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复习知识点总结

发布时间:2020-01-28 19:33:07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小说复习总结

1、情节手法

情节手法包括叙述手法和结构手法:叙述手法包括叙述人称(第一人称、第二人称、第三人称)和叙述方式(倒叙、顺序、插叙、补叙、平叙);结构手法包括悬念、抑扬、照应、伏笔、对比、衬托、铺垫、突转、线索。

例题1:(2019浙江卷《呼兰河传》)分析本文叙述上的特征。(侧重叙述手法)

①用第一人称,显得真实、自然、亲切。

②通过孩子的视角,呈现天真有趣、温暖美好的一面。

③按照时间顺序自然展开,叙述散文化,节奏舒缓。

④注重场景的细节描绘,细腻、生动、传神。

例题2:《怀念战队》:小说在情节构思上很有特色,请简要分析。(叙述手法和结构手法)

①场景的设置。挑选了“CS战队火拼”“军营射击”“两退网吧”“无声流泪”等几个典型场景,就把“他”前后的态度和成长的历程表述得清晰、感人。

②对比手法。将网络游戏与现实军营两种人生相互映照,体现人生的不同境界,突出主题。③采用第三人称叙述。更直白更真实,便于展开文章叙述,使文章娓娓道来,不矫情造作。

2、人物手法

塑造人物的手法,分为直接(正面)描写和间接(侧面)描写,直接描写有语言、动作、心理、肖像、神态描写等;间接描写有环境衬托、人物衬托、物象衬托。

例题:(2019全国卷2)请以老舞蹈师形象为例,谈谈小说塑造人物形象时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

①外貌描写(肖像),如老舞蹈师过时的穿戴、木偶似的舞姿等,表明他是一个怀旧的人;

②语言描写,如老舞蹈师与“我”的交谈,流露出内心的痛苦与无奈;

③场景烘托人物状态,如被人遗忘的苗圃,村托了老舞蹈师失落的心态。

3、环境手法

环境手法分为描写技巧和描写角度:描写技巧有白描和工笔、以动衬静、虚实、点面、修辞等;描写角度有绘形绘声绘色、移步换景、远近高低等。

例题:三维设计《除夕雪》第一段是如何描绘除夕雪景的?请简要分析。

1. 比喻,将白雪覆盖的山比喻成刚出笼的白面馒头;

2.以动衬静,用“咔擦”一声,枝桠的断裂声和雪沫扑簌簌的落地声衬托除夕夜的静寂;

3.绘形绘声绘色,白雪覆盖的山写出了雪的颜色,雪沫扑簌簌的写出了雪的形状和声音。

四、语言特色

1.词语(叠词、动词形容词、文言词、成语)

2.句式(长短句、整散句)

3.修辞

4.语言风格(口语化、生活化、富有地方色彩、人物语言富有个性化、质朴、平实、清新、华丽、幽默、辛辣、自然、简洁明快,含蓄深沉)

5三个特色(时代特色、地域特色、语体特色)

(2019浙江卷《呼兰河传》)简析文中画线部分的语言特点。(局部考察语言特色)

①使用拟人修辞手法,写出黄瓜蔓蓬勃的生命活力。

②句式上长短交错,使语言生动活泼。

③每句都用“了”字,反复强调黄瓜生长迅速。

④语调轻快,传达出叙述者的喜悦之情。

*分析这篇小说的语言特色。(通篇考察语言特色)答案也是从积累的里面选

五.含义类

(1)标题含义

表达技巧(双关、象征、比喻)+表面义+深层义+主旨义

(2019天津卷《萨丽娃姐姐的春天》)文章的标题具有多重意蕴,请结合全文加以分析。

1.呼伦贝尔草原大自然的春天;

2.羊羔生长期的春天;萨丽娃事业的春天;

