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杂技瑰宝《上刀山》

发布时间:2019-08-21 06:36:14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民间杂技瑰宝:《上刀山》
作者:杨双印 冯国丽
来源:《当代人》2009年第11

        《上刀山》在吴桥民间又叫《上大杆》,是吴桥民间杂技节目中最具代表性的节目之一。过去,一些杂技团以具有《上刀山》节目为最高标志,甚至杂技团以此为名,同乐刀山班等。

        《上刀山》是中国最古老的杂技节目之一。最早见于汉代,当时叫《都卢寻橦》《寻橦》,或简称为《都卢》。即是杆木,“寻橦形容那杆木很高,“都卢寻橦则指这个杂技是从都卢那个地方传来的,传入的年代应该早于公元前一世纪。

        《西京赋》记录描写了杆头技艺的惊险超群:

        伥僮程材,上下翩翩,突倒头而跟挂,譬如陨绝而复联……橦末之技,态不可弥……

        特别是小演员表演的倒挂腹旋,突然失手下坠而又平安稳在杆上的精彩动作,给人留下极深刻的印象。李尤的《平乐观赋》也对此赞叹不已。

        汉代石刻壁画里留下的《寻橦》形象更为有趣,比较几幅不同的壁画石刻,还可看出节目由低级到高精的发展过程,四川郫县发现的石刻,描绘着宴会厅外的空地上一个人盘腿坐着顶杆,但他顶的是空杆没有载人。山东肥城孝堂山发现的石刻里的杆技逐渐复杂起来,地上竖起长杆由一个大力士用手扶稳,杆上有横木呈丁字形,木上和杆顶共有三个小演员做着倒立、倒挂、浮水等动作。这是一种半固定式的爬杆。

        山东沂南发现的东汉末期石刻中的上杆技术,又前进了一步,图中的两种杆上技艺都是高难的。一种是车杆,在三辆马拉的车上,竖起两根高杆,杆顶各有一个小平台,小演员能在小平台上倒立起顶,这是中国传统杆技的演法,古代用车作战,所以十分讲究车上的技术。到了汉代,战车虽然被淘汰,而车上的技艺仍保持发展。这是秦汉以来流行在中原的传统杆上技艺。而沂南石刻的另一幅顶杆图,以崭新的面貌出现:大力士赤膊顶着十字形长杆,头部支撑着三百斤以上的重量,杆上有三个演员、两边横杆上的两人正做着倒挂动作,杆头的一人,正在表演腹旋,用腹部支撑着全身盘旋,十分惊险!这就是《都卢寻橦》的形象记述。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78d9f2fff56527d3240c844769eae009581ba291.html

《民间杂技瑰宝《上刀山》.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