是通过但悲不见九州同)盼望祖国统一表达的;《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是通过,听到祖国重归统一喜欲狂表达的。

【学习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祭、巫、涕、洛。

3.了解两首诗写作的时代背景,体会诗中抒发的强烈的爱国情感。理解这两首诗,能用自己的话说出每首诗的意思。

4.掌握古诗“抓重点词句体会诗人思想感情”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学习重难点】

重点:弄懂杜甫听到胜利喜讯后那样欢快的原因和陆游临终前最牵挂的事,通过重点词语的品析及反复吟诵来体会。

难点:指导学生在叙述诗句意思时理顺句子时要增补诗句中省略的内容,把倒装句按现代汉语的语言习惯调换词语顺序。

【课时安排】2课时

【资料链接】

1.杜甫(721-770):字子美,河南巩县(今河南巩义)人。他比李白小十一岁,两人友谊深厚,创作成就各有千秋,难分伯仲,中国文坛上称“李杜”,一为“诗仙”,一为“诗圣”。杜甫一生写了很多诗,流传至今的有一千五百余首。他的诗宛如一面镜子,真实地反映了唐朝由盛转衰的现实生活,不仅内容丰富,而且洋溢着爱祖国、爱人民的崇高精神,被推崇为“诗史”。

2.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一生创作诗歌很多,保存下来的有九千多首,内容极为丰富。他的诗抒发政治抱负,反映人民疾苦,表现出渴望恢复国家统一的强烈愿望。

3.安史之乱:公元755年,安禄山趁唐朝政治腐败,在范阳发动叛乱,叛军南下攻占洛阳、长安,唐朝大将郭子仪等率军平叛。后来,安禄山的部将史思明又起兵反唐。直到763年,唐朝才平定叛乱。

【学习过程】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学习本课生字词“涕、洛”,理解诗句、了解内容。

2.了解诗的写作背景,体会作者“喜欲狂”的心情及原因,体悟及诗中抒发的强烈的爱国情感。

3.背诵默写这首诗。

一、自主导学

1.阅读资料链接中作家资料,完成下面填空,并记忆。

杜甫, 代著名诗人,文坛上把他与李白称为“ 他的诗不仅内容 ,而且洋溢着 的崇高精神,被推崇为“诗史”。

2.查字典,理解下列词语。

1)涕泪: 2)喜欲狂:

3)妻子(写出读音 ):

4)青春

3.爱国诗句积累。

位卑未敢忘忧国,事定犹须待阖棺。——陆游《病起书怀》

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曹植《白马篇》

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 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王昌龄《出塞曲》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王昌龄《从军行》

请你再写两句

4.熟读古诗,尽量做到正确、流利、有感情。

二、课堂研讨

1.解诗题、知诗人,了解时代背景。

1同学们,在我国诗坛上有一位诗人与李白齐名,被尊为诗圣,他的诗被人们称为诗史,他就是(杜甫),能背一首他的诗吗?

2)时代背景;请学生结合资料链接中的内容简要介绍“安史之乱”。

3)理解诗题,题目:《闻官军收河南河北》。释题:(教师板书题目)学生齐读,然后解题:谁来说说题目的意思?

(注意区分“闻”“河南河北”的古今词义变化。闻:听说,不同于现在的用鼻子嗅,这是古今词义上的变化,诗中还有。同学们在学习中还要善于发现,那河南河北指的是哪里?是河南省与河北省吗?不是的,指的是黄河的南北两岸,那里是安史叛军的根据地。)

2.抓字眼,明诗意。

1练读这首诗,请大家自由地读,读准字音,尤其要读准诗中的几处地名。

指名读,注意“卷”读音和“妻子”“青春”的古今词义变化。

漫卷juǎn,体会为什么这样读,,动词,卷起来之意,我们一起读;妻子为什么不读轻声,指孩子,有实在意义,这是古今词义的变化,我们一起读,还有青春,不同于青春年华,而是指春天的景物,我们一起读。)

