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利店详解

发布时间: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便利店解释(来源维基百科)
便利店,在日本等地区又称为CVS(从英文conveniencestore缩写而来),缘起于美国,通常指规模较小,但货物种类多元、销售民生相关物资或食物的商店,其中也包加油站附设商店,通常位于交通较为便捷之处。便利店有时被当作小型超市。便利店的开始应是在1930年,美国南方公司于美国达拉斯Dallas)开设了27家图腾商店,并于1946将营业时间延长为早上7点至晚上11点,所以又名7-Eleven
目录




1特质2经营特色
o2.1物流配送o2.2经营方式o2.3展店策略o2.4店型o2.5鲜食o2.6各式服务
2.6.1目录销售2.6.2商品预购2.6.3电子商务2.6.4MMK
3台湾发展
o3.1简述o3.2相关商店o3.3简史o3.4店面数量4著名品牌
o4.1世界品牌o4.2地区品牌5参见6注释
7参考资料
特质
一般而言,便利店服务的商圈大小约为3000人,商品品项在3千项左右。而根据日本MCR协会的定义,便利店通常符合下列条件:

营业面积:在60200平方米之间,大于200平方米则属于超市,但台湾也有便利店营业面积不到60平方米,车站内甚至有不到20平方米的便利店。商品结构:食品要占销售品项的50%以上,而且要销售速食品。但台湾最近这几年已经开始有复合式便利店,提供桌椅供顾客用餐,或是销售新鲜面包产品别比率:任何一类商品不可超过全店营业额之50%,否则即是“专卖店”营业时间:长时间营业,通常为全年24小时,全年无休。但部分位于学校、医院、机关、车站内的便利店,营业时间则随附属机构而改变。销售方式:大多数为自助式开架商品。待客之道:亲切、愉快。
管理信念:追求商品周转率、坪效,加强报表及POS等管理。
经营特色物流配送
便利店与现代多数的零售业相同,在商品的配送上均以物流中心统一配送店内的商品,取代过去传统业者个别进货的方式,可以减少商品送达成本与店内员工整理商品的时间。
经营方式
经营者多半是以加盟连锁店的方式经营,由公司总部负责指导经营方针,经营者(或称加盟主)实际负责经营的方式来营运。使用加盟的方式可以减少总部管理成本,特别是便利店的店数多且密集,全部采用直营方式会造成过大的人事管理成本,其次也可以吸收传统商店或独立经营的便利店,减少竞争者与地区商家的抵抗意识,加盟主的经营通常也较直营店用心,在经营绩效上较佳,缺点是加盟主与总部往往有着利益上的冲突,在经营上容易发生管理水平不一的弊病,甚至在日本还有发生集体法律诉讼的争议事件。
展店策略
便利店因面积小,单一店面商品数量不及超级市场,需要大量的店数来负担物流中心的成本,因此便利店在展店的过程当中,往往采取在短期间内于一定的范围内大量开店的方式,这样的方式还可以减少总部的管理成本,全世界最大的单一便利店连锁—日本7-Eleven,至今还没有完成全日本展店便是基于这样的策略考量,在台湾7-ElevenFamilyMart以及莱尔富进入台湾东部开店时也采用同样策略。

店型
在便利店发源地的美国,有许多便利店附有加油站,且有停车位以方便顾客开车前来购物。在台湾由于住商混杂且人口集中,因此多半开设于市区,附设停车场的店面较少。日本则兼具上两者的特色,但少见附设加油站。
鲜食


