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红楼梦民俗文化教学文案

发布时间:2020-10-18 04:11:13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红楼中的“俗事”

——浅谈《红楼梦》与中国民俗文化

【内容提要】

中国古典名著《红楼梦》曾被誉为“形象的百科全书”。负此盛名不仅源于曹公创造了一个红楼的世界,更在于他将传承于民间的民俗事象融入小说的背景与氛围中,再通过其中的细节一一展现出来。所以,当我们在研究《红楼梦》的“时代精神”的同时,也不能忽略它所属时代的“风俗概况”。 一部《红楼梦大辞典》,就是一部《红楼梦》的民俗描写的最有力的证明。试看《红楼梦大辞典》开列的细目:语词典故、服饰、器用、建筑、园林、饮食、医药、称谓、职官、典制、礼俗、岁时、哲理宗教、诗歌韵文、戏曲、音乐、美术、游艺、红楼人物(命名)、文中人物、地理,等等,共21项。[1]这些详尽的记载也揭示了《红楼梦》与中国民俗文化密不可分的关系。

【关键词】 《红楼梦》;民俗文化;民俗事象;艺术价值

【正文】

我国著名的红学家周汝昌先生曾这样评价过这部经典名著:“《红楼梦》我们中华民族的一部古往今来、绝无仅有的文化小说’。从所有中国明清两代重要小说来看,没有哪一部能像《红楼梦》具有如此惊人广博而深厚的文化内涵的了。”的确,我们不能将《红楼梦》的成功单纯归于它所塑造的众多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和抒写的动人凄婉的爱情故事,更重要的是这其中贯穿的所谓“生活场景”也生动再现了当时代的家庭生活、社会习俗及文化风貌

如今,随着新版《红楼梦》的热映,人们又将眼光聚焦于这部传世经典之上。且不论此次翻新的成败,仅从忠于原著的角度出发就已是竭尽之能事了。大到节令时俗、婚丧嫁娶、衣食住行之俗;小到送往迎来、吟诗作赋、参禅医卜之事,都尽显当时的世风民情让人们在观赏和品红楼的同时,也对中国的民俗文化有了或多或少的了解。于是,当我们体味《红楼梦》中千姿百态的民俗风情,闲话红楼中的“俗事”时,真的赞叹这部精彩的“风俗画卷”!

一.《红楼梦》中的民俗事象

大观园中的民俗事象可谓无所不包《红楼梦》中的民俗文化最主要集中在节日、宴会、婚嫁、丧葬、祭祀、日常生活等等方面。可谓是内容丰富,形式多样。

首先我们来看看,《红楼梦》中的节日风俗

以《红楼梦》的节日叙事文本作为研究对象,主要涉及第十八回的元宵节描写、第二十七至二十八回的芒种节描写、第五十三至五十四回的年节描写、第五十八回的清明节描写以及第七十五至七十六回的中秋节描写等。[2]这些岁时节日是由中国古代历法和季节气候变化相结合而排定的节气时令,自古至今世代相传,成为一种民俗事象。例如元宵节,又称上元、元夜灯节,时在正月十五日。《红楼梦》有六回故事中写到元宵节和元宵节的活动。小说开卷即写甄士隐抱女儿英莲看那过会的热闹,后来在看花灯中英莲被拐子拐走,伏下一幕令人感叹不已的动人故事。元妃省亲的故事安排在元宵节期间,小说中写到元妃命太监送灯谜,贾府上下忙于猜灯谜、制灯谜的景象。端午节,贾府上下蒲艾簪门、臂系虎符、喝雄黄酒、吃粽子;中秋节,贾母率全府眷属赏月、联诗、吃瓜果月饼;除夕,宁国府祭宗祠、吃年饭、喝屠苏酒……[3]都是岁时节日的民俗事象。除此之外,还有像立春、小阳春、饯花神这样的小节。

