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身教育视野下的中高职有效衔接模式的思路

发布时间:2014-06-10 10:51:30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终身教育视野下的中高等职业教育有效衔接模式的思路

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 戴桂荣

一、目前我国中高职衔接模式

一种:学制衔接模式

1、 五年一贯制"衔接模式

2、 分段式衔接模式:3+23+3模式(对口单招)

二种:非学制衔接模式

这是一种灵活的衔接模式,这种模式中,中职在校生以及已工作的中职毕业生,他们在自认为合适的时间内,参加并通过高职入学考试或其他评估形式,这种考试大多为成人高考或自学考试,所进入的高职校往往是成人高校或高校中的成人培训部或成人教育学院。这种模式使得学生不受学习时间的限制,而依据自己学习的实际情况,通过考试或其他评估方式进入高职院校学习。

二、目前衔接模式存在的问题

我国中高职衔接还存在如下不足:一是衔接还较多地局限在学制衔接等外延、粗放性衔接上,内涵性衔接还没有得到充分体现;二是衔接主要集中在学历教育领域和学校教育体系内部,非学历教育与培训还未真正纳入衔接轨道;三是与衔接相配套的内容还没有完善或建立,还没有大范围地开发中高职衔接的课程,没有建立科学的认定高职入学条件的评估体系。四是:衔接的范围仅局限于中职与高职专科层次,尚未延长到大学本科和研究生阶段的教育。

主要表现:

(一)中高职培养目标不清晰

1、培养方向基本相同:就业、升学

2、中职校拔苗助长,为对口升学、提高就业能力,在教学中使用会计职称、高职高专教材,与高职校培养目标交叉,混乱。

(二)课程标准和内容重复

1、科目重复:财经商贸类中高职课程名称相同率达60%以上。

2、内容重复:中高职专业基础课、专业课及实践教学有很多学时的内容是重复的,这既造成学生学习时间浪费,又造成教学资源和人力资源的浪费

3、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要求等大体相当,体现不了中高职培养不同层次人才的要求。

(三)文化基础课程脱节

中职课程设置与高职教学要求存在文化素质层次的脱节现象。中职教学中降低了对学生文化素质的要求,这就导致中职学生文化基础薄弱,进入高职校后高等数学、大学外语等明显基础不扎实,适应不了高职的教学要求。所以许多高职校对中职升学的学生需进行文化基础课补习,以满足继续开设大学英语、大学数学等科目的需求。

三、新模式的提出

——学制与职业能力融合的衔接模式:

(一)衔接的纬度是学制:3+2+2+2

3:三年中专

2:两年高职

2:两年本科

2:两研究生

(二)衔接的经度是开放式的不同级别职业能力与资格的衔接

依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1984年出版的《技术与职业教育术语》(Terminology Of Technical andVocational Education) 对职业技术教育的解释是:技术教育是"设置在中等教育后期或第三级教育(高中后教育)初期,以培养中等水平人员(技术员、中级管理人员等)以及培养大学水平的、在高级管理岗位的工程师和技术师。技术教育包括普通教育、理论的科学的和技术学科的学习以及相关的技能训"

职业技术人才按岗位群工作的性质划分为四个层次:学术型、工程型、技术型、技能型。

社会对于职业技术人才也分四类:

第一类是高层决策人员,每个企业只要1-2名:来自具有MBAMPA教育背景并有若干年相关实践经历者,属于精英教育。主要是研究生教育完成;

