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项目提名

发布时间:2019-01-06 09:32:46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2018年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项目提名

公示内容

一、项目名称:中蒙俄跨境区域绿色发展要素获取关键技术及应用

二、提名单位意见

项目从区域发展资源、生态、环境、经济、社会等全要素的新视角,在中蒙俄跨境地区(中国黄河以北地区,俄罗斯远东地区、西伯利亚地区和蒙古全境)要素获取、格局与机理模拟和区域发展决策支持关键技术取得重大创新性突破,首次创新研制出区域发展要素获取技术规范和集成技术体系、生态经济区划与要素机理分析模拟技术、四层循环经济、六城建设生态城等区域发展决策支持关键技术体系,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服务了西部大开发生态文明建设和“一带一路”战略决策,产生了巨大的综合效益。

1、首次创新研制了中国北方及其毗邻地区线网定点观测、综合调查、数据集成、样带分析的国际综合科学考察区域要素获取和集成一体化关键技术体系。首次对我国科技资料稀缺和难以到达的俄罗斯勒拿河流域中下游及北冰洋沿岸、西伯利亚、远东及太平洋沿岸地区和蒙古国等中高纬度地区以及我国黄河以北地区进行了多学科、多尺度、跨区域国际综合科学考察,考察面积1100万平方千米。系统获取了该地区的地理背景、自然资源、生态环境、社会经济及人居环境要素数据,构建数据集群支撑了我国西部大开发和“一带一路”战略规划项目填补了我国对俄罗斯、蒙古高纬度地区缺乏综合科学考察的空。首次系统建立了考察区不同尺度本底基础数据库和系列专题数据库,研发了分散、多源、异构的综合科学考察数据集成技术方法、标准规范等关键技术,建立了数据共享平台;在国际上首次提出建立了自中国黄河以北到俄罗斯北冰洋沿岸的东北亚南北综合样带以全球陆地样带方法思想建立了综合样带指标体系,系统调查了样带内资源、环境和人类活动诸要素的时空变化梯度;首次编绘了中国北方及其毗邻地区地形图和科学考察数据地图集,支撑了“一带一路”战略规划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以及俄罗斯科学家开展的西伯利亚、远东地区发展战略研究。

2、创新研制了区域发展全要素格局和互动机理分析模拟技术方法在我国首次研制生态经济区划技术体系完成我国西部、东部沿海和北方地区生态经济区划;创新提出了“六位一体”生态文明建设、“四层循环经济”、“六城建设生态城”、“大旅游”等区域发展决策支持系统关键技术模式并在中国北方、东部沿海和西部等区域广为应用,为国家西部大开发、主体功能区划和俄罗斯西伯利亚地区和远东发展战略提供了重要科技支撑。

《关于加强科技基础性工作的建议》等6份咨询建议分别得到国家领导人批示,要素数据群集和地图成果被国家发改委西部司、国家地理空间信息协调委员会等权威部门采用,支撑的多项地方规划被列为国家生态文明试点市(州)、国家生态工业园等,领导创建了东北亚综合科学考察与合作研究网络促进了中蒙俄区域科学家的科研协同和人才培养,项目成果对加强我国科技基础工作具有重要促进作用,有力提高了我国东北亚全球变化研究和数据共享的国际影响力。

对照国家科技进步奖授奖条件,提名该项目申报2018年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三、项目简介

绿色发展已成国际潮流。习主席倡导建设绿色“一带一路”,指出践行绿色发展的新理念,倡导绿色、低碳、循环、可持续的生产生活方式,加强生态环保合作,建设生态文明。该项研究覆盖“一带一路”的“中蒙俄经济走廊”、俄罗斯欧亚经济联盟和远东发展战略、蒙古草原丝绸之路等重大国际战略区域,从区域绿色发展全要素新视角,在中俄跨境区域全要素获取、格局与机理模拟和区域绿色发展优化决策等关键技术及应用上取得重大创新突破,形成国家级区域绿色发展典范。发表615篇论文(其中SCI 40篇),出版50部专著,授权9项发明专利和26项软件著作权,获得8项科技奖励,培养了75人中青年国际科学考察骨干与俄、蒙科学院签署了12合作协议。15份咨询建议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实质性批示或中办采用,成果被国家和地方政府广为应用吸引投资3976亿元,增加就业28.27万人,拉动群众增收25亿元,37.5万人实现脱贫,产生了巨大的综合效益,为一带一路建设、西部大开发、资源型城市转型、生态文明建设申办2022年冬奥会和俄罗斯远东发展战略提供了重要科技支撑,有力地促进了我国科技基础性工作和科学考察的国际化、信息化、数字化、标准化、规范化、智能化

