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09 大运河和丝绸之路申遗成功(第03期)-2016年高考政治时政热点分析(解析版)

发布时间:2018-09-02 08:37:49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一、背景材料

2014622日,在卡塔尔首都多哈召开的第三十八届世界遗产大会审议并通过中国大运河项目和中国、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跨国联合申报的丝绸之路项目,“大运河”和“丝绸之路”正式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大运河是世界上最长的、最古老的人工水道,促进了中国南北物资的流通和对领土的统一管辖,反映出中国人民高超的智慧、决心和勇气,以及东方文明在水利技术和管理能力方面的杰出成就。

丝绸之路是东西方之间融合、交流和对话之路,近2000年以来为人类的共同繁荣作出了重要贡献。丝绸之路见证了公元前2世纪至公元16世纪期间,亚欧大陆在经济、文化、社会发展方面的交流,尤其是游牧与农耕文明之间的交流。丝绸之路在长途贸易、推动城市发展等方面是一个典范,深刻反映出佛教、摩尼教、拜火教等宗教和城市规划思想等在古代中国和中亚等地区的传播。

 

二、与教材知识的结合点

1.经济生活

财政作用。资料显示,2008~2013年,国家财政共拨专款经费5.87亿元用于遗产区的保护整治项目。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大运河”和“丝绸之路”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有利于开发沿线旅游资源,进而带动相关产业,优化产业结构,推动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

2政治生活

管理和服务是政府职能。文化部出台《大运河遗产保护管理办法》,体现了我国政府履行了组织社会主义经济文化建设职能和提供社会公共服务的职能。

科学民主依法决策。先对大运河进行现场调研、资料收集组织专家系统评估,随后又对遗产清单和保护规划进行调整补充和修改完善,在此基础上最终完成了《大运河遗产保护总体规划》。

国家间共同利益是国家合作的基础。丝绸之路跨国联合申遗增进了中国和哈、吉等中亚国家的传统友谊,成为新时期中国与中亚地区各国和平对话、共同发展的新纽带。

3.文化生活

文化塑造人生。中国大运河和丝绸之路申遗成功,运河和丝路文化深入人心,能够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丰富人的精神世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大运河是世界上最长的、最古老的人工水道,反映出中国人民高超的智慧、决心和勇气,以及东方文明在水利技术和管理能力方面的杰出成就。

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我们要以申遗为机遇,推动大运河沿岸形成一个文化共同体,让大运河每一个段落、沿岸每一处建筑物甚至是每一棵树木都展现出文化的风采和尊严。

商业贸易是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丝绸之路是东西方之间融合、交流和对话之路,近2000年以来为人类的共同繁荣作出了重要贡献。

文化与经济影响相互交融。申遗成功,旅游企业推出数十条丝绸之路、大运河“文化遗产游”。 丝绸之路、京杭大运河这类“线状遗产”更有利于旅行社打造多个旅游目的地的串联产品。

加强中外文化交流与合作。我国和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联合申报的跨国项目丝绸之路通过审议,正式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成为首例跨国合作、成功申遗的项目。

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更加凸显。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中国大运河和丝绸之路申遗成功,有利于增强国家的综合国力。

4.生活与哲学

意识的作用。大运河的申遗使世界遗产保护理念在中国大运河沿线8个省(市)、1.7亿民众中得到广泛传播并深入人心。

坚持整体和部分的统一。世界文化遗产的大运河包括横贯中国中东部地区的隋唐大运河、京杭大运河和浙东运河,地跨8个省市27个城市的27段河道和58处遗址点,河道总长1011公里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大运河是中国古代南北交通的大动脉,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创造的一项伟大的水利建筑工程,也是世界上开凿最早、规模最大的运河。

矛盾的特殊性。大运河申遗具有其特殊性,它是仍在使用的活态线性文化遗产,对这类项目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在中国尚属首次。

坚持共性和个性的统一。大运河具有河道距离长、流域范围广、修建年代久远、遗产类型丰富、利用功能多样、保存现状复杂等特点,申报的系列遗产分别选取了各河段的典型河道段落和重要遗产点。

坚持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丝绸之路跨国系列申遗项目历时久,难度大,申报项目内容复杂,要求高,涉及面广,是前所未有的开创性项目。

三、能力测试

中国大运河,贯穿中国南北的华夏民族的血脉。完成18题。

1.大运河是世界建造时间最早、使用最久、空间跨度最大的人工运河,开凿至今1600多年,是中华民族留给世界的宝贵遗产。中国大运河申遗成功

①展现了中华文化博大精深   ②增强了我们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③确保了大运河文化遗产保护  ④确立了大运河文化遗产地位

