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材料作文的审题立意

发布时间:2020-05-31 14:40:10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新材料作文的审题立意

一、单则材料的审题立意

(1)把握关键词句法:有的材料中有关键词句,就以这些关键词句作为立意的突破口;有的材料较长,需先压缩概括材料,然后再抓住材料中的一些关键词句(“文眼”)进行纵横思考,反复推敲,理解意蕴,从而找到立意的突破口。

[典例] (2017·天津高考)请根据下面的材料,写一篇文章。

我们在长辈的环绕下成长,自以为了解他们,其实每一位长辈都是一部厚书,一旦重新打开,就会读到人生的事理,读到传统的积淀,读到时代的印记,还可以读出我们自己,读出我们成长时他们的成长与成熟,读出我们和他们之间认知上的共识或分歧……

十八岁的我们已经长大,今天的重读,是成年个体之间平等的心灵对话、灵魂触摸,是通往理性认知的幽径。请结合自己的生活阅历深入思考,围绕“重读长辈这部书”写一篇作文。

(2)多向辐射择一而定法:有些材料作文的材料比较散,常常会出现多个人和事,好像根本就没有一个明确的中心。对于这样的材料,审题时可以选择一个主体或主体间关系立意。

[典例] (2017·山东高考)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自己的感悟和联想,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某书店开启24小时经营模式。两年来,每到深夜,当大部分顾客离去,有一些人却走进书店。他们中有喜欢夜读的市民,有自习的大学生,有外来务工人员,也有流浪者和拾荒者。书店从来不驱赶任何人,工作人员说:“有些人经常看着看着就睡着了,但他们只要来看书,哪怕只看一页、只看一行,都是我们的读者;甚至有的人只是进来休息,我们也觉得自己的工作是有意义的。”

(三)由果溯因法:有的材料所述的是一个含有多重因果联系的事件,应梳理出事件的来龙去脉,抓住因果关系来审题立意。可以由果溯因,就是能由材料中列举的现象或结果推究出所列现象或结果的本源,从而确定主旨。也就是概括出事件的结果后,问“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结果”,然后向其原因上追溯思考,最后结合材料自问自答,以原因立意。

[典例] (2016·全国卷Ⅲ)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历经几年试验,小羽在传统工艺的基础上推陈出新,研发出一种新式花茶并获得专利。可是批量生产不久,大量假冒伪劣产品就充斥市场。小羽意识到,与其眼看着刚兴起的产业这么快就走向衰败,不如带领大家一起先把市场做规范。于是,她将工艺流程公之于众,还牵头拟定了地方标准,由当地政府有关部门发布推行。这些努力逐渐见效,新式花茶产业规模越来越大,小羽则集中精力率领团队不断创新,最终成为众望所归的致富带头人。

(四)问题分析法:作文材料中呈现的是现实世界的具体问题,那么考生应当针对此问题,经由自己的深入思考、权衡、判断,给出针对性的解答。

[典例] (2016·浙江高考)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网上购物,视频聊天,线上娱乐,已成为当下很多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业内人士指出,不远的将来,我们只需在家里安装VR(虚拟现实)设备,便可足不出户地穿梭于各个虚拟场景:时而在商店的衣帽间里试穿新衣,时而在诊室里与医生面对面交流,时而在足球场上观看比赛,时而化身为新闻事件的“现场目击者”……

当虚拟世界里的“虚拟”,越来越成为现实世界中的“现实”时,是选择拥抱这个新世界,还是刻意远离,或者与它保持适当距离?

