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教育的方法

发布时间:2019-09-05 08:54:33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一、幼儿园科学教育内容的选编原则

幼儿园科学教育的内容选编,要在依据科学教育目标的前提下,根据以下原则进行。

()科学性和启蒙性相结合

科学性原则,是指在选编内容时必须符合科学原理,应从自然界的整体出发,根据客观规律,正确解释幼儿周围世界中一切自然现象、自然物和科技产品。科学教育是对幼儿进行的科学启蒙教育,以发展幼儿学科学、爱科学,初步学习使用科学的能力和兴趣。因此,科学教育必须具有科学性。幼儿园的科学教育所达到的幼儿科学概念水平虽是感性经验上的前概念水平,但所选的内容仍应是科学的;让幼儿从小开始学会客观地实事求是地对待周围世界,为以后形成辩证唯物主义的自然观、科学观和世界观打下良好基础。所以,应选择那些能被幼儿感知和证实的可靠的材料。

启蒙性原则是指选编的内容须符合幼儿的知识经验和认知发展水平,使幼儿在教师的帮助下,通过一定的努力能够达到教育目标。也就是说,启蒙性并不是一味地简单、容易,而低估幼儿的接受能力。若内容范围过窄、程度过浅、份量过轻(),都会降低幼儿的知识水平,阻碍他们的认知发展,降低他们的学习兴趣。所以,老师要正确估计幼儿的接受能力,既不能过分低估幼儿的能力,也不能拔苗助长,急于求成。

总之,教师在选编科学教育内容时,要认真处理好科学性和启蒙性之间的关系,既注重启蒙性,又重视科学性,两者要协调、有机地结合起来考虑。

()时代性和传统性

时代性是指要使选编内容跟上时代的发展,面向现代化。它是社会和科技发展对培养人才的客观要求,因此教育应有超前意识,要选编那些为幼儿能理解的体现时代特点的新的科技知识,以开拓幼儿的视野。

传统性是指要着重选编那些能弘扬民族传统文化,在幼儿的心灵中播下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的种子,并能激励儿童长大后为祖国科技发展作贡献,为国争光的内容。如中国古代指南针、活字印刷等发明。

时代性和传统性两者是相互关联的。如教师在具体选编内容时,可将古代的桥和现代的桥构成“桥”的教育内容。

()广泛性、多样性和代表性

当今儿童生活的周围物质环境,无论是大自然的有机物和无机物,还是人工自然的科技产品,都呈现出极大的广泛性、丰富性和多样性。它们都能激起幼儿强烈的好奇心,产生无数疑问,提出各种问题。而科学教育的内容正因注重了广泛性、多样性,不仅能满足幼儿认识世界的需要,也利于幼儿适应环境、解释周围世界、关心周围世界、积累丰富经验的需要。发展幼儿的思维,更能激发幼儿对周围世界产生广泛兴趣。

但是,纷繁杂乱的信息,对幼儿的思维发展是不利的。因此,选编内容时,还要注意代表性。即幼儿所学的科学经验或表象水平上的科学概念,尽可能是各学科领域最基本的知识结构。如水的三态(液体、固体、气体)是无机物质存在的三种状态,是无生命物质的最基本的知识结构。水,又是幼儿日常生活中经常接触的,可通过自身观察、操作、实验,使幼儿获得感性经验,建立表象水平上的概念,还可使其举一反三地运用、迁移。

()地方性和季节性

我国的自然资源丰富多样,并带有地方特色。即使是人造产品、科技成果,有的也与它们所处的环境、文化背景相关。因此,要根据当地的特点选择科学教育的内容,编制一些乡土教材,以保证幼儿直接感受本地区的特点。这与选择乡土以外的有关内容并不矛盾。

幼儿科学教育内容中涉及的各种自然现象的发生、发展和变化,都与季节变化有着必然联系。动植物的生长、发育、活动也受着季节的影响,各种天气变化更是与季节有关。依据季节性原则来选编科学教育的内容,既能丰富、加深幼儿对季节的整体理解,又能帮助幼儿理解事物变化与季节之间的关系。

二、幼儿园科学教育内容选编的具体方法

()以季节为主线进行选编

幼儿园科学教育内容的季节性特点,决定了以季节为主线选编幼儿园科学教育内容的科学性和有效性,也是最为常见的。它是以认识春夏秋冬季节为主线,将科学教育中有关的内容集中编排的。其主要内容有季节、常见动物、常见植物、自然现象、人们的生活与卫生等。