2)再读古诗,弄不懂的地方作下记号。 这里针对学生的质疑重点明确两个问题: 诗中表示地点的有六个词语:剑外、蓟北、八峡、巫峡、襄阳、洛阳。表示地区的有两个词语:河南、河北。学生对这些地名没有空间概念。利用地图直观地向学生介绍它们的地理位置,(介绍时指地图说)

3)根据老师出示的带点字意思,学生尝试理解诗意。

扫清文字、词语的障碍之后,引导学生串词成句,说句意,串句成篇,说诗意。指导学生在理顺句子时要增补诗句中省略的内容,把倒装句按现代汉语的语言习惯调换词语顺序。

3.想意境,悟诗情

1)找诗眼,品情感。

诗中最能体现杜甫的心境的是哪个词?(喜)你从哪些词语体会到的这种心情?从中可以体会到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

(我们赞叹这真是一首好诗,仅仅56个字,为我们展现一个感情热烈,喜极而泣,满怀希望,无限喜悦的杜甫。这是我们通过真切的体味、感知诗句的意境,这是在把诗讲胖,变丰满。下面,我们再来试着将诗说,寻找诗。那诗中最能体现杜甫的心境的是哪个词? “喜就是这首诗的诗眼,就是在杜甫心中压抑许久,是他苦苦期待的,只有当战乱平息,祖国统一才会从心底里迸发出来的最真挚最强烈最渴望的情感。你从哪些词语体会到的这种心情?从中可以体会到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

漫卷即胡乱的收拾,这对于一位酷爱读书的人来说是一种极为反常的举动,这种反常描写,体现杜甫巧妙的创作手法,此时的杜甫再也无心伏案读书,你们说那将是何等的兴奋啊!谁来读?

愁何在说明什么?他们为什么而愁,为衣食而愁,为居无定所而愁,为贫困流离,生命时常受威胁而愁。如今所有的烦恼都被胜利的喜悦冲得无影无踪,留给他们的就只有高兴,只有激动,只有兴奋,只有谁来读?)

(2) 圈读地名,品味感情。你们知道全文共出现几处地名,圈一圈,你觉得作者连用这么多地名累赘吗?

圈一圈诗中出现的地名,请学生连读、齐读。(全诗连用六个地名,因为他始终贯穿着诗人喜悦心情,并不感到丝毫累赘,相反使人读来感到格外真切真实,诗人爱国思乡之情也自然流露出来,也是诗人高明之处。安史之乱时,叛军占领了这里:河南、河北。而诗人也由老家洛阳流落到四川的剑外。当唐王朝军队平定叛乱,相继收复河南河北的消息传到四川的剑外时,诗人是欣喜若狂,心中早已计划好回乡的路线,那就是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作者此时在剑外从剑外到洛阳,途径四川、湖北、河南三省,实际相隔千里之途,却因喜悦至极,感觉如同近在咫尺,这两句中地点的转换,准确地表现了诗人归心似箭和为收复失地而喜悦的心情。地名之多是这首诗的一个显著特点,也是让我们感受到杜甫高超的创作才能。)

来,让我们再一次将心比心,经情传情,齐读这首诗。

4.诵诗句,品诗味

好诗不厌百回读,为了使学生读出味来,读出感受来,分三点进行教学:

尝试读,让学生自己标上停顿、重音记号,有感情地朗读;

示范读,准确地标出停顿、重音带读,要求学生读出喜悦心情来;

反复练读,采取个别读,小组读,男女读,配乐读等多种形式进行,最后熟读成诵,达到诗中情,作者情,学生情三情和谐的共鸣,受到感情的熏陶。

5.扩展延伸。 向学生推荐读杜甫的名诗《春望》

赏析:被安史叛军焚掠一空的长安城,杂草丛生,满目荒凉。诗人忧时伤乱,触景生情。全诗由“望”着笔,情景相融。层层推进,环环相扣,由忧国到思家,情感愈来愈强、逐渐具体、逐渐深入。读罢全诗,满腹焦虑、搔首而叹的诗人恍若眼前。