7-Eleven便利店的微波炉便当


包装型寿司


FamilyMart店内杂志架



FamilyMart热食柜
主条目:鲜食
便利店业者通常皆会于店内提供即食性商品,例如:便当、饭团、三明治、凉面、热面、微波食品、热狗...等,这些通常称为鲜食的商品由于购买方便,比起去一般餐厅购买可以节省时间,符合现代人追求快速的精神,成为近来许多便利店发展的重点,在日本多用FF“ファーストフードFastFoods速食)或是“デリカDelicatessen现成佳肴,熟食品)来称呼,又因多半是与厂商共同开发的独家商品,也常见以“オリジナル商品Original称呼,少部分组织则使用“フレッシュフーズFreshFoods在台湾沿袭日本名称翻译为鲜食;各便利店会针对自己的通路,协同自己的鲜食厂,形成所谓制贩同盟,共同开发出通路独特的鲜食,以突显出与其他便利店的差异性。
各式服务
便利店业者为了在极小的店头场地之下,销售更多的商品与提供更多的服务,并有效的发展更大的商机,各家业者更进一步发展电子商务目录销售、预购等等业务。
目录销售
部分便利店业者与目录销售业者合作,于店内提供商品目录供顾客选购,并透过店面缴费与传送订单,让便利店的服务面更扩大。
商品预购
为了扩大商品销售的种类,业者也自行提供目录供顾客选择,并透过店面缴费与取货,日本便利店业者提供贺年卡预购、母亲节蛋糕预购、父亲节蛋糕预购、中秋节月饼预购,甚至可以预定特殊的便当,台湾的业者提供冷冻年菜、粽子、蛋糕„„等等许多年节或地区特色商品订购的服务。

电子商务
由于店面的限制,各家业者提供的电子商务服务以网络购物到店取货与缴费服务为主,许多业者实际设置购物网站,例如日本7-Eleven设置7dream网站,提供顾客到店取货服务,也有业者并不直接经营网站,而是提供网络购物业者取货与缴费的平台,由于便利店店数多,对于顾客来说,可以增加取货便利性避免利用邮寄而遗失的风险,到店缴费也可避免网络直接刷卡的风险问题,因而颇受顾客欢迎,目前销售商品的种类除了一般的书籍、CD以外,票券、网络冲印...等许多商品也透过此种服务跨入便利店。
MMK
MMKMultimediaKiosk)即多媒体事务机,为一种配有触控屏幕的电脑装置,便利店业者可透过设置于店内的这种装置,提供许多商品与服务,最早导入的业者为日本便利店业者Sunkus,后续其他业者陆续导入但成效不一,其中日本Lawson罗森便利店Loppi为发展最成功者,又以可销售各种票券LowsonTicket最有名气,也提供保险、费用缴交等多项功能,在台湾最早导入者为莱尔富超商的Life-ET,与罗森的Loppi同提供多项服务,信用卡红利积点兑换为其独创,台湾7-Eleveni-bon则另有提供档案打印功能,日本的FamilyMart有提供艺人相片打印,虽然多家业者曾看好此种服务,但是也不乏失败的案例,例如日本7-Eleven便是明显例子,也因此除了日本的业者外其他国家仍不普遍。多媒体看板MP则也有系统大力布建,看好其影音功能。
台湾发展简述
台湾,便利店则由统一企业1979引进,通常具有连锁体系、24小时营业、面积小、开架式销售等特质的商店,才被称为便利店。而台湾平均每3千人就拥有一家便利店,也是全世界便利店密度最高的国家。
台湾便利店发展脚步基本上跟随日本,在发展的前20年中,经营内容多以饮料、书籍、报纸、方便面零食、冰品、香烟、民生必需品为主,虽然也有热食,但仅限方便处理热狗包子茶叶蛋。在2000年前后,便利店开始转型,销售的物品开始加入饭团三明治等由工厂制造后,配送至门市的商品,之后再发展出便当、面、小菜等正餐,大量抢夺台湾的外食市场。
除了现场销售业务外,便利店提供代收服务,其项目五花八门,从公共费用(水费、电费、电话费、停车费)到保险费、信用卡费应有尽有。甚至走入无店铺贩卖的领域,提目录销售预购的业务(即所谓的“第二层店面”),内容有年菜、书籍、电脑维修、旅游产品等应有尽有,也提供店面供顾客透过网络购物到店取货,许多便利店内也有ATM自动柜员机复印机传真机。有些位于风景区外围及重要公路旁的便利店还提供顾客临时停车位及厕所