.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2大运河开是东方智慧的象征,在水利技术、文化内涵等诸多方面彰显出超越时空的独特价值。大运河遗产保护有利于

①展现世界文化的多样性   ②发挥文化对经济发展的决定作用

③提高人们思想道德修养   ④研究人类文明的演进

A.①②   .①④  C.②③  D.③④

3“汴水流,泗水流,流到瓜州古渡头,吴山点点愁……”唐代诗人白居易在《长相思》中,描绘了一幅当时从中原大地到烟波扬州的水上交通图。由此可见

A.文化成为经济发展的主要标志    B.文化能够反映经济社会发展状况

C.诗歌成为展示文化款实力的载体    D.诗歌已成为文化传播的主要途径

4大运河数字博物馆运用3D影像科技、多媒体互动等数字科技手段展现了大运河千年发展中“桨声、灯影、古桥、民居”相融之景,向世人展现了一幅栩栩如生的古运河“民俗风情水上图”。这表明科学技术

①推动了文化资源收集、传递、储存方式的变革 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

③能够使大运河恢复昔日的生机活力  ④是促进文化传播和发展的重要因素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520063月全国“两会”上,58位全国政协委员联名提案“申遗”,为中国大运河的保护和申遗工作徐徐启幕,随后,全国政协组织京杭运河保护与申遗考察活动,对京杭运河沿线进行调查研究。这体现了

.政协履行参政议政职能     B.政协履行民主监督职能

C.政协是多党合作的重要机构   D.政协履行政治决策职能

6“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唐朝诗人皮日休的诗句告诉我们

A.人们对同一事物的认识总是不同的    B.复杂事物的认识具有不确定性

C.对同一个确定的对象会产生不同的认识  D.意识并不都是物质的反映

7“汴河通,开封兴;汴河废,开封衰。”汴河就是隋唐时期的大运河,是开封的生命线。这强调了

①矛盾双方依据一定的相互转化  ②主要矛盾在事物发展中处于支配地位

③矛盾的主要方面处于支配地位  ④部分功能大于整体功能

.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8申报的大运河系列遗产分别选取了各河段的典型河道段落和重要遗产点,包括河道遗产27段,总长度1011公里,相关遗产共计58处遗产。选取典型河道段落申遗的哲学基础是

A.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性辩证关系  B.量变和质变辩证关系

C.内因和外因辩证关系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

丝绸之路,东西方贸易大通道,乃至东西方文明沟通和交流的象征。完成914题。

9.丝绸之路,是古代一条以丝绸贸易为主,通往西域的商路,是古代东方与西方政治、经济、思想和文化技艺交流的重要通道。这表明

.商业贸易是文化交流的重要途径  B.人口迁徙是文化交流重要途径

C.商业贸易是重要文化传播媒介   D.商业贸易使世界文化趋同

10跨国联合申遗成功,对于促进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彰显世界和睦相处、共同繁荣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这强调了

①文化是经济和政治的反映      ②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

③文化能够促进经济社会的发展    ④文化给予经济、政治以重大影响

A.①②   .①④  C.②③  D.③④

111981年在丝绸之路起点――隋唐洛阳城发现的安菩夫妇墓中,当时墓主人双手各放一枚钱币:一个开元通宝,一个东罗马金币,充分说明了当时东西方交流的活跃。由此可见

文化交流消融了世界文化多样性 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具有包容性

丝绸之路促进了中外文化交流  文化创新要继承传统,推陈出新

A①②  B④   C②③ D.③

12隋唐洛阳城定鼎门遗址,发现了一段唐朝路面,不但有人的脚印、车轮印,还发现了骆驼脚印,这是丝绸之路沿线以骆驼为主要运输工具进行商贸活动的独特物证。这主要说明了

A.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B.意识是人脑特有的机能

C.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       D.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

13申遗工作刚启动时,原本没考虑河南,丝绸之路的“起点”到底应该放在西安还是洛阳,专家有争议,最终,靠着史料、考古成果、遗址保护现状等综合实力“说话”,甘肃、河南、陕西、新疆4个省、自治区22处遗址点入选首批申遗点名单。这体现了

①认识具有反复性和无限性      ②追求真理是一个永远止境的过程

③真理在不断推翻中向前发展     ④真理标志着主观与客观相符合

.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4.要保护好大运河宝贵遗产。对一个民族、国家来说,有历史的记忆才会有凝聚力,而保持这种记忆的方法就是予以保护。 “重申遗、轻保护”的短视行为否认了

