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测试卷(含答案)

发布时间:2020-05-15 15:19:01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第六单元检测卷

(150 150分钟)

你拿到的试卷满分为150(其中卷面书写占5),考试时间为150分钟。

                   

一、语文积累与综合运用(35)

1.默写古诗文中的名句。(10)

(1)补写出下列名句中的上句或下句。(6)

 乡为身死而不受 ,今为宫室之美为之。 (《鱼我所欲也》

 谷持作饭 ,采葵持作羹。 (《十五从军征》

山回路转不见君, 雪上空留马行处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 山河表里潼关路  (张养《山坡羊·潼关怀古》

 官船来往乱如麻 ,全仗你抬声价。 (王磐《朝天子·咏喇叭》

 毅魄归来日 ,灵旗空际看。 (夏完淳《别云间》

(2)根据提示写出相应的名句。(4)

《曹刿论战》中,曹刿向鲁庄公解释战争胜利的原因是 彼竭我盈  

《过零丁洋》中,作者以反问语气表明自己不怕牺牲的句子是 人生自古谁无死  

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9)

习近平主席: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一个有前途的国家不能没有先锋。中华民族是尚英雄、成就英雄、英雄bèi出的民族。历久弥新的英雄精神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今天,中国正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需要英雄精神。让我们名记光辉历史,传承红色基因,从英雄身上汲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磅力量。

(1)根据拼音写汉字,给加点的字注音。(3)

英雄bèi()出  磅()  (chóng)

(2)文段中有错别字的词语是 名记 ,正确写法是 铭记 (2

(3)历久弥新的意思是 (C)(2)

A.;遍   B.填满;遮掩   C.更加   D.;

(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改为反问句。(2)

难道我们不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需要英雄精神吗?(2)

3.运用课外阅读积累的知识,完成(1)~(2)题。(4)

(1)下列与宋江相关的一个情节是 (C)(2)

A.三顾茅庐 B.三入死囚牢

C.三打祝家庄 D.三碗不过冈

(2)亲爱的索菲娅,长期以来,我一直为我的生活与我信仰的不一致而苦恼着。我无法强迫你们改变你们的生活以及你们的习惯……现在,我决心做我长期以来一直想做的事了:我要离去……

上面的文字出自《 名人传 ,这段话是 列夫·托尔斯泰 (人名)说的。(2

4.(湖北荆门中考改编)(1)班准备开展以诗词之魅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活动过程中有一些问题,请你参与解决。(12)

材料 在中央电视台文化类节目《中国诗词大会》(第三季)总决赛中,杭州快递小哥雷海为凭借其丰厚的诗词积累及从容淡定的心态,勇夺冠军。某杂志社编辑、北大高材生彭敏因盲目抢答,频频出错,心态失衡,只能再次获得亚军,与冠军失之交臂。赛后,雷海为接受采访时表示,自己获胜并不是偶然的,在走街串巷送快递的闲暇之余,自己就把随身携带的鉴赏词典拿出来背诵一两首,迄今为止已积累了几千首诗词。

材料二 经典传唱人霍尊以一曲《山居秋暝》得到了评委们的激赏。霍尊在接到央视《经典咏流传》栏目组邀约后,为更好地感悟经典、获取灵感,曾外出采风近一年时间,驻足云山雾海,聆听春雨秋风。最后,他把自己空灵的歌声、曼妙的古典乐曲合奏音与青春活力的合唱成员以虚拳叩击自己身体发出的伴奏音融合在一起,赋予经典以新的生命力。

(1)根据材料,补齐以下对联。(每行补充字数为5~11)(4)

海为有为! 示例:数载积淀始夺冠 示例二:岂因身卑弃初心  

彭敏不敏? 示例:一朝机巧再失魁 示例二:终由心焦失桂冠  

(2)请综合两则材料,谈一谈今后你将如何更好地传承中国传统文化。(至少答出三点)(4)

注重积累,扩充自己的知识储备;修养身心,永葆一颗平常心;理解沉淀,深刻领悟经典内涵;注重创新元素,形式喜闻乐见;赋予经典以时代内涵,服务当代文化。(4,答出四点即可)

(3)为了倡导大家将品读古典诗词作为一种生活习惯,班委会发出了倡议。下面是倡议书的部分内容,请你按要求帮助修改。(4)

