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鸡青铜器博物院志愿讲解词

发布时间:2012-03-13 09:05:21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宝鸡青铜器博物院志愿讲解词

各位游客大家好:

欢迎大家来到中国唯一一个以“青铜器”展览为主题的专题博物院——宝鸡青铜器博物院。被列为中国青铜器收藏史上的一个里程碑,不仅是西部重镇宝鸡的标志性建筑,同时也是宝鸡迈入大城市的重要历史文化标志。我们现在所看到的宝鸡青铜器博物院正式对外开放于2010928,宝鸡青铜器博物院共五层建筑,面积3855平方米,一二层为楼梯,三层以上为展览室,馆内共陈列

文物15000多件。一级文物111多件,二级文物

宝鸡青铜器博物院

4700多件,整体外形呈对称的中国风格,中间圆形的建筑是寓意宝鸡青铜器国宝不断地出土,建筑整体采用福建的绣石。三层的展厅共分为四部分:青铜器之乡、周礼之邦、帝国之路、智慧之光。现在大家就和我一起去看看古代的青铜器。

我们首先看到的是青铜铸文明的欢迎大鼎,这个器物的全名叫“大克鼎”我们看见的这个器物它是复制品,真品现藏于上海博物馆。大克鼎在1890年出土于陕西省扶风县任村。大克鼎气魄雄浑,威严沉重,高93.1厘米,重201.5公斤,口沿饰兽面纹,腹部饰流畅的波曲纹。大克鼎颈部饰有三组对称的变形饕餮纹,相接处有突出的棱脊,凡六出;腹部饰一条两方连续的大窃曲纹,环绕全器一周。腹内壁有铭文二百九十字,字体工整 笔势圆润,堪称西周中晚期青铜器铭文的典范。现在请随我这边走。我们现在看到的就是第一展厅“青铜器之乡”首先,我先给大家介绍一下什么是青铜器。“青铜器”是铜、锡、铅的合金。最早的青铜器出现于约5000年到6000年间的西亚两河流域地区。苏美尔文明时期的雕有狮子形象的大型铜刀是早期青铜器的代表。青铜器在2000多年前逐渐由铁器所取代。中国青铜器制作精美,在世界各地青铜器中堪称艺术价值最高。

我们现在所看到的这是我们宝鸡的地形图和一个长达6分钟关于宝鸡的视频。宝鸡古称“陈仓”,据《三秦记》记载,陈仓以古陈仓山(今鸡峰山)得名。宝鸡之名始自唐肃宗至德二年(公元757年),沿用至今。宝鸡位于八百里秦川的西端,人口376万,三面环山渭水穿流而过,我们看见的红色标记处为我们宝鸡现在的市县的名称,黄色共12处均为旅游景点。我们在看左面的壁画,其前半部分展示的是黄帝铸三鼎,象征着天地人,后半部分表示大禹治水有功,铸九鼎象征九州,我们宝鸡也就是当时的雍州。大家请这边走。

我们现在看到的展柜是一个黄土台塬上放满了宝鸡出土的青铜器,它寓意宝鸡青铜器的不断出土,也告诉世人:宝鸡出土的青铜器数量多、种类全、发现的铭文总字数多同时出土的时间早。

我们现在依次看到的是被誉为“晚清四大国宝”的毛公鼎、虢季子白盘、散氏盘、大盂鼎。这四件器物都出土于清朝末年,现在展出的是1:1的复制品,其中毛公鼎和散氏盘真品由于蒋介石败走台湾,被蒋介石带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另外两件大的大盂鼎和虢季子白盘现藏于中国历史博物馆。现在我们来共同看看这四件国宝吧!

