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龙山公园规划设计说明样本

发布时间:2020-08-01 03:35:25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一、 公园概况 1

二、 规划依据 1

三、 规划范围及现状分析 1

四、 性质定位 1

五、 设计原则和目标 1

六、 规划设计构思 1

七、 规划分区 2

八、 景观风貌控制规划 4

九、 绿化与植物景观规划 4

十、 道路交通工程及竖向规划 5

十一、 工程管线及其它基础设计规划 6

十二、 人防协调规划 7

十三、 经济技术指标表 7

十四、 工程内容及估算表 8

景观区位图 1

现状分析图 1

景观综合分析图 1

总平面设计图 1

景观意向设计图 1

空间景观结构图 1

道理交通规划图 1

竖向规划图 2

绿化规划图 4

公共配套设施规划图 4

给排水规划图 5

电力电信规划图 6

灯具选型图 7

近期建设规划图 7

滨江广场规划设计图 8

滨江路入口广场规划设计图 8

会志路入口广场规划设计图 8

云树路入口广场规划设计图 8



一、 公园概况

益阳市会龙山公园位于益阳市中心城区西部, 北接资江, 南达益阳大道( 向东与长常高速公路相连, 向西与规划中的外环线相通) , 西靠志溪河, 东接资江一桥繁华地段, 公园内有滨江路、 会志路与云树路穿过, 交通区位条件较好。公园东西长500米到1200米不等, 南北长约1900米。现状总用地面积约20公顷。

益阳市会龙山公园始建于1965, 当时称人民公园, 1979年公园逐步形成规模, 至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中叶, 又先后兴建会龙山庄、 立波亭、 英烈塔等建筑, 公园已逐渐成为益阳市市民休闲娱乐的主要场所之一, 并已成为益阳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之一。

公园内地貌主要为丘岗地貌, 部分为水面, 其中山地面积约占70%, 河谷平地约占20%, 水面约占10%, 土壤以酸性红壤为主, 成土母岩为板页岩。公园所在地气候属亚热带大陆性季风湿润气候, 适合植物生长, 园内植被保护良好。

二、 规划依据

1 《益阳市城市总体规划( 1996 )

2 《益阳市城区道路定线规划》

3 《公园设计规范》( GJJ4892)

4 《森林公园总体设计规划》( LY/T513295)

5 《风景园林图例图示标准》( GJJ7695)

6 《风景名胜区规划设计规范( GB50298-1999)

三、 规划范围及现状分析

1 规划范围

本次规划会龙公园用地范围为北至滨江路, 南至益阳大道, 西至老益灰铁路, 东达桥南繁华地段。规划总用地面积为152.2公顷( 其中包括公园控制发展用地面积为13.5公顷) 。其中市粮食局第一仓库、 市石油公司加油站、 市工业职业中专学校、 会龙山油库以及益阳橡胶机部分生活区用地均在规划控制发展用地内。规划在条件成熟时逐步迁出。

2 现状分析

随着经济和社会的不断发展, 公园已逐步不能适应城市发展和市民生活的需要, 公园现状存在的问题颇, 主要有:

植被毁坏太多, 以致杂草从丛生。② 人为景点过多, 有碍公园的保护和发展。③ 景区面积过小, 给人以游不尽兴之感。④ 周边环境太乱太杂, 配套设施不齐全。特别是公园未能与现状对面之白鹿寺连成一片, 致使景点分割孤立, 景观效果大打折扣。改建、 扩建会龙山公园已经势在必行。

四、 性质定位

根据益阳市城市总体规划( ——2020) , 会龙山公园定位成以山体景观为特征的三大公园之一, 是构建益阳市山水城市景观框架的重要一环, 而山是其中景观要素的决定因素, 因此公园必须充分利用现状山体凸现山林公园特色。本次建设规划力图将会龙山公园打造成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规划将公园定性为: 会龙山公园是以自然山林为主体, 以佛教文化为主题, 以益阳历史文化为特征的集观光旅游、 生态休闲为一体的省级风景名胜公园。