3.以萨丽娃为代表的新一代牧民未来生活的春天。

(2)赏析句子含义

手法+关键词+表面义+深层义

(2019天津卷《萨丽娃姐姐的春天》)一年只有不足一百天的无霜期,春、夏、秋三个季节便挤在这一百天里奔跑,每一种植物都是百米冲刺的运动员,奔跑着发芽,奔跑着开花,奔跑着打籽,奔跑着完成生命基因的使命。请赏析文中画线句子。

1.运用了拟人、比喻、排比、夸张等修辞方法。

2.突出呼伦贝尔草原无霜期短暂的特点。

3.生动形象地描绘植物竞相生长的情景,赞美大草原旺盛、顽强的生命力

六. 概括类

(1)概括人物特点

(2019浙江卷《呼兰河传》)结合故事情节,概括“我”的形象。

①友善:给冯歪嘴子摘递黄瓜。②调皮可爱:“故意的不出声”,逗冯歪嘴子说话。③乖巧:想吃粘糕,又听话。④矜持:想吃粘糕又呆在那里不说话。

(2)概括环境特点

(三维设计《一个诗人的生命》)概括小说首段环境的特点。

答案:环境特点:破败、阴冷、荒凉。

(3)概括或者梳理文章行文思路(情节)

(2018全国卷3《微纪元》)请简要分析文中先行者的心理变化过程。(梳理文章行文思路题)

①先行者着陆之前,已经知道地球灾难的发生,一方面心存侥幸,一方面又深知连侥幸也不过是幻想,心情复杂纠结;②着陆后亲身感受到地球的荒凉,自认是宇宙间最后一个人类,巨大的孤独感和绝望使他濒临崩溃;③意识到画面有可能并非虚拟,感到震撼,重新燃起了希望。

七.作用题

题目带有什么作用、什么好处、为什么以**为情节等字眼或者探究哪个好

答题模板都是:

1.人物上:表现人物性格特点、衬托人物心情、暗示人物命运+分析

2.情节上:推动故事情节发展、为下文作铺垫、贯穿全文线索、照应上文+分析

3.环境上:交代时间、地点、背景,渲染氛围,奠定基调+分析

4.主题上:深化主题+分析

5.读者角度:开头,设置悬念,激发阅读者兴趣

结尾,给读者留下想象的空间

一、情节作用

0.单一作用的具体表现:(2019全国卷2《小步舞》)小说中的卢森堡公园苗圃在情节发展中有重要作用,这种作用体现在哪些方面?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

①开头,“我”不太喜欢喧闹,而老舞蹈师又天天来这里,两人相遇才有可能,以此切入故事,自然而不做作。

②贯穿情节始终,苗圃既是表演的舞台,也是人生的舞台。

③结尾,苗圃铲平了,故事自然结束,但主人公怎样了,让人牵挂。

1.开头作用:(2017山东高考《七岔犄角的公鹿》)本文以“我”与特吉的冲突开篇,这样写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1读者上: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以两人冲突开篇可以吸引读者,将读者快速带入文章的具体情境;

