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色生香(四则)

发布时间:2020-08-03 07:30:30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食色生香(四则)

聂鑫森

【期刊名称】满族文学

【年(),期】2013(000)003

【总页数】7

名馆与名品

经营酒菜面饭的店铺,又称之为饭庄、菜馆、酒店、酒楼、餐厅,具有加工、销售与服务的多种功能。专门经营酒菜面饭的店铺,最迟出现在商代,渐次发展,到了宋代以后,其经营更具地方特色,在政治、经济、文化、商业发达的大中城市,尤为繁盛。

风吹柳花满店香,吴姬压酒劝客尝(唐·李白《金陵酒肆留别》);梁园歌舞足风流,美酒如刀解断愁。忆得少年多乐事,夜深灯火上樊楼(宋·刘子翚《汴京纪事六首》);酒奈榴花炉,人堪桂树怜(明·李攀龙《五日和许傅湖亭宴集》);酒魂诗魂楼上头(清?黄景仁《太白楼和稚存》)。

一个经营饮食的场所,之所以能受到客人的青睐,名声能经久不衰,除环境、设施、服务态度等长处之外,必有其别具风味的肴馔名品,才能吸引客源。我曾数次叩访成都,就小吃而言,一些店铺之所以让人趋之若骛,必有让人垂涎的名馔、名肴,如陈麻婆豆腐夫妻肺片谭豆花(面)担担面等。湖南长沙的火宫殿,除其湘菜的纯正外,最出名的是臭豆腐,毛泽东曾对它颇有赞词。

因出差和开会,我曾数次到北京。特别是1984年春到1988年夏,我曾就读于北京中国作协的鲁迅文学院和北京大学中文系作家班,时间长达四年有余。因当时我们是带工资读书,又有稿费收入,故在休息日,总会相邀去北京一些名店用餐;加上一些出版社、杂志社及友人的宴请,也就品尝过不少名菜。回忆起来,我们去过的地方有北京饭店、前门饭店、民族饭店、同和居饭店、丰泽园饭庄、鸿宾楼饭庄、全聚德烤鸭店、东来顺饭庄、五芳斋饭庄、晋阳饭庄、仿膳饭庄,等等。

东来顺饭庄,肴馔为清真风味,位于北京东城区王府井金鱼胡同,以涮羊肉享誉久远。其特点有四:选料精、加工细、佐料全、火力旺。羊肉只选用内蒙古集宁地区所产的,经过阉割的优质小尾绵羊的上脑大三岔小三岔磨裆黄瓜条五个部位。切出的羊肉,铺在青花瓷盘里,能透过肉片隐约看到盘子上的花纹,是名副其实的薄如纸,故入汤一涮即熟。调料有:芝麻酱、绍酒、酱豆腐、腌韭菜花、卤虾油、酱油、米醋及葱花、香菜、糖蒜等十余种。所使用的涮锅,也因炉膛肥大而与众不同。我们喜欢在冬天的日子去东来顺,一边喝着白酒,一边品着又香又嫩、不膻不腻的涮羊肉,确实是朵颐大快。

全聚德烤鸭店,位于宣武区和平门大街,创办于同治三年(公元1864年),该店主要经营挂炉烤鸭和山东风味的菜点,最为载誉的为全鸭席。该店的挂炉烤鸭,丰盈饱满,色呈枣红,皮脆肉嫩,鲜美酥香,肥而不腻,瘦而不柴。据说,经验丰富的烤鸭师傅,只要看一看炉中鸭皮的变化,掂一掂鸭子在挑竿上的重量减轻程度,便可知晓鸭子是否烤得恰到好处。挂炉者,炉身高大,炉膛深广,一炉可烤十几只鸭子;燃料是明火,多选用果木类的木柴。