()采用单元式进行选编

采用单元式进行选编是将幼儿三学年的科学内容编排成若干个单元,每个单元从内容到形式都注重体现知识的系统性与幼儿发展的连续性。每个单元又突出一个重点,围绕这个重点设计多种活动内容和形式。单元之间纵向成体系,横向互联系。即纵向有知识内容和原有与之相关的知识、经验的联系;横向是事物与事物之间的联系与不同类别的知识之间的联系。每个单元的科学教育过程都是循环往复、螺旋上升的发展过程。

第三节 幼儿园科学教育的方法

一、观察

观察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的知觉活动,是学习和研究自然科学的方法和技能,也是幼儿探索科学的基本方法。它可以保证幼儿在直接接触事物的过程中,运用多种感官直观、生动、具体地认识事物,提高幼儿感官的综合活动能力,培养运用感官探索周围环境的习惯,并为发展幼儿的抽象思维能力形成概念提供丰富的感性经验。

()个别物体的观察

个别物体的观察是指幼儿对特定的某一物体(或一类物体)或自然现象进行观察。通过幼儿有目的地运用感官与周围某一事物的直接接触,了解它的外形、特征、属性和习性。通过对个别物体的观察,帮助幼儿获得有关物体的信息包括物体的外形特征,如物体的形状、大小、颜色;发出的不同声音;散发的不同气味;软和硬、粗糙和光滑、轻和重,以及弹性、粘滞度、光滑度、湿度等不同特性;某些物体的味道等;个别物体的外部结构和功能及其生活、生长习性和特点;个别物体相对的静态和动态;个别物体的存在和周围环境的关系等。对个别物体的观察,是最基本的观察技能,是其他各种观察的基础。

()比较性观察

比较性观察指幼儿同时对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体或自然现象进行观察比较。使幼儿从中更正确地认识物体和自然现象,并进行分析、比较,为概括、分类奠定基础。通过比较性观察,使幼儿发现物体的不同点和相似点;学习以两样物体或自然现象的相应部分和整体性进行比较,挑选出同类物体,并进行分类。各年龄班进行比较性观察时要求不同:中班比较物体明显的不同点;大班比较物体的不同点和相同点,并比较相似点,最后分类。

()长期系统性观察

长期系统性观察是指幼儿对某一自然物或自然现象进行较长时间的系统观察。该观察主要用于观察动物、植物的生长过程,观察气象的变化,以直观地了解自然界各种因素间的相互关系、因果关系和自然界的发展规律。

长期系统性观察不在于天天去观察某一自然物,而是根据科学教育(观察)的具体目的和要求来决定观察时间。如观察蝌蚪,要在蝌蚪长后腿、长前腿、尾巴退化时观察。

()观察性活动的指导要点

1.尽可能提供实物、实景;

2.调动幼儿的多种感官参与观察;

3.引导幼儿多角度全方位去观察;

4.教会幼儿观察的方法。

二、科学小实验

科学小实验是指教师或幼儿按照预想的目的或设计,利用一些材料,通过简单演示或操作,对周围常见的科学现象加以验证的一种活动。幼儿科学小实验和研究自然科学的实验方法不同,仅仅是重复前人的实验,不要求有新的科学发现。实验内容和操作简单易行,幼儿在较短时间内就能看到结果。实验形式多采用游戏,幼儿可在轻松有趣的活动中进行科学探索。

根据不同目的,科学小实验可分为教师演示实验和幼儿操作实验。

()教师演示实验,是指由教师操作实验来演示,幼儿进行观察的一种形式。这种实验一般难度较大,幼儿操作困难,或因为仪器设备条件不足而采用,也可作为幼儿实验前的示范。教师进行演示实验时,要做到动作熟练,操作速度放慢;边演示边用简洁明了的语言进行提示和讲解;幼儿座位、仪器大小和位置,要便于幼儿观察,以保证每个幼儿都能看清楚。

()幼儿操作实验是指由幼儿亲自动手操作并参加实验的过程。主要在简单易行、带有游戏性的实验时用。在操作中,幼儿可以充分摆弄材料、仪器,充分观察实验过程中的现象和变化;还可以反复操作,多次尝试,满足其好奇心,使其实验积极性提高。因此,只要条件许可,可多进行此类实验。