台湾便利店除了由公司直营RegularChain外,另外还有特许加盟FranchiseChain自愿加盟(VoluntaryChain)及委托加盟(LicenseChain)等几种连锁加盟方式,由于加盟占所有便利超商的70%左右,也是连锁业中相当重要的一环。
目前,全台湾最高海拔的便利店是位在海拔二千二百阿里山森林游乐区中的莱尔富超商,以及7-Eleven阿里山门市。
相关商店
在便利店席卷台湾之前,街头巷尾最常见的为杂货店(俗称柑仔店)。杂货店销售的商品与超市类似,甚至销售米、鸡蛋、蔬菜。但在1990代之后,杂货店由于进货成本、管理、营业时间及服务皆不及便利店,因此在都会区节节退败。而超级市场面积则较便利店大许多,迷你超市最少要200平方米,大则可至上万平方米,商品品项也超过1项以上。
简史


1977年:中国农村复兴联合委员会成立16青年商店1978年:统一成立7-Eleven
1979年:统一引进7-Eleven24小时经营方式
1980年:味全成立味全加盟店,统一则将24小时门市改回16小时1983年:统一超商正式24小时、全年无休营业
1988年:禾丰集团日本FamilyMart及伊藤忠商社合资设立FamilyMart味全与美国ARCO集团合作成立安宾超商(am/pm1995年退出市场)丰群集团与美商CircleK合作成立OK便利店1989年:光泉集团成立莱尔富便利店
1990年:泰山企业接手日本Nico-Mart的日光便利店,改名为福客多便利店FamilyMart便利店开放加盟
1994年:台糖与日本LittleLink合作成立台糖蜜邻
2007年:FamilyMart台湾全家便利店股份有限公司董事会决议通过与福客多便利店股份有限公司进行营业权渡让暨加盟合作案,福客多便利店品牌消灭,会自相竞争的店面关闭。福客多便利店将以法人加盟身份加盟全家便利店FamilyMart,并协助旗下加盟店转换至全家便利店FamilyMart

店面数量
截至目前为止,台湾主要便利店展店数量依排名序为(资料来源为各超商网站)
7-114722家(2010831
FamilyMart2521家(2010831

莱尔富1177家(2010831OK810家(2010831
合计约9230家。
著名品牌世界品牌
7-ElevenCircleK

地区品牌

跨国
oFamilyMart全家便利店oLAWSON(罗森)oam/pm
台湾
o莱尔富o中日超商oOK超商o台糖蜜邻o全家便利店o每一日
韩国
oLG24
日本
oSunkusoMINISTOPoDailyYAMAZAKI
中国
o可的o联华o好德
o喜士多(C-STOREo快客o美宜佳

o阿里巴巴-芝麻开门o天福连锁便利店

香港
o便利佳oVanGO

便利店(ConvenienceStoreCVS来源智库百科
目录


1便利店的概念
o1.1便利店的分类
o1.2便利店与超市的区别2便利店在中国的发展3我国便利店发展的特点4我国便利店的问题
便利店的概念
便利店,英文简称CVSConvenienceStore)是一种用以满足顾客应急性、便利性需求零售业态。便利店是指通常占据着良好的位置,以食品为主,营业时间长,商品品种有限的一种零售形态。客户光顾便利店,为的是补充物品,而且经常是在下班之后或闲散时间光顾。汽油、牛奶、杂货、报纸、苏打饮料、香烟、啤酒和快餐食品是便利店的走俏商品。该业态最早起源于美国,继而衍生出两个分支,即传统型便利店与加油站型便利店,前者在日本,中国台湾等亚洲诸国及地区得以发展成熟,后者则在欧美地区较为盛行。
便利店的兴起缘于超市的大型化与郊外化,超市的变化体现在距离、时间、商品、服务等多诸方面:如远离购物者的居住区,需架车前往;卖场面积巨大,品种繁多的商品消耗了购物者大量的时间和精力结账时还要忍“受大排长龙”等候之苦,以上种种使得那些想购买少量商品或满足即刻所需的购物者深感不便。于是人们需要一种能够满足便利店购买需求的小超市来填补空白。1927年美国得克萨斯州的南方公司首创便利店原型,1946年创造了世界上第一家真正意义上的便利店并将店铺命名为“7-Eleven20世纪70年代初,日本伊藤洋华堂与美国南方公司签订特许协议并在东京丰洲推出1号店此后传