毛公鼎:道光年间出土于宝鸡岐山县,铭文共499字,乃现存最长的铭文:完整的册命。毛公鼎通高近54厘米,重34.5公斤,直耳,半球腹,大口圆腹,整个造型浑厚而凝重,饰纹也十分简洁有力、古雅朴素,标志着西周晚期,青铜器已经从浓重的神秘色彩中摆脱出来,淡化了宗教意识而增强了生活气息。共五段:其一,此时局势不宁;其二,宣王命毛公治理邦家内外;其三,给毛公予宣示王命之专权,着重申明未经毛公同意之命令,毛公可预示臣工不予奉行;其四,告诫勉励之词;其五,赏赐与对扬。是研究西周晚年政治史的重要史料。现为台北故宫博物院镇院之宝的其一。

虢季子白盘:器形长:1302mm;宽:827mm;高:413mm;重:215.5kg。通体呈椭方形,具四边、圆角。周身满饰窃曲纹及大波曲纹;每边饰兽首衔环二,共八兽首。内底铸有铭文111字,主要记述季子白征伐西戎之事。它呈方形我们一定会认为它是古代的浴盆其实它不是。经有关人员推测它可能是古代祭祀时盛放牺牲用的器物、在古人去世时给逝者清洁之用,古语云:“质本洁来还洁去”。此外它是目前组带的青铜盛水盘。虢是西周分封的诸侯国。

散氏盘:20.6厘米,口径54.6厘米 。圆形 ,浅腹,双附耳,高圈足。腹饰夔纹,圈足饰兽面纹。内底铸有铭文19行、357字。铭文主要讲夨国和散国在西周厉王时期关于土地的契约。最后厉王把土地归还于散国因此做此盘。它是最早的土地契约同时也证明厉王并不是我们所说的那么昏庸。

大盂鼎:鼎内铸有铭文19行,共291字。铭文主要记述周康王对盂的训诰和赏赐,道光年间岐山出土。

现在我们目睹了晚清四大国宝,那我们在来看看被誉为21世纪考古重大发现的“杨家村窖藏”在这里我给大家解释一下什么叫窖藏。窖藏是古代贵族由于战乱将不宜带走的青铜器埋在地下,以便在战乱结束后回来时继续享用,但是往往他们都不能回来,因此器物埋于地下,这就是窖藏。

我们现在看到的就是2003年在陕西眉县杨家村发现的窖藏的复原现场,当时是5为农民在后山取土盖房时,其中一位农民无意中用旁边的那把洋镐打开了这座宝藏。他们迅速报告当地文物部门,由于保护得当,出土的器物就是我们现在看到的这样的摆放,他们五位也被“护宝大功臣”。杨家村窖藏共出土青铜器其中鼎12件,鬲9件,单五父壶12个,逨盘1个、逨盉1个、天盂1个、1个,共27件。现在就让我们看看这些器物。在看器物之前我们再看一组图片,大家随我来。

这就是当时出土时的相片,我们可以看到这些器物在闪光灯的作用下发出了金灿灿的光芒,下面图片就是当时发现窖藏的五位农民,右面的这幅是江泽民总书记在参观陕西历史博物馆杨家村窖藏展出时为宝鸡提的“青铜器之乡“。

我们先看看这件器物它叫做四十二年逨鼎,立耳、口沿平外折,器物纹饰多以环带纹为主。足部为饕餮纹,四十二年逨鼎共2件,他们铭文内容完全相同唯大小有别,铭文共281字,周王封长父为侯,逨奉命辅佐长父立国,征伐戎狄有功,受周王室册封之事。四十三年逨鼎10件记述逨治理山林有功,四十二年逨鼎和四十三年逨鼎最大的区别是耳部纹饰的不同,我们仔细观察可看见四十二年逨鼎的耳部纹饰以双重纹为主,四十三年耳部纹饰以环耳纹为主,还有我们可以根据内部铭文的来区别。

逨盉:这件器物被誉为海陆空的结合体,究竟是怎么样的结合体呢?我们来具体看看。逨盉在和盘配合使用时它是盛水器,单独使用时是是盛酒器。我们看盉盖的部位是一个凤鸟的造型,扳手和盖部位相连是一个憨态可掬、扭着头的小老虎,12CM长的灌流口是兽头的形状,足部是四个龙足托起整个器物,盉身是盘龙的造型,所以我们说龙腾虎跃凤呈祥,这么精美的器物它的美学和艺术价值就不言而喻了。

单五父壶:共1对,它们相似但不完全相同,在古代铸造青铜器是一个模范只可以做出一件青铜器。为盛酒器,长颈、宽腹、长方形的壶盖,铭文铸于壶盖内部,铭文为:“单五父作朕皇考尊壶,其万年子子孙孙永宝用。壶盖的两侧用龙首衔环颈部环带纹及其凸弦纹,腹部以双身龙首为主,圈足为变体龙纹,据考究整个壶身有30多条变形的龙纹。