()科学小实验的指导要点

1.教师演示性实验要注意:

(1)必须做预备性实验;

(2)演示实验时,要让每个幼儿看清;

(3)演示与讲解、提问要紧密结合。

2.幼儿操作性实验要注意:

(1)老师要为幼儿提供必要的用具和材料;

(2)指导幼儿使用工具、材料并学习操作;

(3)给幼儿以充分实验的时间;

(4)讲清实验规则,注意保证幼儿安全。

三、劳动

这里所说的劳动,是指与幼儿科学教育有关的劳动,主要有种植、饲养、科学小制作和协助成人的辅助劳动。

()种植

是指通过在园地、自然角(或用泥盆、木箱等)种植花卉、蔬菜和农作物等,让幼儿认识自然。主要有常见植物的播种、管理、收获等内容。如参加选种、浸种、移栽、浇水、松土、除草、追肥、收获等。

()饲养

指幼儿通过在饲养角里喂养和照管习性温顺的动物来认识自然。主要包括帮助收集饲料、喂养、管理,学习简单的饲养技能,并观察小动物的外形特征、动作和生活习性,培养爱护小动物的情感。

()科学小制作

指帮助幼儿采用各种自然材料(如麦秆、果核、贝壳、树叶、羽毛石头、瓜子壳等等)和废旧材料(如木块、包装纸、盒、废塑料盒等),制作一些简单的科学玩具、陈列品和装饰品。

()协助成人劳动

指协助成人参加一些力所能及的劳动,如拾麦穗、拣菜、剥豆等,从中获得有关科学的感性经验。

()劳动活动的指导要点

1.选择合适的内容;

2.劳动过程和幼儿的认识活动结合起来;

3.以幼儿劳动为主,教师参与引导;

4. 劳动评价重在劳动过程而不是结果。

四、测量

幼儿科学教育中的测量,是指通过观察或运用简单的测量工具,对物体进行简单的初级的测定,包括长度测量、重量测量、体积测量,即包括测量物体的大小、长短、高矮、粗细、轻重等内容。测量的类型,包括观察测量、非正式量具测量和量具测量。

()观察测量

指通过眼睛、手等感官的观察来测量物体。如通过目测(眼睛)来测量物体的大小、粗细、长短等;通过手来测量水的温度;用手掂量物体的轻重等。这种直观感知的测量一般用于特征比较明显的认识对象。

()非正式量具测量,也叫自然测量

指不采用通用的量具,而是用一些自然物如木棍、积木、绳子、手指、步长等作为量具,对物体进行测量。这种方法在幼儿园多用,可使幼儿在避免测量单位带来困难的前提下,掌握测量的基本知识。

()正式量具测量

指以通用的标准量具对物体进行测量。适合幼儿用的有尺、天平、温度计、钟表、秤等。通过操作和使用,可使幼儿懂得这些量具的作用,初步了解时空等概念性较强的知识。如让幼儿用温度计测量两盆不同温度的热水。

()测量活动的指导要点

1.重在培养幼儿测量的意识;

2.帮助幼儿学习测量的方法;

3.使用正式量具测量时,提供的量具要精确。

五、分类

科学教育活动中的分类,是指幼儿把具有某一个或几个共同特征的物体聚集在一起,也叫归类。它是获取和分析信息、鉴别信息的有效、经济的方法,是幼儿学习科学的核心问题。具体包括挑选式分类、是非式分类和根据特征分类。

()挑选式分类

是指幼儿根据某种要求,从许多物品中选出所需的物品,它主动性强,比较随意。

()是非式分类

是指幼儿在某类物品里选择出具备某一属性的物品,排除其他物品。如认识材料时,识别哪些是铁制品,哪些不是铁制品。

()根据特征分类

指幼儿根据自然物的各种特征和自然属性(如形状、大小、颜色等)进行分类。这种形式的分类可以根据一个或几个特征进行,是幼儿运用较多的分类形式。

()分类活动指导要点

1.要使幼儿在观察、感知基础上分类;

2.要在具体操作过程中分类;

3.要允许幼儿多次操作,反复尝试。

六、信息交流

信息交流是幼儿运用言语或非言语的形式表达自己在科学探索活动中的发现,交流自己所使用的方法、探索过程以及认识和情感体验。

信息交流有师生间的,也有同伴间的,包括交流讨论、体态姿势和图画记录。

()交流讨论

交流讨论是指幼儿通过口头言语,表达自己在科学活动中的发现和探索方法、过程,以及询问、了解教师与同伴的意图和看法。它常伴随幼儿科学探索活动的全过程。包括:

1.发现现象的交流;

2.描述发现的交流;

3.表达情感的交流。

()图画记录

图画记录是幼儿运用数字、表格和绘画形式,记录自然现象和记录科学活动的内容。

()幼儿信息交流中,教师对幼儿交流的指导要点

1.给幼儿以充分交流的时间;

2.教师要做忠实的听众;

3.对幼儿语言表达不清楚的,要对幼儿予以启发、探索,也可直接给予正确的语言指导;

4.要教会幼儿运用简洁明了的语言来表达、描述科学探索活动

的过程和结果。

七、散步和采集

散步和采集是幼儿园科学教育的又一方法,它可使幼儿直接接触、探索自然;教育形式较为宽松,幼儿在同一时间内可接受多种刺激,可按照自己的意愿去吸收外界信息。

散步和采集的指导要点如下:

1.制定散步和采集活动计划要粗而灵活;

2.要给幼儿有充分的时间去感知、观察和探索;

3.鼓励幼儿提问,并启发再观察;

4.允许幼儿自由交流获取的信息;

5.在整个过程中,教师要善于观察幼儿的反应。

八、早期科学阅读

早期科学阅读是指幼儿阅读寓有科学知识的作品,包括儿童诗、儿歌、谜语、故事、科学童话等。早期阅读有益于扩大补充幼儿的科学经验,帮助他们进一步理解科学概念;能激发幼儿对科学的兴趣,引导他们学科学;能使幼儿凭借已有的科学经验,引起科学幻想,从而提高幼儿的创造潜力。

选择和指导幼儿阅读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1.儿童科学书要画面大,色彩鲜艳,文字少而浅,主题突出。

2.一本书要围绕一个科学概念或规律来展开故事,使幼儿阅读后留下深刻印象并受到启发。

3.儿童科学书的内容要有趣味性和新鲜感,吸引幼儿阅读。

九、科学游戏

科学游戏是指运用自然物质(树叶、贝壳、沙、土等)和有关图片、玩具等,进行带有游戏性质的操作活动。游戏在幼儿科学教育活动中可用于教育活动的各个环节。

()根据游戏形式,可分为以下几类

1.实物游戏

实物游戏是利用实物进行的。可以培养幼儿的感知觉,如“奇妙的口袋”。

2.图片游戏

图片游戏是在幼儿直接经验的基础上,利用图片进行的游戏。常用的玩法有:

(1)配对。将内容相同的两组图片分发给幼儿,由一人先出示一张图片,另一人出示相同内容的图片与其配对,并说出图片上物体的名称、特征等。

(2)接龙。要求幼儿将相同的或相关内容的图片连接在一起。如可根据动物与其所吃食物将其相连,或按季节变化顺序相连。

(3)拼图。将物体的整体结构拆开,分画在若干图片上,再让幼儿拼整。

(4)找错、改错。让幼儿在图片上发现错误并给予改正。

3. 口头游戏

指在感性认识基础上,直接运用口语进行的游戏。此法主要在中、大班进行。如老师说:“秋天,’’幼儿答:“树叶枯黄了”、“菊花开了”、“小朋友穿毛衣了”等等。

4.情景性游戏

指教师根据教育目标,设计一特定的情景,让幼儿按照情景内容进行活动,看谁反应快。如老师出示动物园的背景图,幼儿马上模仿各种动物的叫声、行走、吃食物时的姿态等等。

()科学游戏指导要点

1.选编游戏时,教师要考虑其科学性、趣味性、活动性和教育性。

2. 在具体指导时,教师要让幼儿有充分操作和活动的机会,不要急于求成。

3.游戏的规则要服从科学教育的要求,允许幼儿多次操作,纠正错误。

此外,利用电化教育手段(如广播、电视、录像、VCD、录音等)进行教育,同样是向幼儿进行科学启蒙教育的方法。这种方法能超越时空的限制,将生动的形象展示在幼儿面前让幼儿去看、去听,在欢乐的情趣中,使幼儿在不知不觉中受到了教育。但是电化教育不能取代幼儿直接接触环境探索自然科学的幼儿科学教育活动。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787c97ad8f9951e79b89680203d8ce2f006665bb.html

《科学教育的方法.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