统型便利店作为一种独特的商业零售业态,在日本得到了飞速发展,起特点也被发挥到及至,随着石油巨头的介入,便利店在地域分布上更趋分散,加油站型便利店在欧美地区也显出了强大的生命力。
便利店的分类
从世界便利店的发展历程来看,通常被划分为两种类型:传统型(Traditional和加油站型(Petroleum-Based
传统型便利店通常位于居民住宅区、学校以及客流量大的繁华地区,营业面积在50~150平方米不等,营业时间为15~24小时,经营品种多为食品、饮料,以即时消购物的便利性费、小容量、应急性为主,80%的顾客是目的性购买(如7-ElevenCircleK)盛行于亚洲的日本,中国台湾。
加油站型便利店通常指以加油站为主体开设的便利店(如BPESSO),在地域广阔且汽车普及的欧美地区发展较为迅猛,2000年美国加油站型便利店占行业门店总数的76.1%
便利店与超市的区别
便利店不同于超市,也不同于精品店,在社区的一隅、街角,巴掌大小的便利店是最贴近生活的场所。超市带来了第一波消费观念革命,而无处不在的便利店又带来了第二波的消费观念革命,“Getwhatyouforget(买到你在超市忘记买的东西)成为美国便利店营销核心。便利店在美国、日本等国家出现的时间和发展的背景并不完全相同。但从整体上来看,便利店是超市发展到相对较为成熟的阶段后,从超市中分化出来的一种零售业态。一方面,超市的发展有其自身难以克服的障碍,既“购物的不便利”;另一方面超市的发展为便利店提供了先进的销售方式和经营管理技术。
具体的说,便利店具有与超市相区别的四个“便利”业态特征:距离的便利性
便利店与超市相比,在距离上更靠近消费者,一般情况下,步行5~10分钟便可到达。即时的便利性
便利店商品突出的是即时性消费,小容量,急需性等特性。超市的品种通常2000种至3000种左右与超市相比便利店的卖场面积小50~200平方米)商品种类少,而且商品陈列简单明了,货架比超市的要低,使顾客能在最短的时间内找到所需的商品。实行进出口同一的服务台收款方式,避免了超市结账排队的现象。据统计,顾客从进入便利店到付款结束平均只需三分钟的时间。

时间的便利性
一般便利店的营业时间为16~24小时,全年无休,所以有的学者称便利店为消费者提供“AnyTime”式的购物方式。服务的便利性
很多便利店将其塑造成社区服务中心,努力为顾客提供多层次的服务,例如速递、存取款、发传真、复印、代收公用事业费、代售邮票、代订车票和飞机票、代冲胶卷等等,对购物便利的追求是社会发展的大趋势,这就决定了便利店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竞争力。
便利店在中国的发展
早在我国近代,就存在着两种便利店:一种叫“仕多店”,其名称来自英语Store”,是一种“洋便利”;另一种叫“烟杂店”,是一种“土便利”,商业街、弄堂口,凡是有人居住的地方大都会有这种“土便利“。
我国现代便利店早在超市大规模发展之前就已经出现了最早是设在上海的“百式便利”。在发展初期,超市与便利店除营业面积与经营品种有大小与多少之分外,两者没有显著差异。罗森与711的进人,以及2001年以来新的竞争者的加入,给中国便利店的国际化发展打开了一个窗口,并树立了模仿的样板。于是,便利店的经营水平有了新的发展。同时也出现了一些新的形式,如易购超便利、便利进地铁、北方的16小时便利店以及以满足居民日常生活为目标的便利型小超市等。但是,中国便利店的发展仍然没有进入国际化竞争阶段,还没有开始真正的竞争。
中国幅员辽阔,经济发展水平差异很大,消费需求也千差万别,在一种业态的发展初期甚至在规模化发展阶段都不可能是一种模式但在多种发展模式中必然会存在一种或几种主导的、最具发展潜力的模式。所以,对连锁企业决策者来说,发展模式与利润模式的选择以及阶段性的推进就成了经营的关键问题。
我国便利店发展的特点
政府扶持,起步艰难
中国的现代便利店起步于20世纪90年代初,后来在政府的大力推动下,各种形态的传统小店纷纷改名为便民店、方便店、便利店,却不具有现代便利店的基本功能。实际上,靠政府的意志推动发展起来的便利店几乎没有一家是成功的。即便真的成功,成本和代价也一定很高。