1. 首次创新研制了中俄跨境区域绿色发展全要素获取集成和应用一体化关键技术体系。建立了国际综合科学考察的点线网定点观测、综合调查、数据集成、样带分析、国际协同创新信息平台,解决了多学科、多尺度、跨区域、全要素、大规模国际科学考察技术难题,推进了区域绿色发展全要素获取技术和应用进步。首次研制了样点水、土、交通、环境数据采集技术系统、基于GISRSGPS与野外快速获取、视频记录、现场比对校验、远程实时传输的多源信息一体化采集系统,研发了分散、多源、异构的国际科学考察数据综合集成和标准规范等关键技术,创建了国际协同创新E-Science信息网络平台,实现跨国科学家同时、异地、协同联合攻关研究,政府主导,企业支持,体制机制创新,创立了一带一路国际科学家联盟。
2. 首次建立了国内规模最大、学科最广的中蒙俄跨境区域数据库群。首次对长期以来我国科学家难以到达、要素复杂、战略意义重大的中蒙俄跨境区域进行了联合科学考察,考察面积1100km2,首次绘制了中蒙俄跨境区域基础地理电子图集和专题图库,建成涵盖173个综合科学考察专题数据库、电子地图集和3000多个多类型样品标本库,弥补了我国长期缺乏对俄蒙中高纬度地区综合科学考察和科技资料稀缺的短板,为“中蒙俄经济走廊建设”提供了重要基础科技支撑。

3. 首次建立了东北亚南北大跨度全要素综合样带。首次提出跨越北纬320—900,东经1050—1180综合样带指标体系、技术规范与方法形成9个综合样带专题数据库,2900多个数据集及产品,为东北亚全球变化研究和可持续发展国际合作提供了重要科技支撑。

4. 创新提出了区域绿色发展优化决策关键技术模式。首次研制了符合我国国情的企业产业区域社会四层循环经济、六城建设生态城六位一体生态文明建设模式大旅游技术模式,研制了区域绿色发展全要素格局和机理模拟及优化决策技术方法,首次完成我国西部北方生态经济区划和创新成果为11个省区50多个市、州绿色发展提供了技术方案,支撑建成多个国家生态文明试点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社会影响和综合效益巨大。

四、客观评价

1.国内专家评价

1)陈宜瑜院士为组长的专家组验收认为:“考察成果达到了同类研究的先进水平,综合评价为优秀”、“有力地推动了新时期我国综合科学考察的国际化。”、“在国际上构建了东北亚南北样带,揭示了东北亚生态、环境和社会经济样带梯度规律。”

2)孙鸿烈院士认为“该项考察成果出版将为填补中国在该地区数据资料的空白做出重要贡献,且将为全球气候变化研究提供基础数据支持,对东北亚生态安全和持续发展、“丝绸之路经济带”和“中蒙俄经济走廊”的建设具有重要战略意义。”

3)刘恕研究员为组长的项目验收专家组认为:“项目开创了我国科学家对俄罗斯、蒙古高纬度地区综合科学考察,对我国同毗邻国家跨境合作具有重要战略意义。”

2.国际同行评价

(1)俄罗斯联邦议会议长助理、俄罗斯科学院院士Arnold Tulokhonov(阿尔诺.杜诺霍洛夫)教授评价“项目为中蒙俄经济走廊建设,积极推进“一带一路”战略与欧亚经济联盟对接,加快推进俄罗斯远东地区开发,建设欧亚跨大陆板块交通经济带等成果为俄罗斯国家制定区域开发战略提供了科学支撑。

(2)俄罗斯科学院太平洋地理所副所长Kachur A. N.教授: 成果为俄罗斯远东地区和滨海边疆区发展提供了有价值的科技支撑。

(3)俄罗斯科学院贝加尔自然管理研究所所长Endon Garmaev教授: 成果为俄罗斯贝加尔湖地区自然资源持续利用提供了科技支撑。

(4)俄罗斯科学院伊尔库茨克科学中心伊尔库茨克地理所所长Vladimirov Igor教授: 项目数据和相关建议成果为俄罗斯-中国跨境地区合作研究和俄罗斯远东地区发展战略研究提供了重要的科学基础。

(5)俄罗斯科学院太平洋地理研究所、贝加尔自然管理研究所、蒙古科学院地理研究所通过E-Science共享建立了地学e-Science节点、分布式地学协同科研网络平台。