天盂:重量34.5KG,盛水器,器形大,铭文11字,内容:作宝盂其子子孙孙永宝用。子子孙孙用了重文符号。铭文底部有“天”字形族徽,据考究天字形族徽都出现在商青铜器上,为什么会出现在杨家村呢?可能是战争的战利品。

单叔鬲:共9件,食器,器形矮小、束颈、足部空心状,用来盛放流食。铭文17字,大意:单叔父乍孟尊器/其万年子子孙孙永宝用。

逨盘:被誉为中华第一盘、中华史书。呈方唇,折沿、浅腹、附耳、铺首,圈足下附四兽足。腹及圈足装饰窃曲纹,辅首为兽衔环。内部铭文372字,主要记述了单氏家族8代文人辅佐周朝12位王的史实。对我们研究西周断代史工程提供强有力的史料。史学价值极高。我们看右面的是一个完整的单氏家族的图表。

我们看完杨家村窖藏,我们来看看对西周历史最具有贡献的四位人物的雕像。我们先来看第一位他叫后稷也叫弃。为周朝祖先。舜之时居稷官,手拿稼穑,为农业始祖。原名弃,传说其母亲姜源践巨人足迹而生,以为不祥,把它扔掉,先是把他扔在巷子,让牛马踩死它,牛马过去都绕他而行,不死。之后将他扔在山林,恰好那天山林来了很多猎户,不死,最后,把他扔在冰上冻死,飞过来鸟用羽毛为他取暖,其母看见将它捡回继续抚养。由于其母三弃而不死,遂取名为“弃”。也说明古代社会走婚制只知其母不知其父的状况。第二位古公亶父,是周王朝奠基人。古公亶父在周人发展史上是一个上承后稷、公刘之伟业,下启文王武王之盛世的关键人物,他是中国上古周族领袖。周文王的祖父。亶父积德行义,国人皆戴之,而戎、狄等游牧部落却常侵逼。手拿龟壳进行占卜,迁其族人来到周原(今岐山),从此姬姓的部落就自称为周人---生活在周原上的人。周族在古公亶父的领导下,疏沟整地,划分邑落,开发沃野,造房建屋。并营建城郭,设宗庙,立太社。构建中央机关,设官分职,官职庶务,改变了过去游牧民族的习俗,发展农业生产,使周逐步强盛起来。豳和其它地方的自由民,视古公为仁人,扶老携幼纷纷皆来归附。因地处周原,初具国家雏形。定国号为。第三位人物周文王姬娼, 商纣时为西伯,建国于岐山之下,积善行仁,政化大行,因崇侯虎向纣王进谗言,而被囚于羑里,在监狱里忍受种种苦难,商纣王把他儿子杀死,并用其子得血给他喝,可见纣王的残忍,发明文王八卦文王六十四卦,流传于世, 《史记》记载文王拘而演周易,被商王囚禁期间在狱中写了《周易》一书,在位50年。第四位也是我们大家熟知的周公姬旦,他是文王四子,武王之弟。成王4岁继位,周公辅佐成王,在辅政期间进行改革建立礼乐制度。我们现在宝鸡岐山周公庙就是为纪念他而修建的。

我们再来看看西周的在位年表。

我们看的这件器物叫乳钉纹簋,簋在古代相当于我们现在的饭碗。乳钉纹状提升了青铜器的美观,它也方便在加热时由于导热快,用两根木棒夹起乳钉纹起到摩擦作用方便提携,同时做成乳钉纹状也是对母系氏族的一种崇拜,繁衍子孙。