而另一家便宜坊烤鸭店,则以焖炉烤鸭出名,焖炉为地炉,炉身用砖砌成,大小约一立方米。焖烤鸭子之前,先用高粱秆燃火。将炉膛烤热;再以炭火烤鸭,但用的是暗火。

五芳斋饭庄,位于北京东风市场北门。它创办于1924年,以江苏风味菜点而享名久久。其点心类,以蟹黄汤包为人激赏,其馅为油煎过的鲜蟹黄,而且是浓汤汁。其菜品以团鱼(鳖)菜和长鱼(黄鳝)菜最具特色。团鱼讲究吃裙边;黄鳝讲究生敲,即制作时现宰活鳝,清炖、红烧、烹炒、氽汤,各种鳝菜皆为美味。

仿膳饭庄,1925年创办,位于北京北海公园内琼岛外侧。其烹制宫廷风味的菜点,达两百多种。该店在清宫廷风味菜的基础上,大量收集宫廷秘方,并潜心创研,名品甚多。点心类有:芸豆卷,曾荣获金鼎奖。菜品类有:凤尾鱼翅红扒熊掌金蟾望月一品官燕人参烩鹿尾抓炒驼峰烤鹿肉等。

在湖南的长沙,也有不少经营湘菜的名馆,如位于五一广场的玉楼东酒家,创办于1904年。其名菜有:开屏柴把鳜鱼麒麟吐焰雀巢虾仁金狮绣球金银蘑菇蛋等。开屏柴把鳜鱼,以鳜鱼为主料,选鹌鹑蛋、火腿、鸡蛋、冬笋、冬菇、香葱等为配料烹制而成,鲜嫩可口。造型别致美观。

在西安市钟楼西侧,有一家同盛祥牛羊肉泡馍馆1919年,由回族人张文祥兄弟三人共同创办。其选材严格,非优质牛、羊肉不用,在香料配方上讲究小香为主,花椒出头,使泡馍带麻味,适合回民口味。

此外,专门经营素菜的,有上海的功德林蔬食处,位于黄浦区凤阳路,创办于1922年。其擅长素菜荤做,以蔬菜、豆制品、笋、菌等为原料,烹制出仿鸡、鸭、鱼、肉、山珍海味的菜肴,形态、质地、味道几可乱真。如炒素鳝糊选用优质香菇,用剪刀盘煎成鳝背状,制成后真假难辨;炒素蟹粉,以胡萝卜、土豆、香菇为原料制成,口感酷似蟹黄。

天下名馆多矣,名肴名馔难以数计,纵有千万张口亦难品嚼一尽!

为皇宫掌理厨事的,谓之御庖、御厨。

在家中亲操刀、勺的,称为家庖、家厨。

清人李斗在《扬州画舫录》一书中,有许多关于家庖的文字:

烹饪之技,家庖最胜,如吴一山炒豆腐,田雁门走炸鸡,江郑堂十样猪头,江南溪拌鲟鳇,施胖子梨丝炒肉,张四回子全羊,汪银山没骨鱼,汪文密蚌螯饼,管大骨董汤……风味皆臻绝胜。

郡城画船无灶,惟沙飞有之。故多以沙飞代酒船。朱竹垞《虹桥诗》诗云:行到虹桥转深曲,绿杨如荠酒船来是也。城中仆人善烹饪者,为家庖;有以烹饪为拥赁者,为外庖。其自称曰厨子,称诸同辈曰厨行。游人赁以野食,乃上沙飞船。

清代的扬州,为富庶、繁华之地。特别是盐商汇聚,斗进金银,其饮食起居也就奢华至极。有钱人家,皆有自已的家庖,都是一些身怀绝技的厨师,而且各家都有受人称誉的菜品、饭食。上面的第一段引文,叙述的便是此种情形。第二段引文,说的是富贵人家,不但在家中设宴,还喜欢在天气佳好时,于沙飞船上边赏风景边品美食。

作家曹聚仁在《扬州庖厨》一文中说:扬州的吃,都是给盐商培养起来的。扬州盐商几乎每一家都有头等的好厨师,都有一样著名的拿手好菜或点心。盐商请客到各家借厨师,每一个厨师,做一个菜,凑成一整桌。我教书的那家吴家,他家的干炒茄子,是我一生吃过的最入味的。我的朋友洪逵家的狮子头,也是扬州名厨做的,一品锅四个狮子头,每一个总有菜碗那么大,确实不错。