与《春望》相比,这两首诗表达的有什么不同?这首《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语言生动活泼,爽朗奔放,被称作杜甫生平第一首快诗,若是想配乐朗诵,该选择怎样的乐曲呢?(轻快激昂),谁想来试一试?播放音乐诗朗诵(表扬,学生自己背下来)谁能来配乐背诵,一齐配乐背诵。

杜甫的诗流传下来很多,反映他各个时期的理想和境遇,也真实地反映了唐朝由盛转衰的社会现实生活,不但内容丰富,而且洋溢着爱祖国爱人民的崇高精神,代表作如三吏”“三别等,感兴趣的同学课下可以广泛阅读,深入学习,如果你对杜甫这个人感兴趣,不妨也去做一番调研,教师也愿意帮你想一个探究的小话题。同学们若是有疑难,教师也很愿意与你们再交流。

三、当堂训练

1.想象杜甫听到官军收复河南河北后欣喜若狂的情景,用几句话写下来。

2.填空。

悠悠历史,有很多仁人志士将毕生的精力献给了自己的国家,有面对国家的腐败,跳江以身壮山河的 精忠报国,南宋抗金名将 虎门销烟的 ;七次下西洋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

;此外,我还知道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背诵并默写《示儿》。

2.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句表达的强烈的爱国热情,受到熏陶。

二、课堂研讨

(一)温故知新

背诵《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1.导入(大屏幕出示):

爱国,这是一个永恒的话题!巍巍中华,悠悠历史,有多少仁人志士将毕生的精力献给了自己的国家,留下了一段段可歌可泣的故事!悠悠历史,有很多仁人志士将毕生的精力献给了自己的国家,有面对国家的腐败,跳江以身壮山河的 屈原, 精忠报国,南宋抗金名将 岳飞 虎门销烟的 林则徐 ,七次下西洋 郑和,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 范仲淹 ……隔着千年的长河,今天,我们仿佛依然能够听见他们铿锵有力的话语,看见他们坚贞不屈的身影!
2.让我们穿越近千年的时空,来到伟大爱国诗人陆游的家中,听听这位85岁的老人在弥留之际的最后遗言吧!(板书:示儿)

通过题目我们知道,这是陆游留给谁的遗言?对,示儿就是告诉儿子!

范读。

3.了解陆游,检查预习

4.(大屏幕出示)

过渡:85岁高龄的诗人就要走完坎坷多难的人生旅途,临终之际,他独独为一件事而死不瞑目,忧愤至极的他伤心地留下这首绝笔,溘然长逝。到底是哪件事让陆游牵肠挂肚呢?请大家读两遍诗后,告诉我。

(二)初读感知

自由朗读,按自己的节奏和速度来读。

1.交流,检查

指名读。

再指名读——读一读《示儿》。其他同学听,特别注意听词句的中间,他是怎么停顿的,读得是不是字正腔圆。

2.指导朗读:大家注意到,他在读“死去元知万事空”的时候在哪停顿了?

齐读

教师指导学生读古代的诗词,不但要把它读正确,读得有节奏,而且还要尽可能读出它的味道来.自己再试着读一读,争取读出自己的味道和感觉。

3.指名读,反馈,齐读

(三)体会诗意,理解情感

1.几遍读下来,知道老诗人为什么事情而死不瞑目了吗?

同学们,读到这儿为止,你的脑海里留下了什么印象和感觉?谁来说一说?

