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头刨床机械原理课程设计7点和12点

发布时间:2014-10-20 21:19:05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

设计题目:牛头刨床导杆机构设计

院:机电工程学院

业: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

级:12级机制四班

号:120514703

者:王旭飞

指导教师:王洪波

论文提交日期:二○一四年七月

课程设计说明书

1. 机构简介

牛头刨床是一种用于平面切削加工的机床。电动机经皮带和齿轮传动,带动曲柄2和固结在其上的凸轮8。刨床工作时,由导杆机构2-3-4-5-6带动刨头6和刨刀7作往复运动。刨头右行时,刨刀进行切削,称工作行程,此时要求速度较低并且均匀,以减少电动机容量和提高切削质量;刨头左行时,刨刀不切削,称空回行程,此时要求速度较高,以提高生产率。为此刨床采用有急回作用的导杆机构。刨刀每次削完一次,利用空回行程的时间,凸轮8通过四杆机构1-9-10-11与棘轮带动螺旋机构,使工作台连同工件作一次进给运动,以便刨刀继续切削。刨头在工作行程中,受到很大的切削阻力,而空回行程中则没有切削阻力。因此刨头在整个运动循环中,受力变化是很大的,这就影响了主轴的匀速运转,故需安装飞轮来减少主轴的速度波动,以提高切削质量和减少电动机容量。

1-1

1.导杆机构的运动分析

已知 曲柄每分钟转数n2,各构件尺寸及重心位置,且刨头导路x-x位于导杆端点B所作圆弧高的平分线上。

要求 作机构的运动简图,并作机构两个位置的速度、加速度多边形以及刨头的运动线图。以上内容与后面动态静力分析一起画在1号图纸上。

1.1设计数据

牛头刨床是一种用于平面切削加工的机床。电动机经皮带和齿轮传动,带动曲柄2和固结在其上的凸轮8。刨床工作时,由导杆机构2-3-4-5-6带动刨头6和刨刀7作往复运动。刨头右行时,刨刀进行切削,称工作切削。此时要求速度较低且均匀,以减少电动机容量和提高切削质量;刨头左行时,刨刀不切削,称空回行程,此时要求速度较高,以提高生产效率。为此刨床采用急回作用得导杆机构。刨刀每切削完一次,利用空回行程的时间,凸轮8通过四杆机构1-9-10-11与棘轮机构带动螺旋机构,使工作台连同工件作一次进给运动,以便刨刀继续切削。刨头在工作行程中,受到很大的切削阻力,而空回行程中则没有切削阻力。因此刨头在整个运动循环中,受力变化是很大的,这就影响了主轴的匀速运转,故需装飞轮来减小株洲的速度波动,以减少切削质量和电动机容量。

1-2

2、选择表Ⅰ中方案Ⅱ

取第方案的第7位置和第12位置(如下图1-3

word/media/image4_1.png1-3

2、曲柄位置“7’”速度分析,加速度分析(列矢量方程,画速度图,加速度图)

取曲柄位置“7’”进行速度分析,其分析过程同曲柄位置“1”。

取构件34的重合点A进行速度分析。列速度矢量方程,得

υA4A3A4A3

大小 ? ?

方向 O4A O2A O4B

取速度极点P,速度比例尺µv=0.01(m/s)/mm,作速度多边形如图1-4

图1—4

则由图1-4知,,υA4=pa4·μv=28.34×0.01 =0.28m/s

υA4A3=a3a4·μv=53.25×0.01=0.53m/s

O4A=383.14 mm

由速度影像定理得υB5B4A4·O4B/ O4A=0.42m/s

ω4A4/ lO4A=0.74rad/s

5构件为研究对象,列速度矢量方程,得

υC5B5C5B5

大小 ? ?

方向 XX O4B BC

其速度多边形如图1-4所示,有

υC5=·μv=42.07×0.01m/s =0.42m/s

υC5B5=·μv=9.74×0.01 m/s = 0.097m/s

ωCBC5B5lCB=0.097/0.17 rad/s = 0.56rad/s

取曲柄位置“7’”进行加速度分析,分析过程同曲柄位置“1.取曲柄构件34的重合点A进行加速度分析.列加速度矢量方程,

aA4= a A4n+ a A4t= a A3n + a A4A3k + a A4A3r

大小 ? 0 ? 0 ?

方向 ? BA O4B AO2 O4B(向右) O4B(沿导路)

取加速度极点为P,加速度比例尺μa=0.01m/s2/mm,作加速度多边形图1-5

1-5

则由图15知,

a A4t= a4´a4·μa =277.77×0.01 m/s2 =2.78m/s2

= k´a4´·μa=168.96×0.01 m/s2 =1.69m/s2

α4= a A4t∕lO4A =2.78∕0.38rads2 =7.25 rads2

a A4 = p´a4´·μa = 278.56×0.01m/s2 =2.79m/s2

用加速度影象法求得

a B5 = a B4 = a A4 ×lO4B/lO4A= 2.79×580/383.14m/s2 =4.22m/s2

a C5B5n52·lCB= 0.562×0.17m/s2 =0.055 m/s2

5构件的研究对象,列加速度矢量方程,得

aC5= aB5+ aC5B5n+ aC5B5τ

大小 ? 0 ?

方向 xx CB BC

其加速度多边形如图15所示,有

aC5B5t= C5´C5·μa =64.41×0.01 m/s2 =0.64m/s2

α5=/lCB =0.64/0.174 rads2 =3.70rads2

aC5 = p´C5´·μa = 413.17×0.01m/s2 =4.13m/s2

1、曲柄位置“12”速度分析,加速度分析(列矢量方程,画速度图,加速度图)

取曲柄位置“12”进行速度分析。因构件23A处的转动副相连,故VA2=VA3其大小等于W2lO2A方向垂直于O2 A线,指向与ω2一致。

ω2=2πn2/60 rad/s=6.70rad/s

υA3A2lO2A=6.70×0.09m/s=0.603m/sO2A

取构件34的重合点A进行速度分析。列速度矢量方程,得

υA4A3A4A3

大小 ? ?