其次,《红楼梦》中的“衣食住行”也是被津津乐道的。

由于府是士族之家,所以就连这些最基本的物质条件也是十分考究的。从穿衣吃饭再到居住行走,都被描摹的十分丰富。先拿人物的衣着来说,其中典型人物服饰造型优雅色彩丰富质料华贵佩饰精美。例如贾宝玉的礼服着装:“头上戴束发嵌宝紫金冠齐眉勒着二龙抢珠金抹额穿一件二色金百蝶穿花大红箭袖束着五彩丝攒花结长穗宫涤外罩石青起花八团倭缎排穗褂登着青缎粉底小朝靴图……”[4] 寥寥数语就已将贾宝玉的整体服饰形象和装饰细节描述得如此详尽逼真当然,一谈到《红楼梦》,人们都会对其中的饮食记忆深刻。就像刘姥姥进大观园一样,一边品尝一边长见识。如著名的“茄鲞”、“银耳鸽子蛋”、“杏仁茶”等等。除此之外,红楼中的出行场景也是十分壮观的。例如王熙凤协理宁国府之时,有时乘轿,有时坐车。贾母、王夫人奉召进宫也是乘轿。男人大多是骑马或坐车出行。秦可卿大出丧时,贾赦一辈上车轿,贾珍一辈骑马。这些都体现出世家大族男女、主仆在“行”的方面的严格区别。值得一提的还有小说中的建筑和园林,其式样、风格中也透露着大量的民俗信息。

再次,“宗教信仰”贯穿于《红楼梦》的始末。

宗教信仰也被称为一种“心理民俗”,它也是人类心理活动和信息的传承。代学王国维曾说, 主旨是通 求入于无生之域 , 示其解脱之道 我们从贾宝玉甄士隐湘莲惜春人遁空门, 以及一一道所唱的 和甄士隐对 了歌, 确实可以看出作中的虚无主色彩和顿悟小说中写到许多寺庙景观,和尚道士尼姑,他们念经说法、布道化缘、僧道度缘。从水月庵、馒头庵、铁槛寺、地藏庵、清虚观到大观园内的栊翠庵;从小尼智能儿偷情到老尼净虚的图财害命;从王姑子说法、马道婆的魇魔法到贾敬炼丹烧汞、妙玉的带发修行,把宗教迷信之风俗散布在世俗的贾府内外。

最后,闲话《红楼梦》中丰富多彩的娱乐项目。

《红楼梦》中的人儿都是“不差钱”的。于是,这些主子们在吃喝之余,便想着法儿的玩乐。所以小说中也记述了许多游艺活动。例如:猜谜、赶围棋、抹骨牌、掷骰子、击鼓传花、占花名、行酒令、听小曲儿、放风筝,等等[5]这些游艺活动平常已多,节日更盛。主子们公开玩,奴婢们私下玩,各寻各的开心。小说中还特别提到了,贾府养戏班,买小戏子的重要情节。围绕着唱戏、点戏、听戏的活动,便施了不少笔墨,也写出了姿彩纷呈的民俗事象。

二.《红楼梦》民俗文化的特点

首先,《红楼梦》中的民俗描写,数量大、范围广、描摹细中的民俗风情描写,遍被全书,蕴含的民俗文化丰富,具有典范意义。 翻开《红楼梦》,民俗风情扑面而来:从“女娲补天”的神话到“绛珠还泪”的传说;从冷子兴演说荣国府到林黛玉别父进京都;从葫芦僧判断葫芦案到王熙凤协理宁国府;从刘姥姥一进荣国府到荣国府归省庆元宵;回回可以找到民俗风情事象。[6]在《红楼梦》中每一个动人的故事,曹雪芹都把民俗风情事象作为一种背景,作为一种烘托,揉进艺术的构思之中。

其次,《红楼梦》中所呈现的民俗文化亦南亦北。从饮食上看,既有像鲈鱼莼菜这样清淡的南方菜品,又不乏奶子、鹿肉这样极具北方特色的佳肴。[7]在穿着服饰上,不仅穿绫罗绸缎、也时常披着裘皮、毛衣等等。而在游艺的项目上,如赏雪、打围这样的项目都具有地道的北方特色。像放风筝一类的游戏,则属于南方民俗。所以说,小说中这些具有地域性的民俗事象,体现了《红楼梦》时代南北地域文化交流、大融合的趋向。