五、 设计原则和目标

1 设计原则

(1) 继承历史原则: 继承历史, 挖掘历史古迹、 弘扬宗教文化。

(2) 地方性原则: 突出地方特色, 展现乡土风采。

(3) 统一布局, 分项开发, 逐步发展的原则。

(4) 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环境保护与开发建设同步。

2 规划目标

(1) 创立省级风景名胜公园;  

(2) 建立游憩项目, 完善基础设施;  

(3) 突出资源特色, 整合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 提升城市品位;  

(4) 改进城区旅游综合环境。 

六、 规划设计构思

会龙山公园由于其地理位置优越, 植被茂盛, 形成了一定的旅游条件。应丰富游览内容, 增加服务设施、 改进园区内道路交通条件和景观条件, 提高园区容量, 完善环保设施和必要的管线基础设施, 保持其特有的佛教文化氛围, 同时具有生态公园特色的旅游场所和自然环境。

1 统一规划, 统一管理

建立系统的整体的会龙山公园, 分利用现状有利条件, 进行功能布局、 交通系统、 绿化系统、 景区布置规划, 克服现状空间单一, 旅游项目少, 景观不够丰富等不足。增加自然山林景区的活动内容, 开发山地活动项目, 吸引游人上山。

2 地形地貌的处理

地形坡度在2.5%5%之间的用地, 主要是园区坡地部分, 适合于年老体弱的游人和儿童活动, 同时也可根据需要安排游人可集散、 能够漫步观光的活动景区, 如镜塘碧波、 儿童乐园、 百花深处等景区。

地形坡度在6%25%之间的用地, 地形变化丰富, 适宜安排动感强、 地形景观变化多的项目, 适合于青壮年的游览需求, 如银城揽胜等。

地形坡度在25%50%之间的用地, 坡度较陡, 适合于安排登山类活动。如园区大部分山区, 增加登山道。

2 水体

水是公园中最为活跃的因素, 也将为会龙山公园注入活力。会龙山公园独特的地理环境为水景的塑造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规划中根据地形特点和旅游项目需要, 借鉴和布局了两处水体: 一是滨江景区经过滨江风光带与资江山水掩映, 相得益彰。二是境内有三眼塘湖塘水面, 水面清澈澄碧, 山间还有其它堰塘数处, 同时根据地形地貌结合花香人家、 儿童乐园和桃花谷布置了两处与三眼塘相连的狭长水面。为保护良好水质, 规划中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利用水体不同水位差, 使用水闸、 水泵等使水体循环活动, 经过使用生物方法过滤水中杂质, 净化水体, 以及安置必要的污水排放系统。

3 植被

植被是公园建设的关键性因素之一, 它不但组成了公园的绿化结构, 而且创造着公园四季变幻的色彩。在尽量保留原有生长良好的乡土植的基础上, 注重乔、 灌、 草多层次和色彩搭配, 在植被不足的地方补植本土品种的常绿阔叶、 针叶与落叶阔叶混交林, 形成乔木、 灌木、 地被植物三者有机结合的乡土植物生态群落。

4 道路处理

当前会龙山公园内的道路系统极为单一, 严重影响了公园的游览效果。因此, 解决好道路与环境的关系, 以及道路与各功能区的联系, 规划中经过设置环行道路系统和天桥将各功能区联系起来。

5 建筑风格与形式

公园内新建的建筑风格与形式强调与公园的整体环境协调, 公园建筑均应采取典型的江南园林建筑形式, 层数原则不超过三层, 并突出益阳乡土特色。以轻快的翼角起翅, 朴实无华的瓦件瓦饰, 与自然浑然一体的楼台亭阁, 来构成整个会龙山公园古朴典雅的建筑造型。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7541f23e6e1aff00bed5b9f3f90f76c660374c69.html

《会龙山公园规划设计说明样本.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