(2)情节上:为下文作铺垫。因为有两人的争吵与冲突,才有了我拿着父亲的枪打猎的结果。

(3)人物上:表现了我刚毅不屈的人物形象,同时也突出了特吉好酒并且与我关系不是很融洽的人物个性。

2.结尾作用:(2017全国卷1《天嚣》)小说以一个没有谜底的“美好的谜”结尾,这样处理有怎样的艺术效果?请结合作品进行分析。

(1)情节上:以得瓜解渴的“美好的谜”为结尾,使情节翻转,出人意料,增强小说的戏剧张力。

(2)读者上:以这个未解的“美好的谜”为结尾,留有想象空间,引发读者的想象。

(3)主题上:以美好圆满的“美好的谜”为结尾,突出了帮助别人就是帮助自己的这一温暖主旨,深化了各族人民支持祖国科研工作这一主题。

3.线索作用:(2017全国卷1《天嚣》)小说以“渴”为中心谋篇布局,这有什么好处?请简要说明。或者问:小说为什么以“渴”为中心谋篇?请简要说明。

(1)情节上:作为线索贯穿情节始终,全文情节围绕“渴”这一中心。从队员受困受渴,到渴望被救,最后得瓜解渴展开故事。

(2)人物上:通过队员受困受渴这一事件,塑造出不畏艰险,认真负责,热心救人的科研工作者形象。

(3)主题上:围绕受困受渴得瓜解渴这一事件,揭示出帮助别人就是帮助自己的人生哲理。

4.细节作用:(2016江苏卷)文中多处写到“插军旗”,请说明这个细节在全文中的主要作用。

①情节上:文中多处提到“插军旗”,在情节上起到线索作用,贯穿全文,推动情节的发展;

②人物上:表现出会明对当初生活的眷恋;

③主题上:从主题上看,凸显主旨。

5. 叙述方式作用:(2018全国卷1《赵一曼女士》)小说中历史与现实交织穿插,这种叙述方式有哪些好处?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

①主题上:既能表现当代人对赵一曼女士的尊敬之情,又能表现赵一曼精神的当下意义,使主题内蕴更深刻;

②人物上:可以拉开时间距离,更加全面地认识英雄,使人物形象更加立体;

③效果上:灵活使用文献档案,与小说叙述相互印证,使艺术描写更真实。

二、人物作用

1.主要人物作用:

(2012全国卷《马裤先生》老舍)小说开今第一段就描写马裤先生的衣着言行,这样写的意图是什么?请简要分析。

①人物上:勾画一个衣着言行与众不同、令人发笑的人物形象;

②情节上:为后文即将发生的幽默、可笑的故事作铺垫。

③读者上:引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2. 次要人物作用:

(2016全国卷3《玻璃》贾平凹)“我”在小说中的主要作用是什么?请简要分析。

①讲述故事:小说故事是由“我”讲述出来的,真实可信;

②情节上:“我”是事件的参与者,由于“我”的提议,情节得以发展变化;③人物上:衬托主要人物,小说主人公王有福的性格,由于“我”的存在而更加鲜明。

3. 物象作用:(2016全国卷2 战争【美】迈尔尼)小说以“电话”为枢纽连接人物、安排情节。这样处理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6分)

①情节上:作为文章的线索,贯穿全文,推动情节发展有条不紊地发展。两人通过电话相知相恋到分离。

②环境上:交代战争时期的特殊环境。俩人因为战争不能经常见面,只能通过电话联络感情。

③主题上:首尾呼应,深化主题,表达了对战争的控诉,同时书写了人性的美好。

④读者上:制造悬念,吸引读者的注意,引发读者的阅读兴趣。情节的发展因为电话的联络而得以层层推进。

⑤人物上:对塑造人物性格有帮助。两个人的性格特点在一次次通话中得以渐渐丰满起来。

三、环境作用

(2019郑州质检《高速公路上的森林》)开头和结尾环境描写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开头的作用

①环境上,写出了天气的严寒,为马可瓦多一家设置了极度窘迫的生存环境。

②情节上,推动了情节发展,为下文马可瓦多和小米开尔兄弟出门找柴取暖的情节做了铺垫。

结尾的作用

③人物上:衬托了马可瓦多内心的孤独和凄凉。④读者上:以景作结,显得含蓄蕴藉,留给读者广阔思考的空间。⑤主题上:首尾都描写了环境的寒冷,突出了以马可瓦多为代表的底层人窘迫的社会处境,表达了对他们艰辛生活和不幸命运的情。