3.国内主管部门和地方政府评价

(1)完成的《关于加快科技基础性工作的建议》咨询报告获得国家领导人批示,对于促进我国科技基础性工作发挥了重要作用。

2国家发改委东北振兴司意见:“你所孙鸿烈院士、陆大道院士、董锁成研究员等专家‘关于加快西部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和可持续发展的建议’报告得到了国务院领导的重要批示。此后,我委编制上报出台的《国务院关于促进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0738号)也吸收了报告中的有关支持政策建议”。基于此建议国家首次把西部和中部资源型城市列入国家资源型城市转型试点,“建立健全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长效机制、培育壮大接续替代产业、着力解决就业等社会问题和加强生态环境保护”等建议均被列入国务院文件。该文件实施以来,全国共有66个资源型城市被列入国家试点,其中西部有12个资源型枯竭城市转型试点,大大推进了全国资源型城市转型进程,产生了巨大的综合效益。

3)完成的关于2022年冬奥会空间优化和“冬奥蓝”保障机制等3重要咨询建议报告得到国家领导人批示。完成的关于岷县漳县地震泥石流等灾害防治等2份咨询报告分别被中央办公厅采用。

4)国家发改委西部司:“《丝绸之路经济带资源环境格局与可持续发展模式》报告20146月提交我司,为我司开展“一带一路”战略研究起到了科技支撑作用”。.国家发改委西部司:“西部生态-经济区划及典型区可持续发展模式与对策研究”成果列入国家发改委“十一五”规划研究成果,为我国西部大开发政策和主体功能区划提供了重要的决策参考”。 国家地理空间信息协调委员会办公室:“科学考察数据,俄罗斯和蒙古国1100地形图等为我单位采用,并为国家“一带一路”高分卫星遥感制图提供了重要支撑”。

5)国家林业局三北防护林建设局:“适宜造林地区等重要结论已成为《三北五期工程规划》的重要依据。

6)甘肃省发改委西部办:“甘肃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几点建议”具有较强的创新性和可操作性,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已经政策制定和实践中得到采纳”。

4. 曾获科技奖励情况

1)“西部生态经济区划”、“四层循环经济、六城生态城”成果应用获得中国科学院院地合作科技类一等奖、二等奖2)“中国地域空间开发的理论体系研究库及重大规划实践”获中国科学院杰出科技成果奖。(3)“中国西部大开发战略研究”获国家“五个一工程”优秀作品奖。(4)“京津冀都市圈综合规划研究获”北京市科技进步二等奖。(5)“中国行政区划变迁地图集”获裴秀地图奖。

5 知识产权情况等

项目发表了615篇论文(其中SCI40篇),出版了50部专著,取得了28项软件著作权,授权发明专利6项,实用新型专利3项,获得8项奖励6份重要咨询建议得到国家领导人批示

五、推广应用情况

1)区域发展要素获取和决策支持系统关键技术方案应用到国家科技基础性工作专项重点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和面上项目、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大项目、国家发改委“十一五”规划研究课题、国家“十二五”重点经济区“兰西格经济区发展规划”中,加快了我国国际综合科学考察、区域发展全要素获取、集成、模拟和决策支持系统关键技术进步,有力地推进了我国区域发展决策的科学化、信息化和实用化。

2)集成的数据、专题系列地图集和区域决策模拟成果已经为国家西部大开发和主体功能区划、国家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国家发改委“一带一路”战略研究和“中蒙俄经济走廊”战略研究、国家2022年冬奥会申办、甘肃岷县漳县地震、国家“三北防护林工程”、三江源国家自然保护区等提供了重要的数据支撑。

3)项目成果支撑了甘肃省、山东省、宁夏自治区、河北省等11个省(区)的50多个地市发展规划,多个规划上报国家发改委,被列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或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试点,吸引投资3976亿元,增加就业28.27万人,拉动群众增收25亿元,37.5万人实现脱贫,取得了显著社会经济效益。

4)项目建立了东北亚合作研究网络等国家数据共享平台,建立了俄罗斯科学院太平洋地理所、贝加尔自然管理研究所、蒙古科学院地理所平台节点,有效促进了区域要素数据国际共享和开发利用,促进了“一带一路”国际科学家联盟的成立和发展,为俄罗斯科学院完成俄罗斯“一带一路”战略研究 、中俄跨境地区合作、俄罗斯西伯利亚地区和远东地区发展规划、东北亚地区全球气候变化研究等提供了重要的数据支撑。