2.带着这种感觉,再读这首诗,读进诗的字里行间

3.示儿,就是告诉儿子!作者在生命垂危之际,到底有什么要告诉儿子的?请大家默读这首诗,读的时候注意仔细地看看书上的插图,然后试着去理解这首诗。

4.理解“通假字”——元、无

理解古今字义不同——

根据老师出示的带点字意思,学生尝试理解诗意。

扫清文字、词语的障碍之后,引导学生串词成句,说句意,串句成篇,说诗意。指导学生在理顺句子时要增补诗句中省略的内容,把倒装句按现代汉语的语言习惯调换词语顺序。

5.请你大声地再读一读这份遗嘱,你能体会到诗人此时此刻是怀着怎样一份感情写下这首绝笔诗的吗?(板书:悲)

6.诗人在“悲”什么?让我们随着陆游一起,走进他的生活

7.出示材料:

20岁时,他激情高诵:“上马击狂胡,下马草军书”,希望自己有一天能亲临战场、杀敌报国,何等的壮怀激烈!(《观大散关图有感》)

68岁时,他悲痛于北方人民在敌人的铁蹄下苦苦挣扎,一句“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道尽多少辛酸!(《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英雄空有一腔热血却报国无门,眼看青丝变白发,只能将满腹凄凉化为一句:“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诉衷情》)

对朝廷夜夜笙歌,不想收复失地的悲愤,让他痛呼:“朱门沉沉按歌舞,厩马肥死弓断弦。”(《关山月》)

老病僵卧之时他仍在梦中亲临前线,杀敌报国,收复北方失地,“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是他壮志未酬,未能再披戎装的悲伤写照!(《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8.读了这些诗句你明白了陆游的“悲”从何而来了吗?四人小组讨论并指名反馈

1)对大好河山落于金兵铁蹄之下,不能收复的悲痛。

2)壮志未酬,未能再披戎装,亲自杀敌的悲伤。

3)对南宋政权偏安一隅,不思收复中原故土的悲愤。

4)对于中原遗民沦为亡国奴的悲悯。

  这浓浓的“悲”其实源于一个深情的字眼——爱。(板书:爱)

9.他爱什么?

10.小结:陆游一直渴望王师北定以统一祖国,九州大同是诗人终生为之奋斗的理想。这一年又一年的等待与盼望,让他熬干了心血!60年过去了,85岁的老人在最后一刻也未能见到“九州同”,心情是何等悲痛,何等悲愤?为国耻未雪而死不瞑目,千年之后,读来仍令人潸然泪下!

11.让我们牢记《示儿》,怀念永远的陆游!一起读!

(四)读写结合,体验情感

1.同学们,如果你是陆游的儿子,此刻你看到了你的父亲,他虽然形容枯槁,不久于人世,眼神里却满含期待和信念,缓慢而深沉的对你交代遗言——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一句句的强调,无忘啊,无忘啊……此时此刻,你们父子之间或父女之间会有怎样的对话呢?

1)分组练习对话 2)展示父子对话

2.全班交流,评价。

3.老师小结:本节课我们走进陆游的内心世界,了解到陆游在弥留之际,还是念念不忘中原故土和北方遗民,明知“死后万事空”却还是坚信“王师北定中原”。诗人的爱国激情是何等的执着、深沉、热烈、真挚,又是何等的悲愤!这样执着的爱国情怀怎能不让爱国的读者怦然心动呢?让我们再来动情的一起背诵这首绝笔诗。

师引背——死去元知万事空

(回到文本,把积累的感情通过朗诵再次释放。)

三、当堂训练

根据《示儿》所表现的内容,想象陆游临终前与儿子交谈的情景,写一段话。

四、巩固练习。

1. 背诵默写《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示儿》。

2. 思考:《示儿》和《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两首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相同吗?联系诗的内容说说你的体会。
(两首诗都表达了作者爱国之情,这一点是相同的。但《示儿》是通过但悲不见九州同)盼望祖国统一表达的;《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是通过,听到祖国重归统一喜欲狂表达的。)

3. 陆游、杜甫还写下了不少感人肺腑的爱国诗篇,如《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春望》《月夜》等。请找一找,背一背,看谁背得又多又好。好的同学可在此基础上再积累其他诗人的爱国诗篇。