著名京剧演员许姬传,所写《众色成文,兼采为味——家庖漫述》,说:我家的菜就是代代相承、兼采众色而得到惠而不费的口腹享受的。这要从我曾祖父珊林先生(梿)讲起,他老人家是道光、咸丰年间,治经学,通训诂的金石家。能做各式各样的豆腐。许的祖父为俞曲园的学生,晚年以吟诗为遣,饮绍兴酒,讲究肴馔,祖母朱太夫人是宜兴人,做得一手好菜。我父辈兄弟四人,当年我母亲徐夫人(玉辉)过门后,就要到厨房做菜,妯娌四人在我祖母指导下,每人轮值一月。

这说明许家的厨师,不是外聘的,而是由自家人操持。许家的肴馔,如蜜汁火腿、炒牛肉片等很有名;而凉碟共有二十几样花色,其中八样颇为朋友们称道,即山鸡黄豆、素鹅、豆腐松、烤笋、鸡爪丁、熏黄鱼、卤鸭、抢蚶子。梅兰芳先生最喜欢许家的山鸡黄豆、素鹅和粽子。

老作家汪曾祺,既精于品尝美食,同时能亲自下厨做出有特色的菜品。他说:家常酒席,一要有点新意,二要省钱,三要省事。偶有客来,酒渴思饮。主人卷袖下厨,一面切葱姜,调佐料,一面仍可陪客人聊天,显得从容不迫,若无其事,方有意思(《家常酒菜·菌小谱》)。汪家菜,既有对传统的继承,还时常如他创作小说一样多有新意。家常菜中,如:拌菠菜、拌萝卜菜、干丝、扦瓜皮、炒苞谷、松花蛋拌豆腐、芝麻酱拌腰片、拌里脊片,都是他的拿手好菜。而他自矜本人首创,为任何菜谱所不载的是:塞馅回锅油条。其做法是:油条两股拆开,切成寸半长的小段。拌好猪肉(肥瘦各半)馅。馅中加盐、葱花、姜末。若加少量榨菜末或酱瓜末、川冬菜末,亦可。用手指将油条小段的窟窿捅通,将肉馅塞入,逐段下油锅炸至油条挺硬,肉馅已熟,捞出装盘。

《大帅府秘闻》一书,由曾在此做过厨师的朴丰田口述,李淑琴、白金岩整理,1991年由辽宁人民出版社出版。在大帅府的厨房一章中,称大帅府的厨房设在四合院套的第一层院子里,在东厢房的南端,帅府的一切佳肴美馔都在这儿做。张作霖的家,人口众多,加上客人来拜见,故饮食之事极为重视。大帅府厨房共有十三人,负责西餐的厨师有姜化南,还有杨师傅和郭师傅……负责中餐的厨师,除赵连璧外,还有三位老师傅,他们是高阁臣、霍万里和李老虎(外号,忘了名字)。高阁臣主要负责送饭摆台;霍万里是从农村来的,专做庄稼院的饭菜,大帅挺爱吃他灌的香肠和鸳鸯肠……李老虎专做高粱米粥、小米粥之类,人老实,干活不偷懒。除了以上四位年纪大的师傅外,其余全是小青年。

大帅府的家庖,是独具特色的。大帅府厨房常做的菜肴有四百多种(不包括素食菜肴),其中有高级的燕菜、鱼翅、熊掌、海参、鸡鸭鱼肉以及各种海鲜品等,也包括各种粗菜(白菜、豆腐等)。现在我整理出的菜谱就有三百多个(见上书)。

大帅府的饭菜有着严格的等级,分为上饭下饭吃上饭的是张作霖的几位夫人,每人一次四盘四碗;几位少奶奶是每人四盘两碗。吃下饭的是上差和账房人员,都是四碗(见上书)。

王敦煌所著的《吃主儿》一书,我非常喜欢,作者生动述说的是家庖的亲历、亲闻、亲见之事,让人如临其境。他认为:在当今社会上,人们把精于品尝美味佳肴的人称之为美食家美食家这个称谓是个尊称,一般来讲没有自称的,必须得到社会认可。而北京自称或被人所称的吃主儿,则有约定俗成的规矩:因为吃主儿必须具备三点,就是会买、会做、会吃,缺一不可。