四、标题的作用

黄皮书:作品以《笑嫂》为题有什么好处?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

或者换个问法:作者为什么以《笑嫂》为题?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

①情节上:笑嫂是中心人物,起到了线索作用,串起了小说的情节。

②人物上:“笑”字反映了笑嫂善良、热情,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

③主题上:凸显文章主题,表达了作者对笑嫂热爱生活,坚强乐观精神的赞美。

④结构上:笑嫂之“笑”与文章开头“笑嫂喜欢笑”,文章结尾的“有咯咯的笑起来”形成结构上的呼应。

五.探究题

1.探究情节:(2019邢台市月考《维权》)小说结尾删不删?为什么?请简要分析。

不能删(1)情节上:结尾写房东队吴老太态度的转变,使小说情节发展有了波澜,如果删去情节结构不完整。

(2)形象上:小说以房东与守在床前的吴老太的对话收尾。以房东对吴老太的感激衬托吴老太的善良、真诚、本分,删去后,房东的形象显得单薄,吴老太的形象也不够丰满。

(3)主题上:以房东被吴老太的善举感化而回心转意结尾,揭示了人与人之间需以诚相待,为人处世,要真诚本分,删去后,主题思想揭示不够清晰。

2探究人物:(2019练习题《一个老百姓》)你认为文中的主人公是张亦然还是老汉,请谈谈你的看法。

张亦然。①情节上:张亦然贯穿小说始终,是小说中着墨最多的人物,整篇小说情节紧紧围绕张亦然展开。

②人物上:小说重点刻画了张亦然缺乏严格自律精神的政府公职人员形象,他熟知政策,明白道理,但言行不一,缺乏自律意识和担当,具有一定代表性。

③主题上:小说通过张亦然这一形象,提醒政府公职人员应严于自律、防微杜渐、诚信待民,深化了主题。

3. 探究标题:(2019年高考浙江卷《呼兰河传》)如果给本文拟一个标题,你会选“磨房里外”还是“冯歪嘴子”?为什么?

“冯歪嘴子”。理由:①人物上:他是本文的主人公,以此为题,可突出人物形象。②情节上:本文通过冯歪嘴子这一形象牵出小说其他人物,串联故事情节。③主题上:寄托了对善良又寂寞的底层劳动者的亲近和同情。

4. 创新题:(2019全国卷1)《理水》是鲁迅小说集《故事新编》中的一篇,请从“故事”与“新编”的角度简析本文的基本特征。

(1)从内容上说,这篇小说取材于大禹治水的传说故事,但是作者虚构了很多原故事中不存在的人物和情节,推陈出新。作品考查典籍博采文献,富有历史韵味;

(2)“新编”表现为新的历史讲述方式,如细节虚构、现代词语掺入、杂文笔法使用,作品充满想象力及创造性;

(3)这篇小说以传说为基础,以新编为手法,体现出一种创新思维。着眼于对历史与现实均作出关照,作品具有深刻的思想性。

2019浙江卷 呼兰河传(节选)

邻居家磨房里边住着冯歪嘴子。

那磨房的窗子临着我家的后。我家的后园四周的墙根上,都种着倭瓜、西葫芦或是黄瓜等类会爬蔓子的植物;倭瓜爬上墙头了,在墙头上开起花来了,有的竟越过了高墙爬到街上去,向着大街开了一朵火黄的黄花。

因此那磨房的窗子上,也就爬满了那顶会爬蔓子的黄瓜了。黄瓜的小细蔓,细得像银丝似的,太阳一来了的时候,那小细蔓闪眼湛亮,那蔓梢干净得好像用黄蜡抽成的丝子,一棵黄瓜秧上伸出来无数的这样的丝子。丝蔓的尖顶每棵都是掉转头来向回卷曲着,好像是说它们虽然勇敢,大树,野草,墙头,窗,到处的乱爬,但到底它们也怀着恐惧的心理。

太阳一出来了,那些在夜里冷清清的丝蔓,一变而为温暖了。于是它们向前发展的速率更快了,好像眼看着那丝蔓就长了,就向前跑去了。因为种在磨房窗根下的黄瓜秧,一天爬上了窗台,两天爬上了窗根,等到第三天就在窗根上开花了。