1995年政府部门在很短的时间里在全国的粮食系统掀起了一场将粮店改造成便民店的高潮,到1997年底大约改造了2万多家,投入的资金约20亿元。然而,这场便民店连锁经营的发展最终是失败了。当然,这样大规模的运动式的改造也为后来发展现代便利店奠定了基础正如目前国内便利店的提速发展可能为便利店国际品牌进入中国以后经营规模迅速扩张提供市场与人才基础那样。发展提速,网点剧增
现存的便利店大都是1995年以后发展起来的。早在19933月,上海就出现了百式便利店,可以说是我国大陆最早的、较具现代特征的便利店。后来又出现了百家等十余家便利店“先驱”但这些“先驱”早在1998年前后就已成了“先烈”。从1995年到2001年前,上海先后出现了可的、罗森、联华、良友、85818等便利公司,并成为五大主导品牌。曾有媒体预言: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上海便利店市场将由这五家分占。但到了2001年,由于好德、喜士多、21三个新品牌的诞生,上海便利店市场出现了新的竞争格局。发展便利,首选沪粤
在中国大陆,现代意义的便利店首先是从上海与广东两地发展起来的,而且也是目前发展得最好的城市。沪粤不应该是指一个城市或一个省.而应该是一个区域的概念,分别指长江三角洲与长江流域,以及珠江三角洲与珠江流域,也就是华南、华东与华中。东北、西北、西南在当前发展便利店并不是十分适合,除非能开发出一种适合当地情况的新模式。密集开店,贴身竞争
在南京,苏果便利已经遍地开花,有的便利店甚至与苏果标准超市相隔不过数百米。有记者说,随便站在哪儿,随便向各个方向走,不出5分钟就一定有一家苏果便利。这种情况在上海也十分普遍,某些路段已形成了“便利店一条街”,广东路、乳山路、袭阳路等路段,各种便利店是“三步一岗,五步一哨”,在浦东有一条街,在短短的400米路段上,先后开了9家便利店,平均40余米开一家店如今有不少“两街四角地”已开出了23家便利店“四角四店”相对的情况随时都有可能出现有时同一房东把相邻的两个铺面出租给两家便利公司,特别是在新的居住区,由于铺面空间较多,几家便利店同开在相邻处的情况也比较普遍。
模式创新,前景不明
各地都在寻找便利店发展的新模式。在北京,物美把便利店开进了北大校园和地铁站。已经过5年发展的上海联华便利,2002年也进入了北京,并首先考虑以16小时的便利店作为试点。这主要是考虑到北京的四季温差较大,平均温度较低,人们户外活动较少,销售额将会受到影响。在上海,仅几平方米的弄堂便利店——延续发展了上百年的传统烟杂店,挂上了“易购”招牌,变成了“超便利”,成为新上海的一道风景线。根据有关部门统计,这样的“烟杂店”在上海有3万家;年销售额达100亿元。