古典诗词是历史的精华,[]不仅压缩了国家民族发展的方方面面,也概括了人民生活的细枝末节。古典诗词是智慧的源泉,陶冶了中国人的性情,培养了中国人的胸襟。中国文化是一脉传承的,[]我们在文学艺术创作中都能汲取古典诗词。古典诗词是民族崛起的精神支持。无论世界多极化如何发展,国际情势如何复杂,运筹帷幄、纵横捭阖的中国人都不会失去信心,那一首首绮丽诗篇将为中华民族的崛起提供强有力的精神支撑。

[]处画线句子存在搭配不当的问题,应将 压缩 改为 浓缩 (2

[]处画线句子存在成分残缺的问题,应在 古典诗词 后添加 智慧 (2

二、阅读(55)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22)

余光中永在

 

乡愁诗人余光中先生走了,乡愁时代却没有就此结束。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在不舍昼夜的逝者以外,重要的是跳动的中国心,还有美丽且鲜明的中国诗文,以及你我的记忆与吟诵活泼如初。

1982,纽约,圣约翰大学,中国当代文学讨论会。我听到香港中文大学教授、作家、评论家黄维梁先生发言,他高度评价余光中的诗文,而且认为余先生应该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散会后,黄教授将余先生的作品集和自己的评论集赠送给我。我一路上饶有兴趣地阅读着,感染着余先生的清晰、明白与真诚。当时,大陆更热衷的是朦胧诗,诗语言的锤炼与变幻莫测,而这位台湾诗人的诗明白如话,深入浅出,不跩(zhuǎi),不做作。我甚至觉得他的诗还欠一点发酵与点燃。

1986年初,又是纽约,我作为国际笔会嘉宾,在第四十八届年会上碰到了余先生。我们握手问好,文明礼貌,同时,保持着难以没有的戒心与距离。

1993,我参加《联合报》召开的两岸三地文学四十年讨论会,我与余诗人是仅有的作晚餐演讲的主讲人。我听到演讲的两个主题,一个是说小岛也能产生大作家,一个是他严厉抨击所谓台语写作的自我封闭的愚蠢与狭隘。他有他的天真和明朗之处,他有他的红线。

此后我们见面越来越频繁了。而且余先生在大陆文坛,有了越来越高的威望与越来越大的影响。记得轻易不夸奖谁的四川资深诗人、学者流沙河就对余光中作品评价甚高。邀请余光中访问做客的大陆文学团体与大学越来越多。有一个笑话,说是南京大学邀请了余光中与其他几位台湾诗人到访,打的横幅是热烈欢迎余光中先生一行,有一位也是台湾资深诗人的客人,长得高高大大,到场,立刻被青年学生围上,唤道:您是余先生吗?他回答:我不是余光中,我是一行

2001,我三次参加香港中文大学新世纪征文活动,我与白先勇是小说终审评委,而余光中是文学翻译的终审评委。我们变成了同事。

2004,我们应邀到海南师范学院与黄维梁先生一起参加关于散文的座谈,主持人是喻大翔教授。谈到我此生读过的最好散文时,我说是马克思、恩格斯合著的《共产党宣言》。而余先生说,诗是他的情人,散文是他的妻子。

2006,我参加了香港中文大学授予余先生荣誉博士学位的活动。会,我把他与白先勇及文学院副院长、翻译家金圣华教授请到了青岛的中国海洋大学做客,还举行了包括余先生作品在内的诗歌朗诵会。他的《乡愁》再一次赢得了热烈掌声与欢呼。

他定居在高雄。他在台湾反对过可能有某些左翼色彩的乡土文学,还说过什么狼来了。然而,他的后半生在他的诗中惦念缠绕的长江黄河华山、济南南宁……到处留下了他的音容笑貌和足迹。他说,他要住在台湾的西部,从窗子望出去,就是故乡大陆,而如果住在台东,看过去是美国,有什么意思?当然,他的梦与愁跟你我一样,在中华,不在美利坚,也不在不列颠。

陈水扁主政期间,余先生公开反对文化教育去中国化,当陈不通至极地用罄竹难书赞扬台湾义工的业绩时,台湾教育部行政负责人居然为陈擦皮鞋,他愤然予以指责。擦皮鞋一词我是从他那里听来的,应该是拍马与掩饰的意思吧。