再过几天,一不留心,那黄瓜梗经过了磨房的窗子,爬上房顶去了。

后来那黄瓜就像它们彼此招呼着似的,成群结队地就都一齐把那磨房的窗给蒙住了。

从此那磨房里边的磨馆就见不着天日了。磨房就有一张窗子,而今被黄瓜掩遮得风雨不透。从此那磨房里黑沉沉的,园里,园外,分成两个世界了。冯歪嘴子就被分到花园以外去了。

但是从外边看起来,那窗子实在好看,开花的开花,结果的结果。满窗是黄瓜了。

还有一棵倭瓜秧,也顺着磨房的窗子爬到房顶去了,就在房檐上结了一个大倭瓜。那倭瓜不像是从秧子上长出来的,好像是由人搬着坐在那屋瓦上晒太阳似的。实在好看。

夏天,我在后园玩的时候,冯歪嘴子就喊我,他向我要黄瓜。

我就摘了黄瓜,从窗子递进去。那窗子被黄瓜秧封闭得严密得很,冯歪嘴子用手扒开那满窗的叶子,从一条小缝中伸出手来把黄瓜拿进去。

有时候,他停止了打他的梆子。他问我,黄瓜长了多大了?西红柿红了没有?他与这后园只隔了一张窗子,就像关着多远似的。

祖父在园子里的时候,他和祖父谈话。他说拉着磨的小驴,驴蹄子坏了,一走一痴。祖父说请个兽医给它看看。冯至嘴子说,看过了,也不见好。祖父问那驴吃的什么药?冯歪嘴子说是吃的黄瓜子拌高梁醋。

冯至嘴子在窗里,祖父在窗外,祖父看不见冯歪嘴子,冯歪嘴子看不见祖父。

有的时候,祖父走远了,回屋去了,只剩下我一个人在磨房的墙根下边坐着玩,我听到了冯歪嘴子还说:

“老太爷今年没下乡去看看哪!”

有的时候,我听了这话,我故意的不出声,听听他往下还说什么。

有的时候,我心里觉得可笑,忍也不能忍住,我就跳了起来了,用手敲打着窗子,笑得我把窗上挂着的黄瓜都敲打掉了。而后我一溜烟地跑进屋去,把这情形告诉了祖父。祖父也一样和我似的,笑得不能停了,眼睛笑出眼泪来。但是总是说,不要笑啦,不要笑啦,看他听见。有的时候祖父竟把后门关起来再笑。祖父怕冯歪嘴子听见了不好意思。

秋天,大榆树的叶子黄了,墙头上的狗尾草干倒了,园里一天一天地荒凉起来了。

这时候冯歪嘴子的窗子也露出来了。因为那些纠缠缠的黄瓜秧也都蔫败了,舍弃了窗模而脱落下来了。

于是站在后因里就可看到冯歪嘴子,扒着窗子就可以看到在拉磨的小驴。那小驴竖着耳朵,戴着眼平。走了三五步就响一次鼻子,每一抬脚那只后腿就有点痛,每一停下来,小驴就用三条腿站着。

冯歪嘴子说小驴的一条腿坏了。

这窗子上的黄瓜秩一干掉了,磨房里的冯歪嘴子就天天可以看到的。

冯至嘴子喝酒了,冯歪嘴子睡觉了,冯歪嘴子打柳子了,冯歪嘴子拉胡琴了,冯歪嘴子唱唱本了,冯歪嘴子摇风车了。只要一执着那窗台,就什么都可以看见的。

一到了秋天,新鲜粘米一下来的时候,冯歪嘴子就三天一拉磨,两天一粒粘糕。黄米粘糕,撒上大云豆。一层黄,一层红,黄的金黄,红的通红。三个铜板一条,两个铜板一片的用刀切着卖。愿意加红糖的有红糖,愿意加白糖的有白糖。加了糖不另要钱。