宝鸡青铜器博物院主陈列周秦文明之光,分为西周王朝在宝鸡发祥和秦国从宝鸡崛起、盛世吉金--中国21世纪考古新发现特别展岐山董家村西周窖藏专题展等部分,荟萃了宝鸡地区考古发现的青铜器、玉器、陶器、金器等精品600余件(组),展示了周族兴起、古公迁岐、武王灭周、分封诸侯、周公礼制、秦君游猎、穆公称霸等一系列重大史实,生动的再现了周秦王朝的各个历史侧面,使人们认识到青铜文化魂之所在,看到周秦文明对华夏五千年所做的巨大贡献,堪称为一部不朽的青铜史书。
  No.1 青铜之乡
  核心看点:杨家村窖藏复原
  展品数量:260
  展厅面积:606平方米
  展示内容 通过大量窖藏出土青铜器的展示,展现宝鸡青铜器之盛。
  踏入第一个展厅,首先进入眼帘的是按比例定制的宝鸡地形沙盘,沙盘上标明了宝鸡的三区九县及重要遗迹遗址。沙盘镶在地板之中,可供游客俯首细细察看。在其右侧陈列,则需游客抬头仰望,设置在吊顶上的中国商周时期青铜器主要出土地点分布图宝鸡青铜器主要出土地点分布图。图上代表青铜器出土地点的圆点主要集中在关中西部和河南一带,宝鸡在出土青铜器方面的地位一目了然,堪为翘楚。 历史上宝鸡出土的青铜器不计其数,目前著录的青铜器有上万件,这些青铜器包括新中国成立之前出土的传世品和公安部门收缴的盗掘品,以及新中国成立后的考古发掘出土文物。青铜器博物院展出的主要是在考古发掘中出土的文物。
  在绝大多数西周墓葬早期遭盗扰,形成十墓九空的情况下,今天的人们之所以还能够欣赏到这么多青铜器十分不易。新中国成立以后,随着国家对文物保护工作的不断重视,考古事业的发展和考古科技手段的进步,使埋藏在地下数千年的青铜器有了一个良好的社会保护环境,也使得世人可以一睹这些国宝的风采。 窖藏是构成青铜器之乡青铜文化的一大特点,特别值得一提。在众多窖藏中,眉县杨家村青铜器窖藏则是重中之重。2003年冬天,考古工作者在眉县杨家村通过抢救清理,共出土鼎、盘、盉、盂、壶、鬲、匜等27件大型青铜礼器,更令人惊叹的是这27件青铜器上都有铭文,其中逨盘的铭文长达372字。这个青铜窖藏所在地杨家村自1955年以来屡出青铜器,早就引起了人们的密切关注。但是这一次发现的文物,形体之大、铭文之长、内容之重要、保存之完好,都极为罕见。消息一公布,立即震撼了海内外,被誉为本世纪最为重大的考古发现之一。
  由此不难理解这间展厅为什么要以杨家村窖藏复原为展示核心,从而引出杨家村出土文物陈展区宝鸡其他重要青铜器文物展区青铜器之乡主题陈列区以及周之溯源版块四大展区。一心带四片,全面展开青铜话题,阐释了宝鸡青铜器之乡美誉的由来。
  No.2 周礼之邦
  核心看点:厉王胡簋、墙盘何尊
  展品数量:688
  展厅面积:947平方米
  展示内容 通过对文物信息的阐述,描绘出兴于周朝礼制下的辉煌盛世。
  沿环形通道顺时针行走,进入第二个展厅。该展厅以对周礼的追溯和阐释为线索,重点展现厉王胡簋,解读一个民族情结的缘起;通过对墙盘的重点解读,以及相关文物的配套陈列,追颂西周文、武、成、康、昭、穆六王的文治武功;以国宝重器何尊作为本单元的收官之作,重点呈现营建洛邑,宅兹中国的铭文特写,追溯中国二字的由来。通过对文物信息的阐述,描绘出一幅兴于周朝礼制下的辉煌盛世。
  在这一展厅展出的胡簋属于周厉王,因其是西周唯一的王器,所以它也被称为王簋。与此同时,它又是目前出土的历代中器形最大的,所以又被称为簋王。最有意思的是它的铭文,完全颠覆了《史记》中周厉王暴君的形象,待博物院正式开放之后,游客可亲自详读这些铭文。
  国宝重器何尊也在这一展厅展出,它于1965年出土自宝鸡境内,是被国家文物局认定的不得出国展览的文物之一。何尊为周成王五年名何者所制,是西周初年第一件有纪年铭的铜器。何尊内胆底部刻有一篇一百二十二字的铭文,其中宅兹中国更是中国二字最早的文字记载。