余光中走了。两岸各地友人与读者怀念着他,默诵着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我在外头,母亲在里头。外头里头,情意超越生死。长江黄河,奔流澎湃汹涌。中华是屈原、李白、杜甫的中华,也是鲁迅、艾青的中华,还是余光中、郑愁予,以及欢迎、接待他们一行的男女老少的中华。余光中永在,中华诗歌永存,乡愁永远,仍然是那么明白,那么简单,那么深情,那么不可抗拒也不可分割。

(有删改)

5.选文第段插入了一个笑话,有人说显得多余,也有人说可以使文章更有韵味,请结合选文内容说说你的看法。(4)

示例:我认为插入这个笑话多余。(1)它突出了余光中在大陆文坛有了越来越高的威望与越来越大的影响(突出了余光中在大陆影响之大)(3)

6.说说你对选文第段中画线句子含意的理解。(4)

余光中先生后半生频繁往返于大陆与台湾之间,他的足迹几乎踏遍了祖国大陆,并将自己对祖国、对故乡的思念之情,倾注在他的诗作之中。(4)

7.文最后一段在全文中有什么作用?(5)

结构上,照应开头,使文章结构更严谨;(2)内容上,深化主题,表达了国人对余光中的怀念之情,表现了大陆和台湾是不可分割的,两岸感情永存。(3)

8.选文在记叙过程中多次运用了侧面描写的手法,试找出一例并加以分析。(5)

示例:段写香港中文大学教授、作家、评论家黄维梁先生高度评价余光中的诗文,认为余先生应该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从侧面突出了余光中先生作品水平之高、成就之大。(5)

示例二:段通过写轻易不夸奖人的诗人、学者流沙河对余光中作品的高度评价,从侧面突出了余光中先生作品水平之高、成就之大。(5)

9.结合选文内容,说说余光中先生是一个怎样的人。(4)

真诚明朗;坚持正义;热爱诗文;热爱祖国,情系大陆。(每点1,4)

[](18)(辽宁阜新中考)

担当的力量

和父亲聊到他小时候干农活的经历。农忙时,需要帮父母挑担子,最开始20斤的担子都压得喘不过气来。后来慢慢适应了,30斤、40斤、50,只是肩上的茧越来越厚了。他说,自己多挑一点,爹娘就少干一点。简短平实的话,却令人回味。当父辈们十几岁时,他们就有了用稚嫩的肩膀替父母扛起家庭重任的担当。那么,我们今天的年轻人,更应该具有担当的力量。

而这种力量究竟源自何处呢?

担当的力量源自爱。A是什么给了花木兰放弃采桑织布的生活,选择代父从军征战沙场的勇气?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的孝心B是什么给了鲁迅不惧威胁利诱,把钢刀一样的笔锋刺向敌人心脏的骨气?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的民族使命感C是什么给了焦裕禄忍受病痛的折磨,为兰考艰苦奋战治理三害的坚守?为人民而死,虽死犹荣的拳拳报国之志。他们对家庭、民族、国家的热爱,迸发出惊人的力量,迎难而上、百折不屈、公而忘私、积极奉献,以担当的精神挺起整个民族的脊梁。他们这些人,一直是我们年轻人学习的榜样。

担当的力量源自责任。作为社会的一分子,每个人都承担着不同的社会责任。教师的担当是坚守三尺讲台默默耕耘,春蚕到死丝方尽;军人的担当是手握钢枪保家卫国,一腔热血疆土;党员干部的担当是危难面前那一声共产党员跟我往前冲的呐喊,四有书记谷文昌不治服风沙,就让风沙把我埋掉的胆魄,是时代楷模燕振昌克勤克俭,忠诚敬业,勤勉热心,求真务实的真心。作为一名年轻的学生,担当的力量源自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神圣使命,笃行学习报国之志,书写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彩华章。

担当的力量源自传承。一代的传承,一代的弘扬,将会形成激励我们年青一代的不竭的动力源泉。担当,是融入中华民族文明血脉中共同的精神信仰,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孟子,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林则徐;位卑未敢忘忧国的陆游,一片丹心图报国的于谦。这些民族之魂把千钧重担扛在肩上,是中华文明生生不息、绵延至今的重要原因,是中华民族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有力支撑。