最后,《红楼梦》中所呈现的民俗是雅俗共赏的。民俗并非都是“俗”,它同样有雅俗之分。《红楼梦》在当时社会里是作为通俗小说出现的,由于是作家的个人创作,写的又是贵族之家——“诗礼簪缨之族”,因此小说中的民俗描写呈雅俗相间,雅中有俗,俗中有雅,达到雅俗共赏的精妙境界。例如,贾宝玉和金陵十二钗,个个才华横溢,吟诗填词,唱曲猜谜,弹琴下棋,都表现出一种高雅的情趣。但是,来自乡间的积古婆子刘姥姥、皇商出身的薛蟠,出口就是“大火烧了毛毛虫”、“花儿落了结个大倭瓜”,“绣房窜出大马猴”等俗而又俗的笑话。[8]《红楼梦》中的人物因地位、身份、年龄的不同,从他们身上所透露出来的民俗表现也有差别,体现的民俗意趣迥异。这就是曹雪芹从民俗写人物、写他们性格的妙处。

三.《红楼梦》民俗描写的艺术价值

古今中外文学作品中的民俗事象都是人类社会生活中民俗事象的艺术再现。文学作品中的民俗事象除具备现实生活中民俗的实用性功能之外,更重要的是有独特的审美意蕴。

第一民俗事象的描写渲染了小说的环境气氛,并揭示、深化了小说的主题。《红楼梦》是通过以贾府为代表的封建贵族之家的兴衰际遇来揭示封建制的黑暗、腐朽,并最终走向灭亡的悲惨命运。例如,小说中通过秦可卿之丧的风光、元妃省亲的奢华以及各种节日活动来将这个士族之家的“盛”写到极致,但到了“宁国府祭宗祠”之后,贾府便渐渐露出了下世的光景。又如在小说中大费笔墨的描写看戏、听戏、点戏,也是为了还原那个时代的生活面貌曹雪芹充分地运用了民俗事象,使故事情节、人物性格,直至全书结局,都围绕全书的主题展开、发展到完成。

第二,在民俗事象中,小说中的人物形象更加丰满、个性、鲜明。《红楼梦》中描写的数百个不同人物,个个栩栩如生,堪称古典小说的典范之作。冷子兴演说荣国府中的冷子兴、贾雨村,葫芦僧乱判葫芦案中的贾雨村和拿出“护官符”的小沙弥,栊翠庵品茶时的妙玉,说话逗人发笑的刘姥姥,醉骂的焦大,撕扇撒娇的晴雯,扑蝶的薛宝钗,唱戏的芳官……[9]每一个人物无不是在一种民俗氛围中展现其形象、其性格,而在展现这些人物形象、性格时又离不开民俗事象的描写。民俗事象的描写,氛围的营造,都是巧妙地寓示人物的悲剧命运和全书的悲剧结局。 

第三,民俗事象的描写推进了小说故事情节的发展。例如“冷子兴演说荣国府”正是在贾雨村,冷子兴相遇酒肆,二人闲谈慢饮中开始的。而酒有着助兴和消解“礼”的作用。《红楼梦》中写饮酒听戏、饮酒唱曲、饮酒联诗等场景,这一切都在小说情节中发挥了烘托气氛、推进发展的作用。

《红楼梦》是对整个中国古代文化的回顾、总结、浓缩和艺术的表现,是中国封建社会生活文化的集大成者。这部作品可以说是一部描绘了清王朝时期我国主要民俗现象的生动的民俗学著它就像是一枚珍贵的化石,不仅承载着历史的重量,也见证着中华民俗文化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红楼梦大辞典》,总目第1~2页。

[2]《红楼梦》,目录第1~3页 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

[3]参见郭若愚著《红楼梦风物考》,第265-327页陕西人民出版社1996年10月版

4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138632259.html (百度知道)