王敦煌不但会买、会做、会吃,还会写,是吃主儿也是作家,不能不令人钦服。

郑逸梅《艺林散叶续编》中,亦有谈到有关家庖的文字。如曹汝霖的家庖:曹汝霖晚年居沪西,生活豪奢,家有厨娘,但其妻喜自制佳肴,辄亲入厨房,汝霖为之布置。因此曹家厨房之精善,为任何富家所不及。还写到一位篆刻家汪大铁,每赴宴,得一佳肴,辄询厨者烹制法,归而述诸其妻,如法制之。倘制而不适口,则再赴菜馆,复进是肴,更向厨者请益。

历代御厨

字有多种解释,其中一种是:对帝王所作所为及所用物的敬称(《辞海》)。为帝王烹饪美味佳肴的厨房和厨师,谓之御厨、御庖。

宫廷饮食,不仅仅是为了口腹之享,更重要的是为了体现帝王至高无上的地位。御厨,汇聚了人间之美味,荟萃了天下技艺精纯之厨师。

周朝肴馔的代表作,是八珍。汉代为烹羊宰肥牛,进餐时还必须钟磬奏乐。

到了唐代,宫廷肴馔在用料、烹饪水平上,较前朝有了长足的进步。浑羊殁忽是一道有名的大菜,主料乃破膛之鹅,去五脏,洗净,将用五味调好的肉与糯米饭,装入鹅的腔膛内;然后把鹅装入破膛、去五脏并洗净了的整羊的腔膛内,缝好羊腹,用火烧烤,烧熟后只取食鹅肉。在烹饪程序中,羊成了炊具,令其味渗透到鹅肉中。此外,宫廷名菜还有消灵炙红虬脯驼蹄羹驼峰炙十遂羹等。

唐诗人韩愈《南山诗》:或如临食案,肴核纷饾饤。《卢氏杂说》:唐御厨进食用九饤食,以(象)牙盆九枚装食于其间,置上前,亦谓之香食

这种饾饤饾饤席香食,是隋唐时代,为了在宴会上起装点作用的看席看席者,即形制华美,寓意吉祥,供观赏而不品尝的系列肴馔。这种看席,不但出现在皇帝所设的宴会中,大臣向皇帝呈献美食,也必注重其华丽、贵重。唐中宗时,刚拜相的韦巨源,在家中设浇尾宴宴请中宗,看席素蒸音声部:七十个面制食品组成乐舞场面。看席之外的宴席上,菜肴有鱼、鸡、鹅、兔、羊、猪、牛、鹿、熊、狸、驴、鳖等海陆杂陈。其中炙品有用活虾煎制的光明虾炙,用羊、鹿舌合拌的升平炙,用活鹌鹑炙成的奢头春;鸡有葱醋鸡和奶汁煮成的仙人脔;鱼有用鱼白烹制的凤凰胎和用奶汤烹制的乳酿鱼,还有用鱼子烹制的金粟平;鳖有用羊油、鸭蛋烧制的遍地锦装鳖’……”见吕建文《中国古代宴饮礼仪》。

北宋宫廷饮食,多吃羊肉和面食。饮食不贵异味,御厨止用羊肉,此皆祖宗成法,所以致太平者(《续资治通鉴长编》)。南宋宫廷饮食除羊肉、面食之外,也注重猪肉、水产、海味,肴馔品种趋向多样化。

元宫廷饮食肴馔十分庞杂,以蒙古肴馔为主,兼容了汉族、女真族、西域、印度、阿拉伯、土耳其、欧洲一些民族和地区的食品与肴馔(王学泰《中国饮食文化简史》)。

明初,因皇帝及大臣多为南方人,所以宫廷饮食带有浓重的南方风味。在冬季和春初,宫廷也吃北人所酷好的羊肉。《明宫史·十月》:吃羊肉,爆炒羊肚。《明宫史·十一月》:吃羊肉炙、羊肉包、扁食馄饨,以为阳生之义。此书的十二月正月条中,都有此类文字。