冯歪嘴子推着单轮车在街上一走,小孩子们就在后边跟了一大帮,有的花钱买,有的围着看。

祖父最喜欢吃这粘糕,母亲也喜欢,而我更喜欢。母亲有时让老厨子去买,有的时候让我去买。

不过买了来是有数的,一人只能吃手掌那么大的一片,不准多吃,吃多了怕不能消化。祖父一边吃着,一边说够了够了,意思是怕我多吃。母亲吃完了也说够了,意思是怕我还要买。其实我真的觉得不够,觉得再吃两块也还不多呢!不过经别人这样一说,我也就没有什么办法了,也就不好意思喊着再去买,但是实在话是没有吃够的。

当我在大门外玩的时候,推着单轮车的冯歪嘴子总是在那块粘糕上切下一片来送给我吃,于是我就接受了。

当我在院子里玩的时候,冯歪嘴子一喊着“粘糕”“粘糕”地从大墙外经过,我就爬上墙头去了。

因为西南角上的那段土墙,因为年久了出了一个豁,我就扒着那墙豁往外看着。果然冯歪嘴子推着粘糕的单轮车由远而近了。来到我的旁边,就问着:

“要吃一片吗?”

而我也不说吃,也不说不吃。但我也不从墙头上下来,还是若无其事地呆在那里。

冯歪嘴子把车子一停,于是切好一片粘糕送上来了。

2019天津卷 萨丽娃姐姐的春天 艾平

萨丽娃姐姐的春天在呼伦贝尔大草原。

冰雪将茫茫草原覆盖,仿佛一片亿万年的大水晶,解析了太阳的光谱,遍地熠熠生辉。这就是草原的春天,明亮,寒冷,空旷。呼伦贝尔草原不知“清明时节雨纷纷”“烟花三月下扬州”为何物,沉寂始于十月、十一月,延至次年的五月,直到了六月才肯葳蕤。

呼伦贝尔在北纬53度到北纬47度之间,几近冻土带,一年只有不足一百天的无霜期,春、夏、秋三个季节便挤在这一百天里奔跑,每一种植物都是百米冲刺的运动员,奔跑着发芽,奔跑着开花,奔跑着打籽,奔跑着完成生命基因的使命。你若细看草原上的那些芍药、萱草、百合、野玫瑰,就会发现它们都比内地的同类开得弱小、开得简单那些毛发一样附在原野上的草类,更是生得低矮硕壮,因为它们没有时间拔高,必须快快成熟。乍暖还寒,草色遥看近却无,呼伦贝尔的春天在残雪中闪出,莞尔一笑,转瞬即逝。一夜南风,醒来时百草猛然长高了半尺,草原焕然碧透千里,如深深的海洋,波动在阳光下,泛起绸缎般的华丽。花朵们忙了一夜,终于捯饬一新,佩戴着天上的彩霞和地上的雨露,跟着绿浪摇曳曼舞。游人醉入花丛,欢喜得忘乎所以,浪漫地比照远方的场景,直把这草原夏日叫做草原的春天。他们不曾体验,因此不懂,草原的春天是一场望眼欲穿的期盼,而最终让你看到的却永远是结尾的那一瞬。

萨丽娃姐姐和大地一起记忆着春天。

草原的春天是妇女们含辛茹苦的季节。萨丽娃看见老祖母蹒跚在纷扬的春雪中,靴子艰难地从冰泥里拔出来,又踩下去,湿漉漉的蒙古袍大襟冻成硬邦邦的冰片,在冷风中咔咔作响她看见太阳的手指伸过来,轻轻地梳拢老祖母的银发,落在那只暗红的珊瑚耳环上,老祖母汗水淋漓的脸颊,布满了岁月的光芒。小羊羔总是走在大野芳菲之前,一个接一个降生在冰碴密布的草地上,像洁白的云朵一样缭绕着老祖母“咩……咩……”嚷着饥饿。

百代千年,游牧人家在春季里寻找朝阳的地方接羔,一辈辈把长生天的教诲变成了不可更改的习惯,留在了老祖母的银发上。长生天不是传说之中的老天爷,是万物生存的法则,是必须敬畏的大自然。四月接羔,羊羔吃着母乳等待青草,青草和它们的乳牙一起长出来,它们开始奔跑,从此变成了原野的孩子,栉风沐雨,爬冰卧雪,生命就这样周而复始,生生不息。