双重属性,需求结合
便利店可能会在较长一段时间内作为超市的一种补充业态而存在。但是,当大型的连锁超市公司把便利店看作一种全新的业态来发展时就需要把便利店与超市做一个明确的分割,过多地移用超市的经验来发展便利店是不可取的,甚至会把便利店引入歧途。如果便利店能与电子商务相结合,并配合强大而便捷的配送服务,电话订货、网上订货、指定地点、顾客到店自行取货的购物方式可能会有良好的发展前景。此外,在恶性竞争还没有结束,在经营管理技术还不成熟之前,过早地引入特许经营对加盟者来说是不公平的,他们很容易受到致命的打击,从而终止特许经营关系,给本来就不是十分成熟的特许经营蒙上阴影。
我国便利店的问题
1.提供便利和即时服务是便利店的业态功能,这是靠品牌、技术、资金和规模取胜的行业。
之所以说便利店的竞争还没有真正开始主要是因为我国目前便利店的竞争还不是国际化的,一旦我国零售市场全面开放,便利店将受到极大的冲击。店铺多可能只是一种暂时的优势,但如果现有的店铺缺乏竞争力,与新的竞争者存在较大差距,那么,店铺多就成了一种负担,为改造不良店铺将付出沉重的代价,并不利于营造良好的服务形象。这对于既缺乏雄厚的资本实力,又缺乏便利店经营技术的国内连锁公司来说是必然会面临的一个现实问题。因此,摆在国内便利店连锁公司面前的是一个两难的问题:不提速怕失去市场;提速发展又存在技术滞后的问题。大多数公司选择了前者,同时也在加快技术和管理体系的建设,准备去迎接新的竞争者。
2.在大多数地区,便利店与超市只有面积大小、品种多少上的区别,并没有明显的功能差异。
这与消费者的生活水平与认知程度不高、便利店的目标顾客不充足、缺乏便利店经营技术和经营定位不明确有密切的关系。有些地方把不到10平方米、连一台冷柜都没有的小店改造一下也挂上了便利店的招牌以为只要能提供某些方面便利的商店就可以称为便利店。有些公司开设便利店没有明确的战略目标,只是盲目地攀比门店数量,以为经营规模是关键,经营质量可以逐步提高。国外便利店发展的历程告诉我们:便利店需要比超市更精细的服务与管理,如果服务缺乏人性化,管理无法做到精细化,那么,规模越大就越有可能倒闭。3.便利店发展较好的地区,如上海与广州,都有境外著名的便利公司进入,大家基本上是参照711或罗森的式样发展起来的。
上海的业内人士坦言:没有罗森的进入,上海的便利店不可能有今天的发展水平。在上海,业内人士都承认:华联罗森的经营管理水平是最高的,门店的经营业绩也是最好的。所以,开始时大家都会向罗森学习。其后,新的竞争者不断加入这个行业,新的面目也不断出现,就开始进入了相互学习的阶段。例如,出

自喜士多的自动门与门铃,出自好德的宽敞多功能的服务台以及自助区,出自臣氏的落地展示架等,都是相互学习的亮点。上海连锁经营协会还设立了便利店委员会,每个月学习交流一次,沟通氛围远比连锁超市的同行们热烈与坦诚。4.在上海,便利店没有垄断,常常在一个路口就有数家便利店在贴身竞争。针对这种情况上海连锁商业协会下属的便利店委员会正在策划建立一个业内展店规则,要求各便利公司承诺:在100米内不再重复开店。征求意见的结果是:前几年开办的公司比较积极,愿意承诺;但近一二年开办的公司则不愿意,认为:这种约定对新公司不公平,也不利于竞争。原有的便利公司则认为:他们在开发便利店的初期经历了很长—段时间的摸索,投入了大量的财力,承受了巨大的亏损,如今总算快要熬出头了,却面临了恶性的无序竞争;市场对他们来说也是不公平的最终结果如何恐怕一时难有定论实际上没有人愿意恶性竞争,也并不是见铺就开,而是发现了更优的铺面或人流特别集中,一个店铺尚不能完全满足需求时,才会决定开面对面或店连店的铺面。这样开店的结果有三种:一是销售额下降,如果是加盟店,有可能导致加盟合约的终止;二是迫使其中某一家效益差的门店关门歇业;三是共同提高,共同发展。
中国的便利店还很不成熟,需要的不是保护而是竞争,只有通过竞争,才能强身壮体,才有可能树立23民族品牌,否则都会失败。面对面的竞争可能会浪费一些资源,但竞争所带来的社会效应远远大于竞争可能会造成的浪费。5.便利店的发展区域在不同国家有很大的差异,如美国在加油站设有便利店,而在日本则是集中在商业区
我国的便利店是在市中心首先发展起来的,而且是集中在几个人口密集、客流量较大的中心区。学校、医院、商务区、公交站点、商业街成为首选的展店位置。这些区位的铺面有限,租金也比较高。后来,展店渐渐地向外围发展,甚至包括郊区.购物不便的居民小区成了发展便利店的重要区位。实践表明:开在居民小区的便利店的投入产出比并不比市中心区域差,而且营业也比较稳定。但开在居民小区的便利店很容易受到超市的打击,其未来的发展前景很难预料。但有一点可以肯定:居民小区有潜在需求,但如果开得太大,成本太高,又没有比超市更便利、更多样的服务,一旦超市进小区,便利店就难以维持下去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76ae9b0ff12d2af90242e654.html

《便利店详解.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