  周天子向来注重礼法,制定了严格的《周礼》,而青铜器的使用,在周礼中也有严格的规范。随着青铜工艺的进步,青铜器与礼制的结合愈发紧密。
  在西周时代,簋也是重要的礼器之一,与西周礼器的核心铜鼎配合使用。簋相当于现代的饭碗,在祭祀和宴会场合,簋和鼎的多寡与组合形式显示着古人的不同地位和身份。一般是四簋五鼎,六簋七鼎,八簋九鼎相配,标志身份地位的高低。记者了解到,周天子宴飨诸侯的盛景也将以实景再现的形式出现在这间展厅,参观者可以直观地感受到周王朝严格的等级制度和礼仪规定。
  No.3 帝国之路
  核心看点:秦公镈
  展品数量:360
  展厅面积:947平方米
  展示内容 展现非子养马、始皇加冕等历史节点,游客在此可体验一场民族历史的兴衰之旅。
  想要了解周衰秦兴的历史,游客须继续前行进入第三展厅。该展厅以周王室的衰败和东迁为背景,以秦帝国的崛起之路为线索,展现出曲折流转的历史脉络。以西周的尾声作为展览的开篇,逐次展现非子养马、襄公立国、文公东猎、武公创县、宣公刻石、穆公称霸以及始皇加冕的历史节点。在两个族群发展的此消彼长间,展现了一场宏大的民族历史的兴衰之旅。
  虽然周衰秦兴的历史借助声、光、电等现代科技手段得以全方位展示,但精美而神秘的青铜器同样不可或缺,秦公镈将会是这间展厅的主角。镈是大型单个打击乐器,与编钟、罄组合使用,形体特大的镈用以指挥乐队,节奏性强,盛行于春秋战国时期,常用于贵族在祭祀或宴飨等礼仪场合。
  1978年宝鸡市杨家沟乡太公庙村村民在取土时意外发现一个窖藏,经专家发掘清理,共出土8件青铜器,其中秦公钟5件、秦公镈3件。3件镈造型别致、形体宏大、铸造精美,外观装饰有透雕的蟠龙和凤鸟,轻灵有致,纹饰细致活泼,呈现出清新自然的风格
  秦公镈不仅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更是研究秦人早期历史的绝好资料。秦公镈上有铭文135字,从铭文得知秦公镈是秦武公祭祀祖先的礼器,铭文中提到了秦襄公、秦文公、秦静公、秦宪公四代世系,着重讲了秦襄公被赏宅受国之事,这是一件划时代的重大历史事件。第三展厅通过重点展示秦公镈,以描述秦王族的兴盛,突出秦世族的逐渐强大,展现了秦帝国之路的重要场面。
  No.4 智慧之光
  核心看点:折觥
  展品数量:160
  展厅面积:606平方米
  展示内容 以复原西周青铜作坊的形式,诠释了青铜器从制模翻范到铸造成器的完整工艺。
  中华民族从来都是一个聪慧的民族,所以才能创造出灿烂的历史和种种奇迹。游客在第四展厅将充分感受到先人的聪明才智,并为之折服。第四展厅面积606平方米,共展出文物160件。以单元叙说为逻辑构成,结合器物图文的静态展陈,漫画语言呈现的电子互动桌面,视觉冲击力强的宽幅多媒体系统,生动有趣的作坊体验,多层面、多角度诠释了青铜器从制模翻范到铸造成器的完整工艺。重点展示国宝折觥,展现青铜器造型及纹饰的独特艺术神韵,突出青铜文化的艺术特色。
  折觥于19761215出土于扶风,它通高28.3厘米,重7.6公斤,是西周昭王时铸造的盛酒器,器物主人名折。它的造型酷似一只又肥又大的绵羊,整个器物造型精美,纹饰设计独特,由十几种动物组合而成,四层花纹显得富丽堂皇,是一件十分精美的青铜艺术珍品。
  在这个圆中有圆的四环同心式展厅,游客的探秘之旅也将画上圆满的句号。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782380dcad51f01dc281f14e.html

《宝鸡青铜器博物院志愿讲解词.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