老祖母的腰是在春天累弯腰的,老祖母的劝奶歌是在春天里传给萨丽娃姐姐的。

“陶爱格……陶爱格……你的孩子在哭泣,你这当母亲的给它吃奶吧……”老祖母的劝奶歌升起来,回响环绕,哀婉之中,天空附以和声,母体般的温暖笼罩草原,万物生灵的母性开始苏醒。母羊含泪站起身来,羊羔纷纷跪乳。饱食的羊羔肆意喧闹嬉戏,洁白的云朵在阳光里打滚儿,然后撒开四蹄奔跑,进入季节的深处。

每年十月之后,老祖母把种公羊放进母羊群,母羊怀胎六个月,到次年四月或者五月分娩,完成一个春天的轮回。那前一年的接下的羊羔,由于仅仅吃过一个夏天的青草,骨头还未坚硬,头上卷曲的绒毛里才露出细小的犄角。老祖母仍然叫它们羔子,风雪夜里把它们放进蒙古包庇护,为了它们暖和,半夜起来给炉子加牛粪。萨丽娃姐姐依偎在老祖母的怀里说,好像羔子是你的亲孙女。

后来萨丽娃姐姐戴着老祖母的红珊瑚耳环离开了家。因为城里的暖气和热水,因为城里的漂亮和时尚城里的楼房虽然很舒适,可那是租来的,不是家萨丽娃姐姐思念阿妈的奶茶、阿爸的手把肉,好想好想骑上骏马变成草原的风,好想好想放开嗓子变成蒙古包前奔流的河。萨丽娃姐姐总觉得老祖母的红珊瑚耳环会说话,一天天在她耳边说个不停,只是那些古老的话,就像飞来飞去的鸟,有点听不懂,想留也留不下。

萨丽娃姐姐终于回到了日夜思念的故乡。

枕着幽幽的草香,她看见了逝去已久的老祖母,听清了老祖母在她耳边说的话——河冰不开,天鹅不来骏马绕不过暴风雪,大雁甩不掉自己的影子……冬长夏短,谁也逆不过长生天的规矩……

萨丽娃姐姐站在草原的春天里,伸出一双手,这手洁白细腻;她轻轻托出一只小羊羔,把母羊脱落的子宫慢慢送回腹腔内,这双手浸染上羊水和血液,开始在寒风中皴裂,慢慢地,长生天的怀抱里回来了一个顺其自然劳作的人当这双手终于被牛奶和油脂润透,不再畏惧风霜雨雪的时候,萨丽娃姐姐的牧场已经远近闻名她出售的羊,是实实在在吃过三次夏牧草、长了六个牙的肥腴的羊。萨丽娃姐姐有了自己的广告词——养最有品质的羊。

人们看见她家的牧场上盖起了铝合金的接羔棚圈,看到她家蒙古包后面停放着现代化的打草机,看到她家草场的高坡上安装着一排排太阳能蓄电池。萨丽娃姐姐的故事像珍珠那般滚动在草原上,人们传说着她那有品质的羊卖出了好价钱。当家家户户都像萨丽娃姐姐那样牧养有品质的羊,萨丽娃姐姐长长地出了一口气,她终于把草原的春天从二月找了回来。

春天依然晚晚地来,快快地走,却把希望和富足留在了呼伦贝尔草原上。萨丽娃姐姐唱的劝奶歌是老祖母在春天里传下来的,草原人那如云的羊群和飞驰的骏马是春天赐予的。萨丽娃姐姐懂得这一点,在这个古老而崭新的时代里成为聪明智慧的人。

萨丽娃姐姐的春天在呼伦贝尔草原上。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76ce430c6e175f0e7cd184254b35eefdc8d31530.html

《小说复习知识点总结.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