[5]参见高国藩著《红楼梦民俗趣语》,台湾里仁书局19961月版。

6参见胡文彬著《红楼梦与中国文化论稿》,中国书店出版

[7]参见秦一民著《红楼梦饮食谱》,华岳文艺出版社1988年3月版

8参见高国藩著《红楼梦民俗趣语》,台湾里仁书局19961月版。

9参见胡文彬著《红楼梦与中国文化论稿》,中国书店出版

地球上的星星观后感600字

  地球上的星星>观后感600字(一)

  老师给我们推荐了一部印度儿童电影《地球上的星星》。这部电影很感人,这部电影讲述了一名9岁的小男孩伊桑的>故事。

  伊桑虽然学习很差,但是他的画画得非常好,想象力丰富。因为伊桑的成绩太差,老师觉得他已经没救了,爸爸实在没有办法,就把他送到了寄宿学校。到寄宿学校后,伊桑难过极了,一句话也不说,除了他的同位没人愿意理他。直到有一天,美术老师拉姆来了,他发现伊桑有绘画的天赋。拉姆老师从字母开始教伊桑,伊桑的学习慢慢有了进步,也有了自信。后来,伊桑在绘画比赛中赢得了第一名,当老师同学看到他画的那么好时,他们都目瞪口呆、非常惊讶。当我看着伊桑拿着奖状,向拉姆老师跑去,伊桑流下了激动的眼泪。

  这部电影给了我很大教育:

  一、每个孩子都有他的特点,有些只是成绩不好罢了,他或许在其它方面有特长,拉姆的与众不同在于他教育小孩主张用爱去感化教育他们,他认为每个孩子都是落入人间的晨星,要去发掘每个孩子的天赋,不能用成绩去衡量一个孩子的价值。

  二、爸爸、妈妈你们也有过成绩不好的经历,为何要为难我们呢?我们何尝不知那怎么也学不会的感受呢?有了问题,不要什么不做就只会埋怨,埋怨有用吗?找到原因,选择合适的方法,我们是会改变的。三、我们都是一颗会发光的星星,我多么希望老师和爸爸妈妈能关心、爱护、帮助每一个孩子,让我们都能发出属于自己的光彩。

  孩子们如同地球上的星星,他们需要爱,更需要自由,阳光,有了这些才有能力去赢得残酷的竞争和挑战。让我们放开对孩子的束缚,让他们更好的去享受生活,成为闪着光芒的星星。

  地球上的星星观后感600字(二)

  忍不住连续看了两遍印度电影《地球上的星星》,被片中的美术老师深深打动,这是一位具有敏锐洞察力的老师,他真正读懂了孩子,从根本处分析孩子,从而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让小男孩伊桑不仅在读、写方面有了进步,且在美术领域施展了其特殊才能,成为超越老师的绘画冠军,体验到了从未有过的成功的快乐!

  伊桑的学习成绩在学校一直处于最差的状态,因此受到老师、父母的责骂、歧视,以至于为了逃避非难而让哥哥写假条向老师请假,以便于他逃学,最后不得已而转学。

  转到新学校后,伊桑依然是学不好语文、数学等科目,无论他怎么努力,他都不能写好那些字母,他被老师打、罚站、罚跪等,遭受了严重的心理创伤。

  代课老师尼库巴教孩子们画画,发现伊桑不正常的状态后,他和伊桑的同学交流,和其他老师交流,通过分析伊桑的作业,他发现,并不是伊桑学习不努力、偷懒,而是因为他天生有诵读障碍,缺乏流畅的思考能力,对距离、大小等缺乏判断能力,常人能做的事情,他却做不到。

  了解到伊桑父母的心态后,尼库巴老师上门和伊桑的父母谈心,告诉他们:每个孩子都有独特的能力和梦想,我们不能因为他目前的一点点障碍而嫌弃他。他甚至愤慨:'如果你喜欢比赛那干脆养马呀,何必生孩子?非要逼孩子负担你的野心,不如招童工。'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797f73d5ae45b307e87101f69e3143323868f55a.html

《最新红楼梦民俗文化教学文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