①发展的观点  ②联系的多样性  ③矛盾的特殊性  ④人的主观能动性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15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历经两千余年的持续发展与演变,大运河直到今天仍发挥着重要的交通、运输、行洪、灌溉、输水等作用。如今,它已是东方智慧的象征,并在水利技术、文化内涵等诸多方面彰显出超越时空的独特价值。借助成功申遗东风,运河沿线的城市策划打造一条全新的京杭大运河世界级精品旅游线路。

材料二 运河申遗成功以后,中国政府将恪守《世界遗产公约》及其操作指南的有关要求,继续为大运河珍贵文化遗产提供最好的保护,文化部出台了《大运河遗产保护管理办法》,中国35个运河城市还签署了《大运河遗产联合保护协定》,承诺将共同协作联合保护运河遗产。

⑴结合材料一,分析大运河申遗成功经济价值。

⑵结合材料二,请你就大运河遗产保护向政府提建议。

16.丝绸之路,是古代一条以丝绸贸易为主,通往西域的商路,是古代东方与西方政治、经济、思想和文化技艺交流的重要通道。2014622日,中国、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跨国联合申报的丝绸之路项目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这对促进区域经济合作和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有非常积极的意义。申遗只是过程,最终目的还是加强保护,要在经济开发中保护遗产,在保护遗产中进行经济开发,处理好开发与保护的关系,让古老的丝绸之路再次绽放灿烂的光彩。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⑴结合材料分析丝绸之路申遗成功文化意义。

⑵结合材料分析丝绸之路遗产保护与经济开发的辩证关系。

解析与参考答案:

1A 大运河是中华民族留给世界的宝贵遗产,展现了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增强了我们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选①②;确保了遗产保护表述不妥,排除③;遗产地位由其自身确定,④观点错误。

2B 经济决定文化,②观点错误;③与材料无关。

3B 文化是经济政治的反映, B符合题意;A夸大了文化的作用,认为是经济发展的标志是错误的;C说法夸大了“诗歌”的作用;商业贸易、人口迁徙、教育是文化传播的主要途径, D错误。

4B 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②观点错误;③扩大了科学技术的作用,排除。

5A 材料中政协委员履行了参政议政职能,选ABC与材料不符;政府决策,D观点错误。

6C 人们对同一事物的认识也可能相同,A表述不妥;B否认了意识的能动性,排除;意识是物质的反映,D观点错误。

7A 兴衰体现了矛盾双方依据一定的相互转化,汴河决定开封兴衰体现了主要矛盾处于支配地位,选①②;材料没有体现③;④观点错误。

8D 典型河道有丰富个性,又具有展现运河价值的共性,典型河道选取坚持了共性和个性的统一,选D

9A B与材料不符;C D观点错误。

10B ②材料没有体现;文化有先进之分,③表述不妥。

11C 墓主人一手放一个开元通宝,一手放一个东罗马金币,体现中华文化的包容性,体现了丝绸之路促进了中外文化交流,选②③;文化多样性不能消融,观点错误;④与材料无关。

12 D ABC与材料不符。

13A 真理深化和发展过程不是被推翻过程,③观点错误;④材料没有体现。

14A 重申遗、轻保护没有坚持可持续发展观,忽视了眼前和长远的联系,选①②;③④与材料不符。

答案:⑴有利于旅游业发展,进而带动相关产业,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有利于水利技术继承和发展,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促进我国生产力发展;有利于优化产业结构,推进经济结构性调整,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⑵政府就大运河遗产保护要科学民主依法决策,制定切实可行保护措施;政府要坚持对人民负责的原则,履行管理和服务职能,保护好遗产;政府要依法行政,严格落实大运河遗产保护管理办法,自觉接受监督;政府要恪守《世界遗产公约》,履行遗产保护义务。

16【解析】 本题以丝绸之路申遗成功为背景材料,考查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第⑴问,知识范围是文化生活,涉及知识有文化遗产的作用、文化与社会、文化传播的途径,注重知识的整合;第⑵问,要明确辩证关系的含义,就是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注意说明保护与开发是相互促进。

答案:⑴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丝绸之路申遗成功有利于加强对丝绸之路文化遗产的保护,不仅对研究人类文明的演进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对展现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具有独特作用;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影响相互交融,申遗成功有利于促进这一地区经济发展与稳定;商业贸易是文化交流传播的重要途径,申遗成功有利于沿线文化的交流传播。

丝绸之路遗产保护与经济开发是对立统一的关系;保护是开发的前提,丝绸之路遗产的保护能增强遗产吸引力;适度开发,可为丝绸之路遗产保护提供经济支持。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78b98b78effdc8d376eeaeaad1f34693daef10bb.html

《专题09 大运河和丝绸之路申遗成功(第03期)-2016年高考政治时政热点分析(解析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