对我们这一代年轻人来说,担当,就是要传承祖辈父辈坚定的政治信仰和不惧牺牲的精神与品格,以时不我待的紧迫感、舍我其谁的责任感,在刻苦学习和勇于实践中不断完善自我,以渊博的学识、宽阔的视野和博大的胸怀,积极作为,在新时代为国家和民族做出应有的贡献。

(选自2018424日《人民日报》,有删改)

10.选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4)

我们今天的年轻人,更应该具有担当的力量。(4)

11.选文第段中的ABC三个画线句能否调换位置?为什么?(5)

不能(1)ABC三句分别列举花木兰、鲁迅和焦裕禄的例子,与后文他们对家庭、民族、国家的热爱相照应,(2)而且是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的,(1)所以ABC三句不能调换位置。(1)

12.选文第段中画波浪线的句子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5)

举例论证、道理论证。(2)列举孟子、林则徐、陆游、于谦有担当的例子,具体有力地论证了担当的力量源自传承这一分论点,进而论证了全文中心论点,使论证更有说服力和权威性。(3)

13.简析选文第~段的论证思路。(4)

首先,提出担当的力量源自何处这一问题;(2)然后,担当的力量源自爱”“担当的力量源自责任”“担当的力量源自传承三个方面分别进行论述。(2)

[](15)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之、祎、允之任也。

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以告先帝之灵。若无兴德之言,则责之、祎、允等之慢,以彰其咎。陛下亦宜自谋,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臣不胜受恩感激。

(节选自诸葛亮《出师表》)

14.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5)

(1)先帝不以臣   卑鄙: 社会地位低微,见识短浅  

(2)深入 不毛: 不生长草木。这里指贫瘠、末开垦的地方  

(3)无兴德之言 : 假如  

(4)其咎 : 公布  

(5)善道 : 询问  

15.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

(1)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只求能在乱世中苟且保全性命,奢求在诸侯中扬名显贵。(2)

(2)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因此感奋激发,于是答应先帝(愿为他)奔走效劳。(2)

16.诸葛亮出师北伐的战略目标是什么?(用原文语句回答)(2)

北定中原,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2)

17.结合选文内容,说说你心目中的诸葛亮是一个怎样的人。(4)

对先主刘备忠心耿耿,竭力辅佐后主刘禅;为建立蜀国大业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是具有远见卓识的政治家、军事家;是智慧的化身等。(每点2,4;任答两点即可)

三、写作(55)

18.(四川眉山中考)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55)

咬破蚕茧,方能化为蝴蝶,翩翩起舞;成长,也像一场破茧成蝶的蜕变。咬破依赖的蚕茧,你才能变得自立;咬破懒惰的蚕茧,你才能变得勤奋;咬破自私的蚕茧,你才能变得大气;咬破浮躁的蚕茧,你才能变得沉稳……

请以咬破的蚕茧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作文。

【提示与要求】

(1)自定立意,写出你的经历、感悟、认识。

(2)可以大胆选择你最能驾驭的文体进行写作。

(3)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等。

(4)抄袭是不良行为,请不要照搬别人的文章。

【写作指导】

这是一道命题作文题。题目咬破的蚕茧是由咬破蚕茧两个关键词组成。咬破,指突破,即个人的成长。由材料提示成长,也像一场破茧成蝶的蜕变。咬破依赖的蚕茧……你才能变得沉稳……可知,这里的蚕茧是比喻义,喻指阻碍自己前进的自身弱点。本题着眼于依赖、懒惰、自私、浮躁等词,从战胜自身弱点,让自身有所突破等角度下笔即可。

写作前,要从自己的亲身经历中提取材料,并进行筛选,选择印象深的人、事、物或情,融入真我,敞开心扉,抒写性灵。蚕茧的选定要能体现自己对人生、对社会的思考与感悟。写成长过程的困难、挫折和咬破后的收获时,要重点描写咬破前后的心理变化过程,还可插入景物描写,烘托人物的心理。最后,可抒情议论,升华主旨。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76a8d4cfc381e53a580216fc700abb68a882ad9d.html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测试卷(含答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