(五)化虚为实法:材料一般是诗歌、寓言、图画等寓意类材料,这类材料的立意要化虚为实,寻找材料与生活的“对应点”或材料中的关键词与人生的“对应点”,化大为小,化抽象为具体。即跳出材料,向自然、社会、人生等维度延伸拓展,与现实挂钩,更深切地理解题意。

[典例] (2016·山东高考)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自己的感悟和联想,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行囊已经备好,开始一段新的旅程。路途漫漫,翻检行囊会发现,有的东西很快用到了,有的暂时用不上,有的想用而未曾准备,有的会一直伴随我们走向远方……

练习:

[典例]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年轻人在阳台上种植了一大排紫藤花。夏天,枝叶垂悬于两层楼之间,形成了美丽的绿色叶幔。年轻人几度想将枝叶拉起用木架固定,帮他挡住阳光,降低屋内暑气,但感觉如此做太小气而作罢。

第二年,年轻人在阳台欣赏盛开的紫藤花时,发现有几株葡萄藤攀上了他的阳台。往下看,一个女孩正对着他微笑。楼下人家为了感谢他种植的紫藤花挡住夏天的太阳,所以种植葡萄作为回馈。

要求:自选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诗歌除外),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学会分享,快乐和谐

①年轻人把紫藤花分享给邻居,邻居把葡萄藤分享给年轻人,邻里和谐,生活美好。学会分享,快乐和谐。

②百灵啼声婉转,麻雀扑打着翅膀,鸟儿在同一片蓝天飞翔;小草青葱,树木成荫,草木在同一片土地呼吸;行人匆匆,游人闲适,人们在同一片土地生活。分享——一个具有魔力的词语,给我们以无尽的财富与收获。

③分享能带给人们精神上的充实与快乐。分享是一种大智慧。懂得分享的人能收获高于常人几倍的快乐。比尔·盖茨曾说:“每天清晨当我醒来,我便思索着如何与他人分享我的快乐,因为那会使我更快乐。”盖茨的确如其所言做到了分享:他与世人分享他最新的研发成果;他与社会分享自己的财富;他在分享中得到了人们的敬重,在敬重里获得了更多的快乐。不会分享的人只能在自我为中心的小圈子中自以为“幸福”地度过每一天。没有分享,便不能开阔心胸,而心胸狭隘如何能有真正的快乐?分享就似一种催化剂,有了它便可以催生出更多的幸福与快乐。

④分享能够提升人生的情趣与境界,赢得人们的尊敬。竹林七贤徜徉在山水之间,在分享彼此的志趣之时升华了各自的情谊;苏轼与王安石虽然政见不同,却喜欢互相探讨诗词、分享两人的文学见解,因而他们的友情坚如磐石;居里夫妇毫不吝啬各自的一点一滴,无论是财富抑或是科研成果,他们都与世人同享,所以他们成了我们毕生爱戴尊敬的对象……因为分享,人与人之间的隔阂渐渐消失;因为分享,他们收获了双倍的幸福;因为分享,他们得到了世人的尊敬。

⑤分享能使各种文化和谐相处,使国际关系更加融洽。世界是一个大家庭,各国灿烂的文化需要世人共享。回想中国古代闭关锁国的历史,我们不难发现,在一个封闭的环境中,文化的趋同与单一会日益严重;再想想二战时期法西斯对于人、对于文化的肆意扼杀几乎将世界一步步推向衰败。现代社会需要和谐,我们应当学会分享。因为分享能让文化走向一个又一个新的高峰,分享能创造一个和谐宁静的国际大环境,分享将使世界这个大家庭更温暖!

⑥让我们懂得分享,让我们试着分享,让我们充分发挥分享的魔力,让分享这个神奇的词语在生活中熠熠生辉!

二、多则材料的审题立意

多则材料作文是由两则或两则以上的单则材料组成的材料作文形式。这种材料的特点是,每个材料具有相对的独立性,但是其中又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因此,对于这种材料作文,关键是要分析每则材料的含义,然后分析材料之间的关系,最后做出综合判断和规划。

步骤:一要弄清每则材料的内涵。如果是事件或现象类材料,首先要弄清其主旨或意图;如果是论断或名言类材料则要提炼出思想观点。

二要辨析材料间关系。分析是相同或相近的内涵,亦或是相反的内涵。

三是确定立意。性质相同或相近的容易找到共同点,可从共同点处着手,也可综合归纳。性质相反的看每则是否有其合理性,如果一方观点正确,一方观点错误,选择正确一方立意即可。如果双方都有其合理性,应综合二者观点。