4.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是(     )写的一首(    )言(  )诗,的意思是(     )。全诗围绕(       )这条感情线索来写的,先写到原因是( ),开头的表现是( )。接着用了两个对偶句,点出了诗人的心情:( ),( )。再接着,作者收拾行装返乡而去,诗中写到:(   ),(        )。最后,作者写到行程迅疾:( ),(            )。从中可见,作者的心情确实是是非常(         )。

【教学随笔】:

4 古诗两首

主备学校:镇江市中山路小学 课型:阅读课

审核: 授课时间:2012.9

学校 班级 姓名

【学习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祭、巫、涕、洛。

3.了解两首诗写作的时代背景,体会诗中抒发的强烈的爱国情感。理解这两首诗,能用自己的话说出每首诗的意思。

4.掌握古诗“抓重点词句体会诗人思想感情”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资料链接】

1.杜甫(721-770):字子美,河南巩县(今河南巩义)人。他比李白小十一岁,两人友谊深厚,创作成就各有千秋,难分伯仲,中国文坛上称“李杜”,一为“诗仙”,一为“诗圣”。杜甫一生写了很多诗,流传至今的有一千五百余首。他的诗宛如一面镜子,真实地反映了唐朝由盛转衰的现实生活,不仅内容丰富,而且洋溢着爱祖国、爱人民的崇高精神,被推崇为“诗史”。

2.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一生创作诗歌很多,保存下来的有九千多首,内容极为丰富。他的诗抒发政治抱负,反映人民疾苦,表现出渴望恢复国家统一的强烈愿望。

3.安史之乱:公元755年,安禄山趁唐朝政治腐败,在范阳发动叛乱,叛军南下攻占洛阳、长安,唐朝大将郭子仪等率军平叛。后来,安禄山的部将史思明又起兵反唐。直到763年,唐朝才平定叛乱。

【自主导学】 成绩:

1.阅读资料链接中作家资料,完成下面填空,并记忆。

杜甫, 代著名诗人,文坛上把他与李白称为“ 他的诗不仅内容 ,而且洋溢着 的崇高精神,被推崇为“诗史”。

陆游, 爱国诗人,一生诗作很多,保存下来的就有 。《示儿》为他的绝笔。

2.查字典,理解下列词语。

1)涕泪: 2)喜欲狂:

3妻子:(写出读音 ): 4)青春:

5)元: 6 九州:

7)但: 8)王师:

3.爱国诗句积累。

位卑未敢忘忧国,事定犹须待阖棺。——陆游《病起书怀》

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曹植《白马篇》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王昌龄《出塞曲》

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王昌龄《从军行》

请你再写两句

4.熟读古诗,尽量做到正确、流利、有感情。

【当堂练习】

第一课时 成绩:

1.想象杜甫听到官军收复河南河北后欣喜若狂的情景,用几句话写下来。

2.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是(     )写的一首(    )言(  )诗,的意思是(     )。全诗围绕(       )这条感情线索来写的,先写到原因是( ),开头的表现是( )。接着用了两个对偶句,点出了诗人的心情:( ),( )。再接着,作者收拾行装返乡而去,诗中写到:(   ),(        )。最后,作者写到行程迅疾:( ),(            )。从中可见,作者的心情确实是非常(         )。

第二课时

1.根据《示儿》所表现的内容,想象陆游临终前与儿子交谈的情景,写一段话。

【巩固练习】 成绩:

1. 背诵默写《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示儿》。

作者: 作者:

2. 思考:《示儿》和《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两首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相同吗?联系诗的内容说说你的体会。

3. 填空。

悠悠历史,有很多仁人志士将毕生的精力献给了自己的国家,有面对国家的腐败,跳江以身壮山河的 精忠报国,南宋抗金名将 虎门销烟的 ;七次下西洋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

;此外,我还知道

4.陆游、杜甫还写下了不少感人肺腑的爱国诗篇,如《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春望》《月夜》等。请找一找,背一背,看谁背得又多又好。愿意的同学可在此基础上再积累其他诗人的爱国诗篇。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79ca96228f9951e79b89680203d8ce2f0166655c.html

《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一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第一课时课件.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