明代宫廷比较重视肴馔的时令性,以强化食物的养生和保健作用。如除夕夜包饺子,初一早晨吃;端午节前后的食用粽子;在三九隆冬,御厨制作糟腌猪蹄尾卤猪头等肥厚味重的菜品。

清代的宫廷饮食特征:

其一,用料珍贵。老太监信修明遗著《老太监回忆·寿膳房》:太后之膳早晚两餐,菜为四十八品,不离鸡鸭鱼肉,但无山珍海味。三节万寿时为一百零八品,可用鱼翅。有八个中海碗,皆蛋糕作底,用燕窝条砌成年年如意四季平八个字,摆在膳桌中,为年菜之样品。

其二,肴馔配方用料、调和,注重袭用祖宗之制,不轻易改动。

其三,极为注重菜肴的图案造型。如龙凤呈祥这道菜,御厨用水晶虾拼身,黄酒蒸鸭拼作,成品红白相间,鲜脆香咸;再用不同颜色的萝卜雕刻成的头部,整个拼盘龙飞凤舞,富贵气十足(《中国饮食文化简史》)。

其四,肴馔命名喜庆吉祥,如:龙凤呈祥寿比南山旭日东升罗汉大虾凤凰卧雪,等等。

溥佳《清宫回忆·我所见到的宫廷生活》:宫内的饮食也达到了穷奢极欲的程度。我初到养心殿时,溥仪曾叫我同他一起吃饭……每餐的饭菜,总要摆三四张八仙桌。据说,皇帝每餐都有定制,辛亥革命后已有所削减,但菜还是有六、七十种之多。这些都是御膳房做的,另外还有四位太妃送来的二十几种精致的家常菜。米饭有三四种,小菜有十几种,粥有五六种。

故宫明清档案馆的清宫御膳房食单中,有乾隆十九年三月十六日总管马国用传皇后用野意果桌一桌十五品的点心单,上面有糖耳朵发面麻花椒盐卷光头圆炉馓子白糖烧饼鸡蛋卷鸡蛋半翅蜂红粉发面香酥鸡蛋豇豆豌豆黄江米凉糕拉拉窝窝十五种,每一种的后面还记有原料及用量,如:

糖耳朵白面一斤,白糖四两,芝麻三合。

鸡蛋半翅蜂鸡蛋十五个,白糖三两。

鸡蛋豇豆鸡蛋十五个,白糖六两,白面八两,香油四两。

……

《老太监回忆》中,说到一道南方菜肴苏造丸子的做法:苏造丸子,将猪肉二斤剁碎,加肉料半两,松仁一两,鸡子清三个,酱油二两拌匀,将肉馅做成扁圆形,放勺内煎熟,再摆在深锅中,用蘑菇、黄花、木耳各半两,酱油四两,水与盐合中,用微火煨熟,口味极美。丸子要松,汤要清,乃升平署之出品也。

《艺林散叶续编》中,说到御厨所创制的一道菜它似蜜,其文字为:一日,御厨以甜酱及糖醋为制特式羊肉,慈禧朵颐大快,称誉为它似蜜,言其味甘可口也。

梵林斋菜

同住一城的好友施杰荣,集诗人、书家、画家、篆刻家于一身。他还是一位居士,终年以素食为主。他与岳阳平江县东山古寺的方丈本智交谊甚深,我也就随他去过该寺数次,以书画做功德。

每次谒访该寺,本智方丈必亲自下厨,做出可口的斋菜,款待我们这些俗世的槛内人

该寺一直倡导农禅一味,僧人们在礼佛参禅之外,栽稻、种菜、培植油茶、做豆腐、发豆芽,自给自足。本智方丈所治斋菜,都取自这些土生土长的东西,加之烹饪技艺的精纯,每道菜别具风味。

曾任我国佛教协会会长的赵朴初先生,说过这样一段话:我国大乘经典中有反对食肉的条文。我国汉族僧人乃至很多居士都不吃肉。从历史上来看,汉族佛教徒吃素的风习,是由梁武帝的提倡而普遍起来的。