5)俄罗斯联邦布里亚特共和国副主席V. E. Mathanov,“中国北方及其毗邻地区综合科学考察研究报告为中俄经济走廊建设,俄罗斯欧亚经济联盟、俄罗斯茶道建设以及加快俄罗斯远东地区开发战略提供了科技支撑。”

6)举办了两期中蒙俄地理数据获取、集成与共享国际培训班,向国际同行推广中蒙俄跨境区域发展要素获取技术、集成方法和共享网络平台。

六、主要知识产权证明目录

、主要完成人情况

八、主要完成单位及创新推广贡献

1)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第1完成单位。

主持完成了国家科技基础性工作专项重点项目《中国北方及其毗邻地区综合科学考察》、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西北城市化与环境互动机理研究》、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项目:西部生态-经济类型划分与生态环境可持续利用对策、国家发改委“十一五”规划课题西部生态经济区划与典型区可持续发展模式研究”等项目;解决突破了要素获取和决策模拟关键技术的标准规范、技术方法、软件系统和区域应用示范等关键问题,为项目的实施提供了全面支撑;提出了区域发展要素综合科学考察关键技术的标准规范、技术方法,以及生态经济区划等区域决策模拟技术方法,并进行不同尺度地方经济发展实践应用,取得了显著社会经济效益。主要研究成果被国家领导人批示,为俄罗斯科学家完成“一带一路”战略研究等提供了科技支撑。

2)同济大学,第2完成单位

主持完成了国家科技基础性工作专项重点项目《中国北方及其毗邻地区综合科学考察》的《大河流域科学考察综合科学考察》课题;出版了《中国北方及其毗邻地区大河流域及典型湖泊科学考察报告》,参加《中国北方及其毗邻地区科学考察综合报告》编写。

3中国科学院南京湖泊与地理研究所,第3完成单位。

主持完成了国家科技基础性工作专项重点项目《中国北方及其毗邻地区综合科学考察》的《典型湖泊科学考察综合科学考察》课题;出版了《中国北方及其毗邻地区大河流域及典型湖泊科学考察报告》,参加《中国北方及其毗邻地区科学考察综合报告》编写。

4)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第4完成单位。

主持完成了国家科技基础性工作专项重点项目《中国北方及其毗邻地区综合科学考察》的《土地利用与覆被科学考察综合科学考察》题;共同出版了《中国北方及其毗邻地区土地利用与覆被科学考察报告》,参加《中国北方及其毗邻地区科学考察综合报告》编写。

5)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第5完成单位。

主持完成了国家科技基础性工作专项重点项目《中国北方及其毗邻地区综合科学考察》的《水生生物多样性综合科学考察》课题;出版了《中国北方及其毗邻地区生物多样性考察报告》,参加《中国北方及其毗邻地区科学考察综合报告》编写。

、完成人合作关系说明

该项目第一完成人董锁成作为报奖成果中5个项目的主持人,2000年以来与项目单位、课题合作单位共同承担了多项有关科研任务,建立了友好的科研合作关系,共同完成了多项相关成果。王卷乐、孙九林、庄大方、杨雅萍、李宇、李泽红等分别主持国家科技基础性工作专项重点项目《中国北方及其毗邻地区综合科学考察》课题、专题,其中王卷乐、孙九林负责完成了关键技术研发、科学考察技术规范,庄大方负责完成了中蒙俄考察区域地理背景科学考察和数据采集,杨雅萍负责完成了中国北方及其毗邻地区综合科学考察数据库和共享工作,李宇负责完成了中蒙俄考察区域社会经济科学考察和数据采集和咨询建议报告,李泽红负责完成了我国国情的“四层循环经济、六城生态城”建设和“大旅游”区域发展决策支持关键技术体系并在典型区域应用。参加完成单位同济大学(完成人刘曙光)、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完成人陈毅)、中国科学院南京湖泊与地理研究所(完成人张路)均为《中国北方及其毗邻地区综合科学考察》的课题主持人,其中同济大学刘曙光负责完成中蒙俄考察区域的大河流域科学考察和数据采集,中国科学院南京湖泊与地理研究所张璐负责完成中蒙俄考察区域的典型湖泊科学考察和数据采集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陈毅峰负责完成中蒙俄考察区域的水生生物多样性科学考察和数据采集

完成人合作关系情况汇总表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770b0920e418964bcf84b9d528ea81c759f52e07.html

《2018年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项目提名.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