方向 O4A O2A O4B

取速度极点P,速度比例尺µ1=0.01(m/s)/mm ,作速度多边形如图1-2

1-2

则由图1-2知, υA4=·μ1=32.28×0.01m/s=0.32m/s

υA4A3=·μ1=51.29×0.01m/s=0.51m/s

用速度影响法求得

υB5B4A4×O4B/O4A=0.32×580/293.48m/s=0.64m/s

ω4A4/lO4A=0.32/0.29 rad/s=1.1 rad/s

5构件作为研究对象,列速度矢量方程,得

υC5B5C5B5

大小 ? ?

方向 XX O4B BC

取速度极点P,速度比例尺μ1=0.01(m/s)/mm, 作速度多边行如图1-2

则由图1-2 υC5=·μ1=62.30×0.01m/s=0.62m/s

υC5B5= ·μ1=14.37×0.01m/s=0.14m/s

ωCBC5B5/lCB=0.14/0.17 rad/s=0.83 rad/s

2.加速度分析:

取曲柄位置“12”进行加速度分析。因构件23A点处的转动副相连,

=,其大小等于ω22lO2A,方向由A指向O2

ω2=6.70rad/s, =22·LO2A=6.702×0.09 m/s2=4.04m/s2

34构件重合点A为研究对象,列加速度矢量方程得:

aA4 = + aA4τ= aA3n + aA4A3K + aA4A3r

大小: ω42lO4A ? √ 2ω4υA4 A3 ?

方向: B→A ⊥O4B A→O2 ⊥O4B(向左) ∥O4B(沿导路)

取加速度极点为P,加速度比例尺µ2=0.04m/s2/mm,

作加速度多边形如图1-3所示

word/media/image18_1.png

则由图1-3, aA4τ=A’A4·μ2=112.83×0.04m/s=4.51m/s2,

α4= aA4τ/ LO4A=15.38 rad/s2

aA4A3r=A3A4·μ2 =252.54×0.04 m/s2 =10.10 m/s2

aA4 = P´A4·μ2 =458.84×0.04m/s2 =18.35 m/s2

用加速度影象法求得aB5 = aB4 =18.35×580/293.48m/s2 =36.27m/s2

ac5B5n=ωCB2·lCB=0.832×0.17m∕s2=0.12 m∕s2

5构件为研究对象,列加速度矢量方程,

ac5= aB5+ ac5B5n+ a c5B5τ

大小 ? ?

方向 XX CB BC

其加速度多边形如图13所示,

aC5B5τ= B´C·μ2 =127.79×0.04 m/s2 =5.11 m/s2

ac5 =p ´C·μ2 =905.90×0.04 m/s2= 36.24m/s2

βC5= a C5B5τCB =5.11∕0.17 rad/s2=29.38 rad/s2

第七章.机构运态静力分析

取“12”点为研究对象,分离56构件进行运动静力分析,作阻力体如图16所示

word/media/image19_1.png

1—6

已知P=0NG6=800Nac=ac5=36.24m/s2,那么我们可以计算

FI6=- G6/g×ac =-800/10×36.24m/s2=2898.87N

ΣF=P+G6+FI6+F45+FRI6=0作为多边行如图1-7所示,µN=10N/mm

word/media/image20_1.png

1-7

由图1-7力多边形可得:

F45=CD·µN=298.95×10N=2989.47N

FR16= AD·µN=87.04×10N=870.40N

在图1-6中,对c点取距,有

ΣMC=-P·yP-G6XS6+ FR16·x-FI6·yS6=0

代入数据得x=1177.56mm

分离3,4构件进行运动静力分析,杆组力体图如图1-8所示

word/media/image21_1.png

1-8

µL=4

已知 F54=-F45=2989.47NG4=220N

aS4=aA4· lO4S4/lO4A=18.35×290/293.48m/s2=18.14m/s2 ,

βS4=β4=7.45rad/s2

由此可得FI4=-G4/g×aS4 =-220/10×18.14 N=-400N

MS4=-JS4·αS4=-1.2×7.45 N·m= -8.94N·m

在图1-8中,对A点取矩得:

ΣMA=G4×8.5+FI4×72.5+M+F54×144.5-F23×66.5=0

代入数据, F23=6088.92N

ΣF=FR54+FR32+FS4'+G4+FO4n+FO4τ=0,作力的多边形如图1-9所示,µN=10N/mm

word/media/image22_1.png

1-9

由图1-9可得:

F23=CD·µN=608.89×10N=6088.92N

FO4n=CB·µN=281.86×10N=2818.76N

对曲柄2进行运动静力分析,作组力体图如图1-10所示

µL=1 由图1-10可知

h2=85mm,则,对曲柄列平行方程有,

ΣMO2=M-F42·h2=0

M-6088.92×85×10-3=0 M=517.56N·M 1-10

参考文献

1、机械原理/孙恒,陈作模主编——六版——北京2001

2、理论力学Ⅰ/哈尔滨工业大学理论力学研究室编——六版——北京2002.8

3、机械原理课程设计指导书/罗洪田主编——北京1986.10

4、机械原理与课程设计 上册/张策主编——北京2004.9

第九章 总结

通过本次课程设计,对于机械运动学和动力学的分析与设计有了一个较完整的概念,同时,也培养了我表达,归纳总结的能力。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77ba9a6af12d2af90242e6ad.html

《牛头刨床机械原理课程设计7点和12点.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