第二类是研究开发人员,主要由以"培养在高级管理岗位的工程师和技术师"为目标的大学本科水平的技术教育完成。

第三类是技术人员,包括中层管理人员。主要由以培养"技术应用型"人才为主要目标高职专科来完成。

第四类是实际操作人员,主要由培养基本合格的技能操作岗位人员的中职教育来完成。

每个层次合格标准有对应的考试标准和资格证书。

以会计岗位群为例,分别有会计从业资格证、会计初级资格、会计中级资格、高级会计师资格或注册会计师资格、注册税务师资格。

思路:设计某个专业岗位群职业生涯的四个体现由低到高的阶段性学习为主线的、学历教育与职业能力教育融合的开放式的衔接模式。如下图

(三)开放式衔接模式下的课程标准

设计某个专业岗位群职业生涯的四个体现由低到高的阶段性学习的四种职业平台为主线的、学历教育与职业能力教育融合的课程标准。

以会计专业为例,课程标准衔接的切入点是:以培养基本合格的会计岗位技能操作人员为起点,以会计职业生涯的四个体现由低到高的阶段性学习的四种职业平台为主线,集会计从业资格考试、会计专业职称考试、CPACTA考试等为一体,构建各个层次的高等职业教育、职称(资格)考试与职业培训体系相融合,高职教学内容与专业岗位需求相结合,分阶段、教学目标与不同职业层次的专业证书考试相结合,涵盖高等职业教育以及从基础培训到高端培训的循序渐进的全方位、全过程的职业教育课程体系。我把它归纳为四个平台:如下图:

1、成型平台(从业技能)

这是进入会计职业的入门平台,此平台的教学目标与职业标准是:达到会计从业资格技术标准。这一标准是会计行业的入门标准,如果达不到这一标准则不能进入会计行业。这一标准对应两种不同的学习者:一是作为中职在校生读完三年级应该达到的专业标准;二是作为社会人员参加会计从业资格考试的考试标准。这一标准实现了会计从业资格证书与中职教学目标的融合。核心课程是基础会计,基础会计课程标准与会计从业资格标准的会计基础直接实行标准融合、资源共享。

2、成业平台(初级技能)

这是会计从业人员达到初级会计专业能力的技术平台,此平台的教学目标与职业标准是:达到初级会计专业技术资格标准。这一标准将高职二年级的培养目标确定在初级会计专业技术资格(助理会计师)层次,实现高职阶段教学目标与助理会计师证书标准的融合,为在此前已经取得会计从业资格的中职学生参加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提供条件。它对应两种不同的学习者:一是作为高职在校生读完三年级应该达到的标准;二是作为社会在职人员参加助理会计师资格考试的标准。此平台的核心课程是初级财务会计,初级财务会计课程标准与会计专业技术资格标准的初级会计实务实行标准融合、资源共享。

3、成才平台(中级技能)

这是会计从业人员达到履行中级会计专业技术职务的技术平台,此平台的教学目标与职业标准是:达到中级会计专业技术资格标准。这一标准将本科的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定位在中级会计专业技术资格(会计师)层次,实现本科阶段教学目标与会计师证书标准的融合,为在此前已经取得会计初级资格证书的高职学生参加更高级的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提供条件。此平台核心课程是中级财务会计,中级财务会计课程标准与会计专业技术资格标准的中级会计实务实行标准融合、资源共享。

4、成功平台(高级技能) 

这是高级会计师或注册会计师、注册税务师开展相关业务所具备的专业知识能力平台,此平台的教学目标与职业标准是:达到注册会计师或注册税务师资格标准,它是表明参加学习或培训的人员达到国家认可的注册会计师执业水平的标准。这一标准将研究生层次的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定位在高级会计师层次或注册会计师、注册税务师,实现研究生阶段教学目标与注册会计师、注册税务师资格证书标准的融合,为在此前已经取得会计师资格证书的本科学生参加更高级的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提供条件。

注册会计师全国统考课程:会计、审计、财务成本管理、经济法和税法,其核心课程是审计。注册税务师全国统考课程:财务与会计、税法(一)、税法(二)、税收相关法律和税务代理实务,其核心课程是税法。在研究生阶段所开设的高级财务会计、审计、税法和财务管理等课程标准与注册会计师、注册税务师考试课程会计、审计、税法和财务管理等实行标准融合、资源共享。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763b6e7d7375a417866f8f5b.html

《终身教育视野下的中高职有效衔接模式的思路.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