[典例]1:阅读下面的材料,按照要求写作。

思想就是力量。——雨果《莎士比亚论》

自己的思想就是大海,别人的思想是江河,无论多少条江河汇入大海,海水依然是咸的。——高尔基《蔚蓝的生活》

年轻的思想一出胎就暴露在太阳里不卫生,心灵会被灼伤,只有时间与沉默才能酝酿丰满的果实。——罗曼罗兰《约翰.克里斯多夫》

[典例]2: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山登绝顶我为峰。这不仅是登山的境界,也应该是每个人的豪迈气概。——于丹

人生就像登山,不一定每个人都能爬到山顶,但爬了就好;不一定每个人都能爬到山顶,但一定要一步一个脚印。——易中天

[典例]3: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没有比理性更高的东西了。——康德

我是一个任性的孩子。——顾城

练习: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①著名画家吴冠中先生,在香港中文大学接受荣誉文学博士称号时说:“如果画,一定要画出新的想法、新的感受,重复自己是可耻的。”

②也有人说“重复是成功之母”,意大利著名画家达·芬奇不就是从一次次重复画蛋中走向成功的吗?

要求:自选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诗歌除外),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在“重复”中颠覆

①美国物理学家费因曼常在授课时与同学调侃,他说:“我有一双神奇的手,一只不断地重复,另一只不断地颠覆前人的理论。”

②其实,大凡成功之人都需要这双“手”。一只不断地重复,重复的是自己的执着追求与辛勤付出。重复是成功之母,达·芬奇就是从一次次重复画蛋中走向艺术的至高境界;与之相辅的另一只手则是不断地颠覆,即时地自新,在无数次重复中吸取经验,而后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创造出与众不同的“人类文明的瑰宝”。就像画家吴冠中所提倡的那样“画出新想法,新感受”。

③我们需要“重复”。任何发展都有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只有反复地摸索,不断地尝试,科学才会发展,文化才会聚集,艺术方能升华!是的,没有反复的探究,重复的实验,就无法造就“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的赫然成就;离开了多次的尝试,反复的“雕饰”,谁又能谱写出诸如亨德尔《弥赛亚》这样的音乐剧作?绳锯木断,水滴石穿,只有不断地重复作为积淀,方能绽放人类文明的花蕾。

④然而,在“重复”的同时,我们更需要颠覆。只有在反复的尝试中总结经验,不断地创新,之前的重复才有意义。否则,一味地墨守成规,因循守旧,只会让历史倒退。颠覆,意味着思想的更新,理念的改进,它基于从前的“重复”,同时又是重复的一种升华。达·芬奇的成功,不仅基于他画蛋时反复的尝试,更在于他的创新灵魂注入了文艺复兴的新理念,将艺术的人性从宗教神学中挣脱出来,提出“艺术以人为本”这样颠覆性的理念。纵观历史连绵画卷,莫扎特音乐风格“蜕变”,麦克斯韦经典电磁理论,马克思“物质第一性”观点,无不是以重复摸索为根基,以敢于颠覆的勇气为原动力。一言以蔽之,在“重复中尝试颠覆”,是人类走向文明的最佳途径。

⑤重复与颠覆看似矛盾,实际上他们却是唇亡齿寒、相辅相依的“两只手”,没有重复作为量的积累,“颠覆”只会成为痴人说梦的一种幻想。没有与众不同的理念作为指导,一切重复都只会重蹈历史,倒退文明。

⑥然而,在科技文化高度昌盛的今天,我们又该如何合理利用“这双手”,不误入“因循坐误”与“痴人说梦”的歧途呢?我以为,首先应确立一种新思路,明确“颠覆什么”,“如何颠覆”。在心中有了明确的目的与完整思维结构之后,再潜心投入“重复”过程,冷静而按部就班地完成每一个计划,避免急于求成的浮躁心理。如此一来,再遥不可及的目标也会水到渠成。

⑦重复,铺陈着脚下的路;颠覆,照亮着你今后的旅途。只要合理地操纵着这双手,那么即使一双普通的手也能推动整个世界。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7810cd9ce55c3b3567ec102de2bd960591c6d907.html

《新材料作文的审题立意.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