天监十八年(公元519年),梁武帝萧衍在宫中受戒,以后,自太子以下跟着受戒的达四万八千人。他大建寺院,并三次舍身同泰寺(《辞海》)。在他禁止杀生的倡导下,佛寺当然是断肉禁酒,遵吃素食,同时为顾及香客的需求,开始研究丰富多样的斋菜。

斋菜要求不沾荤腥,烹制时不使用动物油,连同辛、辣的蔬菜如葱、蒜、韭之类也是禁用的。唐人颜师古《匡谬正俗》:但食菜、果、糗、饵之类……今俗谓桑门斋食为素食,盖古之遗语。

乾隆皇帝游江南时,到不少寺院吃过斋菜,在品过常州天宁寺的斋菜后说:胜鹿脯、熊掌万万矣(《清稗类钞》)。明清时,一些名寺大刹的斋菜极为人称道:寺、庙、庵、观素馔之著称时者,京师为法源寺,镇江为定慧寺,上海为白云观,杭州为烟霞洞(《清稗类钞》)。

在古代典籍中,关于素食多有记载。北魏贾思勰《齐民要术·素食》中,列出十一个品种,如匏羹膏煎紫菜薤白菜酥托饭蜜姜等。宋代林洪《山家清供》,也放入数十个品种,如山家三脆雪霞羹玉灌肺广寒糕等。玉灌肺,是用真粉、油饼、芝麻、松子、核桃肉加多种调料,拌和后煮熟,切作肺样块制成的。

因为素食以绿叶菜、果品、菇类、豆制品、植物油等为原料,味道鲜美,富有营养,容易消化,所以很受人们欢迎(邱庞同《古烹饪漫谈》)。

寺庙中,除了在火上烹制的斋菜,还有用腌、泡、熏、渍等法,以瓜、菜、笋、豆制品等为原料,所制成的腊菜、泡菜。

腐乳,豆制品发酵产品之一,为我国特产。先将大豆制成豆腐,划成大小适中的方块,置于木框上,让其豆腐表面长满白色菌丝,取出后盐渍,然后置于坛内,按不同品种添加辅料如红曲、酒酿、烧酒等,封坛五至六个月后即可食用。我在东山古寺曾品尝过僧人们所制的腐乳,味道鲜美极了。

在清人朱彝尊所著的《食宪鸿秘》一书中,蔬之属一章介绍了多种腌菜、酱菜、泡菜、熏菜。

试举几种:

姜醋白菜。嫩白菜,去边叶,洗净,晒干。止取头刀、二刀、盐腌,入罐。淡醋、香油煎滚,一层菜,一层姜丝,泼一层油醋。封好。

细拌芥。十月,采鲜嫩芥菜,细切,入汤一焯即捞起。切生莴苣。熟香油、芝麻、飞盐匀入瓮,三五日可吃。入春不变。

淡椿。椿头肥嫩者,淡盐拏过,薰之。

酱菜类中,则有酱王瓜上党甜酱瓜酱瓜茄熟酱茄等等。以烟火薰制的,有薰笋薰蕈之类。

周绍良在《豁蒙楼就斋记》中,提到他与友人品尝斋菜的心满意足。席间凉碟为油焖春笋、拌黄瓜、拌莴苣、拌小水萝卜等。这些虽然是一些普通的东西,但都是新上市的新鲜蔬菜,当地称之为四月鲜的。凉碟之外,还有清炒菊花脑清炒豌豆头茭菜烩蚕豆清炒豌豆炒鲜草菇清炒水芹等。作者在饱享口福之后,评介道:做菜的手艺也可说高手,的确不枉一些人称赞鸡鸣寺素斋,经过这番品尝,足堪称许。并且很感到南方素斋尚不失其传统。

郑逸梅在《艺林散叶续编》一书中,说到在民国时期的上海,亦有不少有识之士倡导素食:经亨颐有鉴于社会人士酒食酬应之多,耗费之大,乃拟集数人合办一肴馆,提倡素食,略备厚味(指荤菜),最高筵席,以四元为度,并取名缶蔬斋,但未成事实。

〔责任编辑 宋长江〕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7775ff80961ea76e58fafab069dc5022abea4655.html

《食色生香(四则).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